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语文)七上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11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5-2026学年(语文)七上 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0 18:2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文学文化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4-25七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家。“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2.(24-25七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我们往往可以用“尊君”“令尊”“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而用“家父”“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个时代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如曹操、李白、岑参、李益、马致远等。
C.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常见形式有五绝、七绝;律诗,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每首通常八句,常见形式有五律、七律。
D.对偶,也叫对仗,看起来整齐醒目,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使用。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等。
3.(24-25七年级上·四川南充·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一部分文章反映鲁迅童年时在绍兴的生活场景,一部分文章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都出自《论语》。
C.古代诗歌中,诗人常通过意象表情达意。如子规,因子规叫声凄凉,近似“不如归去”,古人视其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达对朋友贬谪的忧虑,以及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D.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金色花》是一首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的散文诗。
4.(24-25七年级上·重庆大渡口·期中)下列句子中敬辞和谦辞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数学成绩出来了,小语对小文说:“你考得真是太好了,敝人着实羡慕。”
B.小语拿着自己的文章向李老师请教,她说:“李老师,拙作还请您修改!”
C.老李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老王前来庆祝:“恭喜小儿金榜题名!”
D.小明听了赵教授的讲座,说:“您的高见让我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5.(24-25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小文在学习时关注了课下注释和课后补白部分,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该句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动词和名词是我们常见的两类词。“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这句话中,“手指”“花叶”是名词,“搓捻”是动词。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可以分为《言语》《方正》等篇。
D.“吹面不寒杨柳风”语出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杨柳风是指吹动杨柳的风,是指秋风。
6.(24-25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小文收集的下面四句话,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本店吉日开业,开业当日惠顾的顾客,本店有礼品惠赠。
B.张老师,这是本人近期的拙作,请您斧正。
C.四十岁多点的李老师,正值不惑之年,对事业成功的追求更加坚定。
D.小赵,令尊跟家父是多年好友,家父对他甚是挂念,老人家贵体可好?
7.(24-25七年级上·湖北孝感·期中)班级拟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此次语文专题活动,小宇拟写了邀请函的正文,你推敲后发现加点词语不妥,建议换成___项的词语( )
贵班拟定于9月9日下午3点30分,在本班教室举行“朋友一生一起走”的语文专题活动,诚邀您参加,敬请前往。
A.我班 光临 B.令班 莅临 C.我班 到来 D.令班 驾临
8.(24-25七年级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荷叶 母亲》的作者是中国作家冰心,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B.很多经典成语都有自己的出处,如“温故知新”“博学笃志”“择善而从”都出自《论语》。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男子,“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古人常以“弱冠”“不惑”“而立”“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9.(24-25七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如“上”“下”“前”“后”“里头”“外边”等,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范围或位置。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C.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的一种修辞手法。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惠顾、垂询、高寿、贵庚、愚兄、见教是敬辞,家父、舍弟、小女、贤弟、拙见、鄙人、奉劝是谦辞。
10.(24-25七年级上·四川自贡·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这篇小说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C.《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登临黄鹤楼,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写下此诗的。这首诗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D.《与朱元思书》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仅写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更像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
11.(24-25七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
A.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职称为“左迁”,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叫“迁客”。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令堂”是尊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中的“匹夫”指的是普通的将士。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春秋》合称为“四书”。
12.(24-25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准确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C.《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人编写的志人小说集,其内容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与逸事。
D.古代的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分,“令尊”“令堂”是对对方父亲、母亲的敬称,“鄙人”“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13.(24-25七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下面是同学对汉字“朋”“友”的理解,请你帮其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
A.“朋”是象形字。上古人以贝为货币,“朋”的甲骨文描绘的就是两串贝相并联的样子。
B.小篆“友”是两只手上下相并的样子,以双手相握表示友好。因此“友”是会意字。
C.古人称“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是说同一个门里出来的称之为朋,志趣相投的人称之为友。
D.朋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彼此有交情的人。
14.(24-25七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生活中,许多传统习俗都有美好的寓意。请给下列习俗选择恰当的寓意。
(1)立夏斗蛋: (2)建筑上雕刻蝙蝠图案:
(3)给长辈祝寿送松鹤图: (4)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A.夏日平安 B.万事如意年年高 C.健康长寿 D.福气已至
二、填空题
15.(24-25七年级上·四川南充·期中)某同学发现《西游记》的回目名称有对称美,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据此规律,你认为能补全第二十六回的回目名称“        观世音甘泉活树”的内容是 (在下列预设答案中选择填空)
A.半山中八戒争先 B.猪八戒义激猴王 C.孙悟空三岛求方 D.圣僧夜阻通天水
16.(24-25七年级上·四川眉山·期中)根据成语典故写出相关的人物名字。
(1)完璧归赵 ( ) (2)望梅止渴 ( )
(2)铁杵成针 ( ) (4)卧薪尝胆 ( )
(5)三顾茅庐 ( )
17.(24-25七年级上·河南漯河·期中)下面是小舞同学编排的剧本片段。请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对话。(填写字母)
孔兄:恭迎李兄光临① (A.贵府 B.寒舍)!小弟昨日刚做了文章,正好向李兄请教。
李氏:孔兄客气了。愚弟听闻② (A.令郎 B.小儿)天资聪颖,今日携子来访,一交小友。
孔兄:犬子不才,李兄抬爱了。
三、语言表达
18.(24-25七年级上·四川南充·期中)小宇的奶奶过七十大寿,家里要宴请亲朋,小宇的爸爸说的答谢词中有两处用语不当,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答谢词
大家好!今天是令堂的七十寿辰,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祝贺。我代表全家真诚地感谢各位的惠顾。谢谢大家!
第一次: 第二次:
19.(24-25七年级上·湖北襄阳·期中)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例如:“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属于谦辞;“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属于敬辞。你在平时生活中使用过这些敬辞或谦辞吗?请就其中一种举例说明。
四、基础知识综合
20.(24-25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中)第一组负责布置诗文墙,展示歌咏友谊的中国经典诗文。请你帮助完成后面小题。
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乙:__________
(1)请用正楷字书写【甲】处格言 。
(2)请在【乙】处再书写一句能够体现友情的诗文,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五、综合性学习
21.(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中)“朋”,志同道合之人也!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七年级的13个班级准备开展“交友之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下列最适合送给你在班上新结识的朋友的一句是( )
A.君子之交淡如水。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同学们出了一期黑板报,除了“同学风采”“友谊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之外,还新增了一个“交友典故”栏目,请你为这个栏目写出一个典故 。
22.(24-25七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为探讨“交友之道”,七年级(1)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小文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关于读书与交友的对联,请你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短语组成一副对联。
益心性如茶正言行似镜
上联:好书
下联:良友
(2)【任务二】小吴拟写了一份邀请函,邀请任课老师共同参加此次活动。下面是小吴拟写邀请函的正文,其中谦辞和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为引导我们班同学积极参与“有朋自远方来”主题学习活动,贵班将于11月7日(周二)下午3点至5点在教学楼117室举行分享会。届时全体同学们将一一亮相,充分展示自我。诚邀您莅临现场,并对同学们的表现提出宝贵的拙见。感谢您拜读此函。
A.贵班 B.莅临 C.拙见 D.拜读
《11 文学文化常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D A A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A A C      A     D     C     B
1.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而非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名称,曲牌名是曲的格式名称,二者分属不同的文学体裁范畴。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令堂”是尊称对方母亲,并非父亲;
B.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马致远是元朝人;
D.“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不属于对偶,“终古高云”(偏正短语)和“秋风吹散”(主谓短语)结构不一致,“簇此城”(动宾短语)和“马蹄声”(偏正短语)结构不一致;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没有《礼记》,所以该选项说法有误。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敬辞谦辞。
C.该句中老王祝贺老李的儿子考上名牌大学,却错误地使用了“小儿”这一谦辞来指代老李的儿子,实际上应该使用敬辞,如“令郎”;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而非秋风,因为杨柳在春天最早发芽,是春天到来的标志之一,所以古人用“杨柳风”来指代早春的和风。
故选D。
6.A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表达。
A.“惠顾”是商家对顾客来临的敬称,“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辞。本句中“开业当日惠顾的顾客”使用“惠顾”表示对顾客的欢迎;但“本店有礼品惠赠”表述有误,“惠赠”不能用于自己一方赠送别人礼品,应改为“敬赠”;
故选A。
7.A
【详解】本题考查邀请函。
第一处:
“贵班”中的“贵”是敬辞,用于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所以“贵班”指的是对方所在的班级,带有尊敬意味,常用于和其他班级交流沟通时提及对方班级。
“我班”则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对自己所在班级的第一人称称呼,是日常自用的表述。
“令班”,“令”用于第二人称的敬称。
这段文字是班级邀请任课老师参加本班的语文专题活动,从发出邀请的主体看,是学生所在的班级,此时自然要用第一人称视角称呼自己班级,所以“贵班”不合适,应换成“我班”。
第二处:
“前往” 比较口语化,且表达较为生硬,不符合邀请函书面化的特点。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使用场景较为广泛、亲切,是日常邀请他人参加活动时常用的客气说法,既表达了对受邀者的尊重,又不失随和,让受邀者感觉舒适自在。
“莅临”,也是敬辞,意思是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上级领导,往往用在比较正式、隆重的场合,凸显来访者身份尊贵,氛围较为严肃庄重。
“到来”,就是单纯表示来到、来临,是一个中性词,没有特别的尊敬意味,口语化较重,用在正式邀请里稍显随意,欠缺礼貌。
“驾临”,原指对方乘车马来到,是很有古意、非常尊敬的说法,如今使用频率较低,且多在极为郑重、古雅的场合才会用到,现代日常邀请场景用它,会显得生硬、刻板。
考虑到是学生邀请老师,是常见的校园活动场景,氛围轻松又不失敬重,用“光临”最为恰当,既能体现对老师的尊敬,又贴合日常交流氛围。
故选A。
8.D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
D.错误。“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愚兄”是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是谦辞;“贤弟”是对自己的弟弟、别人的弟弟以及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是敬辞;“奉劝”意思是郑重劝告,是敬辞。
故选D。
10.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并非小说;
故选A。
11.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尊君”“令堂”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和母亲,家君”“家母”是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C.有误,“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汉,不是指普通的将士。
D.有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没有《春秋》。
故选A。
12.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不是词;
故选A。
13.C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C.“同门曰朋,同志曰友”的意思是同一个老师门下的称之为朋,志趣相投的人称之为友。并不是“说同一个门里出来的称之为朋”,故本项表述错误;
故选C。
14. A D C B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立夏斗蛋:立夏斗蛋是立夏这一节气的传统习俗。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斗蛋游戏。蛋象征着圆满和生命的延续。通过斗蛋这种有趣的活动,人们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炎热夏日里,孩子们能够平安健康地度过,避免灾祸。所以立夏斗蛋的寓意是夏日平安,故选A。
建筑上雕刻蝙蝠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蝠”与“福”谐音。在建筑上雕刻蝙蝠图案,是借助蝙蝠的形象来表达福气降临的美好愿望。因为蝙蝠在传统文化观念里被视为吉祥之物,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福气引入家中,所以寓意是福气已至,故选D。
给长辈祝寿送松鹤图:松鹤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松树四季常青,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长寿;鹤被视为仙禽,也代表着长寿和高雅。松鹤组合在一起的图案,用于给长辈祝寿,是祝愿长辈能够健康长寿,所以寓意是健康长寿,故选C。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年糕是一种传统的年节食品。“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人们的生活、事业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像年糕一样,节节高升,万事如意,有着美好的期望,所以寓意是万事如意年年高,故选B。
15.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和对联。
根据回目下联“观世音甘泉活树”中的“观世音”是三个字,人名(或名词),可排除“半山中”和“神圣夜”;根据回目下联“观世音甘泉活树”中的“甘泉”名词,可排除“义激”;根据回目下联“观世音甘泉活树”中的“活树”动宾结构,与“求方”结构相同;
故选C。
16. 蔺相如 曹操 李白 勾践 刘备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1)完璧归赵: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期,秦昭襄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通过据理力争和机智周旋,最终成功地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这个成语一般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在行军途中,由于找不到水源,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们说前方有梅林,可以通过想象梅子的酸味来刺激唾液分泌,从而缓解口渴。这个比喻后来被用来形容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通过想象来安慰自己,或者用空想安慰自己,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3)铁杵成针: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4)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借强大的国力攻打越国,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俘,成为吴国的仆人,负责看墓和喂马等工作。勾践在吴国期间,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最终赢得了吴王的信任,被允许返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励精图治,每日睡在柴草上,尝苦胆,最终打败吴国。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5)三顾茅庐:在汉代末期,刘备诚心诚意地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第一次拜访时,诸葛亮外出不在。第二次拜访时,诸葛亮又恰好外出闲游。第三次拜访时,当他们到达诸葛亮的住所时,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不敢打扰他,一直站在那里等到诸葛亮醒来,两人才坐下交谈。诸葛亮看到刘备有志于为国家效力,并且非常诚恳,于是决定出山,全力帮助刘备。后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7. B A
【详解】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使用。
①贵府:用于敬称他人的府第、家宅;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根据语境“恭迎李兄光临”,可知,孔府邀请李兄到自己家,因此,应使用谦辞“寒舍”。故选B;
②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子;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根据语境“愚弟听闻……天资聪颖,今日 携子来访,一交小友”可知,李兄称呼对方的儿子,因此,应使用敬辞“令郎”。故选A。
18. “令堂”应改为“家慈” “惠顾”应改为“光临”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在这篇答谢词中,第一处用语不当是“令堂”,“令堂”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母亲,而此处小宇的爸爸是在称呼自己的母亲,即小宇的奶奶,应用谦辞“家慈”(或“家母”),使用“令堂”会混淆亲属称谓的谦敬用法,造成语境错位;第二处用语不当是“惠顾”,“惠顾”多用于商业场合,指顾客到来,如“欢迎惠顾本店”,而此处是家庭宴请,邀请的是亲朋前来参加寿宴,用“惠顾”显得语体不当,不符合家庭聚会的温馨氛围,应改为“光临”,“光临”是通用的敬辞,指宾客到来,更适合用于寿宴这类亲友相聚的场合,能准确表达对亲朋到来的欢迎与感谢。
19.答案参考课本36页《古代常见敬辞和谦辞》,分清敬辞和谦辞的使用对象,举例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主观表达。
首先要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谦辞是用于自我表示谦虚的言辞,敬辞则是对他人表示敬重的用语。回想日常生活场景,比如与长辈交流、与同学谈论家人或向他人请教问题等情境,从中找出使用谦辞或敬辞的例子,再详细描述当时的情况以及为何选用该词,以此说明对这类词的运用。
示例一:上次班级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我上台前紧张得不行,对旁边同学说:“我这拙作实在拿不出手,要是忘词了,还望大家海涵。”这里“拙作”就是谦辞,用于谦称自己的作品,表明自己对参赛作品不太自信,向同学们示弱,让大家感受到我的谦逊,也舒缓了一些自己的紧张情绪,同学们纷纷投来鼓励的目光。
示例二:过年去爷爷家拜年,看到爷爷写的春联,我立马竖起大拇指说:“爷爷,您这高见独到,这春联写得太有韵味了,不愧是咱们家的书法大家!”“高见”一词为敬辞,用来称赞爷爷见解高超,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敬重与崇拜,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C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抄写时要用楷体字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注意:朋、亦、乎。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 句意: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这句诗是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没有体现友情相关内容;
B. 句意: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这句诗主要是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友情无关;
C. 句意: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知道您呢?这是高适对董庭兰的劝慰之语,体现了对朋友的关怀和鼓励;
D. 句意: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这句诗主要描绘了诗人久别家乡后归来时的情景,没有体现友情;
故选C。
21.(1)C
(2)管鲍之交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能力。
A.强调君子之交的平淡持久,但新结识的朋友可能还未达到这种深度,且不适合表达“热烈欢迎”之意;
B.常用于离别或远方的朋友,而新同学是刚认识且同班,并非远别,不太贴合;
C.直接表达对朋友到来的喜悦,非常适合欢迎新结识的同学,体现开心和友好;
D.带有消极色彩,暗示同病相怜,不适合积极的新友谊场景,可能引起误解;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交友相关文化典故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即需要写出一个与交友相关的典故。这就要求平时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特别是关于交友方面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其次,需要理解“典故”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这里特指与交友相关的历史故事。最后,考生要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典故,如“管鲍之交”讲述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伯牙绝弦”体现知音难觅的交友境界等,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作答即可。
示例:伯牙绝弦。
22.(1) 如茶益心性; 似镜正言行
(2)B
【详解】(1)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仄起平收,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根据“益心性 如茶 正言行 似镜”可知,“好书”对“良友”,“如茶”对“似镜”,“益心性”对“正言行”。茶能够熏陶人的心性,镜子正衣冠正言行,书籍能熏陶心灵,良友能够指出自己的不足,故组合,“好书如茶益心性”,“良友似镜正言行”,“性”是“仄声”,“行”是平声,对联要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因此,上联为:好书如茶益心性;意思是:优秀的书籍就如同茶一样,对人的内心和性情有着有益的影响。下联为:良友似镜正言行。意思是:好的朋友就像镜子一样,可以纠正人的言语和行为。
故第一空填写:如茶益心性;第二空填写:似镜正言行。
(2)本题考查谦辞和敬辞。
A.贵班:指对方的班级,是对对方班级的敬称。根据“贵班将于11月7日(周二)下午3点至5点在教学楼117室举行分享会”可知,这里是自己班级要举办分享会,不应用敬辞,故使用错误;
B.莅临:敬辞,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根据“诚邀您莅临现场”可知,是邀请任课老师来参加活动,对老师表示尊重,应使用敬辞。故使用正确;
C.拙见:对自己见解的谦称;犹短见。根据“对同学们的表现提出宝贵的拙见”可知,这里指让邀请的任课老师提出见解,应使用敬辞。故使用错误;
D.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受某人指点。根据“感谢您拜读此函”可知,这是感谢任课老师读了邀请函。故使用错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