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在天上飞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谁在天上飞》这一课的目标是了解学生对飞行物的认知程度。首先以游戏的形式轻松引入,回顾自己所知道的能飞行的物体。然后,以知识接龙的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将集体的智慧吸纳进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再引导学生把知道的飞行物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图片、模型、文字等,丰富和巩固已有知识经验。最后,举行一个小小飞行展示会,把同学们的作品摆放整齐,配上说明和精彩的讲解,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飞行物的探究上来。
2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对科学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说出已知的飞行物体;2、学生能用多种形式把知道的飞行物表现出来;
3、能举办小小飞行展示会。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说出已知的飞行物体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多种形式把知道的飞行物表现出来,并能展示交流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
1、我们认识许多小动物,大家知道鱼儿在哪里生活吗?小狗在哪里生活吗?那么大家知道都有什么在天上飞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说出能在天上飞的物体
(2)我能用说一说、画一画、制作等方式把知道的飞行物表现出来
活动2【活动】游戏活动
二、游戏活动
1、同学们平心静气,坐正、闭眼、放松,伸出拳头,然后在脑海里搜索能在天上飞行的物体,想出一个,就伸出一只手指。
2、小组交流,采取游戏的形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说一种能飞行的物体,不能重复,小组长做好记录,统计一下,在一定时间内(3分钟),一共能说出多少个。
3、小组展示交流
活动3【活动】小制作
三、小制作
1、同学们说出了许许多多地飞行物,对它们也有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文字、图片、模型、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呢?
2、动手制作:文字、图片、模型、绘画等,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教师应提前考虑到学生可能的需要,准备好材料超市,为学生提供诸如剪刀、胶水、纸、彩笔、饮料瓶、塑料泡沫等常用材料,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活动4【活动】小小展示会
四、小小展示会
以小组为单位,把文字、图片、绘画等平面作品贴在黑板上,立体模型放在讲桌上,可配一张小的说明卡片,然后同学们在教室内自由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飞行的资料。
课件14张PPT。谁在天上飞大象出版社四年级科学(下册)学习目标
1、我能说出能在天上飞的物体
2、我能用说一说、画一画、制作等方式把知道的飞行物表现出来
游戏活动 同学们平心静气,坐正、闭眼、放松,伸出拳头,然后在脑海里搜索能在天上飞行的物体,想出一个,就伸出一只手指。 小组游戏 组内每个同学轮流说一种能飞行的物体,不能重复,小组长做好记录,统计一下,在3分钟内,一共能说出多少个。 小 制 作 同学们说出了许许多多地飞行物,对它们也有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文字、图片、模型、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呢? 小小展示会 以小组为单位,把文字、图片、绘画等平面作品贴在黑板上,立体模型放在讲桌上,可配一张小的说明卡片,然后同学们在教室内自由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 课后作业 上网或者查阅资料搜集关于飞行的资料 ,讲给同学或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