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蚯蚓的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构成。2、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4、愿意合作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构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土壤,使学生亲近土壤,了解土壤的构成,并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让他们观察检查土样,了解土壤是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里面有沙、水、小石子,空气、小动物、植物和粘土以及一些杂物。
3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2、收集到数据以后得出结论。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活动
1、猜谜语: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能够猜出来!‘短短一根绳,土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它什么呢?’
师:嗯,对,是蚯蚓,同学们都好聪明啊,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2、师:同学们,不管我们人类,还是动物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蚯蚓的家在哪里吗?(土壤)
3、师:你们都玩过土壤吗?你们平时都怎么玩土壤呢?今天小蚯蚓带我们来参观它的家,我们就针对蚯蚓的家,来提出一些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吧?(学生分别交流提出的问题。)
4、师:我们对小蚯蚓的家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但是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我们研究,我们应该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今天探究的问题‘土壤里有什么’。
5、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蚯蚓的家里有什么?今天就我们就一起来探访一下蚯蚓的家。板书:《探访蚯蚓的家》
活动2【讲授】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1、师:同学看一下桌子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下都有什么。(一号杯里新鲜的湿土,二号杯里干土块,其余两个烧杯里是清水)首先,先来看一下一号烧杯,每个组的一号同学负责把土壤倒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白纸上面,二号、三号、四号同学负责观察,五号和六号同学负责记录。负责观察的同学要仔细观察,注意:我们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了如何运用感官,就请同学们在观察土壤的时候,充分运用到我们的感官,先用手摸、再用眼睛看,把你观察到的结果告诉负责记录的同学。现在大家开始,观察好的小组就坐正了让老师知道你们是完成了的。
2、学生分析研究土壤。
师:请每个小组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水、植物的根叶,小动物,沙子、小石头)
3、师:其实土壤里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成份,下面老师要带着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请每个小组的二号同学,把一号烧杯的土壤倒进三号有清水的烧杯里,然后用小勺子搅拌一下,放在一边静置,过一会我们再来观察其中的变化。
4师:接下来,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请每个小组的三号同学把二号烧杯里的土块到入四号有清水的烧杯里,其余的组员观察其中的变化,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板书:(气泡)
5、师:同学们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再回过来观察一下搅拌过的土壤溶液,请大家仔细观察。板书:(粘土)
课件11张PPT。三年级科学
《探访蚯蚓的家》
活动任务:
一、每个小组共有6位同学.
二、每个小组的1号同学的任务是组长,组长负责 维持好本小组的纪律。
三、2号同学的任务是材料员,主要负责材料的收发,保持桌面清洁。
四、3号、4号同学的任务是实验操作员,负责实验的操作。
五、5号同学的任务是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的观察结果。
六、6号同学为汇报员,负责汇报实验的成果。
2活动要求:
1、在活动过程中,首先由老师演示,演示结束后,同学们再动手操作。
2、小组观察、记录完成后,请坐端正。
3、其他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下面的小组要保持安静,认真听取别人的回答。
4、在实验过程中,对于物品要轻拿轻放,切忌大声喧哗,随意走动。课堂结束后集体起立,并把做实验的物品摆整齐。3谜语:短短一根绳,土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蚯蚓的家在哪里?5土壤里有什么?活动一、
观察土壤:把1号烧杯里的土壤倒入托盘内,仔细观察,用手去触摸,把观察到的物体 捡出来,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6活动二、
观察土壤液:把2号烧杯里的土壤倒入3号烧杯内,并勺子搅拌,边搅拌边观察其中的现象,然后静置放在桌面上。
7活动三、
观察干土块:把2号烧杯里的土块丢进4号烧杯内,观察并记录,土块丢进水中的时候有什么现象产生。
(注意:在丢土块时,要一块一块的丢,不要一下把所有的土块同时丢进去。)
8土壤里有什么
水份、空气、植物和小动物、沙子、黏土。
9总结:土壤为动物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水分,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不要随意乱丢垃圾。从我做起!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