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形成》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验小提示:
1.分组做模拟实验观察月相。每个同学轮流依次来当 “太阳”、“月球”和地球上的观测者”。
2.实验都以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个1号位置开始。当“月球”的同学要注意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
3.当“地球”的同学认真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观察后把看到的月相画在下图相应的位置上。注意:把看到的月相留白,看不到的涂黑。
4.实验中注意思考:月相的形成原因。
2. 多样的面孔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招聘月球开发部长》的第二课《多样的面孔》的教学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观察月亮圆缺变化,了解月亮有多样面孔的基础上“探究月相的成因”,认识月相变化规律。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揭开神秘的面纱》已经了解了月球的基本常识,认识了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关系,课下也对月亮进行了一周的观察,已经看到了月亮有圆缺变化。
3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相的概念;探究月相的形成;认识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已知的现象和合理的猜想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能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假设;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合作学习探究月相的成因;通过对月相的了解,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课外能较长期持续地观察活动。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布置并帮助学生进行课前一周的月相观察及记录。
2.引导学生探究月相的形成。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探究月相的形成,做到组织合理有序。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掌握学习、研究科学的方法。
2.指导学生区分上弦月和下弦月,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
1、布置并帮助学生进行课前一周的月相观察及记录。
2、教学课件、月相圆缺图片,纸、笔,电筒、小皮球。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认识月相
1、师:课前同学们都观察过月亮,我想请同学说说或着展示自己画的、拍下来的月亮的照片”。(学生展示或者描述月亮的样子)2、师:大家给老师描述了自己看到的月亮,我也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从网络上搜到的月亮的图片。
(教师出示一些月亮的图片让学生欣赏)3、师:刚才我们相互描述了月亮的样子,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天上有这么多的月亮吗?(没有)
那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吗?(是)
它怎么不一样呢?(它会变化,它有时圆有时缺,它有多样的面孔(板书课题))
4、师:同学们,人们把月亮圆缺变化的样子叫月相。
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月亮有这么多的面孔,月相是怎么形成的?
活动2【讲授】提出假设
1、师请同学讲自己对月相成因的认识。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若不知就让大家来大胆猜想一下。)
2、学生交流各自的猜想。3、师总结: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和猜想。大家知道猜想决不能代表事实,要想搞清“月相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应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来研究。
活动3【活动】模拟实验
1、师:同学们,我们要想研究月相的成因,必须先搞清它的形成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引导问(要研究月相必须先有谁参加?月球。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本身会发的光吗?不是,是太阳的光。我们在哪里看月相?地球)(板书贴图:日、月、地)那月亮该放在哪儿?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向东以逆时针方向运转,画出月亮运动方向。
2、师:月亮在自西向东运动时会被太阳照亮,是全亮么?月亮是个球体,所以它在每个位置时都是一半被照亮。(贴图)3、师: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不同位置的月相是这样吗?不是,(标出8个位置)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到底是啥样?大家想看吗?想。怎么看?我们能不能把月球拿来做实验,那我们怎么做呢?对,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4、师: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日、月、地。(手电光、小球、人)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手电筒和小球,我们分组做好吗?在做前,老师有要求和建议大家愿意听吗?(出示课件)读《实验小提示》:
1.分组做模拟实验看月相。每个同学轮流依次来当地球上的“太阳”、“月球”和观测者”。
2.实验都以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个1号位置开始。当“月球”的同学要注意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
3.当“地球”的同学认真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观察后把它画在对应的位置(注意把看到的月相留白,没看到的涂黑)。
4.实验中注意思考:月相的形成原因?
5、师:大家明白怎样做了吗?谁还有问题?各组材料员来领材料,组长负责本组的实验。6、分组实验。小组分工,3人一组,轮流依次扮演太阳、月球、地球上的观测者进行实验。7、汇报。让各组把看到的月相画在记录表上,请一组在黑板上贴出月相图。8、交流。看黑板针对月相图中的错误进行纠正。(说明:学生的出错率较高,多数学生较关注月亮大小形状的变化,会忽略月牙方向的变化)
活动4【练习】总结拓展
1.讨论:大家仔细观察月相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初一月亮全黑看不见;十五月亮圆又亮;初二和二十八月牙大小一样,初二月相是左弯月牙,二十八是右弯月牙;初八和二十二都是半圆,初八是右半边亮,二十二是左半边亮。)
2.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月相的变化周期是29天半,也就是农历的一个月。人们把每月初一的月相叫新月,初七八的月相叫上弦月,十五的月相叫满月,二十二的月相叫下弦月。人们还把新月叫朔,满月叫望,因此月相周期也叫朔望周期。(板书: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朔、望)
3.师:刚才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看到了月亮的圆缺变化,大家思考一下:月相是怎么形成的?
(生总结:通过模拟实验明白:月相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运动中受到阳光照射形成的)
4.讨论: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7.3天多,而月亮的朔望周期却是29.5天,为什么?
(月球的公转自转周期都是27.3天,是以遥远的恒星做参照物,月相的朔望周期29.5天是以地球做参照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当月球公转一周后,地球已不在原来的位置上,月球要多走一段才能以同样的角度反射太阳光,使人们看到的月相与上月的一样。)
5.看视频认识月食现象。
6.拓展活动。月相有这么多的面孔,老师测试一下大家看能否认识月相。
(1)看月相判断今天是农历哪一天?(2幅月相图)
(2)帮小明标注月相记录图的日期
(师出示月相图,让生判断,巩固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
活动5【作业】课后活动
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认识了月相的成因,现实生活中月亮的圆缺变化到底怎样?老师建议大家:课下坚持观察月相一个月,并把观察到的月相用图画或文字记录下来。
观察月相注意:
1.地点。推荐天台、广场,阳台要是开阔也可以,阳台要求东、南、西都要开阔,地点最好固定。在选择的地点找好参考物,确定方向。
2.时间。一般要求是固定时间记录。
3.记录。注意记录月球方向,月球高度(角度),月亮形状的变化。建议画图为主,加必要说明。
课件17张PPT。多样的面孔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第二课
实验小提示:
1.分小组实验,每个同学轮流来当地球上的“观测者”。
2.实验都以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个1号位置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当“月球”的同学要注意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
3.当“地球”的同学认真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并画下自己看到的月相。
4.实验中注意思考:月相的形成原因。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运动
中受阳光照射形成的。月食的形成课后活动:
课下坚持观察月相一个月,并以画图或用文字的形式做好记录。
观察月相注意:
1.地点。推荐天台、广场,如果阳台开阔也可以,阳台要求东、南、西方向都要开阔,地点最好固定。 在选择的地点找好参考物,确定方向。
2.时间。一般要求是固定时间观察。
3.记录。注意记录月亮方向、月亮高度、月亮形状的变化。建议画图为主,加必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