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噪声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噪声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0 14: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噪声
一、单选题
1.古筝,作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深受大家喜爱。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弹奏古筝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奏时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们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是古筝发出的声音
C.弹奏古筝时振动越快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弹奏古筝时发出的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乐音
2.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分辨琵琶和小提琴的声音主要依靠音色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来减弱噪声的
4.噪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严重污染源之一,防噪已经是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人员配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器
D.高架桥道路两侧安装透明隔音板
5.下列措施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图书馆禁止大声喧哗 B.织布车间的工人戴耳罩
C.唱歌时关闭门窗 D.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板
6.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中减弱的是(  )
A.自己戴上耳机或耳塞
B.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C.关上家中的门窗
D.高架公路穿过城区要修建隔音板
7.晚上吃完饭后,小明爸爸拿起吉他在书房演奏乐曲。下列与演奏有关的声现象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小明爸爸的手拨动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吉他声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为了不影响小明写作业,小明爸爸关上了书房的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如图所示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也不同
C.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进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D.道路两旁设置的隔音墙,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降低了噪声干扰
9.为了减弱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机器
B.在马路和住宅区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二、填空题
10.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作战消音靴,最拿手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1.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朋友,只需要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
12.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   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   (选填“升高”或“降低”)。
13.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如图是某体育馆内的场景。
(1)图中A为体育馆大门旁的禁鸣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   产生的;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汽车以此速度行驶150m,至少需要   s;
(3)几名同学在周长为100m的圆形冰面上进行溜冰活动,两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分别以速度为10m/s和12.5m/s沿圆形跑道匀速运动。速度快的同学超出一圈追上速度慢的同学时向前推一把,双方“互换速度”;原先速度慢的同学由于速度变快,从而会超出后面的同学一圈,此时也向前推一把,双方再次“互换速度”……如此循环下去,当双方都完成了1000m时,最后到达终点的同学所用的时间记为该组的成绩。则该组同学的成绩为    s。
三、实验探究题
15.小明想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做了如下的探究。
(1)小明分别用两种材料做了如图甲所示的隔音盒。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在安静的环境下,将手机1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另一个手机2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的声音如图乙,得出如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   ;
材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3)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4)下列与本探究实验中多次测量数据目的相同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多次测量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的度数
B.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
(5)小明认为人耳可以替代手机2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最佳的是   ;
A.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手机1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手机1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隔音盒的距离。
(6)小明发现上录播课时,为了防止录播室外的嘈杂声音干扰录课,录播室的墙壁使用了隔音材料,这是在   减弱噪声。
四、简答题
16.凌晨,挖掘机发出很大的声音,吵醒了正在熟睡中的小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挖掘机发出很大的声音中的“大”指的是什么?
(2)请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减小挖掘机噪音对小宁影响的方法。
五、综合题
17.“双减”教育政策落实之后,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如图)。请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图甲,器乐社团队员们正在学习吹笛子,优美的笛声是由笛子内   振动而产生的,吹奏时按压不同孔位,竖笛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2)社团专用教室门窗玻璃由学校专门定制,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这是从   减弱噪声;
(3)如图乙所示的学生正在参加体育训练活动,他跑完1000m用时250s,这次训练的平均速度是   m/s。
六、科普阅读题
18.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能发生声波,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水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通过实验作出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额声波。
渔民也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科学家们不信。
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在一个风雪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源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
请回答: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3)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这个声音都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A
6.B
7.D
8.B
9.B
10.声源;响度
11.音色;传播过程
12.传播过程中;无规则;降低
13.分贝;变大
14.声源;振动;108;90
15.厚度不同;响度;聚酯棉;A;B;传播过程中
16.(1)响度很大
(2)使用双层玻璃
17.(1)空气;音调
(2)传播过程中
(3)4
18.(1)超声波
(2)是
(3)振动;海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