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修辞手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4-25七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小语从“诗意生活”征文中摘录了四句话,其中没用比喻的一项是( )
A.生活不是诗,但生活中有诗,像沙滩上的金子,大海里的珍珠,散落在四处。
B.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崇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C.野草朴实而感性,裸露的身体在落日里渐渐休眠,沉静之美非人工所能。
D.令我们难忘的人,让我们刻骨铭心的事,那些点点滴滴仿佛一朵朵花,点缀了温馨的岁月,芬芳了精彩的人生。
2.(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中)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飞流直下的瀑布描写得奇特雄伟,气象万千。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引发人们产生对未来的遐想。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讲话的人的愤怒。
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汉字与标点的喜爱之情。
3.(24-25七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学了《秋天的怀念》后,小郡喜欢上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他阅读文章时所作的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A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B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C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D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A.比喻 B.拟人 C.比喻 D.叠词
4.(24-25七年级上·四川巴中·期中)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我们一起感受自然的美好”中“我们”“感受”分别是代词和动词。
B.“山上一片片的红叶,宛如落日余晖。”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又可以感受亲情,享受温暖盛宴”中“亲情”“温暖”分别是名词和形容词。
D.“夏季的雨热烈粗犷,万物争先恐后地生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5.(24-25七年级上·四川广安·期中)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明喻)
B.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画。(借喻)
C.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山去了。(拟物)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拟人)
6.(23-24七年级上·北京·期中)对下列语句中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莫怀戚《散步》)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了“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
C.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的冬天》)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清的特点。
D.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理解: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野花杂乱无序。
7.(24-25七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B.“她的头发剪得很短,配上大咧咧的举止,俨然像个男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早就被戳穿了。”这句话中的“行径”一词含有贬义。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中,“寒”“手”“抚摸”的词性依次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8.(24-25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下列选项对各句的修辞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夜空中银盘高挂,散发着清辉。(暗喻)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
D.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明喻)
9.(24-25七年级上·北京西城·期中)对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百草园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理解:这句话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和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C.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散步》)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喻成领袖人物,体现“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
D.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雨的四季》)理解:“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秋雨的特点,引人沉思。
10.(24-25七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下列选项对各句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些人为了工作或学习,废寝忘食,简直就是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
②天上的银盘,散发温柔清冷的光辉在人间。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浪费时间难道不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A.明喻 拟人 拟人 反问 B.暗喻 借喻 拟人 反问
C.暗喻 借喻 对偶 反问 D.明喻 借喻 对偶 设问
11.(24-25七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读下面语段,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散文如诗,徜徉其中,总能给我们美的享受。读第一单元,柔嫩顽强的春草,娇艳带甜的花,酝酿着各种气息的春风,傍晚时那一点点黄晕的光;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顶着一髻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还有那时而清纯娇羞,时而热烈张扬,时而沉静深邃,时而沧桑平静的四季的雨,它们都给我们编织了一个诗意的梦。
A.选段中加点的“散文”“春草”“蓝天下”的“下”“梦”均是名词。
B.选段中带下划线的“徜徉”“能”“有”“编织”均是动词。
C.“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的济南老城”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D.“顶着一髻儿白花,如日本看护妇的矮松”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语言表达
12.(24-25七年级上·湖北黄石·期中)小雯发现校园里的一些标语很有语文味,请从下面两则选择一则品一品。
(1)嘘!知识正在睡觉,别吵醒它。(图书馆)
(2)你给我的,我都将妥善保管,世界因你我更美丽。(垃圾桶)
13.(24-25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中)活动中,小语试着使用人工智能生成了下面这首《冬日》,请你运用学过的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修饰”它,选择两处进行修改。
冬日
冬日,寒风刺骨,
白雪覆盖大地,
飞鸟已无踪迹。
炉火在角落里噼啪作响,
热茶温暖了手指尖。
这一刻,世界如此静好
14.(24-25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同学们步入初中的大门,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请写一段文字送给自己,激励自己。要求70字以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三、基础知识综合
15.(24-25七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名词很常见,如“老师”“水稻”“上午”“明白”。
B.“聪慧/聪颖”“安静/寂静”“温暖/暖和”,这三组都是同义词。
C.汉语中有些词语带感彩,如“勇敢”“谦逊”“傲慢”“豁达”都是褒义词。
D.“雨后的古镇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不是比喻句,因为没有“好像”“仿佛”等比喻词。
16.(24-25七年级上·北京昌平·期中)下面是为全民阅读大会活动写的一段主持串词,阅读并完成问题。
书是甘露,滋润干枯的心田;
书是良药,医治心头的伤痛;
书是明星,指引前进的方向;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本好书,告诉我山有多高,路有多长;
一本好书,召唤我拨开烟云,看向未来。
(1)对串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甘露、良药、明星的热爱之情。
B.“书是……”的排比句使情感抒发更为强烈,节奏也更加鲜明。
C.“召唤”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阅读对思想的指引和启发。
D.“一本好书”的反复出现,突出强调了阅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
(2)请根据串词的修辞特点,在横线处仿写出新的内容。
书是 , 。
《4.修辞手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B C B A C B
题号 11
答案 D
1.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C.“野草朴实而感性,裸露的身体在落日里渐渐休眠”,是对野草的拟人化描写,赋予野草“身体”“休眠”等人的特征,可知没有使用比喻,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C.错误。句子“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到?”中,问句“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是无疑而问,意在强调“犹太人的心非常硬”,属于反问手法,以加强语气,表现讲话人的愤怒和讽刺。选项中“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别。
A.“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并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没有使用修辞手法,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辨析。
B. 本句运用的是明喻的修辞手法,而非借喻。明喻是用“像”“如”“宛如”“仿佛”等比喻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这个句子中,“宛如”是明显的比喻词,将“红叶”比作“落日余晖”,属于明喻。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B.“层峦叠嶂”为本体,“水墨画”为喻体,用“成了”连接本体与喻体,为暗喻;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A.有误,这句话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
B.有误,这句话没有运用修辞方法;
D.有误,“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有误,判断一句话是否是比喻,关键看是否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有些比喻句可省略比喻词),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但有相似点。在“她的头发剪得很短,配上大咧咧的举止,俨然像个男人”这句话中,“她”和“男人”是同类事物,不是比喻;
故选B。
8.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借用“银盘”直接代替“月亮”,是借喻;
B.把“油蛉”“蟋蟀们”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行为,在这里“低唱”“弹琴”,是拟人;
C.将三个“起来了”的语句排列起来,是排比。“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是拟人;
D.在“小草”(本体)和“蚯蚓”(喻体)之间用“像……一样”连接,是明喻;
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正确判断。
C.理解不正确。《散步》中“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一句中“像”不是喻词,而是阐述感受和表达其责任感,而非通过比喻修辞手法揭示出“我在家庭中重要的地位”;
故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①处“就是一个不停转动的陀螺”是暗喻,用了标志词“是”;
②处“天上的银盘”是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月亮”说成是银盘;
③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拟人,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动作;
④处“浪费时间难道不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是反问,运用反问语气词“难道”;
故选B。
11.D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不是拟人。
故选D。
12.示例一:拟人手法,巧妙地营造出图书馆安静的氛围,充满了童趣和诗意,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并遵守保持安静的要求,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之情。
示例二:将垃圾桶拟人化,让人感觉是在和一个有情感、有责任感的对象互动,增强了人们投放垃圾的主动性,激发人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详解】本题考查标语赏析。
(1)结合“嘘!知识正在睡觉,别吵醒它”可知,这句标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知识“正在睡觉”这一人的行为状态。图书馆本是知识汇聚、需要静谧的场所,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营造出安静至极的氛围,仿佛知识真成了一个沉睡的婴孩,不容惊扰。充满童趣的表述,改变了常规严肃说教式的语气,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心生呵护之意,既委婉提醒读者保持安静,莫要喧哗,又巧妙传递出知识的珍贵,值得被温柔以待,人们自然乐意遵循。
(2)结合“你给我的,我都将妥善保管,世界因你我更美丽”可知,此标语把垃圾桶拟人化,让它像一个可靠贴心的朋友。“你给我的”指人们投放的垃圾,“妥善保管”则凸显垃圾桶的尽责,一下子拉近与投放者的距离。这种亲切口吻,消除了人们对垃圾桶脏乱的抵触感,使丢垃圾不再是随意、厌烦之举,而是变成与朋友的默契互动,从而有效增强大家主动投放垃圾的意愿,潜移默化唤起爱护环境、美化世界的责任感。
13.示例一:把“白雪覆盖大地”改为“白雪给大地披上了白色的毛毯”
示例二:把“飞鸟已无踪迹”改为“飞鸟是冬的隐士”。
示例三:把“炉火在角落里噼啪作响”改为“炉火在角落里欢快歌唱”。
示例四:把“热茶温暖了手指尖”改为“热茶隔着杯壁亲吻着手指尖”。(选择两处进行修改,运用修辞恰当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句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加以改写,使表达生动形象即可。
“寒风刺骨”可改为:寒风如刀割般刺骨。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寒风比作刀割,形象地描绘出冬日寒风的凛冽。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还能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冬日的严寒。
“白雪覆盖大地”可改为:白雪如同柔软的棉被覆盖大地。同样使用比喻,将白雪比作棉被,不仅描绘出雪的柔软,还传达出一种保护和温暖的感觉。这样的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想象出冬日雪景的美丽和温馨。
“飞鸟已无踪迹”改为:飞鸟早已隐匿踪迹,仿佛怕冷似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飞鸟以人类的情感,使其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通过“怕冷”这一情感表达,读者能够感受到冬日的寒冷对自然界生物的影响,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热茶温暖了手指尖”改为:热茶温暖了指尖,如同母亲的手轻抚。将热茶的温暖比作母亲的手轻抚。这样的比喻不仅传达了热茶带来的舒适感受,还唤起了人们对亲情和温暖的回忆,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感人。
14.示例:踏入初中这方崭新天地,我宛如一颗蓄势待发的种子,深埋希望的土壤。尽管前路或有荆棘,风雨可能肆虐,但我不会退缩。我要像勇敢的海燕,在知识的海洋上无畏翱翔,冲破重重迷雾,让梦想之花在努力与坚持中绚烂绽放,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这段文字主要目的是自我激励,所以语言要充满力量感和希望。可以从对初中生活的展望、面对困难的决心、对梦想的追求等方面入手。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感染力,比如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情感或目标形象化,拟人能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力,排比则能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一系列的信念或行动。
示例:站在初中的新起点,我似一艘扬帆起航的船,怀揣着对远方的渴望。初中的征途,或许有暗礁潜伏,有巨浪呼啸。但我会以笔为桨,以梦为帆,如逐光的飞蛾,无畏地扑向知识的火焰,在这三年里,雕琢出璀璨夺目的青春宝石。
15.B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有误,“明白”常作形容词或动词;
C.有误,“傲慢”是贬义词;
D.有误,比喻句不一定需要“好像”“仿佛”等比喻词,只要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且用“是”“成了”“变成”等词连接,也可以构成比喻句。这句话中,“古镇”是本体,“水墨画”是喻体,二者之间有相似点,即都显得淡雅、宁静,因此这句话是比喻句;
故选B。
16.(1)A
(2) 阳光 驱散内心的阴霾
【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开头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书是本体,喻体是甘露、良药、明星。故这三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
故选A。
(2) 本题考查语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前句格式相同:书是+两字名词(喻体),动词+偏正短语。运用比喻的修辞,言之成理即可。如:书是星光,照亮漆黑的心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