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
限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埃及境内的尼罗河的覆盖面积达到335万平方千米,给上下游地区的人们以便利的“智慧碰撞”机会。材料意在强调尼罗河( )
A.推动人口的迅速增长 B.促进文明交流与发展
C.带来民主政治的繁荣 D.奠定楔形文字的基础
2.在古代印度,医生属于低种姓人从事的职业,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即使发现了新的治病方法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与传播。这表明种姓制度( )
A.阻碍了科技进步 B.加剧了贫富差距
C.抑制了经济发展 D.打压了世俗贵族
3.文物虽静默不语,却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下面所示文物可以用来佐证( )
INCLUDEPICTURE"26L测-20.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26L测-20.tif" \* MERGEFORMATINET
A.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B.大力传播宗教文化
C.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交织
D.逐渐连为一个整体
4.下表反映了中世纪主要势力对创办大学的态度。这说明,大学的兴起( )
主要势力 态度
教皇 庇护新兴学校,相信学识会服侍上帝荣耀
皇帝和国王 授予新兴学校特许状,希望大学成为君权的桥头堡
城镇 培养新兴学校,因为它们可以带来盛名并引来居民与贸易
A.推动了城市自治 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具有历史偶然性 D.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下面是阿拉伯帝国医学家铿迭所记药物的来源地,这体现阿拉伯帝国的医学( )
来源地 两河流域 希腊 波斯 印度 埃及 阿拉伯 其他
占比 33% 23% 18% 13% 3% 5% 5%
A.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B.与民族药物学产生了冲突
C.完全依赖于外来医学成就 D.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
6.马克思指出:“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 B.土地所有者农业工人
C.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权 D.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
7.14世纪,欧洲的音乐家们逐渐从意识上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将音乐与人、人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们的作品中增加了世俗性的歌词内容,并且旋律流畅、和声大胆、节奏新颖。这体现出当时的音乐家( )
A.复兴古典音乐的狂热 B.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
C.融合多地区音乐风格 D.宣传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8.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从19世纪起,它被移植到英帝国其他殖民地,为铺设铁路轨道提供用材。原产于巴西的橡胶树,被英国人传遍马来半岛,成为当地重要的出口商品。这些现象( )
A.反映了物种交流的重要性 B.主要缘于黑奴贸易的发展
C.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消极性 D.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9.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时不仅运去了欧洲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还运去了工匠、农夫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犹如运去了一个小型社会。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使美洲成为贸易中心 B.给美洲带来西方文明
C.破坏了美洲生态环境 D.促进美洲人口的增加
10.据记载,从1503年到1660年,美洲流入西班牙的金银各约200吨和1.86万吨;16—18世纪,西班牙共从拉丁美洲掠走黄金、白银各约2500吨和10万吨。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野蛮残酷 B.近代远洋贸易促进物种交换
C.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 D.早期殖民掠夺带来丰厚利润
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温和的,甚至是保守的,与其说是完成了革命,还不如说是避免了革命。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光荣革命”(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
C.推翻了君主制度 D.实现了政体和平变革
12.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任何一个单一政府部门不可以获得太多的权力去支配其他部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他意在说明( )
A.强化中央权力的迫切性 B.构建制衡体制的必要性
C.公民权利应该受到尊重 D.美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13.英国《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1787年美国宪法在国家权力方面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上述文献都体现了( )
A.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希冀 B.发展民主政治的诉求
C.推翻封建统治的愿望 D.反对殖民压迫的要求
14.法国大革命前,“革命”一词主要表示“动乱”之意,是贬义词;法国大革命之后,革命思潮兴起,“革命”成为褒义词。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
A.支持北美独立,体现进步精神 B.反对特权统治,争取人民主权
C.打击英国势力,争夺世界霸权 D.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自决
15.“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的言论意在说明拿破仑( )
A.推动法国大革命兴起 B.是启蒙运动的发动者
C.压榨和掠夺欧洲人民 D.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16.下面是英国1854—1856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INCLUDEPICTURE"26L测-21.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26L测-21.tif" \* MERGEFORMATINET
A.三角贸易的开展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世界大战的波及 D.经济危机的影响
17.《人类简史》一书中指出:“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这反映了( )
A.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殖民化浪潮 B.城市化进程彻底消除城乡差异
C.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变化 D.重商主义政策阻碍劳动力流动
18.1878年,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声称,国际交往全靠兵力强弱,“大炮弹药,不是为主张已有之理而备,而是用来创造未有之理”。该言论反映出当时日本( )
A.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幕府势力依然强大
C.地方割据势力削弱 D.大化改新成效显著
19.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纷纷在本地务工或外出务工,不断加入到商品货币关系中以缓解经济压力。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
A.推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B.倡导西方生产生活方式
C.彻底铲除俄国封建势力 D.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0.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图,他应是在介绍( )
INCLUDEPICTURE"26L测-22.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26L测-22.tif" \* MERGEFORMATINET
A.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
B.达尔文的物种研究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牛顿的力学理论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消失,俄国发生革命,德国战败,获胜的英国、法国等国损失惨重。美国试图掀翻英国的海上霸主宝座,日本在太平洋的地位增强。由此可见,一战( )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B.削弱了参战国的力量
C.改变了欧洲大国实力对比 D.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
22.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然而,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又支持中国收回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这说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
C.美英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 D.美国企图独占山东的权益
23.1920年,列宁指出:“没有这些粮食,国家政权就等于零。没有这些粮食,社会主义的政策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为解决这一问题,列宁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
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4.1930年,美国将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增加为40%。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相应提高了关税。这一时期的关税战导致( )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C.帝国主义矛盾激化 D.垄断组织开始形成
25.1941年德军的轰炸机数量实际上比1940年减少了200架。德军为闪击苏联调动的2770架战机约占德国空军战机总数的65%。据此可知,此时德国( )
A.缺乏持久作战的能力 B.不可战胜的神话被粉碎
C.深陷东西夹击的泥潭 D.重工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26.1952年,美国电影《灯塔疑云》公映,影片讲述美国士兵经历激烈战斗最终赶走入侵的苏联特工成功解救人质的故事。时任总统称赞这是每个美国人都应看的影片。由此可见当时( )
A.冷战对峙局面已形成 B.美国影视业已走向巅峰
C.遏制共产主义成共识 D.美苏对抗影响社会生活
27.下面是2025年3月《中国日报》刊登的名为《美国关税政策势必拖累全球经济》漫画,该漫画旨在反映当时美国( )
INCLUDEPICTURE"卷四27.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卷四27.TIF" \* MERGEFORMATINET
A.推动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B.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控制
C.逆全球化的政策与危害
D.霸权主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
28.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
A.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改革非洲的社会治理机制
C.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D.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
29.下列材料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第十章的部分目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 4.民族解放运动 7.开天辟地慨而慷2.社会主义的兴起 5.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8.法西斯主义兴起3.分赃的巴黎和会 6.苏维埃创造奇迹 9.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选择材料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列出子目,表述准确,条理清楚)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美国制宪者们采取了权力分化的手段,使权力不完全掌握在任何一方,从而避免了“多数人的暴政”……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措施,它们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
——摘编自庄崴《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材料二 1920—1926年苏俄(联)工业生产情况
年份(年)项目 1920 1925 1926
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 14.1 77.39 110.83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 13.8 75.5 108.1
列宁认为俄国可以通过间接和迂回的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在斗争实践中敢于正视现实……不断创造、发展和实践的方法,正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精髓。
——摘编自万春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初探》
(1)根据材料一,简述美国制宪者们为避免“多数人的暴政”而采取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横向分权措施”如何限制政府的权力。(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精髓。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方法论与表中所示变化之间的关系。(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3)综合以上材料,提炼一个主题。(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INCLUDEPICTURE"26L测-23.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26L测-23.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二
国家 措施
德国 2014年,德国推出“工业4.0”演示系统;2015年9月德国通过了新的高技术战略
美国 2014年秋,美国启动了“AI百年研究”项目;2016年5月宣布成立机器学习与AI专门委员会
日本 2015年1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机器人新战略》,并于5月投入10亿日元资金成立国家级AI研究中心
——摘编自李修全等《美日欧政府发展人工智能的新举措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三 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人工智能被用于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行业交叉,广泛收集世界各国民意。然后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等技术进一步确认不同国家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各国人民发展需求的分类和统计。但由于人工智能透明化、数字化的特点,全球安全信息容易处于“裸露”状态。
——摘编自张晋铭等《智能革命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纺织行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及原因。(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各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措施。(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中带来的双重效应。(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INCLUDEPICTURE"测本一改-1.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测本一改-1.tif" \* MERGEFORMATINET
注:在绘画艺术中,创作者通过对不同景别(近景、中景、远景等)的运用,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氛围,以达到特定的艺术表达效果。近景能让观众清晰地看到细节;中景往往是作品的视觉中心,近景、中景多用于着重刻画的人物或物体、突出作品的主体等;远景则用于表现广阔的背景或环境,让观众对整体场景有宏观的认识。
任选一幅作品(写出作品名称即可),选择其中两个景别并结合所学史实,对该作品进行阐释。(要求:价值观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6春课件\\中考历史\\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答案
一、1.B 2.A 3.C 4.B 5.D 6.D 7.B 8.A 9.B
10.D 11.D 12.B 13.B 14.B 15.D 16.B 17.C
18.A 19.A 20.D 21.D 22.B 23.D 24.C 25.A
26.D 27.C 28.A
二、29.【示例】子目: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联系: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说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导致德国社会矛盾激化;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野心膨胀,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导致二战全面爆发;经济危机使英、法等国自顾不暇,对德国法西斯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客观上推动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所以,经济危机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0.(1)手段:权力分化。
做法:实行三权分立,将行政、司法、立法分别给予总统、最高法院、国会,使三者分权与制衡,从而达到限制政府权力的目的。
(2)精髓:实事求是、不断发展与创新。
关系:列宁在斗争实践中,实事求是,不断创新,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苏俄(联)的国民经济,推动了苏俄(联)工业生产的发展。
(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等。
31.(1)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再到人工智能化。原因:科技革命的推动。
(2)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启动专项研究计划;加强政府资金支持;成立专门机构。
(3)有利于世界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信息交流;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加剧大国竞争;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32.【示例1】作品名称:《蒙娜丽莎》
阐释:近景聚焦于蒙娜丽莎的面部、手部细节,柔和的肤色、神秘的微笑、自然的手部姿态,展现达·芬奇精湛写实技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艺术家关注人本身,近景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体现对人性、人的价值的重视,是人文主义在艺术创作中回归个体的体现。
中景呈现蒙娜丽莎的半身形象,其优雅坐姿、简约服饰,构成画面核心。这呼应文艺复兴打破宗教题材垄断,转向描绘世俗人物的潮流,中景突出人物主体,彰显普通人也可成为艺术表现中心,见证人文主义思潮下艺术创作的变革。
远景是朦胧的自然环境,营造出悠远、虚幻氛围。它暗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与近景、中景对人物的聚焦结合,体现当时既关注人、又追求自然真理的时代特质,见证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历程。
【示例2】作品名称:《威廉和玛丽加冕》
阐释:近景聚焦威廉和玛丽的加冕服饰、王冠及神态,细节展现仪式庄重与王权接受状态。“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新贵族掌权,二人加冕体现王权受议会限制的新秩序,还原历史时刻,凸显君主立宪制初建的政治变革。
中景呈现宫廷侍从等行礼侍奉的场景,呼应“光荣革命”后议会至上、王权框于议会的格局,展现各方对王权更迭的认可。仪式保留传统形式,实则是资产阶级借王权巩固成果,直观反映政治秩序过渡,见证向君主立宪制演变的关键一步。
远景展现加冕场地建筑与环境,暗示英国王权统治历史背景,及革命后借传统王权构建新体制的现实。远景与近、中景氛围呼应,体现变革尊重传统又顺应潮流,见证英国和平转型、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任选一幅作品,选择两个景别阐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