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是先秦______家的代表著作,是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2)《杞人忧天》节选自《______》,作者相传为战国时期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__。
2.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雕像(diāo) 爱慕(mù) 庇护(pì)
B.添头(tián) 较量(jiào) 喇叭(lǎ)
C.凯歌(kǎi) 粘住(nián) 蜘蛛(zhī)
D.崩坠(zhuì) 溉汲(gài) 躇步跐蹈(cǐ)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一人之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身亡所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奈何忧崩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只使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亦不能有所中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常一人居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若躇步跐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及其家穿井 B. 闻之于宋君
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 其人舍然大喜
6. 下面各项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有闻而传之者
C.宋之丁氏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8. 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______)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______)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______)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完成后面的题目。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9.梳理两文的情节,填写下面表格。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一句中的“笑着”一词应如何理解?
11、 结合下列句子,说说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各是什么。
①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②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后面的题目。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及其家穿井( ) (2) 国人道之( )
(3)先自度其足 ( ) (4)遽契其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在消息传播过程中“国人”和“宋君”的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面链接材料中,子夏对待流言是怎么做的?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链接材料】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
(三)阅读《杞人忧天》,完成后面的题目。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身亡所寄 ( )
②奈何忧崩坠乎 ( )
③天果积气( )
④其人舍然大喜( )
17.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8. 《杞人忧天》以杞人和晓之者的对话展开。两人的语言以问句居多,但语气不相同。仔细揣摩并分析语气背后的不同心理,完成下表。
人物 行为 文中语言 语气
杞人 担忧 ① ②
晓之者 劝慰 ③ ④
19、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故事,你会作什么评价?
(四)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节选自《晋书·乐广传》,有删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沈疴顿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列各项中的“乃”与例句中的“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广乃告其所以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C.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2)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以上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狐狸腹张
野狐旷日饥饿,身瘦。就鸡栖窃食,门闭无由入。逡巡①间,忽睹一隙,仅容其身,馋极,则伏而入。数日,饱饫欲归,而身已肥,腹干张甚,隙不足容。恐主人见之也,不得已,又数日不食,则身瘦如初入时,方出矣。 (选自《畸人十篇》,有删改)
【注释】① 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乙】 盲 苦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有删改)
【注释】①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②分(fèn):料想。③第:只管,只。
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指导,解释加点词。
原文词句 方法指导 举例说明 解释
有盲子道涸溪 词类活用推测法 《狼》中的“一狼洞其中”,“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挖洞”的意思 (3)__________
蚤知即实地 通假字推测法 《杞人忧天》中的“舍”读作shì,同“释”,是解除、消除的意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盲子道涸溪 词类活用推测法 《狼》中的“一狼洞其中”,“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挖洞”的意思 (3)__________
蚤知即实地 通假字推测法 《杞人忧天》中的“舍”读作shì,同“释”,是解除、消除的意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篇寓言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生动地塑造了“狐狸”和“盲人”的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借鉴【甲】文的示例,填写【乙】文的思维导图和表演笔记。
26. 舞台表演常常以角色内心独白作为结束。请你仿照示例,结合阅读感悟,以第一人称口吻,替【甲】文的“野狐”或【乙】文的“过者”写一段内心独白。
示例:蚊子悲叹道:“狮子是百兽之王,我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抓住它的弱点战胜了它,却被这小小的蜘蛛用网给困住。我的盲目自满使自己疏忽大意,后悔也晚了!”(改编自《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
答案
1、(1)杂 吕不韦 (2)列子·天瑞 道 列御寇 2.D 3.C 4.(1)浇灌、灌溉 (2)待,等到 (3)讲述 (4)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5)使唤,这里指劳力 (6)同“无”,没有 (7)告知,开导 (8)行动,活动 (9)为何,为什么 (10)纵使,即使 (11)伤害 (12)停留 (13)踩、踏 5.D 6.C 7.(1)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2)得来的传闻(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知道。(3)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8. (1). ①大模大样 (2). ②张牙舞爪 (3). ③洋洋自得 (4). ④不可一世
9.①宙斯 ②赫拉 ③自己 ④爱慕虚荣 ⑤胜利 ⑥蛛网
10.“笑着”表明赫耳墨斯觉得自己的雕像的价格肯定能超过宙斯的雕像与赫拉的雕像的价格,所以露出了骄矜的表情。
11、第一次是分析敌我形势后,充满胜利的信心;第二次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
12.(1)到,等到 (2)说,讲 (3)量长短 (4)用刀刻
13.(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4、①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②不轻信传闻,并派人找丁氏求证
15.链接材料中的子夏面对流言时仔细考证、认真思考、加以辨别。启示:对于流言,我们不能盲目听信,一定要认真考证,结合自己的思考,辨别消息的真假,不能以讹传讹。
16.①通“无”,没有 ②掉下 ③果真 ④通“释”,解除,消除
17.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18.①“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奈地坏何?” ②急迫 ③“奈何忧崩坠乎?”“奈何忧其坏?” ④反问 ⑤杞人:担心害怕;晓之者:不理解、纳闷。
19.我们应该肯定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20.(1)告知,开导 (2)同“释”,解除、消除 (3)缘故,原因 (4)病好转,痊愈
21.B
22.(1)你踩踏行走,整日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塌陷呢? (2)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角弓的影子。
23.示例:
【甲】文告诉我们:不要为不必要的事情而忧虑。
【乙】文告诉我们:不要疑神疑鬼,妄自惊慌。凡事应积极调查研究,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的解决方法。
24.(1)赴,前往 (2)④ (3)经过,路过 (4)同“早”,早点儿
25.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 ②自哂 ③表演时要侧重于对比盲人前后的神态、动作。刚失足坠桥时,盲人战战兢兢,紧握栏杆,此处要表现出害怕、紧张,对于过路人的提醒也要表现出不信任的样子,可以用摇头、颤抖等动作体现其心理活动。坠地后要表现出如释重负、自我嘲笑的样子,可以用摊手、叹气等动作表现其心理活动。
26.示例一:唉,我是一只聪明的狐狸,却因为贪心,让自己陷入了困境。我从这个经历中吸取了教训,以后再不让贪心蒙蔽自己的双眼。
示例二:有些人固执地抱着偏狭的认识,不听别人的劝告。这些人看到这个盲人的经历可以醒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