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1 09: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卷模拟练习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殉职(xùn) 狭隘(yì) 热忱(chén) 纯粹(cuì)
B. 佃农(diàn) 慰勉(miǎn) 不辍(chuò) 妯娌(zhóu li)
C. 丛莽(mǎng) 旌旗(shēng) 阎罗(luó) 捷报(jié)
D. 淡泊(bó) 淫慢(màn) 险躁(xiǎn) 枯落(luò)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1)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jīng yì qiú jīng( )。
(2)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èn láo rèn yuàn(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
(3)陈毅在《梅岭三章》中抒发了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的zhēng zhēng( )誓言。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yín màn(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他对待工作总是拈轻怕重,把困难的任务推给别人,自己只做轻松的。
B. 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C.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D. 小明在课堂上总是漠不关心地听讲,成绩自然名列前茅。
文学常识填空(4 分)
(1)《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______,文章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______的精神。
(2)《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中抒发了对母亲______之情。
(3)《梅岭三章》的作者是陈毅,这是一组______诗,表现了诗人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
(4)《诫子书》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这篇文章是他写给儿子______的家书,劝勉其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默写填空(6 分)
(1)《诫子书》中阐述 “学”“志”“才” 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2)《诫子书》中强调 “静” 与 “躁” 对比的句子:“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3)《纪念白求恩》中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的中心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______的精神。”
(4)《梅岭三章》中表达诗人牺牲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
(5)《回忆我的母亲》中体现母亲勤劳品质的句子:“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她总是____________。”
下列句子排序最连贯的一项是(3 分)( )
①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的行动上。
③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④这种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①④②③
二、阅读与鉴赏(4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诫子书》,完成 7-10 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4 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 (2)非宁静无以致远( )
(3)淫慢则不能励精( ) (4)年与时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者认为成才需要具备哪三个条件?请用原文词语概括(3 分)
结合全文,说说《诫子书》的主旨是什么(4 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 11-14 题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②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③……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选段第①段交代了白求恩的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3 分)
选段第②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选段第③段将白求恩与 “不少的人” 进行对比,有什么目的(4 分)
结合选段,说说白求恩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
山坳里的灯塔
①张老师在大青山深处的村小待了三十年。三十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们出山要走十几里山路,村小的教室是土坯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
②张老师是村里唯一的公办教师,既教语文、数学,又带体育、音乐。每天天不亮,他就背着自制的教具箱,踏着晨露去学校。教具箱里除了课本、粉笔,还有给贫困学生带的馒头、铅笔。有个叫小花的女孩,父母离异后跟着奶奶生活,冬天连棉鞋都没有。张老师发现后,连夜把妻子织的毛衣拆了,给小花改做了一双棉鞋。
③村小的操场是张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平整的。他从山外挑回水泥,又和村民们一起砌起篮球架。有一年暴雨冲毁了教室后墙,张老师冒雨组织村民抢修,自己的肩膀被砖块砸伤,却笑着说 “没事,教室安全就好”。
④去年秋天,张老师查出了严重的关节炎,走路一瘸一拐。校长劝他回城休养,他却说:“孩子们快考试了,我走了谁来教他们?” 他每天拄着拐杖上课,板书时疼得额头冒汗,却从不在学生面前叫苦。
⑤今年春天,村里通了公路,新的教学楼也建起来了。城里来的支教老师想接他的班,张老师摇摇头:“我走了,山里的孩子就少了个盼头。” 他依然每天早早到校,看着孩子们读书的身影,脸上满是欣慰。
⑥有人问张老师图什么,他指着教室墙上的标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说:“就图这个。” 夕阳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山坳里的求学路。
文章围绕张老师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4 分)
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
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本文与《纪念白求恩》在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4 分)
三、写作与表达(50 分)
请以 “那个影响我的人”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B(A 项 “隘” 读 ài;C 项 “旌” 读 jīng;D 项 “险” 在文中指轻薄,此处注音正确,但需注意语境含义)
(1)精益求精 (2)任劳任怨 (3)铮铮 (4)淫慢
D(“漠不关心” 形容对事物冷淡,与 “成绩名列前茅” 矛盾,应改为 “专心致志”)
(1)毛泽东 对技术精益求精 (2)深深的敬爱与怀念 (3)七言律 (4)诸葛瞻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4)取义成仁今日事 (5)天不亮就起床劳动
A(按照 “总述精神表现 — 具体阐述 — 点明精神本质 — 发出号召” 的逻辑排序)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明确、坚定 (2)达到 (3)振奋 (4)疾行,指迅速逝去(每空 1 分,共 4 分)
(1)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 分,“静”“俭” 翻译准确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2)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 分,“穷庐”“复何及” 翻译准确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淡泊、立志、惜时(每点 1 分,共 3 分,用原文词语作答)
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险躁,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殷切期望(4 分,围绕 “劝勉”“修身治学”“期望” 展开,意思对即可)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
交代了白求恩的身份、年龄、来华目的、工作经历及牺牲情况(2 分);作用:为下文赞扬其精神奠定事实基础(1 分)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2 分);引发读者思考,突出强调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2 分)
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对工作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热忱的高尚品质(2 分),批判了 “不少的人” 的自私自利行为,有力地论证了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的观点(2 分)
①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②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每点 2 分,共 4 分,结合选段内容作答)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①三十年坚守山坳村小,身兼多科教学;②给贫困学生带生活和学习用品,为小花改做棉鞋;③带领师生和村民平整操场、砌篮球架、抢修教室;④患关节炎仍坚持上课,拒绝回城休养;⑤拒绝支教老师接班,继续留在村小(答出 4 点即可,4 分)
这句话通过列举教具箱里的物品(1 分),运用细节描写(1 分),具体展现了张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爱学生的生活(1 分),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1 分)
张老师是一个坚守岗位、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人(答出 3 点即可,3 分,结合文章内容)
都赞扬了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2 分);《纪念白求恩》赞扬的是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本文赞扬的是基层教育工作者扎根山区、关爱学生的奉献精神,二者都凸显了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价值追求(2 分)
三、写作与表达
评分标准:
一等(45-50 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结构完整。
二等(38-44 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人物形象较鲜明,有细节描写,情感真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三等(30-37 分):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细节描写较简略,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四等(29 分以下):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无细节描写,情感虚假,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