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实用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闻类实用文本阅读能力提升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1 10:27:49

文档简介

考点二 新闻 访谈
命题规律
近年来,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作为实用类文体的新闻和访谈开始在高考中出现。新闻主要从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写作技巧等三个大方面命题,访谈主要从把握访谈内容和访谈观点及赏析访谈技巧两大方面命题。从命题的频率看,逐渐会成为热点。
入题套路
新闻
套路一 从标题,新闻新闻要素入题
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文,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21教育网
套路二 从分层次入题
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指辨析文本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看法文章的前后联系理清文章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进而理解新闻的主要事件及作者的感情倾向。21cnjy.com
套路三 从找关键句入题
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关键句包括:中心句,过渡句,作者的议论贪抒情句。通过这些关键句研究文本宗旨,制订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访谈
套路一 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迅速通读全文,把握讨论话题。
套路二 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的核心内容。2·1·c·n·j·y
套路三 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
访问者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版权所有:21教育】
套路四 把握关键,深入内核
重点读一些提出的关键问题,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核心内容,把握访谈主题。
名师带练
一、(2015广州)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
本报记者:区健妍 实习生:朱传林 通讯员:孔晓明
今年寒假,广州各高校为数不少的外省大学生受雪灾影响,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在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下,留守学子过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春节。  21*cnjy*com

来自湖南的小王是暨南大学研一学生。早在过年前,他就积极响应政府和学校的倡议,留在广东过春节。“28号的票,我30号去车站退了。”21*cnjy*com
不少湖南籍同学也是这么做的,大家决定留守广东过个快乐的春节。小王和老乡同学互相串起了门,一起相约吃火锅、唱卡拉OK、“斗地主”……小王说:“平时大家各自忙学业,这个特殊的春节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春节期间广州各大学都为留守学生安排了专门活动。暨大的校领导会和留守同学一起吃年夜饭;广州商学院组织了为期4天的系列活动,组织留校生看电影、看春晚、团拜会;华农大饭堂专门为留守学生操办了一场大型“饺子会”,饭堂老师傅手把手传授给学生包饺子的技巧。
二、留守学生也是“最可爱的人”
很多留守大学生并没有闲着,选择去当志愿者。“自己选择留守,希望能帮助那些想回家的人顺利回家。”
小曼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个寒假,她主动报名参加春运乘务员工作,自1月21日起,开始跟班跑了数趟长途列车。因为亲身经历了铁路运输过程中遭受风雪围困的情形,小曼放弃了回粤东老家过春节的念头,决定春节继续留在广州火车站担当志愿者。她说:“能够见证2008年这个特殊的春运,能够为成千上万的归家人服务,我觉得很幸运,这是人生难得的阅历。”
今年春运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几所高校的众多大学生,都主动报名参加春运志愿者、乘务员工作,放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些留守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心行动,大大缓解了相关部门的人力压力,留守大学生也成为2008年特殊春运中“最可爱的人”。
三、特殊春运上了宝贵一课
2008年因为天气原因而造成的这个特殊春运,也给很多大学生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安徽籍大四学生小林告诉记者,“以往的假期,我不是忙着找单位实习,就是和同学去旅游,很少回家看看亲人,对父母关心很少。”这个寒假,小林本想回家过年,却因为受特殊天气影响而不能如愿以偿。
“我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归心似箭’,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懂得了年轻人不应该只关心自己,更要多关心家人,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中山大学的留守大学生小王,是广州火车站志愿者当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亲历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学生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学业,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社会在政府有困难的时候,应该积极投身公益服务。”
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还表示,“以往很多急救常识和应变能力,都在这次特殊的公益活动中派上了用场。”对于应急常识的学习和积累,如何在紧急关头快速应对,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学问。(选自2008年2月13日《羊城晚报》)
阅读方法与思路提点
①整体把握全文,先看新闻通讯的题目。新闻的题目往往是全文内容的概括或中心思想的揭示。
②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和先前对题目的理解互相印证。
③画出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段,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和先前的理解互相印证,把握文章中心。
④重点关注通讯开头、过渡以及结尾等段落,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1)这篇通讯为什么在行文上非常详细地点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而不是对这些现象作概括的介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这篇通讯的第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放在第一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出现了多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201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学?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来源:21cnj*y.co*m】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到可以引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
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分)
答:?
2.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答:?
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答:?
抢分技巧
赏析新闻语言的答题方略
从表现形象特点、前后内容联系、新闻主旨感情三个角度考虑新闻语言的情感性。
从是否准确记录和再现新闻内容的真实、逻辑学和语义学、遣词造句上的准确精练三个角度考虑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新闻结构的答题方略
从表达技巧及作用、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考虑新闻标题的作用。
分别从内容、结构、社会读者三个角度分析导语的作用。
从新闻背景与内容主旨的关系、和主要新闻内容形成的手法考虑新闻背景的作用,另外从新闻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 明言的观点角度及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具有可读性角度考虑新闻背景的作用。
赏析新闻的写作技巧的答题方略
从再现采访过程、再现现场情形、细节描写作用、叙述人称选择、新闻数据运用五个角度分析新闻的真实性题目;
从材料叙述的角度、材料间的联系是否层层递进、材料能否开阔读者视野,材料能否更利于表现主题四个角度来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需要;
通过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抓相似点分析人物间的相似性、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三个方面来赏析新闻内容上的关联;
从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表现新闻主题、群众接受性(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三个方面来分析新闻表达技巧的作用。
分析访谈内容和访谈观点的答题方略
迅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问题,再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有哪些主要内容;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按照散文的“概括文意”的方式概括答案。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解读、对回答问题的处理与分析来把握访谈观点;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来把握访谈内容;通过访谈的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来把握访谈内容;通过分析访谈的背景、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来把握访谈观点。
赏析访谈技巧的答题方略
辩明提问方法及其作用:直接提问分为趣问(采用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发问,其作用是消除陌生感接近双方的距离)、直问(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提出来,作用是开门见山干脆利落)、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作用是逻辑性强有层次感)、旁问(有意岔开先谈别的事情,作用是能制造轻松的后气氛);特殊提问分为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作用是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延伸问(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作用是能领域避免片面性)、对比问(有时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亲的终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作用是对比鲜明便于访谈对象回答也便于读者了解提问意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掌握常用答题模板:明确技巧+作用(这种技巧本身的作用+对主旨情感的作用)。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让莫言来“对抗语文”吧
伍湖
书店、书摊接连有两本书《对抗语文》、《野性的红高粱——莫言传》在热卖,作者是同一个——叶开,他是作家、评论家,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学刊物《收获》编辑部主任。记者开叶开的玩笑:尽管你也有两下子,但仍显势单力薄,“对抗语文”,校正传统语文教育僵化路子,如此重体力费脑筋的活还是交给莫言同志吧,他挟诺贝尔文学奖之势。
记者:一句话,说说莫言厉害在哪里?
叶开:新时期以来的作家里,莫言是真正触摸到土地灵魂的作家之一。莫言对写作有很高的自我要求,每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结构都绝不重复,都有新发现。
记者:很多人几乎同时看到你的《莫言传》和《对抗语文》,就自然会把莫言等大作家成功和中国语文教育扯在一起,大作家是不是只能在对抗传统语文教育中脱颖而出?
叶开: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大作家更不用说了。我在《莫言传》里专门分析过莫言的创作,在创作起步阶段,如何努力地摆脱“文学教材”钳制,以新的思考、新的视角进行反思。优秀作家不是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写别人的情感,而是重返自我,展现自我,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喷涌的灵感之源。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是他开掘出来的一片特殊文学国土——这是通过作家的心灵和想象再度创造出来的世界。21·世纪*教育网
记者:莫言也在追问:“有朝一日高考与中考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语文教材也编订得让人满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必然地提高了文学素养,并由此进而提高了人的素质了呢”,你说呢?
叶开:他的批判直入问题核心,高考与中考必须进行革命性改革,语文教材编订要有质的变化。我个人感觉到,在“对抗语文”上,与很多一线教师、有思考力的家长不断互动之后,产生了很多“正能量”效应。教育是立国根本,人人都应该来关心。
记者:莫言说,女儿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请你帮我们分析一下莫言的自卑。
叶开:莫言所谓“骨子里的自卑”不是他对语文没有看法,没有研究,而是他没有参加过长期的、残酷的作业和考试训练,没有被这种条条框框洗脑,不懂得这种“正确的思考”方法,所以也无法按照现行教育体制僵化模式来思考问题。别说他了,我是科班出身,身经百考,碰见女儿小学语文问题,照样歇菜。女儿读小学遇到一个题目: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
女儿自信回答:“孔明和庞统”。结果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老师说: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即使作家、博士,也答不出老师规定你必须答出的答案。——你敢不自卑吗?
记者:《对抗语文》一书,叙述了你和女儿的痛苦经验。抗争成功了吗?
叶开: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不能眼瞅着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油伤害,在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了肥胖的鸭子。“对抗语文”不全是痛苦,我们得到的更多是快乐。因为关心现在的语文,我才有机会深入分析语文教材,研究其中潜藏的各种问题,并与孩子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快乐的阅读。小学低年级时,我每晚在她临睡觉前都给她读书,到她自己能读厚书了,自己就成了很有经验的小读者。她的阅读积累在今后,会成为一种财富——评价标准如果按照现在的考试成绩来讲,她并不是语文成绩最好的,但总很轻松地在前几名。考试我是专家啦,小学初中总不及格,到高考、硕士、博士,几乎都是第一名,还是那么一点阅读积累起作用。莫言虽然没有上过初中高中和正规的大学,但他的有效阅读积累,远超他的同龄人。小学毕业的他在县棉花加工厂夜校给那些中学生上语文,参军后他给高中毕业生战友们上语文和政治。这都是因为读了“干货”,学到了真材实料的知识。
(选自《申江服务导报》2013.01.09,有删改)
1.结合全文,概括让莫言来“对抗语文”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1)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眼瞅着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油伤害,在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了肥胖的鸭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行的语文教学是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只能培养出低素养的人。(意思对即可)
3.结合全文,请分条概括应从哪些方面来“对抗语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访谈的最后部分叶开谈到“有效阅读积累”,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1--4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10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E.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答: ????????????????????????????????????????????????????????????????????????????????????????????????????????????????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答: ????????????????????????????????????????????????????????????????????????????
4.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答: ????????????????????????????????????????????????????????????????????????????
考点二 新闻 访谈
命题规律
近年来,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作为实用类文体的新闻和访谈开始在高考中出现。新闻主要从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写作技巧等三个大方面命题,访谈主要从把握访谈内容和访谈观点及赏析访谈技巧两大方面命题。从命题的频率看,逐渐会成为热点。
入题套路
新闻
套路一 从标题,新闻新闻要素入题
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文,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21教育网
套路二 从分层次入题
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指辨析文本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看法文章的前后联系理清文章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进而理解新闻的主要事件及作者的感情倾向。21cnjy.com
套路三 从找关键句入题
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关键句包括:中心句,过渡句,作者的议论贪抒情句。通过这些关键句研究文本宗旨,制订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
访谈
套路一 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迅速通读全文,把握讨论话题。
套路二 区分对象,把握问题
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的核心内容。2·1·c·n·j·y
套路三 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
访问者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版权所有:21教育】
套路四 把握关键,深入内核
重点读一些提出的关键问题,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核心内容,把握访谈主题。
名师带练
一、(2015广州)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
本报记者:区健妍 实习生:朱传林 通讯员:孔晓明
今年寒假,广州各高校为数不少的外省大学生受雪灾影响,打消了回家过年的念头。在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下,留守学子过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春节。  21*cnjy*com

来自湖南的小王是暨南大学研一学生。早在过年前,他就积极响应政府和学校的倡议,留在广东过春节。“28号的票,我30号去车站退了。”21*cnjy*com
不少湖南籍同学也是这么做的,大家决定留守广东过个快乐的春节。小王和老乡同学互相串起了门,一起相约吃火锅、唱卡拉OK、“斗地主”……小王说:“平时大家各自忙学业,这个特殊的春节加深了彼此的情谊。”
春节期间广州各大学都为留守学生安排了专门活动。暨大的校领导会和留守同学一起吃年夜饭;广州商学院组织了为期4天的系列活动,组织留校生看电影、看春晚、团拜会;华农大饭堂专门为留守学生操办了一场大型“饺子会”,饭堂老师傅手把手传授给学生包饺子的技巧。
二、留守学生也是“最可爱的人”
很多留守大学生并没有闲着,选择去当志愿者。“自己选择留守,希望能帮助那些想回家的人顺利回家。”
小曼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个寒假,她主动报名参加春运乘务员工作,自1月21日起,开始跟班跑了数趟长途列车。因为亲身经历了铁路运输过程中遭受风雪围困的情形,小曼放弃了回粤东老家过春节的念头,决定春节继续留在广州火车站担当志愿者。她说:“能够见证2008年这个特殊的春运,能够为成千上万的归家人服务,我觉得很幸运,这是人生难得的阅历。”
今年春运期间,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几所高校的众多大学生,都主动报名参加春运志愿者、乘务员工作,放弃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些留守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心行动,大大缓解了相关部门的人力压力,留守大学生也成为2008年特殊春运中“最可爱的人”。
三、特殊春运上了宝贵一课
2008年因为天气原因而造成的这个特殊春运,也给很多大学生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安徽籍大四学生小林告诉记者,“以往的假期,我不是忙着找单位实习,就是和同学去旅游,很少回家看看亲人,对父母关心很少。”这个寒假,小林本想回家过年,却因为受特殊天气影响而不能如愿以偿。
“我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归心似箭’,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懂得了年轻人不应该只关心自己,更要多关心家人,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中山大学的留守大学生小王,是广州火车站志愿者当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亲历这个特殊的春运,让我深深感受到,大学生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学业,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社会在政府有困难的时候,应该积极投身公益服务。”
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还表示,“以往很多急救常识和应变能力,都在这次特殊的公益活动中派上了用场。”对于应急常识的学习和积累,如何在紧急关头快速应对,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门学问。(选自2008年2月13日《羊城晚报》)
阅读方法与思路提点
①整体把握全文,先看新闻通讯的题目。新闻的题目往往是全文内容的概括或中心思想的揭示。
②了解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和先前对题目的理解互相印证。
③画出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段,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并和先前的理解互相印证,把握文章中心。
④重点关注通讯开头、过渡以及结尾等段落,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1)这篇通讯为什么在行文上非常详细地点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而不是对这些现象作概括的介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通讯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①在文中找出相关文字,确定分析揣摩的对象。
②将题干所问的写法和相关的标准的表现手法名称对接,明确思考的方向。比如这道题实质上考查的就是一个详写与略写的问题。明确了这一点,“为什么”的问题就容易回答了。
③“为什么”其实就是作用。作用题的答题思路:什么手法对什么表达内容发生作用。所以要弄清楚“非常详细地点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一句所涉及的文字(句、段、篇)是表现什么内容的。那么这样写就是为表现这一内容服务的。
④答题模式:这种什么写法,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突出)什么内容,使什么怎么样。
【答案】在叙述事实时,点明什么学校什么人怎么说,既能拉近文章与读者的距离,增加通讯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又能体现新闻的文体特点。
(2)请你为这篇通讯的第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放在第一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概括和段落的作用。
①加标题或加小标题,这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为什么”则是考查对某种写法的作用的认识。
②加小标题虽然也是概括,但是和一般的概括略有不同,它要求文字更加精练(可以是独词句、短语),句式也要相对整齐集中。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更加灵活,可以是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可以是写作对象——人物、事件,也可以是文中的某一重要元素,如时间、地点、线索等等。对于考试来说,标题、小标题以概括中心最为稳妥。
③分析段落的作用,必须先明确段落的位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不同位置的段落有不同的作用,当然,也必须明白不同位置的段落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开头一般是作铺垫,埋下伏笔或者设置悬念等;中间一般是过渡,结尾一般是照应开头、深化主题或者点明题目等。21·cn·jy·com
④这种没有限定内容和形式的作用题一般应从两个方面思考:形式作用(对文章结构的作用)和内容作用(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校园春节节目丰富
因为报道的对象是学生,自然离不开校园,留守学子是如何在学校度过春节假期的,把这些内容放在开头,既客观反映了现实,又能满足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
(3)《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殊”这个词的解释是: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文中“特殊”一词出现了多次,请你结合文意阐述“特殊”一词在文中的几种特殊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明确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对文章中某一局部内容的理解有定立标尺的作用。比如文中多次重复的“特殊”一词,它的含义一定和文章的中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对它的理解不是和中心思想相关,就是和段落大意相关。
【答案】“特殊”一词在文中至少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这个春节因为雪灾而特殊;二是学生因留守校园过春节而特殊;三是春运因天气原因而特殊;四是学生因亲历这个特殊的春运而特殊;五是留守大学生因在春节期间参加志愿者活动,投身公益事业而特殊等等。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要审清楚题干的具体要求,如第3题中的“几种”,这说明答案必须在两种以上,这是分点回答题,就要按分点回答题的技术要领操作。如第4题中的“联系实际”,答题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理解上,不仅要解释文本中的意思,还要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作佐证。这样要求的题目难点不是在理解上,而是在联系实际上。
②对任何一个对象的理解,都不能作主观猜想,理解的答案一般都是找出来的,它总是或远或近地隐藏在考点的前后文之中。【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这个特殊的春节,让留守大学生更懂得珍惜亲情,感受到要增加实践活动,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平时要学习和积累应急常识等。作为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人生的“必修课”。
一、(201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学?
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
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
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烽火台。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来源:21cnj*y.co*m】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
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
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到可以引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不能偷巧。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
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
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
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4分)
答:?
【答案】 过程:缘起(几十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相关记载)—实地考察—得出结论。
结论:汉长城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修建的,是“对外开放的见证”。
【解析】 “过程”可根据原文“几十年前,……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等语句概括,“结论”可依据原文“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等概括。
2.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答:?
【答案】 ①保护好古建筑便于新建筑借鉴其优秀传统。
②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要学好基本理论、掌握好基本技能。
③要重视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和工匠的培养。
④古建筑是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要保护。
【解析】 罗哲文先生在古建筑保护上的看法,散见于文章第五段和最后六段中,可筛选出“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工匠特别重要”“建筑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等语句,从不同角度分点概述。
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6分)
答:?
【答案】 ①学习古建筑包括师承的基本情况,写他的历史机遇和个人兴趣,并突出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对长城的研究,表现他对事业的痴迷执着,以及求实和献身精神。
③对“大师”称号的推辞,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品质。
④对古建筑保护和建筑的看法,表现出他见解独到深刻。
【解析】 全文可分为四层:第一至五段为第一层,主要内容是罗哲文先生回忆学习古建筑的情况和与梁思成先生的师徒关系等,“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等语句,突出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六至十三段为第二层,主要内容为罗哲文先生对长城的研究情况;第十四、十五段为第三层,表现出罗哲文先生谦逊的一面;第十六至二十一段为第四层,主要内容为罗哲文先生在古建筑保护上的看法,其见解很独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抢分技巧
赏析新闻语言的答题方略
从表现形象特点、前后内容联系、新闻主旨感情三个角度考虑新闻语言的情感性。
从是否准确记录和再现新闻内容的真实、逻辑学和语义学、遣词造句上的准确精练三个角度考虑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新闻结构的答题方略
从表达技巧及作用、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考虑新闻标题的作用。
分别从内容、结构、社会读者三个角度分析导语的作用。
从新闻背景与内容主旨的关系、和主要新闻内容形成的手法考虑新闻背景的作用,另外从新闻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 明言的观点角度及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具有可读性角度考虑新闻背景的作用。
赏析新闻的写作技巧的答题方略
从再现采访过程、再现现场情形、细节描写作用、叙述人称选择、新闻数据运用五个角度分析新闻的真实性题目;
从材料叙述的角度、材料间的联系是否层层递进、材料能否开阔读者视野,材料能否更利于表现主题四个角度来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需要;
通过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抓相似点分析人物间的相似性、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三个方面来赏析新闻内容上的关联;
从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表现新闻主题、群众接受性(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三个方面来分析新闻表达技巧的作用。
分析访谈内容和访谈观点的答题方略
迅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问题,再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有哪些主要内容;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按照散文的“概括文意”的方式概括答案。
通过对访谈内容的解读、对回答问题的处理与分析来把握访谈观点;通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来把握访谈内容;通过访谈的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来把握访谈内容;通过分析访谈的背景、社会现实或未来的发展方向来把握访谈观点。
赏析访谈技巧的答题方略
辩明提问方法及其作用:直接提问分为趣问(采用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发问,其作用是消除陌生感接近双方的距离)、直问(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提出来,作用是开门见山干脆利落)、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作用是逻辑性强有层次感)、旁问(有意岔开先谈别的事情,作用是能制造轻松的后气氛);特殊提问分为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作用是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延伸问(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作用是能领域避免片面性)、对比问(有时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亲的终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作用是对比鲜明便于访谈对象回答也便于读者了解提问意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掌握常用答题模板:明确技巧+作用(这种技巧本身的作用+对主旨情感的作用)。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让莫言来“对抗语文”吧
伍湖
书店、书摊接连有两本书《对抗语文》、《野性的红高粱——莫言传》在热卖,作者是同一个——叶开,他是作家、评论家,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学刊物《收获》编辑部主任。记者开叶开的玩笑:尽管你也有两下子,但仍显势单力薄,“对抗语文”,校正传统语文教育僵化路子,如此重体力费脑筋的活还是交给莫言同志吧,他挟诺贝尔文学奖之势。
记者:一句话,说说莫言厉害在哪里?
叶开:新时期以来的作家里,莫言是真正触摸到土地灵魂的作家之一。莫言对写作有很高的自我要求,每写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结构都绝不重复,都有新发现。
记者:很多人几乎同时看到你的《莫言传》和《对抗语文》,就自然会把莫言等大作家成功和中国语文教育扯在一起,大作家是不是只能在对抗传统语文教育中脱颖而出?
叶开: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大作家更不用说了。我在《莫言传》里专门分析过莫言的创作,在创作起步阶段,如何努力地摆脱“文学教材”钳制,以新的思考、新的视角进行反思。优秀作家不是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写别人的情感,而是重返自我,展现自我,从自己内心深处挖掘喷涌的灵感之源。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是他开掘出来的一片特殊文学国土——这是通过作家的心灵和想象再度创造出来的世界。21·世纪*教育网
记者:莫言也在追问:“有朝一日高考与中考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语文教材也编订得让人满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必然地提高了文学素养,并由此进而提高了人的素质了呢”,你说呢?
叶开:他的批判直入问题核心,高考与中考必须进行革命性改革,语文教材编订要有质的变化。我个人感觉到,在“对抗语文”上,与很多一线教师、有思考力的家长不断互动之后,产生了很多“正能量”效应。教育是立国根本,人人都应该来关心。
记者:莫言说,女儿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请你帮我们分析一下莫言的自卑。
叶开:莫言所谓“骨子里的自卑”不是他对语文没有看法,没有研究,而是他没有参加过长期的、残酷的作业和考试训练,没有被这种条条框框洗脑,不懂得这种“正确的思考”方法,所以也无法按照现行教育体制僵化模式来思考问题。别说他了,我是科班出身,身经百考,碰见女儿小学语文问题,照样歇菜。女儿读小学遇到一个题目: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
女儿自信回答:“孔明和庞统”。结果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老师说: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即使作家、博士,也答不出老师规定你必须答出的答案。——你敢不自卑吗?
记者:《对抗语文》一书,叙述了你和女儿的痛苦经验。抗争成功了吗?
叶开: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不能眼瞅着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油伤害,在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了肥胖的鸭子。“对抗语文”不全是痛苦,我们得到的更多是快乐。因为关心现在的语文,我才有机会深入分析语文教材,研究其中潜藏的各种问题,并与孩子一起进行有针对性的、快乐的阅读。小学低年级时,我每晚在她临睡觉前都给她读书,到她自己能读厚书了,自己就成了很有经验的小读者。她的阅读积累在今后,会成为一种财富——评价标准如果按照现在的考试成绩来讲,她并不是语文成绩最好的,但总很轻松地在前几名。考试我是专家啦,小学初中总不及格,到高考、硕士、博士,几乎都是第一名,还是那么一点阅读积累起作用。莫言虽然没有上过初中高中和正规的大学,但他的有效阅读积累,远超他的同龄人。小学毕业的他在县棉花加工厂夜校给那些中学生上语文,参军后他给高中毕业生战友们上语文和政治。这都是因为读了“干货”,学到了真材实料的知识。
(选自《申江服务导报》2013.01.09,有删改)
1.结合全文,概括让莫言来“对抗语文”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全文看,让莫言来“对抗语文”的理由有两个:他有挟诺奖之势;他本身对抗语文获得成功。
【答案】①对抗语文重体力费脑筋,莫言可以挟诺奖之势,力量强大。②莫言有对传统及当下语文教育的思考,有从女儿身上感受到的僵化的语文教育模式危害的深刻认识。(莫言的成功本身就是对抗语文的范例)(意思对即可)2-1-c-n-j-y
2.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1)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教育体制下,优秀作家一定是“对抗语文”后才出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眼瞅着女儿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地沟油伤害,在填鸭式教育中被豢养成了肥胖的鸭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句子含意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说出句子本身的含意,又要说出句子的语境意和隐含意。
【答案】(1)优秀作家必须摆脱传统语文教育“文学教材”的钳制,有新的思考和视觉,深入生活,重返自我。
(2)现行的语文教学是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只能培养出低素养的人。(意思对即可)
3.结合全文,请分条概括应从哪些方面来“对抗语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读者和叶开的谈话来看,主要从考试改革与教材的编订,以及阅读积累方面来谈“对抗语文”的,由此整合作答即可。www.21-cn-jy.com
【答案】①应推动高考与中考的革命性改革和语文教材编订的质的变化。②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有针对性的有效阅读和积累。(意思对即可)
4.访谈的最后部分叶开谈到“有效阅读积累”,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设题点在访谈的最后部分,在此筛选整合信息,并联系实际分条作答即可。
【答案】①注重阅读积累,能读厚书,读“干货”。②有针对性的快乐阅读。③阅读作品有自己的体验(经验)。④学到真材实料的知识,真正提高个人素养。(答出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1--4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10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E.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解析】?B项,“但她从不灰心、绝望”有误,原文第三段说侯晶晶坦言她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D项“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是在1994年,她瘫痪8年后。
【答案】BD
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回答此题应紧扣新闻的文体特点,在总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相关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题干明确指出是“文章第一段”,根据新闻的文体特征、本段的内容及其与下文的关系。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立足全文,明确文中讲了人物哪些事件,然后注意题干中所说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出发点筛选信息。
【答案】①认准人生的方向。侯晶晶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挫折,但仍坚持自学,渴望成为一名教师。②坚持不懈的努力。多年来,侯晶晶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持之以恒地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③战胜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侯晶晶也曾低落过、绝望过,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终于找回了自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最终事业有成。
4.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答: ????????????????????????????????????????????????????????????????????????????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在对全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真实感想,切忌空洞。
【答案】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找准生活的目标,不断进取,终将会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