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卷三(中国现代史)
限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回了被洋人控制近百年的海关。下图所示内容说明我国( )
A.加强工业建设 B.注重民主协商
C.践行和平外交 D.走向独立自主
2.有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一步改变美苏“冷战”格局。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
A.标志着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C.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D.深度瓦解了美国的殖民体系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使中国成为超级强国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形成美、中两极格局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4.1951年,全国三十余个大中城市的归国华侨与各界、各民族的青年和人民一起举行示威游行,反对美国的行动;在印尼,广大华侨发动了不看美国电影的群众性运动。这主要缘于( )
A.美苏冷战的加剧 B.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C.苏联势力的东扩 D.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
5.下面是1951—1952年我国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的产量变化表。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作物
1951年比上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上年增长 14.1% 26.5% 12.5%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颁布后,中央特派飞机运送全国各地民众的建议。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各界人士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这反映了我国( )
A.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B.人民权利得到保证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7.中国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总值的比例,1949年为68.4%,1952年为57.7%,1957年为46.8%。上述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城镇人口的过快增长 B.抗美援朝的人员投入
C.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 D.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
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共达493亿元,超过原定计划的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700万匹,同时食糖产量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奠定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9.1954年,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展示了鞍钢技术革新和基本建设的成就,会上劳模张明山等7人还建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各地纷纷学习,推动全国性生产热潮的出现。这反映了( )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我国向苏联学习技术革新
C.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建立 D.劳动者工业生产热情高涨
10.1956年9月,邓子恢主张,合作社生产经营应采取“大的集中、小的分散”的方针,允许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的生产。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实施“大跃进”的迫切性 B.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性 D.城市经济体制的变革
11.下面这张公司股权凭证,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INCLUDEPICTURE"卷三11.TIF"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改革开放
12.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对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工业化起步后,又增设“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举措的共同目标在于( )
A.发动政治运动 B.激励生产建设
C.推动改革开放 D.吸引海外人才
13.下面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示意图。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INCLUDEPICTURE"26L测-15.tif"
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工业生产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C.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D.经济发展未受“左”的错误影响
14.1960年,苏联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鞍钢工人王崇伦等带领500多名技术工人,先后突破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这体现鞍钢工人( )
A.坚韧不拔、谦虚谨慎 B.市场意识、竞争观念
C.乐观豁达、奋勇争先 D.艰苦奋斗、创新进取
15.哈尔滨亚冬会在场馆改造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铆钉结构或拼接结构,不使用胶黏剂;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在赛时保障场馆的用电需求;采用光纤传感技术,精准控制场馆能耗。材料说明我国( )
A.传承创新传统工艺 B.解决了能源的问题
C.贯彻了新发展理念 D.科技水平日新月异
16.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生长”。该报道说明( )
A.国有企业改革效果显著 B.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C.中国经济水平世界最强 D.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17.据报道,2024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7%,优良天数同比上升1.7%,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0.7%。这些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创新取得巨大突破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环境治理效果领先世界 D.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8.1979年,中国农村家庭在食用油、肉禽蛋类等主要副食品的消费比上年增加了10%,呈现出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19.1980年,中国南方某地被划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实行特殊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被称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此“试验田”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新区 D.沿海开放城市
20.截至2023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已增至109个,累计批准项目投资超400亿美元,支持了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巴基斯坦高速公路等30余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体现了中国( )
A.推动合作共赢 B.实现脱贫攻坚
C.建成小康社会 D.优化产业结构
21.邓小平曾指出:“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问题就要中国和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2.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818元,增加到2020年的11450元,年均增长11%;青海省贫困群众收入从2015年的2196元增加到2021年的10504元,年均增长36.8%。这些变化主要缘于( )
A.脱贫攻坚战的有效实施 B.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C.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繁荣 D.中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23.自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至2024年6月,累计运送 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货物8775.1万吨;2006至2023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290.05亿元增至2392.7亿元。该铁路的开通( )
A.开启了西部大开发 B.保证了军事国防的安全
C.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D.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24.创办于1957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最初主要面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1972年以后,美国成为广交会最重要的客户来源地。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环境的恶化 B.中国与美国建交
C.外交政策的调整 D.美国的经济繁荣
25.2025年是中国和印尼建交75周年,两国坚持战略自主,尊重彼此发展道路选择;坚持互利共赢,携手应对发展难题;坚持公平正义,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两国建交以来取得显著成就。据此可知,中国与印尼两国的外交体现了( )
A.“另起炉灶”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构想 D.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26.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求同存异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天人和谐”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表明周恩来的外交思想( )
A.为解决国际纠纷提供了范本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C.得到了与会各国的积极响应 D.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
27.毽球运动,俗称“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为古代蹴鞠运动演变而成。1984年毽球被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并先后在北京、广州等地举行了毽球邀请赛和锦标赛,这有利于( )
A.丰富市民文体活动 B.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C.为北京申奥做准备 D.发展全民体育运动
28.下面一组漫画的标题为《三代人赶集》。这组漫画最能体现( )
INCLUDEPICTURE"26L测-16.tif"
A.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
B.祖孙三代存在严重代沟
C.三代人的生活习惯差异大
D.我国科技水平仍很落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INCLUDEPICTURE"卷三29.TIF"
右面是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公私合营澄海火柴厂的“翻身牌”火柴。火柴盒贴画中的女子、工人和农民分别手持《婚姻法》《劳动保障条例》和《土地证》,身后是飘扬的五星红旗。
请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火柴盒贴画表现出的社会风貌。INCLUDEPICTURE"得分.tif"
30.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各国的发展无不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并在潮流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音·反映时代潮流】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卷三30.TIF"
【时势·判明历史趋势】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26L测-17.tif"
(1)吟唱材料一的时代潮音,简述此歌曲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其反映的时代呼声。(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中国近代史的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后绘制了材料二的思维导图,请你结合思维导图,从中任选三个史实,自拟主题,写一篇项目化学习的总结发言稿。(8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宣传画
出版时间 1954年 1978年
宣传画 INCLUDEPICTURE"26L测-18.tif" INCLUDEPICTURE"26L测-19.tif"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模评选标准
时间 劳模来源 评选标准 代表人物
20世纪50年代 产业工人、农民 劳动竞赛中“劳动最伟大”的老黄牛形象 “盐田大改造”孙华喜
20世纪60至70年代 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世纪80至90年代 产业工人、农民、企业家、科学家 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的“当代愚公” “两弹元勋”邓稼先
——据王霂凡等《“变”与“不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编制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宣传画(写出图片序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评选劳动模范标准的变化。根据所给示例,任选材料二中的一位代表人物撰写颁奖词。(不得照抄示例,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示例】孙华喜颁奖词: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一位普通盐场工人。他领导全班工人对盐田进行了多次改造,将旧时的“老干晒”滩改造成高产滩。孙华喜以其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中国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盐滩铁人”。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劳模精神的认识。(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32.从口号看百年党史,重温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学习党史的方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著名口号
1921—1926年 (1)“中国共产党万岁”(2)“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3)“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
1927—1936年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工农武装割据”(3)“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
1937—1949年 (1)“兵民是胜利之本”(2)“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9—1956年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6—1977年 (1)“大跃进万岁”(2)“以阶级斗争为纲”(3)“两个凡是”
1978年以来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一国两制”“改革开放”(3)“发展才是硬道理” (4)“科教兴国”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更好地学习党史,请你从材料中选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两句口号,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INCLUDEPICTURE"得分.tif"
答案
一、1.D 2.B 3.B 4.D 5.C 6.B 7.C 8.A 9.D
10.C 11.B 12.B 13.A 14.D 15.C 16.B 17.B
18.A 19.A 20.A 21.D 22.A 23.D 24.C 25.B
26.D 27.D 28.A
二、29.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公私合营澄海火柴厂的“翻身牌”火柴,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风貌:
法律保障下的平等:女子手持《婚姻法》,体现妇女地位提高,婚姻自由得到法律保护,反映了新社会对性别平等的倡导。
劳动权益的重视:工人手持《劳动保障条例》,说明国家保障劳动者权益,激发工人建设热情,推动工业化起步。
土地改革的成果:农民手持《土地证》,表明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国家认同的增强:背景中的五星红旗,象征人民对新中国的认同,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
30.(1)时代背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1950年彭德怀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时代呼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示例】主题: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阐述:19世纪60年代起,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用工业、民用企业,建设新式海陆军,培养新式人才,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迈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步。洋务派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未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吸取其教训,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将探索上升到制度层面,先后领导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由此可见,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是不断深入的历程。
31.(1)图1: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投身于国家工业化建设中,“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因此党和政府对各条产业战线上的劳动模范进行表彰和宣传。
图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试点,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任选一幅,正确写出图片序号,说明图片信息即可)
(2)变化:由以产业工人、农民为主转向行业多元化;由注重体力劳动转向重视创新;由普通民众扩展到企业家和科学家。(任答1点即可)
颁奖词:
【示例1】王进喜颁奖词: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一位石油工人。他因用身体制服井喷而家喻户晓,被誉为“铁人”。他以艰苦创业的精神,为新中国的石油行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示例2】袁隆平颁奖词: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示例3】邓稼先颁奖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邓稼先科研团队专心致力于原子弹研究。他长期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他被誉为“两弹元勋”。(任选一位人物作答即可)
(3)每个时代的劳模都是时代的领跑者、社会的奉献者和卓越的创造者;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也要做新时代青年,学习劳模精神,努力掌握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32.【示例】选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发展才是硬道理”。
主题: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论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这两句口号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思考与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