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维新派:戊戌变法
(1898.6~1898.9)
义和团运动
(1899~1900年)
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的反侵略史与探索史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屡次探索皆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何处?
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向西方学习
改良制度
革命!
概念解析:
改革:指不改变政治体制的温和改良,是统治阶级作为执行者。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是被统治阶级作为执行者。
概念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推翻封建专制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革命。以反封建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单元导读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革命团体不断涌现。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负责领导各地的革命活动。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但是,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他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革命组织
革命失败
革命影响
革命背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感受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1.知道兴中会、同盟会的时间、口号和影响,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知道革命志士在武昌起义前发动的起义概况,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同盟会建立的背景,认识三民主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感受他们英勇抗争、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壹
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通过视频和阅读人物扫描,归纳出孙中山的早期经历。
壹·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孙中山简介:
阅读教材P46-47,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完成表格。
壹·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时间 事件
1894年夏
1894年11月
1895年
广州起义失 败后
1896年
檀香山建兴中会。
上书李鸿章,倡变法自强。
伦敦遭诱捕,英国政府干涉获释,借势宣传革命主张。
广州起义,事泄失败。
流亡日、美、英,发展革命组织。
1.思想转变:
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政治为之。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某戏院的演说》1903年
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弃医从政)
第二次转变:改革(变法自强)→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李鸿章未给予回应。
壹·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史料实证】阅读课本,补充兴中会成立的表格内容。
时间
地点
发起人
宗旨
口号
地位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孙中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清朝统治者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形成。
壹·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2.兴中会:
兴中会誓词
3.广州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
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陆皓东
陆晧东烈士坟场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
壹·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史料实证】识读图文说说广州起义的概况。
4.流亡海外
(
奔赴加拿大宣传救国救民真理(1897.7)
流亡美国时被
旧金山移民局关押
流亡日本时的孙中山(中)
流亡英国时写的《伦敦蒙难记》
远赴伦敦、遭遇绑架(1896.10)
往返日本、
香港等地从
事反清革命活
(1897.10~ 1899)
入境美国
联络革命者
(1904)
策动惠州起义不幸失败(1900)
面对战友们的陆续牺牲,如果你是当时的孙中山,你会选择放弃?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壹·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
贰
团结之力,众志成城
——中国同盟会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场景设定
时间:1905年6月,夏夜
地点:日本东京某留学生客舍,桌上摊着《革命军》《警世钟》等刊物,烛火摇曳,窗外传来零星蝉鸣
人物:
- 孙中山(39岁,身着长衫,神情坚毅,刚从欧洲抵达东京)
- 黄兴(32岁,短褂布鞋,手持折扇,刚结束华兴会起义复盘)
- 宋教仁(23岁,戴圆框眼镜,捧着笔记本,记录各地反清动态)
同盟会成立前情景对话:
孙中山:(指尖叩击桌面,目光扫过刊物)钝初(宋教仁字),你方才说,各省留学生都在谈“反清”,可华兴会、光复会各自为战,去年长沙起义因消息走漏失败,症结在哪?
宋教仁:(翻开笔记本,指认条目)先生您看,光复会侧重“排满复汉”,华兴会想联会党、夺省城,可没统一旗号——上次在横滨聚会,有人说“先保华南”,有人要“直取北京”,吵到半夜没个结果。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黄兴:(折扇猛合,声音沉了些)更难的是“钱”和“人”!会党兄弟肯拼命,但缺军械;留学生有学问,却少实战经验。上次起义,说好的海外捐款迟了半个月,军械还被清廷查抄,说到底,是没个能统筹全局的“根”。
孙中山:(突然起身,走到窗边,望向夜空)我在欧洲见了两百多留学生,他们问我“中国未来怎么走”,我答“非革命不能救中国”,可单靠一省一地的暴动,像打游击,打不垮清廷这棵大树。
黄兴:(眼睛亮了,往前凑了凑)先生的意思是——合?把华兴会、光复会,还有各省的革命力量拧成一股绳?
宋教仁:(笔尖顿住,追问)可怎么合?各会的宗旨不一样,有人认“三民主义”,有人只认“排满”,怕难统一。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转身,指腹点向桌面“三民主义”字样)宗旨可先求“大同”:“驱除鞑虏”是大家的共识,“创立民国”让百姓有做主的盼头,“平均地权”解民生之困——把这三条立为纲领,再建一个统一的组织,设总部、分支部,海外筹款、国内举事,都按计划来,不比各自摸索强?
黄兴:(猛地拍桌,折扇拍到桌上)好!我华兴会先表个态——只要能救中国,华兴会的弟兄们,都听这个新组织调遣!
宋教仁:(迅速在笔记本上写下“统一组织”四字,抬头时眼里带光)我这就去联络光复会的蔡元培先生,还有湖北的留学生——先生,您说这个组织该叫什么名?
孙中山:(望着烛火,语气坚定)就叫“中国同盟会”!“同盟”二字,要的就是“同心同力,共赴国难”,让天下人知道,咱们不是散兵游勇,是要建一个新中国的队伍!
《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
(1)群众基础:群众革命情绪高涨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1.背景:
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高涨。
思考:为什么《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起来
1.背景: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
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宣传革命,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度。
思考:他们的著作有什么共同思想?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史料实证】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归纳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1900年由湖南退休官僚陈范接办后逐渐转向革命。1903年5月章士钊担任主笔后,对《苏报》大加改良。
《苏报》案”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使革命浪潮空前高涨起来。
拓展延伸:《苏报》案
章士钊
(1881年—1973年)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材料研读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章士钊视孙中山为革命 “初祖”“北辰”,认为孙中山是革命先驱与引领者,是革命的旗帜与灵魂人物。
(3)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1.背景:
华兴会
1904年成立于湖南长沙
代表:黄兴、陈天华、宋教仁
光复会
1904年成立于上海
代表:蔡元培、徐锡麟
秋瑾、陶成章
分布范围广;
革命团体数量多;
相对比较分散
没有统一领导;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等。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4)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华兴会、光复会影响最大)
思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分布特点?
2.中国同盟会成立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
目的
时间
地点
构成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成员合影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 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贰·团结之力,众志成城——中国同盟会
【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完善表格
叁
指引之光,明灯指路
——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叁·指引之光,明灯指路——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
核定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问题
民族革命(前提)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政治革命(核心)
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叁·指引之光,明灯指路——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思考:三民主义与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有什么关系?
三民主义是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是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2015
2014
1906萍浏醴起义
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1
2
3
同盟会
2.革命志士的奋斗
叁·指引之光,明灯指路——三民主义
结合地图,说说革命党人发动了那些武装起义?
1907安庆绍兴起义
【史料实证】说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革命志士是如何奋斗的?
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1906年
1907年
1911年
萍乡、浏阳、醴陵
安庆、绍兴
广州
刘道一、蔡绍南
徐锡麟、秋瑾
黄兴
失败
失败
失败
萍浏醴
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州起义
刘道一
徐锡麟
黄兴
秋瑾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叁·指引之光,明灯指路——三民主义
2.革命志士的奋斗
黄花岗起义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阅读材料,说说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
①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2.革命志士的奋斗
叁·指引之光,明灯指路——三民主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22岁就义
35岁就义
32岁就义
24岁就义
平均年龄29岁
【家国情怀】结合下列材料,说说革命志士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
拓展探究
如何评价孙中山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材料一:近30年的革命生涯,11次举行武装起义,3次建立革命政权;一生奔走,倡导民主,反对独裁,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材料二:从“医人”到“医国”,提出“天下为公”、“民生主义”思想,关注民生第一人。
材料三: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遭拒绝,遂创兴中会,开始革命;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从驱除鞑虏到追求民主共和;到1924年开始联俄联共。
愈挫愈奋的斗争精神
心系大众的人民情怀
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想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兴中会 对比项 中国同盟会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1894年
1905年
美国檀香山
日本东京
孙中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比较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异同。
对比项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人
纲领
性质
三民
主义革命志士的奋斗
中国同盟会
思想: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思想转变--“医人”到“医国”;“改革”到“革命”
成立团体--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
背景:思想基础、群众基础、革命领袖、组织基础
成立: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早年革命活动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指引之光明灯指路
觉醒之路 探索前行
团结之力众志成城
1.(2025·湖南长沙中考·4)“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先生”应该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孙中山 D.陈独秀
2.(2025·河南·9)据统计,1894-1905年,类似兴中会的海内外革命团体共有60多个,这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提供了( )
A.思想基础 B. 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群众基础
C
B
中考链接
3.(2025·江苏扬州中考·6)革命党人秋瑾曾写下“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体现了革命志士( )
A.支持虎门销烟的决心 B.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C.创办洋务企业的热情 D.坚定捍卫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意志
4.(2024·河北中考·1)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B
C
中考链接
5.(2024·四川乐山中考·7)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创办报
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如图所示报刊( )
A.有效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B.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所创办
C.是宣传先进思想的载体 D.推动国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C
中考链接
课后习题
【P51课后活动】
1.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社会现实:清末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
主张:呼吁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清王朝统治。
2.阅读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位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示例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前,写下《与妻书》,表达对妻子的爱与愧疚,毅然赴死,起义时奋勇杀敌,最终被捕牺牲,为革命奉献一切。
示例2:革命党人秋瑾为推翻清朝统治,投身革命,倡导女权,组织起义。1907年因起义失败被捕,英勇就义,临终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展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谢谢观看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5
第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