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2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0 14: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图示是环境问题吗?
属于何种环境问题?
固废污染/水体污染
矿产资源的减少
海洋污染(石油泄漏)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全球变暖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
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环境问题分类
主要类型 表现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短缺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环 境
人类社会
环 境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产生
产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理
1、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按地理空间划分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工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
区域环境问题
局部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光污染
噪声污染
第三产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进行说明。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轻,主要以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污染、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为主;
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主要以森林退化、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为主;
2.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不同,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
(2)议一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发达国家因强大的“经济活动”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等。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澳大利亚
土壤退化
南极极地地区
冰川急速融化
非洲
过度放牧
南亚
环境污染
北美洲
过度捕捞
北海与地中海
河道改造与污染
墨西哥湾
石油泄漏
南美洲
雨林破坏
欧洲东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
二、主要环境问题
含义: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原因:人们为了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
表现形式: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能源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等。
二、主要环境问题
(一)资源短缺
含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态失衡。
表现形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主要环境问题
(二)生态破坏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发生、发育和消亡过程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植被破坏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缓坡修梯田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1. 根据表格数据,绘制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
活动
2.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活动
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63%。
鸟类受威胁主要原因:栖息地的丧失,达60%。
3. 议一议,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对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
活动
影响未来食物来源和工农业的生产资源;
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质遭到破坏;
影响药物来源等。
重庆自然博物馆结束语
含义:指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表现形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三)环境污染
二、主要环境问题
概念:
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大气质量下降
1
大气污染
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PM2.5 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却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 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1. 结合身边实例,说一说 PM2.5 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人为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以及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或汽车燃油排放的烟尘。
危害: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大。
PM2.5 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却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 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2. 在图 5-8 中找出 PM2.5 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北非:气候干旱高温,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
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
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
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
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PM2.5 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成部分,却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 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3. 针对 PM2.5 的来源和危害,分小组讨论,制订一份防治 PM2.5 的有效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
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
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概念: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水体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2
水污染
污染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概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
3
土壤污染
污染源:工矿业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案例:日本镉污染引发的骨痛病事件
概念: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
4
海洋污染
特点: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目前,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许多大海兽被捕尽杀绝。如大海牛,1741年刚刚被发现时估计有1500头,27年后就灭绝了。鲸,全世界原有 440万头,现在只剩下几十万头。许多重要的鲸种,如北极露脊鲸、灰鲸、座头鲸等已濒临灭绝。
由于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类将大量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物质等排放到大海中,致使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约有1000万吨,多氯联苯25万吨,铜25万吨,锌39万吨,铅30万吨,汞5000吨。这些污染物给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1)你认为,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2)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生物、水产品造成严重的破坏。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海洋石油污染?
①降低废水中的含油浓度;
②禁止船舶非法向海中排油;
③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
④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
⑤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
⑥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和海岸油污染。
(1)说出土壤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
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污水灌溉、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2)土壤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和自我净化的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
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
(3)描述土壤污染的主要过程,说一说土壤污染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当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植物、水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过程: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和倾倒,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加上大气中的污染物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了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