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0 03: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领导才能)
2.同盟国会成立的概况:
3.同盟会的性质及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4.萍浏澧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共同作用?
思想基础: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宣传民族民主革命
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时间:1894年,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领导才能:孙中山被认为是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机关报:《民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9课
辛亥革命
起义后官兵在湖北军政府大门前合影
一、武昌起义
学生活动一:阅读教材P52-53(课前导言和第一、二自然段、相关史实,找出武昌起义的背景、时间、主力部队、经过?
(1)背景:
(2)时间:
(3)主力:
(4)经过:
1911年10月10日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部分湖北新军士兵(倾向革命)
计划泄漏
武昌首义,夺取军械库
猛攻湖广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汉阳汉口响应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1911年5月保路运动爆发
1.找出武昌的位置
2.说说武昌起义胜利一个多月,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结合所学,说说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原因。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使人们日益倾向革命;革命党人领导的,尤其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清政府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情绪不断高涨,清政府已经陷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境地,武昌起义地发动,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 政府地点
总统 副总统
纪年 机构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黎元洪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
学生活动二:“假设你是1912年南京的记者,请为《民国日报》撰写一则头条新闻,报道中华民国成立。”
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
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1912年为民国元年
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党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
1.孙中山先生的就职词就像一份“就职合同”,请你扮演“法律顾问”,圈出这份“合同“中最关键的几个词,并说说他向谁做出了承诺。
向人民作出承诺,将人民置于主人、自己置于公仆的地位
改革措施(知识拓展)
政治方面 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
经济方面 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教育方面 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意义: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
国民权利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独立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
(二)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三)《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签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纸空文吗?阅读自主学习55-56页(包括相关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钟)
(学生活动三: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活动三: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第一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第二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第三步
三、二次革命
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的措施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做的抗争
VS
宋教仁组成国民党
(1912年)
破坏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签署才能生效。
国民党成为第一大党,
宋教仁组阁政府,出任总理
(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国务总理 唐绍仪 北洋派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北洋派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内务总长 赵秉钧 北洋派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陆军总长 段祺瑞 北洋派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同盟会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北洋派 交通总长 施肇基 无党派
财政总长 熊希龄 亲袁派 南京留守 黄兴 同盟会
袁世凯亲信
收买 ——刺杀 (宋案)
为宪法流血第一人
2.概况:
⑴根本原因: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
⑶时间:
⑷领导人:
⑸结果:
1913年
孙中山、黄兴
宋教仁案
袁世凯专制独裁。
问题思考: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被刺杀后的宋教仁
假如你是1913年的参观者,请你根据一下材料为辛亥革命写一封得失信。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胡适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亲历者吴玉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②辛亥革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①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辛亥革命的两大成果?
2.简述中华民国建立的概况。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性质及意义。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进步性和局限性)
5.简述二次革命的概况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的建立和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时间:1912年元旦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地点:南京
时间:1912年3月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进步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导火线:宋教仁案 时间:1912年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从本节课的五张照片任选一张照片为它写解说词。
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