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四单元 产业分布与产业发展
中考新视角·中国的经济发展主题
(一)农业主题
近五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关于“农业主题”的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 题号 情境设置 分值 考查频率
2024 22~24题,28~30题 黑龙江省推行“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云南省景迈山古茶林区研学活动 12 5年5考
2023 21~22题, 26~28题, 第32(2)(3)(4)题 贵州省黄平县林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陕西省千阳县矮砧苹果科技育种;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26 2022 24~25题, 第31(1)(3)(4)题 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海南岛南繁基地建设 20 2021 第15题, 第31(2)(3)(4)题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盘锦市海水稻种植 18 2020 第31(3)(4)题 盐池县滩羊养殖和柠条种植 10 一、主要农业部门:
主要包括________、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种植业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
1.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
中国农业区域差异
畜牧业
2.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旱地
800
秦岭—淮河
水田
3.我国的农作物
(1)粮食作物: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三大主粮,主要分布在东部农区,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玉米主要产自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2)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我国自然环境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各地区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种植一种或多种经济作物,形成区域优势。
水稻
小麦
玉米
作物类型 作物 作物习性 主要分布地区
粮食 作物 ______ 耐寒耐旱 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______ 喜温喜湿 秦岭—淮河线以南及东北部分地区
玉米、薯类 耐旱喜温 种植区相对分散
小麦
水稻
棉花
作物类型 作物 作物习性 主要分布地区
经 济 作 物 纤维作物 ______ 喜光热、耐旱、忌渍 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新疆南部
油料作物 油菜 喜湿润 长江中下游和西北部分地区
花生 喜温、喜沙质土壤 以山东、河南最为集中
作物类型 作物 作物习性 主要分布地区
经 济 作 物 糖料 作物 甘蔗 喜湿热 华南及四川盆地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地
甜菜 喜温凉 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已从温饱不足转变为吃饱吃好。
2.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成就
(1)优良品种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2)农田水利设施、病虫害防御措施的提升,提高农田质量,增强抗灾能力。
(3)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3.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优势,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
【知识拓展】
农业技术的应用
(1)生物技术:可用于病虫害防治,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
(2)温室大棚:打破植物生长季节和地域限制,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
(3)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和调节,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024·广东中考)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景迈山开展研学活动。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制作了研学记录小卡片,并绘制了景迈山垂直景观示意图(图4-4-1)。据此完成1~3题。【研学+文化遗产主题】
景迈山研学记录卡
1.位于热带,年平均气温18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酸性土壤。
2.山上古茶林区比山下耕地水田区气温低3~4 ℃。
3.有1 800多公顷千年古茶林。
4.居住着傣族、布朗族等民族。
5.随处可见拍照打卡和喝茶买茶的游客。
6.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
7.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造成景迈山古茶林区与耕地水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度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图4-4-1
D
2.“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独特景观体现的理念是 ( )
A.林茶共生、人地和谐
B.因地制宜、棉茶结合
C.联结东西、大美和谐
D.人进沙退、止沙生绿
图4-4-1
A
3.“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当地
( )
①茶文化传承与保护 ②文旅产业发展 ③景迈山景观形象提升 ④耕地水田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图4-4-1
A
水肥一体化技术,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它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养分含量、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将肥料配兑成肥液并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喷灌或滴灌系统定时定量直接供给作物,以实现省肥节水、省工增产的效果。图4-4-2为水肥一体化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
图4-4-2
4.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广泛应用在 (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
图4-4-2
B
5.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
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②节约农业用水 ③提高农作物产量 ④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4-4-2
D
南繁指夏季作物在当地秋季收获后,移至我国南方地区繁殖和选育的方法。近年来,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在海南、甘肃、四川建设了集种子研发、选育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其中海南是重要的南繁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科技人员到此从事南繁工作。图4-4-3为海南省略图。据此完成6~8题。【农业主题】
图4-4-3
6.除三个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外,我国在全国各地还设有多个育种中心。这是因为我国 ( )
A.种子需求量大 B.销售网络完善 C.交通运输便捷 D.自然环境多样
图4-4-3
D
7.与四川相比,海南作为南繁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 )
A.土层深厚肥沃 B.夏季降水丰富 C.作物生长期长 D.冬季光热充足
图4-4-3
D
8.“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生产力较高
B.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科技育种
C.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弃牧毁草开荒,改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
图4-4-3
B
新情境·生活情境[2025南昌期末]阳台农业
(如图)指市民在阳台、屋顶、露台等空间进行的
农业活动,其栽培模式更趋无土性,产品趋观赏性
与自给自足,是现代都市农业中的一种形式。据此
完成1—3题。
1.阳台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注重( )
A.地形 B.市场 C.技术 D.水分
C
【解析】
2.阳台农业不适宜种植( )
A
A.水稻 B.菠菜 C.黄瓜 D.西红柿
3.阳台农业的发展( )
B
①给本国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较小 ②可以满足广大市民日常蔬果需求
③有利于美化市民居住空间的环境 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阳台农业以家庭自给为主,规模较小,不会对本国农业生产造成显
著影响,也无法满足广大市民日常蔬果需求,更不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商
品率,①正确,②④错误。阳台农业主要种植绿色植物,产品趋观赏性,
有利于美化市民居住空间的环境,③正确。故选B。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生产
更是重中之重。同学们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小组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问题。
主题一 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藏粮于地)
下图为1949—202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
(1)描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
【答案】人均耕地面积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基本保持不变;总体呈下降趋势。
【解析】据图描述即可。
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
落实“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简析我国东部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主要优势。
【答案】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形较平坦,耕地多且集中连片;以季风气候
为主,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较充足。
(3)下面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示意图,请你将图补充
完整(将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B.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C.提升机械化水平
C
A
B
主题二 粮食增产与科学技术(藏粮于技)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农业数字化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农业信息采集和分析,实现对
农田、作物等精确监测和调控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4)说明农业数字化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5)除了农业数字化,请你再举两例说明科技在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方
面的应用。
【答案】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修建温室大棚,调节温度、湿度;采
用无土栽培;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等等。
主题三 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
人们的粮食消费观念和行为关系到粮食安全。下图为餐桌上的食物来
源示意图。
(6)新考法·开放性设问粮食消费可分为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食用米饭、
馒头等属于直接消费,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属于间接消费。我们在粮食消费中存在着浪费现象。
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谈谈你的具体做法(至少答出两点)。
肉、蛋、奶 合理用餐;剩余菜肴要打包;
实施“光盘行动”。
【解析】粮食消费分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直接消费就是口粮消费,食用米
饭、馒头等;间接消费是指吃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为了避免“餐桌
上的浪费”,我们应该合理用餐、打包剩余菜肴、实施“光盘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