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中国同盟会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陈天华于1903年撰写的《警世钟》中提出了须知救国须靠民众、须知救国须有组织等“十个须知”和奉劝人人爱国、奉劝人人觉醒等“十条奉劝”,这可以用来研究( )
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B.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的兴起
C.革命派宣传救亡图存思想 D.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之中
2.同盟会在萍浏醴起义的檄文中宣告:“必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这反映出同盟会( )
A.提出变法救国主张 B.追求自由民主共和
C.促进民族资本发展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 据统计,1894—1905年,类似兴中会的海内外革命团体共有60多个,这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提供了( )
A.思想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群众基础
4.兴中会95%的成员是广东人,华兴会常自称“湖南团体”,光复会的成员大多是浙江人。同盟会打破了这种浓厚的地域色彩,是一个重大进步。这反映出同盟会的成立( )
A.传播了革命思想 B.拓宽了革命道路
C.凝练了革命纲领 D.团结了革命力量
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鉴于欧美社会贫富悬殊的教训,孙中山主张实行( )
A.民生主义 B.资本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族主义
6.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7.20世纪初,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一批革命志士著书立说,宣传革命思想。下列革命志士与其作品匹配正确的是( )
A.邹容——《革命军》
B.徐锡麟——《警世钟》
C.秋瑾——《猛回头》
D.陈天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8.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9.下列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推翻清政府而创办 B.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D.致力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10.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11.、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 )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
12.孙中山(1866—1925)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革命活动是( )
A.香港、广州学医 B.成立兴中会
C.发动广州起义 D.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13.邹容在《革命军》说到:“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邹容的主张是( )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解放受压迫的农奴
C.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D.提倡遵循三民主义
14.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 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 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 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15.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6.《孙中山选集》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表述阐述的是( )
A.黄花岗起义的原因 B.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C.安庆起义的原因 D.安庆起义的意义
17.1906年,某政治家写道:“《民报》既刊行一年,革命思想充满学界,且输灌于内地。”据此可推知,《民报》竭力传播的政治主张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扶清灭洋
18.“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先生”应该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孙中山 D.陈独秀
19.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 )
A.陈独秀 B.章炳麟 C.孙中山 D.陈天华
20.据统计,1894—1905年,类似兴中会的海内外革命团体共有60多个,这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提供了( )
A.思想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群众基础
21.革命党人秋瑾曾写下“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体现了革命志士( )
A.支持虎门销烟的决心 B.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C.创办洋务企业的热情 D.坚定捍卫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意志
二、非选择题
22.填空题
(1)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 》、邹容的《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 》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 制度。
(2)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 ”“ ”三大主义,合称“ ”。
(3) 年4月, 率领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吓得爬后墙逃走,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23.简答题
(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分析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
.你是如何评价三民主义的?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著名的维新派报纸,以变法图存为宗旨,议论新颖,文字通俗。梁启超的一系列宣传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此报,在爱国知识分子和——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
材料二:它于1905年11月创刊,作为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机关报,它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此外,它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创办于哪里?除该刊物外,请再写出当时宣传变法的刊物一例。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革命政党”指的是什么?孙中山把该政党的纲领阐发为哪一思想?
(3)你认为两则材料中的刊物有什么共同作用?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人物是谁?他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什么组织?
(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1912年1月1日)
(1)请选择材料一中孙中山的一项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民主革命进程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史实说明孙中山为继续实现政治理想所做的努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为孙中山“画像”。
答案
1-5 CBBCA 6-10AACCD 11-15ABCDD 16-21BBCCBB
22.(1)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世钟 民主共和 华兴会
(2)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3).1911 黄兴
23.(1)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
(3)①积极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的体现,决定了其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4.(1)《时务报》;上海;《国闻报》。
(2)《民报》;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3)传播了先进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等。
25.(1)孙中山;中国同盟会。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6、(1) 示例:
活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推动作用: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政治理想:推翻专制政府,巩固民主政权;实现国内安定,国家独立富强。
示例:
努力: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3)“画像”: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孙中山是近代探索国家出路的先驱;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