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2.6《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版(新疆专用)2.6《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30 20: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2、(能力目标)把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情感目标)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学习重点】
把握说明方法,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学习难点】
1、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说明顺序,说明技巧。
【学习方法】品读法、勾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横线的汉字注音
残sǔn(

推chóng(

xiáo(
)河
匀称(

弧(
)形
拱(
)桥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巧妙高超,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在当地取得所需要的材料。
3、填空
常见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文结构:
石拱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桥。中国石拱桥是 的桥。
4、《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文体),向读介
绍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二、(解读教材)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5、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6、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7、文中例举了我国哪几座有代表性的桥?分别找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8、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在介绍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9、从说明内容、说明顺序、方法说明角度比较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
10、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11、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2、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三、深入研讨:下边句子加线的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14.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1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1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课后学习
“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知识链接】
说明文阅读方法:(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从而理解说明内容。接着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
(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常见的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三)、分析说明方法: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更具体,让人信服。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列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12
桥之美
【教学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说明文语言: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
4、体会引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3点
【学习方法】品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煞(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纤( )细 驻( )足 前瞻( )后顾 点缀( )
2.解释下列词语。
驻足:
史诗:
煞它风景: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
②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
③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有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遍史诗似的满足。(      )
4.搜集古诗文中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诗句: ,出处: ,作者:
诗句: ,出处: ,作者:
课堂学习
熟读课文,探讨问题
5.
找出作者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用课文原句回答)
6.
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7.文中为何又列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
(提示:作者是作为画家,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大桥的。)
二、品读课文(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
8.阅读第4段,
在其所描述的画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你最喜欢那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9.美句欣赏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三、比较阅读
10.比较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比较篇目
说明对象
着眼点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语言特征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课后学习
看看周围的事物,是否也有引起你审美感悟的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模仿《桥之美》的写法,写出你的“____________之美”。(小作文)(要求:一至二百字)
(提示:小草大树、夏莲秋菊、春雨冬雪、校园田野、长莲湖桥之美,王母湖之美,府河之美……)
知识链接:体裁: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种类中的事理说明文。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
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小品文: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特点: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13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
阅读理解,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给粗体字注音。
轩榭(

池沼(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叠嶂(

着眼(

相间(

对称(

2.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3.读了课文,你一定觉得苏州园林很美吧?请用“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这样一个句式说说你眼中的苏州园林之美。
例: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莫过于池沼了,你看: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周围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或有玲珑的石头,或有花草。池中鱼戏莲叶间,真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啊。
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莫过于
了,你看:
4、收集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及苏州园林的知识
课堂学习
一、读课文,总体把握文意
5、本文的说明对象:
。总特点(共同点):

作者的总印象:

三、研读探究
6、试在课文中找出并划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7、课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三、重点探究:(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参照课后思考题,仔细研读课文的2-9自然段)
8、①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表现在哪些地方?
②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9、作者在说明事物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在文字旁边或行间批注。)。  
10、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准确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课后学习
11、请用一段简洁生动的文字介绍你校园某一处你最喜欢的地方。注意要讲顺序,最好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
【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14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重、难点】
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方法】
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

鳌头(

湛蓝(

琉璃(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击磬(

檀木(

攒(

乾清宫(


坤宁宫(

肃穆(

藻井(
) 垂脊(

矫健(

翊坤宫(

2、结合课文语句理解下列词语:
井然有序:
水深火热:
大肆挥霍:
迥然不同: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找出表明故宫特点的语句。
4、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研讨与练习一)
课堂学习
一、
预习检测
5、课前板书预习1、2答案
6、各学习小组长检查预习3、4情况
二、整体感悟
7、自读课文独立完成: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8、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三、重点研读
9、细读课文5~10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2)作者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圈出方位词
(3)三大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太和殿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10、细读课文12—15段。思考
(1)在“内廷”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2)“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1、小结学习本文后在写作说明文方面得到的启示。
三、 课后学习
12、以空间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选定立足点,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间。
说“屏”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5.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作者对"屏"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2.
体会文中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学讨论法、创设情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陈从周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积累“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阅读全文,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课堂学习
交流预习成果
朗读,把握内容,品味作者的情感
4、讨论:(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对屏的知识进行了介绍?
5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5、跳读课文,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有什么好处
6、品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课后学习
7、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师生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