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 2025 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历史试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开卷考
试。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单项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
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2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24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浙江仙居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全景式呈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
聚落形态和结构,为研究南方地区早期稻作农业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本。下列遗址与下汤遗址处于同
时代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安阳殷墟
2.“以诗证史”是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之一。下列诗句与史实相印证正确的是( )
选项 诗句 史实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朝的开元盛世
B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明朝的抗倭战争
C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D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3.为展示古代科技成就,彰显古代科学家精神,我国在 1955 年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邮票,
祖冲之纪念邮票是其中一枚。将祖冲之列入其中是因为他( )
A.著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C.使用胶泥刻字,用火烧制,制成了泥活字 D.著成了“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某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
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对此材
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被动开放”开始于天津开埠 B.“经济起步”实现了富国强兵
C.“政体变革”推翻了君主专制 D.“思想解放”根除了封建思想
5.下表中“中国速度”主要得益于( )
1953—195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
国家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年平均增长速度(%) 18.0 11.6 3.6 3.8 10.1 7.9 15.0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C.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6.1992 年 6 月 9 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中指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
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而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和市场问
题及其相互关系。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B.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加入 WTO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
7.1999 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
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下列人物位列其中的是( )
A.王进喜 雷锋 B.杨利伟 翟志刚
C.袁隆平 屠呦呦 D.钱学森 邓稼先
8.古代文明的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同学要探寻《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金字塔遗迹,他应
当前往下图中的( )
9.下面两幅国家政体示意图共同体现了( )
A.通过独立战争推翻殖民统治 B.通过制定法律终结封建制度
C.通过改革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分权制衡防止独裁专制
10.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列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华盛顿成立
C.1991 年,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挫折
D.1999 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 30 分。)
11.(10 分)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及阶段特征 代表事件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 公元前 119 年,汉军发起 ① (战役)。匈奴经此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
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抗,一部分匈奴人归附西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推动北魏女性服饰从适合游牧的 窄袖长袍向中原宽袖襦裙转变(左图) 的重大改革是 ② 。
隋唐时期: ⑥ 《步辇图》(左图)反映的是唐蕃 友好交往的代表事件: ③ 。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005 年,北宋与辽议和,订立 ④ (盟约)。当时在宋与辽、宋与 西夏的边境开设榷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的沟通与了 解。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 1793 年,清朝颁布 ⑤ (法律),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固与发展
(1)将表格中①②③④⑤⑥处补充完整。(6 分)
(2)依据表格中的代表事件,归纳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3 分)
(3)依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1 分)
12.(10 分)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某学校策划了一场“团结·合
作·胜利”主题图片展,以下是其中部分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赴国难】
材料二 【抗战灯塔】
材料三 【万众一心】
材料四 【屹立东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 1 到图 2,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概述图 3 和图 4 所属
两大战场的关系。(4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 5、图 6 事件的历史意义。(2 分)
(3)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 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史事,并说明中国抗战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地位。(2 分)
13.(10 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大大扩展
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
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二 19 世纪初,轮船和火车出现,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
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19 世纪中后期,电报、电话、汽车、飞
机等新式通讯和交通工具应运而生。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 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20 世纪 90 年代,以信息革命的兴起为标志,一场空前强劲的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1995 年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经济日趋自由化和制度化。跨国公司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宠儿。
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这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加以解决。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材料四 习近平指出,历史证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单边
主义和霸权主义不得人心,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退回到封闭的孤岛。贸易战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也冲击世界
经济秩序,各国要团结起来,把国家安全和发展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光明日报》(2025 年 4 月 18 日 01 版)
(1)材料一中的“它”指哪一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的影响。(3 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角色。(2 分)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3 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对全球化浪潮中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中国方案”。(2 分)
祝贺你顺利完成答题,可别忘了认真检查哦!
试卷答案
1.B 2.A 3.B 4.C 5.A 6.B 7.D 8.A 9.D 10.C
11.①漠北战役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澶渊之盟 ⑤《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2)战争、改革、和亲、设立机构、会盟、边境贸易等。
(3)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等。
12.(1)从合作到分裂再到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图 5:《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和信心。图 6: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
奋斗方向。
(3)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
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
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史实: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参加开罗会议等。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东方主战场。
13.(1)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2)被迫加入,处于被掠夺、被压迫的地位。
(3)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明;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世界贸易组织的
成立等。
(4)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增强综合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