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诗三首第1课时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8古诗三首第1课时 同步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0 02:40:1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课题 18 古诗三首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会写“簸、涯”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课三首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浪淘沙》中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相当有画面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三首古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风光,我们先来听一听,想一想它们又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3.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二 初读古诗三首,检测预习 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读正确。 ◆着重正音: 九曲(qū)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 ◆着重辨形: “簸”要注意下部左边的“其”,最后一点要小。 “绕”中“尧”是声旁,有一首“尧字歌”可以用于辨字: 尧字歌 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 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3)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 (4)齐读,读出节奏。(课件出示)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想,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画出自己觉得好或难以理解的字词。 三 初读《浪淘沙》,了解诗意 1.播放视频资料,感受黄河的气势,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对三首古诗有了大致的印象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我们先来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人歌颂过她。那么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有着怎样的风采和神韵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板书:浪淘沙。 (1)学生齐读诗题,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本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预设】(浪淘沙: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2)了解诗人。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注意刘禹锡的为官经历,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出示资料卡)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去世于公元842年,字梦得,他自称是“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他的祖上是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刘禹锡文学成就非常高,被称为“诗豪”。他从小诵读儒家经典,贞元九年参加科举考试,和柳宗元一起进士及第,也一起登博学鸿词科。但是在考中不久之后刘禹锡因家中长辈去世回家守丧。贞元十六年复出,他在淮南节度使那里做掌书记,上司杜佑很看重他。贞元十八年,刘禹锡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之后没过多久就升任监察御史。而我们颇为熟悉的大文豪韩愈、柳宗元也都在御史台任职,他们三个人因为爱好相同,相互欣赏所以很快就成为好朋友,来往密切。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唐顺宗即位。唐顺宗即位后对自己的侍读王叔文、王伾加以重用,当时的唐朝已经有很深的积弊,所以两人希望改革弊政。刘禹锡和王叔文的关系很好,并且王叔文很欣赏刘禹锡的才华,于是就将刘禹锡升职,协助自己改革。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成功,由于严重触及顽固派的利益,所以在顽固派的反击下失败了。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等参与变法的人都遭到贬谪。在之后的二十三年中,刘禹锡多次被召回京城,但是又一次次被贬到偏远之地,郁郁不得志的刘禹锡就这样开始了自己二十三年的飘零生活。一直到大和元年的时候,刘禹锡才被召回京城担任东都尚书,之后又回到朝中任主客郎中,以后还担任过很多官职,最后他因为年纪大了改任一些闲职。在会昌二年的时候,刘禹锡因病在洛阳去世,享年71岁。 小结:刘禹锡一生在官场上并不得志,但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这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3.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 (1)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预设一】:“九曲”“万里沙” 九曲黄河:自古以来黄河相传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是少数民族,其中主要是藏族人民。他们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等(藏语中,称“河”为“曲”)。所谓“九曲十八弯”只是一种概数的说法,用来形容河套平原上黄河的曲折蜿蜒。 万里沙:这是说黄河水里挟带着大量泥沙,既写出了黄河泥沙多的特点,也写出了黄河之长。这里的“万里”也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 过渡:大家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出示图片。)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预设二】:“浪淘风簸” 明确:“淘”是水流冲刷,淘洗;“簸”是颠动摇荡。这两个动词连用,节拍非常紧促,渲染出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 【预设三】:“自天涯” 思考:“自”是什么意思? 教师出示“自”的几种释义:①自己;②自然,当然;③从;由。第三种释义说得通,“自天涯”是说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预设四】:“牵牛织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 4.学生简要概括诗意。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字义,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学生回答。) 示例: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四 想象画面 感受气势 1品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指名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点拨:“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 ②出示“九曲黄河”图,直观感受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 ③提向:“万里沙”是怎样的画面? (3)教师引导:都说诗中有画,诗中还有声呢!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①指名交流 ②想象说话: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这真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响! (4)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点拨: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 ②指名读,齐读 (5)小结抓关键的散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宏伟气势来。 (板书:气势雄伟) 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过渡: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 (2)引导:五年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放事,谁来简单地讲一讲? (3)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补充资料:《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说张赛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赛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4)引发感悟: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5)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 ②教师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懂憬之感。 课外阅读黄河的诗句: 《凉州词》唐朝·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将进酒 朝代:唐朝·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工整规范地抄写《浪淘沙》。 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8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训练目标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写倡议书。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阅读时,体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学会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课文的主要观点。
语文要素
导入一
同学们,你学过的写景的古诗词有哪些?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回顾古诗
听读古诗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听读古诗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听读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自读古诗
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
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01
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02
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03
自读古诗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cháo
tái

rào

九曲(qū) 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净无苔(tái) 畦(qí) 绕(rào) 闼(tà)
读准字音
涯 [yá]
天涯
生涯
莺 [yīnɡ]
黄莺
夜莺
尧字歌
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
日出东方天刚晓,左边绞丝弯弯绕。
骁勇善战骑上马,丰衣足食才富饶。
儿歌辨字

读出节奏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观看视频
了解黄河,看着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诗题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代教坊曲,由刘禹锡、白居易创造。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作词牌名。“浪淘”的意思是“波浪淘洗”。
了解作者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其诗风也颇具独特性,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等。
了解作者
刘禹锡的仕途之路非常坎坷。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后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但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理解诗意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浪淘沙》。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质疑。
理解诗意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转弯多
黄河长
黄沙多
不是实指,而是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理解诗意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水流冲刷,淘洗
颠动摇荡
①自己;
②自然,当然;
③从;由。

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理解诗意
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
理解诗意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写实
想象
九曲黄河
浪淘风簸

牵牛织女家
万里沙
自天涯

九天银河去
壮观
奇特
气势非凡
愿望美好
结构梳理
浪淘沙
(其一)
想象画面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点拨: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
气势磅礴
想象画面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说张赛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赛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
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
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懂憬之感。
《凉州词》唐朝·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将进酒朝代:唐朝·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黄河的诗句:
同学们,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课堂小结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工整规范地抄写《浪淘沙》。
完成分层作业第一课时。
自主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初读古诗,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扫清字词障碍,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
②借助课本注释或者工具书了解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③想想这三首古诗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浪淘沙》,了解诗意
读懂诗歌,理解诗意,并作批注。
三:想象画面 感受气势
1.品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
(2)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qǔ) 环绕(rào) 黄莺
B.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天涯
C.花木成畦(qí) 织女(zhī) 毛檐
D.两山排闼(dá) 银河(yín) 酒旗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九曲/黄河/万里沙 D.如今/直上/银河去
3.课文回顾
(1)《浪淘沙》(其一)借黄河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的气概,以及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
(2)《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__________的春景和____________的楼台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__________的感叹,寄托了讽喻之意。
(3)《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洁净清幽,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浪淘沙》中,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中抒发了作者郁闷彷徨、孤独失望的思想感情。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九曲”说明了黄河 弯曲 的特点,“万里”说明了黄河 长 的特点。这句诗歌咏黄河,写出了黄河 裹挟黄沙,奔腾而来 的气势。
6.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根据积累,完成后面的练习。
【资料1】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资料2】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黄河都会携带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约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的泥沙常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读了资料1,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将进酒》中描写黄河的名句:
, 。
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读了资料2,我想写一句保护黄河的宣传语:
参考答案:
B
B
(1)雄伟壮美 奋发有为 豪迈 宁静美好
明丽 烟雨蒙蒙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物是人非
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和人品的高洁
D
5.(1)“九曲”说明了黄河 弯曲 的特点,“万里”说明了黄河 长 的特点。这句诗歌咏黄河,写出了黄河 裹挟黄沙,奔腾而来 的气势。
6.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示例: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