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这个运输系统就是血管,它们遍布人体全身各处,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通道。
在城市里,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人体内有没有这样的交通运输网络吗?
导入
第二节 血管与心脏
学习目标
01
02
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
第一部分
血管
人体内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动脉
1.定义:
2.分布:
3.特点:
4.方向: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一般分布较深,也有些分布较浅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心脏→全身
动脉
中医在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搏动的血管是?
切的是分布较浅的动脉,一般是桡动脉。医生用手从皮肤表面就能感受到其搏动, 通过桡动脉的搏动情况推知人的健康状况。
静脉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的各个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些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
全身→心脏
1.定义:
2.分布:
3.特点:
4.方向:
动脉
静脉
血
管
外
径
相同
血管类型 结构特点
动脉 管壁___、管腔___
静脉 管壁___、管腔___
厚
薄
大
小
静脉瓣
静脉瓣
由静脉两侧肌肉收缩时,下面瓣膜关闭,上面瓣膜开放,血液自足向心脏回流;肌肉放松时,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倒流。
在输血或输液时,你知道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呢?
针刺入的是静脉,因为多数静脉分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有利于针的刺入。
捆扎起来的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脏流动,使血管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数量多,分布最广
管壁最薄,弹性最小,血流速度最慢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4.方向:
1.定义:
2.分布:
3.特点:
血管
血管种类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管壁___、管腔___、弹性____
静脉 管壁___、管腔___、弹性____
毛细血管 管壁由___层上皮细胞构成
薄
大
一
深
浅
全身各处
小
厚
小
大
心脏
第二部分
动手体验:两人一组,用自制听诊器和医用听诊器分别感受心脏的跳动。
感受心脏的跳动
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人的心脏
位置: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形状:像桃子;
大小:与拳头大小相近。
心脏的外形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心房
心室
心脏的内部结构
主动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1.心脏共有几个腔 分别是什么 哪些腔是相通的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左心房
心房与心室相通,心脏的左右不相通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的内部结构
2.心脏各心房和心室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主动脉
肺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室
规律:上房下室
左右倒置
房连静
室连动
心脏的内部结构
3.心脏的每个腔的心壁肌肉厚薄一样吗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厚
心脏的内部结构
4.心脏内是否有瓣膜存在?有何作用?
房室瓣
动脉瓣
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
动脉瓣:心房和心室之间
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
心室
动脉
心房
静脉
5.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心脏的内部结构
肺动脉
主动脉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心房收缩时,心室( )
房室瓣( ),血液进入
( ),动脉瓣( )
打开
舒张
心室
关闭
心室收缩,房室瓣( )
动脉瓣( ),血液进入
( ),心房则( )
打开
动脉
舒张
关闭
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房室瓣( ),动脉瓣
( )
关闭
打开
心脏的工作原理
课堂小结
血管类型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结构特点:
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
功能: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部分
结构特点:
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
功能: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结构特点:
极细、管壁极薄
功能:
实现血液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课堂小结
房室瓣
左心室
右心房
肺动脉
肺静脉
动脉瓣
心脏的结构
心壁
四个腔
瓣膜
防止血液倒流
左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
由心肌构成
课堂练习
B
1.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2.医生给病人验小血时,用针把手指戳破,挤出血来,
再用吸管吸取。这种血来自于(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三种血管都可以
C
课堂练习
3.在心脏的四个腔内,心肌壁最厚的是(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4. 保证人体内的血液能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因素是( )
A.房室瓣 B.动脉瓣
C.静脉瓣 D.以上三项都是
A
D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血管与心脏》教学设计
课题 血管与心脏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6.14.2 的内容,主题为 “血管与心脏”。在学习了血液的基本知识之后,本节课进一步探讨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管的类型、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人体血液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初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理解血管和心脏在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对血管和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 科学探究 :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健康生活 :了解心血管系统的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重点 描述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血管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城市交通网络的图片,提问:“在城市里,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人体内有没有这样的交通运输网络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踊跃回答,如 “人体内的血管系统”。 通过类比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血管与心脏。
讲授新课 1.血管(15 分钟) 动脉(5 分钟) 在 PPT 上展示动脉的定义、分布、特点和血流方向,结合图片进行讲解。提问:“中医在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搏动的血管是?” 引导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静脉(5 分钟) 展示静脉的定义、分布、特点和血流方向,介绍静脉瓣的作用。提问:“在输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毛细血管(3 分钟) 讲解毛细血管的定义、分布、特点和血流方向,强调毛细血管在物质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血管结构特点与功能的适应性(2 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展示对比表格,让学生填写。 2.心脏(15 分钟) 感受心脏的跳动(3 分钟) 指导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制听诊器和医用听诊器分别感受心脏的跳动。 心脏的结构(10 分钟) 在 PPT 上展示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然后展示心脏的外形图和内部结构图,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及其相连的血管,强调心房与心室相通、心脏左右不相通的特点。介绍心脏瓣膜的类型(房室瓣和动脉瓣)及其作用,讲解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 心脏的工作原理(2 分钟) 通过动画或示意图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包括心房和心室的舒张与收缩过程,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 认真听讲,观察图片,理解动脉的特点。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如 “切的是分布较浅的动脉,一般是桡动脉”。 观察静脉图片,理解静脉的特点和静脉瓣的作用。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如 “针刺入的是静脉,因为多数静脉分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有利于针的刺入。捆扎起来的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脏流动,使血管鼓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理解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与动脉、静脉进行对比。 填写表格,加深对血管结构与功能适应性的理解。 分组进行实验,感受心脏的跳动,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观察图片,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各部分的连接关系。积极参与教师的提问,如 “心脏共有几个腔?分别是什么?哪些腔是相通的?” 等。 观察动画或示意图,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了解动脉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际问题加深对动脉分布和特点的理解。 通过对静脉特点和实际医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静脉在血液循环中的特殊作用以及相关医疗操作的原理。 让学生认识毛细血管在血液循环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为后续学习物质交换奠定基础。 通过对比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强化学生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心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心脏知识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瓣膜在维持血液单向流动中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心脏的泵血过程,深化学生对心脏功能的认识。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强调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心血管健康。
板书设计 《血管与心脏》 血管 动脉:定义、分布、特点(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流方向(心脏→全身)、实例(桡动脉) 静脉:定义、分布、特点(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方向(全身→心脏)、静脉瓣的作用、实例(输血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 毛细血管:定义、分布(数量多、分布广)、特点(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功能(实现血液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心脏 位置、形状和大小 内部结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及其连接的血管、瓣膜(房室瓣、动脉瓣)及其作用 工作原理
课后作业 必做题: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整理一份关于三种血管和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思维导图。 选做题:查阅资料,了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撰写一篇小短文,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心脏内部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讲解时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结构差异及其功能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在讲解血管和心脏知识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生活案例和医学现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