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 温故知新
1.分别说出老子、孔子的相关著作、政治主张
2.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称为?其影响是?
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4.(2025·吉林)春秋战国时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范围的大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5.(2025·四川遂宁)朱绍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者意在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B.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C.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 新课导入
穿越 · 云游
欢迎来到《假如国宝会说话》之旅。
观看视频,听国宝之声。
思考:
太阳神鸟金饰蕴含了古人怎样的情感?
夏商周时期,人们如何看待日月星辰?
天文、历法和医学
壹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诗经》和“楚辞”
叁
甲骨文与青铜器
贰
◎ 学习目标
通过研读史料、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对农业的重视和中医的独特性;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夏商周的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和甲骨文的发现、造字特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能够正确看待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壹·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历法
阅读课本P44前三段,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补充下列时间轴上缺少的信息。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
夏朝
商朝
战国
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春秋》中记载,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记载日食的牛骨
《诗经》中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可能有了历法
《夏小正》
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甲骨文中出现干支纪日。
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芒种:
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其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谚语
指导农业生产
壹·天文、历法和医学
2.医学成就
阅读课本P44-45内容,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医学成就,补充信息卡。。
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
姓名:
时代:
成就:
著作:
时代:
内容:
地位:
夏商周时期
战国
战国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本书托名“黄帝”,真实作者不详。书中基本内容约写成于战国后期,到西汉时一直有增补修订。
《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的形成、疾病的起因、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的关系等进行阐释,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要对症下药。
相关史事
扁鹊
战国
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望、闻、问、切的切脉诊法
《黄帝内经》
战国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文字:
含义:
发现者:
内容:
贰·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阅读课本P45-46内容,梳理以下信息。
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
王懿荣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象形、会意、形声、指事
象形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 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
意义:
造字方法:
《周礼》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商
周
贰·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
夏商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黄金时代,读课本P25、P46、P47,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
典型代表。并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特点和用途。
司母戊鼎
利簋(guǐ)
四羊方尊
陶寺遗址
铜铃
二里头遗址
青铜爵
夏
原始社会
何尊
毛公鼎
特点:
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用途: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知识拓展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贰·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金文
读课本P25、P47,知道青铜器上的铭文。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的腹内壁上铸有三个字的铭文。
1946年,张凤把铭文释为“司母戊”,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1年将其改称为“后母戊鼎”。
利簋(guǐ)
腹内的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何尊
是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自主阅读课本P47,了解三星堆文明成就,并总结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特点。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贰·甲骨文与青铜器
3.三星堆遗址
多元一体
叁·《诗经》和“楚辞”
1.《诗经》
自主阅读课本P48前两段,填写以下信息。
书名:
地位:
内容:
价值:
《诗经》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共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关注现实。(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译文: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的衣服和你一起共享,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和你 一起奔赴战场。
代表:
作者:
价值:
叁·《诗经》和“楚辞”
2.“楚辞”
自主阅读课本P48后两段,了解有关“楚辞”的信息。
《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离骚》
屈原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学史崇德
◎ 课堂小结
夏商周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
历法
医学
确切记载日食、记载哈雷彗星
甲骨文
青铜器
文学
天文
历法
医学
甲骨文
青铜器
诗歌
楚辞
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出现干支纪日。战国时期,已划分二十四节气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司母戊鼎、司母戊鼎、何尊。
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
战国名医扁鹊使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黄帝内经》
《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 当堂检测
1.(2025·广东中山·二模)《夏小正》分为“经”与“传”两部分,“经”主要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和星象,“传”着重记录生产方面的重大政事。书中内容涵盖谷物、染料、园艺作物种植,以及畜牧、采集和渔猎等多个方面。这反映了夏朝( )
A.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B.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C.社会经济活动较为丰富 D.天文历法地位的突出
2.(2025·山东枣庄·三模)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疾病诊断方法的古代名医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3.(2025·江苏宿迁·真题)汉字不仅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金文 D.隶书
C
A
A
4.(2025·广东广州·真题)下图为出土于殷墟的亚长牛尊,其材质坚硬,铜、锡、铅成分配比合理。它以野生水牛为造型,头前伸,嘴微张,憨态可掬;牛身上绘有二十六只动物,花纹细腻。这反映了商朝( )
A.海外贸易活跃
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C.牛耕得到普及
D.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5.(2024·山东东营·真题)下列器物,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的高超。其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毛公鼎
B
A
◎ 当堂检测
6.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中发现的一种玉器,是表明贵族身份的重要礼器。考古学家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与良渚文化相似的玉琮。此外,良渚文化的兽面纹还出现在陕西的石峁遗址中。这表明( )
A.中华文明起源于良渚文化
B.良渚文化领先其他文化
C.三星堆是良渚文化的扩散
D.区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
7.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B.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C.《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D.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D
A
◎ 当堂检测
壹·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历法
阅读课本P44前三段,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补充下列时间轴上缺少的信息。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
夏朝
商朝
战国
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春秋》记载,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左传·鲁文公十四年》
陶寺古观象台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殷商武丁时期的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
记载日食的牛骨
《诗经》记载,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可能有了历法
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夏小正》
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甲骨文中出现干支纪日。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