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第二课时)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2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第二课时)课件(3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0 14: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Industrial location selection
Industrial location factors and industrial layout
第二课时
要点导学
Essentials Tutorial
重点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布局
难点
不同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分析
方法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工业区位模式图表的判读
工业布局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概念
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工业布局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宏观层面
是指工业企业的布局(主要是厂址选择),工业点的布局等
微观层面
工业布局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工业区概念
是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
工业区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zone
工业区
分类
按发展历史分
按工业结构分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专业性工业区
综合性工业区
知识拓展
Knowledge development
工业地域类型
按发展历史分——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类型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内容 发展历史一般较长,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一般为发展时间较短(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工业地区,可以分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地域
代表性地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特点 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化工、机械等 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知识拓展
Knowledge development
工业地域类型
按工业结构分——专业性工业区和综合性工业区
类型 成因 举例
专业性工业区 以大型工业联合企业为核心,以某一工业部门为主 以炼油和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为核心,建有炼油厂、乙烯厂、合成氨厂、合成橡胶厂、合成纤维厂、塑料厂、制药厂等诸多工厂的石油化学工业地域
综合性工业区 一些企业利用共同的基础设施,如铁路专用线、电站、大型水源工程、港口等,围绕这些共同的基础设施,多个区位指向相同的企业集聚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既有廉价水电,又盛产木材,还有药材资源的地方,可以发展成冶金、造纸、制药等企业的综合性工业地域
知识拓展
Knowledge development
工业地域类型
按形成过程分——自发形成的工业区和规划建设的工业区
类型 自发形成的工业区 规划建设的工业区 形成基础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 把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布局在一起为形成 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发展潜力 多为传统工业区,结构单一,改造困难 经济环境效益高 经济环境效益高
举例 德国鲁尔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上海金山石化工业区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知识拓展
Knowledge development
工业地域类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资源型、临海型、临空型
类型 资源型工业区 临海型工业区 临空型工业区
出现时间 近代 二战后 新技术革命后
技术条件 蒸汽动力、电力 超级油轮、集装箱、巨型运输船 人才(知识、技术)、现代化的高速交通
工业区位 邻近资源地区兴建工业企业 海港、河港附近兴建大型联合企业 高速公路沿线、飞机场周围兴建电子工业等
工业区举例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日本濑户内海工业区、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基地 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
工业区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zone
图 3-26 世界主要工业区分布
欧洲西部工业区
北美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中东部沿海工业区
世界主要工业区
工业区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zone
世界主要工业区
发展特点
形成条件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区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工业化最早地区;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
欧洲西部工业区
工业区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zone
世界主要工业区
发展特点
形成条件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庞大
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北美工业区
新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新工业区
美国“硅谷”
新工业区
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
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核心特征:中小型企业为主
美国硅谷
德国南部慕尼黑地区
日本硅岛
英国苏格兰地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印度班加罗尔
(1)高技术工业的主要部门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
高技术工业区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主要分布地区:美国硅谷;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
日本九州岛;中国中关村
思科
惠普
朗讯
斯坦福大学
美国“硅谷”
美国“硅谷”
“硅谷”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16千米。1950年,这里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农业区,现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5万家公司,250多万人的现代化城市,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在、最富裕的地区。
美国“硅谷”
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硅谷”工业园
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美国“硅谷”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温暖湿润、气候宜人
交通网络完善、交通便捷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军事订货、市场稳定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工业区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zone
世界主要工业区
发展特点
形成条件
煤、铁、石油等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好
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俄罗斯业区
工业区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zone
世界主要工业区
发展特点
形成条件
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便利;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力丰富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产品,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工业区概况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zone
世界主要工业区
发展特点
形成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劳动力丰富
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
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区
阅读
Reading
世界工业布局的特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世界工业迅速发展,技术工艺不断提升,工业布局日趋优化。主要表现在:(1)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域条件,以优势工业部门为主导,许多地方建成了现代化综合工业基地。(2)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工业布局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如北半球中纬度形成了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地带。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的改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趋于网络化,使得一些新型工业的布局相对分散。(3)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型。如围绕航空港布局工业,靠近科技创新中心布局工业。(4)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工业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亚洲临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新兴的加工制造业中心。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图 3-27 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
1.查找有关资料,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兴起的原因:
①矿产资源丰富:阿巴拉契亚山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五大湖西部有铁矿分布;
②市场广阔: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交通: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便利的水运。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图 3-27 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
1.查找有关资料,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原因:①日本、西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传统制造业呈现衰落趋势,美国国内的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停滞不前;②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③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迅速崛起,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被称之为“锈带”的美国东北部地区。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图 3-27 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
2.说一说美国本土工业转移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技术、环境等因素。
活动
Activity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 19 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然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日本、西欧各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由于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再加上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原因,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
图 3-27 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
3.对比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与新兴工业区的布局条件,并做出简要评价。
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传统的原料指向型工业。美国新兴工业区资源丰富(如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分布、人才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新兴的技术指向型工业。
工业区位选择的新特点
New features in the selection of industrial locations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科技创新使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
区域从封闭转向开放,资源、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性显著增加
政策、交通、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
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
提高了企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使工业区位的选择愈发复杂和灵活
感谢观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