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练习 (含解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性质活泼的氧气同步练习 (含解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2 22: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B.氢气+氧气水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二氧化碳+水→碳酸
2.观察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物质是
A.硫 B.细铁丝 C.镁条 D.木炭
3.鉴别氧气和氮气,可选用的简单方法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加入澄清石灰水
C.闻气体的气味 D.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4.归纳总结是化学学科基本素养之一,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B.
C. D.
5.氧气是动植物生存的必需品。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合理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B.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总会发光、放热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6.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木炭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是
A.CO2、C B.O2、CO2 C.C、CO2 D.O2、C
8.常温下,能与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C B. C. D.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10.下列有关物质燃烧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
B.乙中实验证明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C.丙中硫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丁中集气瓶内装水,是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
1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1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硫粉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将装置 1 改为装置 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
C.装置 2 实验中要反复推拉注射器,否则注射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会偏小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二、非选择题
1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定义: 叫做化合反应;
物质和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属于“氧”的一部分。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气具有 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做 剂。
(2)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 氧化钙 + 水=氢氧化钙,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图示。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3)化合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14.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并生成一种 的气体,同时放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光,放出 ,生成 的气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应注意:
①铁丝要预先 ,盘成螺旋状。
②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③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 。
15.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具有 。
16.图示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 。
17.在做细铁丝燃烧时,为什么在集气瓶底部放些沙或少量的水? 。
18.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问题,请回答:
(1)图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燃烧的现象为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中预先加水的作用是 。
(2)如图,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 。实验结束,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答1条即可);若大于五分之一,原因可能为 (答1条即可)。
19.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Ⅰ为氧气性质探究实验,仪器①的名称为 ,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点燃末端火柴后, (填“缓慢”或“快速”)伸入瓶中。
(2)实验Ⅱ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③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3)实验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在40℃就能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②若集气瓶中无水,会导致实验结果值偏小
③最终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20mL
④该实验还可以得出空气是混合物的结论
《2.2性质活泼的氧气》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A C B D A D
题号 11 12
答案 D B
1.B
【详解】A、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A、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不符合题干描述。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符合题干描述。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干描述。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干描述。
故选B。
3.D
【详解】A、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气体,通过观察颜色无法区分 ,错误;
B、氮气和氧气都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这个方法也无法区分 ,错误;
C、氧气和氮气都是无味气体,通过闻气味无法区,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氧气和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如果木条燃烧得更旺,说明该瓶气体是氧气;如果木条立即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是氮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而氮气不支持燃烧 ,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也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是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故选项说法合理;
B、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不一定会发光、放热,如发生缓慢氧化时不会发光,故选项说法不合理;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水中溶解有氧气,而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选项说法不合理;
D、氧气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会液化成液氧,液氧为淡蓝色液体,故选项说法不合理。
故选A。
6.C
【详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含量最高,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正确;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不属于可燃物,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于食品防腐,选项正确。
故选C。
7.B
【详解】木炭在空气和在氧气中都能燃烧,化学方程式都为:,它们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是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比氧气中小,反应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是O2,CO2是生成物,所以逐渐增多的物质CO2,因此B选项正确,故选B。
8.D
【详解】A、C与CO2 在常温下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CO2 与Ca(OH)2在常温下能反应生成CaCO3和H2O,该反应中反应物有两种,生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CO2与O2在常温下不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CO2与H2O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中反应物有两种,生应物有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详解】A、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A、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说法正确;
B、实验中,白烟被重新点燃,能够证明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法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的水主要用于防止高温熔融物坠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说法错误。
故选D。
11.D
【分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详解】A、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两种物质,故 A错误;
B、该反应的特点为单换单,属于 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反应物有两种物质生成物三种物质,故C错误;
D、两种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合反应的识别,解题关键在于是否能根据反应特点选出相对应的反应。
12.B
【详解】A、硫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填充了消耗氧气的空间,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硫粉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错误;
B、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两个注射器来回推动,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选项正确;
C、装置 2 实验中要反复推拉注射器,使氧气气与铜粉充分反应,否则会有氧气剩余,注射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会偏大,选项错误;
D、正确操作情况下,氧气和铜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五分之一,选项错误。
故选B。
13.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 氧化 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解析】略
14.(1) 淡蓝 蓝紫 有刺激性气味 热量 硫+氧气二氧化硫 吸收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 红 白 热量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用砂纸打磨光亮 引燃铁丝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详解】(1)硫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硫,产生刺激性气味,放出热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因为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污染,所以集气瓶加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木炭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在实验中要注意,铁丝要预先打磨光亮,防止表面的氧化物影响实验,下端系一根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使温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预先在集气瓶底放水或细沙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15. 无 无 大 不易 比较活泼 氧化性
【详解】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故①填:无,②填:无,③填:大,④填:不易,⑤填:比较活泼,⑥填:氧化性。
16. 生成黑色固体
【详解】铁和氧气反应产生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17.防止高温熔融物掉落使瓶底炸裂
【详解】铁丝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底部放些细沙或少量的水。
18.(1)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合反应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物质 引燃铁丝 防止高温熔融物落集气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2)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量不足或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止水夹未夹紧或燃烧匙伸入过慢
【详解】(1)图中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燃烧的现象为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物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实验时为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水或细沙。故答案: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物质;引燃铁丝;防止高温熔融物落集气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实验结束,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原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是因为反应的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末被完全消耗或装置漏气或未等集气瓶彻底冷却就打开止水夹等。若结果大于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止水夹未夹紧;燃烧匙伸入过慢导致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故答案: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装置气密性不好或红磷量不足或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止水夹未夹紧或燃烧匙伸入过慢。
19.(1) 坩埚钳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缓慢
(2)③②①
(3)①④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坩埚钳;在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末端的火柴梗,待火柴梗快燃尽时,将它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避免火柴消耗较多集气瓶内的氧气;
(2)实验Ⅱ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冷却到室温,最后打开弹簧夹读数。所以顺序是:③②①;
(3)①在白磷开始燃烧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空气膨胀,压强增大,集气瓶中的水一部分被排出,液面下降;最后熄灭冷却至室温时,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液面上升,因此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故①正确;
②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水,会使瓶内的气体逸出,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会大于理论值,故②错误;
③集气瓶的容积为150mL,在加入50mL水后剩余的容积为100mL,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反应完全并冷却后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20mL,所以最终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70mL,故③错误;
④由实验后,水并没有充满整个集气瓶;过量的红磷不能在其中继续燃烧可知,剩余气体不是氧气,所以该实验还可以得出空气是混合物的结论,故④正确;
故选①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