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单元阶段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读拼音,写同音字。
【chán】 夜半,月影 娟,夏 齐鸣, 师静坐,时光慢慢流淌。
【dé】 谁言寸草心,报 三春晖。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
【què】 电影开场了,场内鸦 无声,主角精彩的演绎令观众们忘 了此刻置身于何地,沉迷其中,首映结束,好评如潮,这部电影一下声名 起。
二、单选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渲染(xuān) 苍穹(qióng)
B.迂回(yū) 旖旎(yǐ)
C.花蕾(lěi) 冠冕(guàn)
D.参差(cān) 妩媚(wǔ)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括号里的词语,合适的一项是( )
茶艺比赛在景致 的“半山听雨”书斋举行。此时,山中烟雨 ,花草隐在雾里,更添 之美。表演者姿态 ,落落大方。泉水落处,茶香四溢,观者如入仙境。
A.优雅 迷蒙 朦胧 幽雅 B.幽雅 朦胧 迷蒙 优雅
C.优雅 朦胧 迷蒙 幽雅 D.幽雅 迷蒙 朦胧 优雅
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A.邱少云的身体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
B.邱少云一动不动是因为天冷身体被冻僵了。
C.邱少云具有像磐石一般坚定的革命意志。
D.邱少云潜伏的环境极易被发现所以不能动。
5.怎样才能作好演讲呢?在君君给阳阳提的建议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演讲稿一定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字斟句酌的痕迹。
B.观点要鲜明,语言要准确,事例要典型,故事要生动。
C.生动的修辞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
D.演讲时,姿态要大方,语气、语调、停顿都要适当。
6.关于地名或姓名的拼写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地名拼写规则:地名的拼写全部用大写字母。
B.地名拼写规则:对于特指某一地方的(即专名),要作为词语连写,如“顾榭”写作“GUXIE”;对于含有“山、河、湖、路、街”等通用名称的,也要连写,如“复兴路”写作“FUXINGLU”。
C.姓名拼写规则:姓和名分写(用空格分开),姓在前,名在后。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如“苏轼”写作“Su Shi”。
D.姓名拼写规则:拼写复姓或双字名时,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如“诸葛亮”写作“Zhuge Liang”,“司马相如”写作“Sima Xiangru”。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诗歌大处雄浑,节奏强烈;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让我们领略到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B.《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五位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时的动作和神态生动传神,充分展现了五壮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五位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
C.《开国大典》中对阅兵式场面的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了整个场面的庄严、隆重和各个方阵的特点,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D.《灯光》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三、填空题
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8.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9.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10.马宝玉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隐:①躲藏不露;②掩盖真相;③内心的,深藏的;④不明显,不清楚;⑤隐秘的事。
11.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我们隐蔽在一条山沟里。
12.学校里必须消除火灾隐患。
13.你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14.你知道什么就赶紧告诉警察,不要隐瞒事实。
15.那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至今想起,他内心依然隐隐作痛。
16.走进纪念馆,一个个英烈的名字和照片映入眼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每位参观者。请你为下面三位英烈选择合适的题词。
毛岸英 邱少云 黄继光
A.严守纪律,烈火烧身若等闲;顾全大局,浩然正气冲九霄。
B.领袖之子,青山有幸埋忠骨;普通一兵,何须马革裹尸还。
C.张臂猛扑,英雄豪气震敌胆;胸挡枪口,烈士威名传千古。
朗诵前先背一背古诗词,填一填。
17.诗词中有美。“野旷天低树, ”是亲近美;“旧时茅店社林边, ”是再遇美;“黑云翻墨未遮山, ”是变化美。
18.诗词中有情。《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完全不同。“移舟泊烟渚, ”抒发了诗人的 之情。“明月别枝惊鹊, ”表达了词人的 之情。
四、句子练习
按要求改写句子。
19.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缩句)
20.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2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仿写句子)
五、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
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22.如果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喜迎远客 B.草原风光 C.主客联欢 D.依依话别
23.作者把 比作“无边的绿毯”,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充满画面感。由作者的描写想开去,我还能想到:草原上的 像 。
24.读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时,我能想到《敕勒歌》中的“ ”,从而能理解“茫茫”的意思: 。
25.选文画横线的内容是描写 的。写景时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多选)
A.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B.使所描写的草原之景更加形象可感。
C.使“我”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使对草原的赞叹之情抒发得强烈而自然。
26.读一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语段内容和生活实际想开去,发挥想象,写一写骏马和大牛在想些什么。
在突围时,出现了感人的画面。读一读,完成练习。
宫班长伏在潮湿的沟沿上,用力紧贴着地面,把头从枯草中探出来,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他面前的火堆。他看见了隐在火堆后面的密集的敌人和那无数黑洞洞的枪口,铁似的下颚又剧烈地蠕动起来了。他知道,火光照耀,是非常不利于突围的,他要设法弄熄几处篱火,把这个火网撕破。突然,他的眉毛一扬,迅速地把棉大衣脱了下来,轻轻地砸开了小溪里的薄冰,把棉大衣放在水里浸了一浸,向着大老矫把手一挥,就向火堆那面猛扑过去。大老矫会意地把机枪在岩石上架好,他看见班长像一道闪电似的蹿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湿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扑灭了篝火。于是,他端起机枪,就向着敌人猛烈地扫射起来。紧接着,南面和北面的战士,也都用手榴弹炸熄了山头上的几堆篝火,杀开了一条血路,立刻,寂静的山谷,突然震天动地地沸腾起来了。滚滚的人群,就像一道冲破了堤坝的洪水似的,顺着黑黝黝的山谷,猛烈地倾泻出来了。
(选自峻青的《马石山上》)
27.战士们在突围时,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
A.围攻敌人的数量多。 B.篝火挡住了突围的道路。
C.在火光下突围危险性大。 D.敌人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28.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滚滚的人群比作 ,并准确地使用“猛烈地倾泻”一词,不仅突出了被围群众之多,还形象地表现了群众突围时 的气势。
29.片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述了八路军战士掩护群众冲破日军包围的场面,其中对 和 的描写,是“点”的描写,表现了他们 的品质。这样写的好处是 。
六、写作题
30.小练笔。
2025年狼牙山景区管委会举行了“狼牙山五勇士壮举84周年”暨“9·30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重温五位勇士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今天,你来到了五位勇士的纪念碑前,想到他们的英雄事迹,一定感慨万千。请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婵;蝉;禅;得;德;雀;却;鹊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答案】8.神态描写
9.动作描写
10.语言描写
【答案】11.①
12.④
13.⑤
14.②
15.③
16.【答案】B;A;C
【答案】17.江清月近人;路转溪桥忽见;白雨跳珠乱入船
18.日暮客愁新;孤苦;清风半夜鸣蝉;喜悦欢快
【答案】19.男女老少穿着衣裳。
20.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
21.妹妹的眼睛真圆啊,圆得像两颗珍珠;妹妹的眼睛真亮啊,亮得像星星在扑闪;妹妹的眼睛真纯啊,纯得像一汪清澈的湖水。
【答案】22.B
23.草原;羊群;野花;散落满地的彩珠
2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25.作者的感受;ABD
26.这里一碧千里,我可以随意奔跑;这里草肥水美,我可以尽情享用。
【答案】27.C
28.一道冲破了堤坝的洪水;势不可当
29.宫班长;大老矫;英勇顽强、机智镇定;让我们既感受到整个战斗群体的英勇顽强,也领略到人物个体的机智勇敢
30.【答案】英勇顽强的五位壮士,感谢你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将沿着你们的足迹勇敢前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