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联盟体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联盟体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0 14: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阶段学情调研
【斜指
七年级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
这份试卷是通往美的桥梁。汉字有韵律之美,文章有思想之美,生活有细节之美。请用
发现的眼睛作答,让笔尖成为记录美好的画笔。现在,启程吧一
一.积累运用(27分)
晨光熹微时,我们循着墨香推开四季的门扉一春草破土,桃杏绽红,朱自清笔下的生
机在字句间生长:夏雨敲荷,草木生香,刘湛秋的涟漪正yùn niang()成诗:秋登喝石,
沧浪啸天,曹操的豪情与长风同咏:冬临济南,雪色凝墨,老舍的温润似薄雪初融。百草园
的虫鸣鸟叫封存童真:谢道韫的柳絮定格汉语之美;七岁元方的辩言,化作信与礼的标,点。
这些文明血脉里的风景,是文心的拓印,是中国人对大地最诗意的测绘。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yùn niang(
2.按“临”字的形体和意义演变,选出与语境中加点“临”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2分)
照一-照高-临
西周战州秦

楷书
西周“大盂鼎”上的金文,形状像一个人俯着身子,瞪大眼晴,看着一堆物品的样子。
所以“临”字的本义就是从高处向低处看。由俯视引申为从上面到来,即降临,这里又有来
到、到达之意。由面对还引申指对着书画范本来模仿学习,如临碑、临帖。
A.居高临下
B.临危不惧C.身临其境
D.玉树临风
3.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诗歌《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等。
B.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垂念”“劳驾”“奉还”属于敬辞,“见教”“拙
见”“家严”属于谦辞。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字东篱,大都人,散曲家、戏曲作家,与郑光祖、
关汉卿、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D.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绝句通常为四句,律诗通常为八句,
分为首联、领联、颈联和尾联。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4.综合性学习。(共8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蠡巴
学校七年级(1)班开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主题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仿照活动一,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项活动。(2分)
活动一:开展“孝亲敬老”主题宜传板报评比
活动二:
活动三:
(2)小文为本次活动写了一段主持词,请你帮助修改。
【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寄寓着传家久,继世长的深沉用意。孟
母三迁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告诉我们,清正的家风能让传统美德代代相承。【乙】所谓“家是
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不仅关系着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更是自家事。这样看,
“家风”之“家”,其实也是“国家”之“家”。我宣布,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
题的专题学习活动开幕,让我们行动起来,畅谈感悟!
①【甲】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3)班级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家风”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两条
家规。(2分)
5.古诗文默写。(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文中体现出的情感、精神、思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量。读王
湾的《次北固山下》中(1)“
。”的诗句蕴含新旧更替的自然理
趣:马致远眼中“夕阳西下,(2)
”和李益笔下“不知何处吹芦管,
(3)
”一样的乡愁,不一样的景致:还能读到曹操笔下秋日山海的壮阔景象:
“树木丛生(4)
洪波涌起”;我们读“我寄愁心与明月,
(5)
”感受到李白对王昌龄的关心;读朱自清笔下“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
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6)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感受春的快乐。
6.名著阅读(共5分)
(1)《朝花夕拾》是一部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散文集,其中有表达对日本师长怀念的《藤野先
生》;有表达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的

》:
有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旧中国儿童的可怜悲惨处境的《
》。(2分)
(2)文学史家、教育家王瑶教授评价《朝花夕拾》:“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
容。”请你仿照示例另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示例:《五猖会》中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准备去看期望已久的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要求背
诵《鉴略》的事,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一8题。(共5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