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0 02: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处处留心皆学问。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向古代诗
人学观察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任务一: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读出节奏
任务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莫 暮 幕 慕 墓
暮:傍晚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游子吟》
暮江吟:傍晚江边的美景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一缕光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白居易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呢?
残阳 江水
露珠 月亮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白居易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呢?
残阳 江水
露珠 月亮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诗人怎么把景物写具体的。
残阳 江水
露珠 月亮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的余晖。
夕阳的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更柔和、更动感、更宏大。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的画面。
夕阳就要落下去了,铺展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②[可怜]可爱。
③[真珠]这里指珍珠。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妙在哪里?
把露水比作珍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露水的晶莹剔透。
把月亮比作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的形状特点。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你从“可怜”二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觉得江边夜晚美景十分可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白居易观察了多长时间?就观察到这几种景物吗?
1.从傍晚一直观察到深夜
2.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向古代诗
人学观察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壁诗,如《题临安邸》

[题] 书写,题写。
注释

[西林] 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思考:你发现诗人观察庐山的方法了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都不一样,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感叹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要想真正认识某个事物,就要从整体观察,对它进行全面了解。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向古代诗
人学观察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和梅花在争春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好放下笔来。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输给了梅花的一股清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为什么“费评章”呢?
雪和梅都有各自特点,有各自的优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观察到了梅和雪的什么特点?


:清香芬芳但是不够洁白。
:洁白却无清香。
雪 梅
[宋] 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管是事物还是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向古代诗
人学观察
你从三首诗中学到了哪些观察的方法?
雪 梅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位诗人持续细致观察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古诗 诗人 观察的事物 观察的方法 诗人的情感
《暮江吟》 白居易
《题西林壁》 苏轼
《雪梅》 卢钺
残阳、江水
露珠、月亮
持续观察
热爱大自然
庐山
多角度观察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梅、雪
多感官观察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