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化学反应的表示同步练习 (含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化学反应的表示同步练习 (含解析)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2 22: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化学反应的表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简明语言,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应改为“”
B.读作:水等于氢气加氧气
C.中,“点燃”不可改成“燃烧”
D.由可知难溶于水
2.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炼锌的工艺,炼锌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是
A. B. C. D.
3.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b管相连接的电极是负极
B.a管中的气体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
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该实验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天工开物》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
A. B. C.CO D.
5.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或步骤中,叙述错误的是
A.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
C.要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气体、沉淀)
D.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需要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下标,这样配平容易一些
6.野外焊接钢轨常采用铝热反应,原理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B.Fe前的化学计量数是2
C.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7.中国某科学家团队利用离场光电催化技术,在温和的条件下将硫化氢气体分解为氢气和硫(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的数目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B.化学式为H2O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涉及化学反应为:H2S=H2+S
8.启普发生器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装置内反应原理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9.实验室常用KMnO4制取O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KMnO4、K2MnO4、MnO2、O2均属于氧化物
B.先向试管中加入KMnO4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10.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1.下图所示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2,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化学式为B2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D.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12.常温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2(SO4)3溶液,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M是Fe3+,M'是Fe2+
B.当反应中有1个O2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2个
C.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二、非选择题
13.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 关系,即各物质间的 。
14.用观察法配平下面式子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 O2 SO2
(2)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C+ O2 CO2
(3)碳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 C+ O2 CO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Fe+ O2 Fe3O4
(5)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H2O2 H2O+ O2↑
15. Al+ Fe3O4 Al2O3+ Fe。
16.试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含义。
(1)化学方程式: ;
(2)定性含义: ;
(3)定量含义:
①分子个数比 ;
②物质质量比 。
17.请你完成“铜绿性质”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是 色粉末状固体。
(2)用 或纸槽分别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
(3)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逐渐溶解,产生大量 ,并形成蓝色溶液。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 焰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固体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且试管壁有水珠出现。
【实验结论】
(5)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能与 反应;② 。
【反思】
(6)由分解的产物可推断出是铜在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的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2化学反应的表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D D B C D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A
1.B
【详解】A、硫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应改为“”,选项正确;
B、该方程式读作: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选项错误;
C、点燃是反应条件,燃烧是实验现象,所以“点燃”不可改成“燃烧”,选项正确;
D、符号表示沉淀,说明 难溶于水,选项正确;
故选B。
2.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C,反应后有1个、3个C、3个O,则X中含有1个、1个C、3个O,X的化学式为,故选C。
3.D
【详解】A、根据图像,与 b 管相连接的电极是负极,A 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a 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B 正确;
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C 正确;
D、电解水实验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错误。
故选D。
4.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1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和3个碳原子,反应后有2个钾原子、1个硫原子、1个X分子、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故选:D。
5.D
【详解】A、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若反应有反应条件,则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故B正确;
C、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生成物的状态,即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时要标注气体或沉淀符合,故C正确;
D、在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不能改动物质的化学式的角码,否则违背了客观事实,故D错误。
故选D。
6.B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目数不变,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Fe前的化学计量数是2,选项正确;
C、Fe2O3是该反应的反应物,选项错误;
D、反应前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可知铁元素显+3价,反应后铁单质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前铝单质中铝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B。
7.C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硫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硫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1个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2S,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硫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D
【分析】启普发生器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的反应。
【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且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是粉末状物质,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故选项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之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K2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MnO2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O2是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该选项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H4、CO2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CH3COOH,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该选项错误;
D、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1.A
【详解】A、如图所示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A、B的个数分别是2、0,生成物中含A、B的个数分别是2、6,故反应物中还应含6个B,故乙物质的化学式为B2,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生成物丙由两种元素组成,但是丙中不一定含氧元素,故丙不一定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个丙分子由1个A原子和3个B原子构成,则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A、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水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过氧化氢转化为水过程中,化合价降低,则M转化为M'时,化合价应升高,故M为Fe2+、M'为Fe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则当反应中有1个O2生成时,氧原子得到电子数为1×2=2,该选项说法正确;
C、结合反应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则过氧化氢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避免混入Fe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3. 质量 质量比
【详解】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故填:质量、质量比。
14.(1) 1 1 1
(2) 1 1 1
(3) 2 1 2
(4) 3 2 1
(5) 2 1 1 1
(6) 2 2 1
【详解】(1)通过观察可知,S前面配1,O2前面配1,SO2前面配1;
(2)通过观察可知,C前面配1,O2前面配1,CO2前面配1;
(3)通过观察发现,1个碳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而O2中提供了2个氧原子,需要与2个碳原子结合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因此C前面配2,O2前面配1,CO前面配2;
(4)通过观察可知,Fe前面配3,O2前面配2,Fe3O4前面配1;
(5)通过观察发现,K2MnO4中有2个钾原子,则KMnO4前面配2,K2MnO4前面配1,MnO2前面配1,O2前面配1;
(6)通过观察发现,过氧化氢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水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则H2O前面配2,H2O2前面配2,O2前面配1。
15. 8 3 4 9
【详解】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先找出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且原子个数最多的,发现是氧原子,则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故Fe3O4前面配3,Al2O3前面配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则Al前面配8,Fe前面配9。
16.(1)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 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 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①根据可知,分子个数比的含义是2个过氧化氢分子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②根据可知,物质质量比的含义是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7.(1)绿
(2)药匙
(3)气泡
(4)外
(5) 盐酸 加热会分解
(6)
【详解】(1)观察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是绿色粉末状固体;故填:绿。
(2)取用粉末状物质可用药匙或纸槽,用药匙或纸槽分别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故填:药匙。
(3)然后用胶头滴管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并形成蓝色溶液;故填:气泡。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固体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且试管壁有水珠出现;故填:外。
(5)铜绿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铜绿加热,固体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且试管壁有水珠出现。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能与盐酸反应;②加热会分解。
(6)铜在空气中与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碱式碳酸铜,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