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实用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传记类实用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1 10:05:37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一 传记
命题规律
近年来,传记是高考热点。命题角度主要是:1、概括或分析传主形象或事迹;2、评价传主;3、其他人、事、物对传主的映衬;4、细节在传记中的作用;5、选材组材的技巧。从题型的考查重点来看,以下四大题型的考查重点分别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筛选整合信息题考查重点:传主经历、事迹、性格、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理解含意题考查重点:难懂的长句,表达中心文眼句,总起、结尾和过渡句。
人物分析题考查重点:性格特点(事件、细节),手法作用(特征效果)。
问题探究题考查重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观点特点(作者观点、文本特点)、自己看法。
入题套路
套路一 整体感知,标记主要经历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读懂文本,才能正确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
套路二 寻找细节体会其作用
细节描写犹如人体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
套路三 关注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句子
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以便更立体地对传主作出客观评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套路四 从作者的评论入题
传记中的评是文章的关键,抓住了这些句子,我们就能对传主有直接的认知。
套路五 从表现手法入题
表现手法包括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也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了解了表现手法并能记住表现手法的作用,就能依此推知传主的思想,品格。
名师带练
(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定和 [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抢分技巧
概括传主主要事迹的方法
答题前要注意找出时间地点变化的语句,标出职位变化的语句,以及化零为整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工作中做了什么事。【出处:21教育名师】
答题时要注意关键句(过渡句)提示,注意题目的限定条件。
答题要模式一般是:某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也可以把某事的影响或意义答出来。
全面概括分析传主形象的方法
从事迹(人物的言行),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文章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细节描写中概括传主形象,也需要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中概括分析化零为整形象。21cnjy.com
答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条件限制。
答题的模式是:先概括说出传主的形象,然后依次逐条在文中找出能显示此形象的事、言、动作,最后再加以总结。
评价传主的答题方法
审清题干,准确判断。在读题干或读文本时,要弄清楚传主的观点还是评价传主的观点,是分析传主的社会价值还是评价传主的影响。
结合文本认真思考。对传主的评价,不但要分析文本中的材料,还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
评价时要尊重公德尊重事实。对传主的评价应该依据文本中的事实,要公正地进行评价,不可以自己的爱好和主观倾向去评价。
拓展思路追求深刻。一般来说评价传主也和自己所处时代联系起来,用哲学的方式来对传主进行辩证评价。
其他人、事、物对传主的映衬的答题方法
从记述需要考虑:从侧面表现传主,内容和情节的需要,由点及面揭示除传主之外更深的主题。
从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染力、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给人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等。  21*cnjy*com
细节在传记中的作用的答题方法
从刻画人物形象考虑,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
从读者心理需要考虑,让传主形象更符合读者心理需要,让传主形象更真实可信。
选材组材技巧的答题方法
在解答选材这类题时需要考虑传记的文体特征,一定要考虑到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及大小。
在解答组材类题时需要考虑时序,详略。时序,就是通过时间词语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详略,就是指与主题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的则要略写。www.21-cn-jy.com
跟踪训练
一、(2015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2·1·c·n·j·y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任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这—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 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⑵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⑶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⑷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二、(2015新课标I)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朱东润自传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21·cn·jy·com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2-1-c-n-j-y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可以,由于作者处处显出“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来源:21cnj*y.co*m】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定开展传记文学研究。【版权所有:21教育】
B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 朱东润固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转》作为写作范本。
D 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 朱东润虽然认为“传记文学”的说法更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21教育网

⑵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⑶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⑷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一 传记
命题规律
近年来,传记是高考热点。命题角度主要是:1、概括或分析传主形象或事迹;2、评价传主;3、其他人、事、物对传主的映衬;4、细节在传记中的作用;5、选材组材的技巧。从题型的考查重点来看,以下四大题型的考查重点分别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筛选整合信息题考查重点:传主经历、事迹、性格、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理解含意题考查重点:难懂的长句,表达中心文眼句,总起、结尾和过渡句。
人物分析题考查重点:性格特点(事件、细节),手法作用(特征效果)。
问题探究题考查重点:人生价值、时代精神、观点特点(作者观点、文本特点)、自己看法。
入题套路
套路一 整体感知,标记主要经历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读懂文本,才能正确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
套路二 寻找细节体会其作用
细节描写犹如人体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
套路三 关注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句子
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以便更立体地对传主作出客观评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套路四 从作者的评论入题
传记中的评是文章的关键,抓住了这些句子,我们就能对传主有直接的认知。
套路五 从表现手法入题
表现手法包括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也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了解了表现手法并能记住表现手法的作用,就能依此推知传主的思想,品格。
名师带练
(2013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定和 [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第②段最后两句“定和因此……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可知,该段主要交代了定和学音乐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音乐迷”称呼的由来,为下文作了铺垫。
【答案】①交代了定和选择音乐的过程和原因;②引出“音乐迷”的由来,呼应题目,为后面写他对音乐的痴迷作铺垫。21*cnjy*com
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上下文文意可知,句中的人物是指肖邦、巴赫等,“迷住了自己”是指音乐(五线谱)使他们着迷,“迷住了世界”是指他们的音乐使世界着迷,“把定和征服”是指他们的音乐征服了定和,使定和痴迷于音乐。
(2)“证明了迷的收获”说的是定和在音乐方面取得了成就,“还能作……跋涉”是指定和在音乐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答案】(1)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3.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依据地点的转换将③④段划分为三个层次。第③段写定和在上海时的情形。从“终日轮流开放”“手舞足蹈的狂态”及西洋朋友的评价中可看出定和对西洋音乐的痴迷。第④段分别写定和在逃亡重庆路上的情形和到达重庆后的情形。从中筛选出他对音乐痴迷的表现,概括即可。
【答案】①定和在上海痴迷于西洋古典音乐的情形;②定和在逃亡途中放弃其他而独带乐谱;③重庆避难时继续迷醉音乐并以此为事业。
4.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在原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定和痴迷于音乐的原因、做法等方面来谈对自己的启示。
【答案】①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当会有所收获。
②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
③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④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抢分技巧
概括传主主要事迹的方法
答题前要注意找出时间地点变化的语句,标出职位变化的语句,以及化零为整在不同时间地点不同工作中做了什么事。【出处:21教育名师】
答题时要注意关键句(过渡句)提示,注意题目的限定条件。
答题要模式一般是:某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也可以把某事的影响或意义答出来。
全面概括分析传主形象的方法
从事迹(人物的言行),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文章引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细节描写中概括传主形象,也需要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中概括分析化零为整形象。21cnjy.com
答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条件限制。
答题的模式是:先概括说出传主的形象,然后依次逐条在文中找出能显示此形象的事、言、动作,最后再加以总结。
评价传主的答题方法
审清题干,准确判断。在读题干或读文本时,要弄清楚传主的观点还是评价传主的观点,是分析传主的社会价值还是评价传主的影响。
结合文本认真思考。对传主的评价,不但要分析文本中的材料,还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
评价时要尊重公德尊重事实。对传主的评价应该依据文本中的事实,要公正地进行评价,不可以自己的爱好和主观倾向去评价。
拓展思路追求深刻。一般来说评价传主也和自己所处时代联系起来,用哲学的方式来对传主进行辩证评价。
其他人、事、物对传主的映衬的答题方法
从记述需要考虑:从侧面表现传主,内容和情节的需要,由点及面揭示除传主之外更深的主题。
从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染力、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给人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等。  21*cnjy*com
细节在传记中的作用的答题方法
从刻画人物形象考虑,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
从读者心理需要考虑,让传主形象更符合读者心理需要,让传主形象更真实可信。
选材组材技巧的答题方法
在解答选材这类题时需要考虑传记的文体特征,一定要考虑到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及大小。
在解答组材类题时需要考虑时序,详略。时序,就是通过时间词语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详略,就是指与主题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的则要略写。www.21-cn-jy.com
跟踪训练
一、(2015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2·1·c·n·j·y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任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这—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
(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 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答案】E3分,D2分,B1分
【解析】A 原文“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C “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错误;B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当更痛苦”。
⑵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答案】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间,选取关键的句子分条作答。
⑶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答对一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
⑷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答案】①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心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治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
【解析】这是一道较为开放的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文中的重要材料,由表及里分析戴安澜的思想性格和高尚品质。这里需要学生把戴安澜的事迹归类,哪些是属于写其性格的,哪些是写其成就的,哪些是写其思想的,哪些是写其品质的。
二、(2015新课标I)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朱东润自传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21·cn·jy·com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2-1-c-n-j-y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可以,由于作者处处显出“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来源:21cnj*y.co*m】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定开展传记文学研究。【版权所有:21教育】
B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 朱东润固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转》作为写作范本。
D 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 朱东润虽然认为“传记文学”的说法更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21教育网
【解析】A选项错在不是“所有的大学”,原文第三段中说“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C选项错在“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原文第九段中说“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D选项主要是一句相关链接②来判断的,相关链接②并没有说“关注现实是一贯原则”“态度上有保留”也不全对,表达有误。www-2-1-cnjy-com
【答案】BE
⑵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受中国古代经典史家和文人作品的启发帮助,取其精华。②吸取别传作品写作方法中的精华,没有阿谀奉承之词。③从国外名作中吸收模仿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④自己开始尝试创作和归纳总结。
【解析】这道题实际上就是在问朱东润观点形成的过程、背景。根据文章划分层次,文章1-3自然段是一层,是对人物、事件的背景介绍;4-5自然段是一层,讲述的是古代文学作品对近代传记文学的影响;6自然段是一层,讲述别传对传记文学的影响;7-9自然段是一层,讲述国外传记文学对中国传记文学的影响;10-11自然段是一层,讲述的是传主自己对传记文本的认识体会和创作。也就是说10-11自然段是作者观点形成的阶段,那么4-9段就是形成的过程了,一共三层,所以可以归纳概括出三点内容:1.受中国古代经典传记作品的启发帮助,2.吸取别传作品写作方法中的精华,3.从国外名作中吸收模仿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然后可以答上第四点,作为保障,4.自己开始尝试创作和归纳总结。
⑶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答案】①以学术观点为主,思想深刻分析透彻。②按照顺序介绍自己学术思想观点的发展。③自传使文本更有真实性、概括性,体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经历,使传记更有时间感。④文本有叙传结合,即有传有评,叙议结合,说理更透彻,互相交错,连贯畅通。
【解析】答题关键点,首先是学术性的,其次是自传。学术性的传记,自然以学术观点为主,思想深刻,分析透彻;传记的顺序也是一介绍自己学术观点的形成发展为线索的;自传的特点具有真实性、概括性,体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经历,更有时间感。其最后要结合相关链接①对文本特点的阐述,糅合起来。
⑷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答案】我同意他的观点:①要在一本书中把对传主评价全都交代。②应该没有阿谀奉承之辞,要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全部奉陈。③刻画传主要生动,进行入情入理细致的分析,但是不要太过琐碎。④着墨不要太多,要有韵味,要勇于创新。⑤要亲自动手尝试创作,结合生活经验去挑选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要有尊崇的气节与品格,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关切现实,拯救危亡。⑥刻画和评价传主要相结合,叙议结合,从客观的角度给出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传记类文本才能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概括性、典型性和历史性。21·世纪*教育网
【解析】这道题实际上就是在考查归纳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那么把全文包括相关链接综合起来,找到作者心理活动或者观点态度的话,进行归纳总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