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鱼儿的奥秘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鱼儿的奥秘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30 23:38:52

文档简介

4. 鱼儿的奥秘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研究,认识鱼类的共同特征。 培养学生针对猜想制定并实施研究计划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鱼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3教学过程
1.激发导学,发现问题。
2.播放各种各样的鱼的图片。 3.组织学生观看水槽中的鱼。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欣赏了这些鱼,你发现了什么? 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鱼的世界中,很快激起学生对鱼儿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探究发现中。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如:
⑴ 鱼是怎么呼吸的?
⑵ 鱼睡觉吗?
⑶ 鱼是怎样生小宝宝的?
⑷ 鱼鳍有什么作用?. . . . . .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能掌握学生课前对鱼的了解,让学生自主地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3. 过渡
关于鱼有这么多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鱼儿的奥秘(出)。
1.制定研究计划
说起鱼我们一下子联想到这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我们不能去研究的。这节课我们就选择一些我们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出示课件:
如:
1.鱼是怎么呼吸的? 2.鱼鳍,鱼鳞有什么作用? 3.鱼是怎么运动的?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比一比哪一组发现鱼的秘密最多,并把你发现记录下来,在交流时发布给大家,但是,在研究前要小组商议活动规则,制定研究计划,再把你们的研究计划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在交流研究计划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不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生实验探究,获取证据。
教师演示快速抓鱼的方法。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巡视并予以适当指导,提醒做完实验的小组整理实验材料。 教师发出停止活动提示,学生停止活动,准备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培养有序进行实验的良好习惯。
表达与交流
教师出示交流的表达方式:
我们组主要研究了. . . . . . 发现了. . . . . .
如:
用滴管吸一些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发现从口中吸入的紫色高锰酸钾液体,从鳃中喷出了,说明鱼是用鳃呼吸的。 我们组研究了鱼的鳍,我们发现把鱼鳍用胶带缠住,鱼就左摇右晃,游不起来。
让各小组选出代表本组交流,教师指导纠正。 播放视频,了解鱼的繁殖。 概括和总结鱼的共同特征。(出示课件:鱼的共同特征)
鱼的共同特征是: 鱼的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探究发现了鱼的许多奥秘,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信心。
巩固应用,深化知识(见教材39页)
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以下的动物中,哪些是鱼,哪些不是鱼,为什么?
带鱼、金枪鱼是鱼,因为它们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都是鱼。 因为海豚是哺乳动物,胎生,用肺呼吸,所以不是鱼。 鳄鱼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它不是鱼。 鲸不是鱼,它没有鱼鳞,胎生,用肺呼吸。 泥鳅是鱼,像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这些特征,只是鱼的普遍共同特征,但也有一些特殊的鱼如:泥鳅,它属于淡水鱼类。泥鳅除用鳃呼吸,皮肤和肠也辅助呼吸,只需要少量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生存。它也是用卵繁殖后代的。
设计意图:根据鱼的共同特征去判断哪些动物是鱼哪些动物不是鱼,并说出为什么,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拓展研究;出示课件
鱼的奥秘还有很多,还有哪些是你感兴趣的?课后自己探讨,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下继续研究、探索达到课已结束意未尽的效果。
七 . 板书: 《鱼儿的奥秘》
身体表面有鳞
用鳃呼吸
鱼的共同特征 靠鳍游动
用卵繁殖后代
终生生活在水中
课件12张PPT。鱼儿的奥秘1.鱼是怎样呼吸的?
2.鱼鳍.鱼鳞有什么作用?
3.鱼怎样运动的?探讨的问题背鳍:保持鱼体竖直方向平衡的平衡作用。胸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转换方向的作用。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臀鳍:协调其他鳍保持平衡作用。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动力和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鱼鳍的作用:鱼是用卵繁殖后代的?结 论鱼类的共同特征;
1.身体表面有鳞
2.用鳃呼吸
3.靠鳍游动
4.用卵繁殖后代
5.终生生活在水中作业布置: 鱼的奥秘还有很多,还有哪些是感兴趣的?课后自己探讨,一定会有更有趣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