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转旋翼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借助常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围绕研究目标提出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
2、在探究的基础上,知道影响自转旋翼下降速度的因素。
3、能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探究工作。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是一个勇于思考,爱玩也爱学习的年纪。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而且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也相对较强。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信、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3重点难点
探究影响自转旋翼下降速度的因素。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关于自转旋翼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经过讨论出示问题:
影响自转旋翼下降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二、自主探究阶段
师:(出示两个自转旋翼,翅膀长度明显不同)我这里有两个自转旋翼。如果将它们同时从2米高处放下,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
生:会掉下来。
生:一个快,一个慢。
生:左边的下降得快,右边的下降得慢。
师:我们看看猜得对不对。
(老师放手,两个自转旋翼以不同的速度下降)
生:同学们猜对了,下降速度不一样。
师:自转旋翼的下降速度与它的什么因素有关?小组讨论一下,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生:(小组讨论并记录)
师:你们的猜想是怎样的?给同学们汇报。
生1:我想,它下降的快慢和翅膀大小有关。
生2:和它的宽窄有关。
师:什么宽窄?
生2:就是它的身子,下面那一部分。
师:哦,还有吗?
生3:加的回形针多,下降得就快。
生4:对!
生5:我想,把它的翅膀做多几片,它可能下降得慢。
师:好,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许多假设。这些假设对不对呢?
生:不一定。
师:怎样知道对不对?
生:做实验。
师: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生:……
师: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研究题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我们最想研究的假设,比如:“自转旋翼的下降速
度可能和翅膀大小有关”。我们就得做两个自转旋翼出来。这两个自转旋翼要不要做得一模一样?
生:不要。
师:那要做成怎么不一样的呢?
生:要做成一个翅膀大,一个翅膀小。
生:要是做成了一模一样的,就没法比了。
师:对了。我们今天做的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求两个实验材料只能有一个地方不同,其它的都要一样。想一
想,其它哪些方面要一样?
生:加的回形针要一样多。
生:身子的宽窄也要一样。
生:还有,飞的高度要一样。
生:纸要一样。
生:形状要一样。
师:好,总之,除了翅膀大小不一样,其它――
生:(齐)都要一样。
师:这个实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
生:……
师:比如,每个自转旋翼要测量几次?
生:三次。
师:为什么要三次,一次不行吗?
生:一次不准。
生:可能会有失误。
师:三次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要再怎么样?
生:求最后值。
师:比较最后值,就知道我们的假设正不正确了。好,下面各组来三个人领取实验表格和材料。我们选择一个假
设,开始实验吧。
生:(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制作、测量、记录、确定最后值、得出结论。时间大约15分钟。)
师:同学们得出结论了吗?
生:加两个回形针比加一个回形针下降得快。
师:也就是说,自转旋翼越重,下降得越快。还有哪个小组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生:(有两个小组的同学举手)
生:但是我们发现,不加回形针时,它就翻滚着下落,比加一个回形针还快。
师:这说明加一个回形针是最合适的。别的实验小组呢?
生:我们的结论是,翅膀越大,它下降得越慢。
师:别的小组有同样的结论吗?
生:(有五个小组的同学举手)
师:不错。你们小组呢?
生:我们跟他们一样的题目,还没做完。
师:哦,等会儿接着做啊。还有没有研究别的题目的?
生:我们研究的是翅膀翘的高度。翅膀翘得高,下降得快,翅膀平的,下降得慢。
师:嗯,好!还有别的结论吗?(没有学生举手)没有了。其实,影响自转旋翼下降速度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
以后还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发现更多。根据同学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想一想,怎样做出一个下降最慢的自转旋
翼?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时间约1分钟。)
师:怎么办?
生:我们想,这个自转旋翼应该是翅膀做大,加一个回形针,翅膀还要平。
师:那我们课后就做一个最理想的自转旋翼,比比谁的下降最慢,好吗?
生:(齐)好!
师:最后,我们对本课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小组评价。(投影显示评价标准)按上节课的要求,小组讨论后给每一
个同学打分,写在实验表格上。
生:(组内互评,时间约3分钟)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来说说你的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