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课题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6.13.2 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这是在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之后,进一步学习人体如何获取这些营养物质的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以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理解人体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获取和利用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讨论消化吸收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社会责任 :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教学重点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食物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吃了青菜不会变绿巨人?吃了鸡翅不会长翅膀?”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如 “食物会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吸收,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通过有趣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讲授新课 消化系统的组成(10 分钟) 在 PPT 上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介绍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及其功能。然后,介绍消化腺的种类及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和作用。 食物的消化(10 分钟) 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并以淀粉的消化为例,介绍口腔中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初步消化作用。展示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①淀粉的消化:(口腔)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②蛋白质的消化:(胃)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③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营养物质的吸收(5 分钟) 讲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重点介绍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展示小肠绒毛的结构图片,解释小肠绒毛的构造如何增大吸收面积。 探究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5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巡视各组实验情况,及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认真观察图片,仔细听讲,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在教材上填写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相关内容。 认真听讲,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原理。分组讨论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 观察图片,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思考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得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结论。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为后续学习消化和吸收过程打下基础。 帮助学生理解食物消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理解。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等,强调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食物。
板书设计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主要功能)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的消化液及作用) 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舌搅拌、胃肠蠕动等 化学性消化: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课后作业 必做题: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简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选做题: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使他们对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功能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讲解时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共25张PPT)
导入
为什么吃了青菜不会变绿巨人?吃了鸡翅不会长翅膀?
第二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01
02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系统
第一部分
消化系统
糖类、蛋白质、脂肪
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后吸收
直接吸收
都能被人体
直接吸收吗?
把不溶于水的结构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转变成溶于水的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作用:
消化的形式
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等
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
由消化腺
分泌
消化系统
吸收:是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消化与吸收都是在消化系统中完成的。
消化系统
阅读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构成的 它们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2.消化腺包括哪些 它们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口腔
食管
咽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胃腺
肠腺
胰
肝
消化道
消化腺
胆囊
唾液腺
消化道
消化道 功 能
口腔 储存唾液
咽 食物和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管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 储存胃液,暂存食物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大肠 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排出粪便。
口腔
咽
食道
胃
大肠
小肠
肛门
十二指肠
消化腺
分泌唾液,初步分解淀粉
唾液腺
肝脏
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
胰腺
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
胃腺
分泌胃液,初步分解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分解
肝脏
胰腺
肠腺
胃腺
口腔
小肠
胃
小肠
小肠
消化腺
唾液腺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流入何处
消化酶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不含消化酶
消化腺
有人把口腔比喻成一座碎石工厂,包括搅拌棒、润滑液、碎石机,请分别说出它们所代表的口腔中的结构名称?
碎石机是牙齿、搅拌棒是舌,润滑液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
消化与吸收
第二部分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将馒头块放在口中咀嚼,细细品尝,会感到馒头越嚼越甜。这是为什么呢?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这是因为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提示:
①淀粉无甜味,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②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1. 取2支试管,分别编号为 A和 B,各加入2mL淀粉糊。
2.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水、37 ℃的水、碘液、试管滴管、小烧杯、温度计等。
3.向 A试管内滴加2m清水,向 B试管内滴加 2mL 唾液。
4.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的水中恒温保存约10mim,然后同时取出2 支试管冷却。
5.向 2 支试管中各滴加 2滴碘液,观察2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淀粉糊 2ml唾液
充分搅拌
淀粉糊2ml清水
充分搅拌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淀粉遇碘变蓝
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试管 加入物质 馒头 搅拌 实验 现象 解释
1 唾液 碎屑 搅拌 不变蓝 唾液淀粉酶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 水 碎屑 搅拌 变蓝 淀粉没分解
消化过程
①淀粉的消化:(口腔)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②蛋白质的消化:(胃)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③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唾液淀粉酶
口腔
肠液、胰液中的酶
小肠
胃蛋白酶
胃
肠液、胰液中的酶
小肠
胆汁
小肠
肠液、胰液中的酶
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思考: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在哪里?
吸收
食物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等物质,是在小肠中还是在大肠中被吸收的呢?
皱襞
毛细血管
小肠绒毛
小 肠
1.小肠内皱襞和小肠绒毛有什么作用?
2.小肠内什么部位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绒毛是吸收的部位
增大吸收面积
小肠绒毛
吸收
胃
少量水、无机盐
吸收
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吸收
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吸收
小肠
肛门
排出
食物
食物残渣(粪便)
大肠
食物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就是吸收。
课堂小结
1.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腺: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
2.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课堂练习
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肠液
C
B
课堂练习
3.在人体的小肠绒毛结构中,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的结构是( )
A.小肠绒毛襞
B.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C.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
D.A、B、C三项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