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探究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探究乐音的特性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0 14: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探究乐音的特性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表示响度大的是(  )
A.震耳欲聋 B.掩耳盗铃 C.隔墙有耳 D.耳濡目染
2. 图中,甲、乙是先后两次敲鼓时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B.甲的响度小,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D.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3.好习惯成就好人生,长乐区各学校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如图所示某中学教学楼墙壁上张贴的宣传标语,其中“脚步轻”是指声音的(  )
A.节奏慢 B.音色美 C.音调低 D.响度小
4. 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5.初中三年的同窗学习,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能“闻声知人”。其判断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6.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声音的高低由什么因素决定。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锯条振动越快
B.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大
C.锯条振动越快,听到的声音越高
D.声音的高低由锯条振动的次数决定
7.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游客大声说话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洪亮是因为声音反射后加强了原声
C.站在圜丘上说话时,声音传播得更快
D.在圜丘上只要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8.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深海
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C.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
D.测量雷电发生处距听者的距离
9.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两次发出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5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是102m
B.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95s
C.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为34m
D.汽车的速度为17m/s
10.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do)的波形图。分析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乐器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B.音叉与钢琴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音色不同
D.音叉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一种“鸣音水壶”,当壶中的水烧开时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高压水蒸气通过壶盖内的簧片,使簧片振动发出尖细而清脆的报警声音。“尖细而清脆”是指声音的   (填写声音的特性)。
12.2022年北京时间12月17日17时50分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3.0级地震,这种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3.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由声源的   而产生的。
14.如图所示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箜篌”,又称坎侯或空侯,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通过琴弦的   会发出优美的声音,拨动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区分“箜篌”和古筝依据   不同。
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知   (选填“甲”或“乙”)的声音响度大。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的次数相同,则音调   (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个实验说明了:   越大,响度越大。(选填“振幅”或“频率”)
16.请阅读《音乐公路》回答问题。
音乐公路
在北京通往千灵山景区的必经之路上,有一条特殊路段被称为“音乐公路”。这段音乐公路约270米长,距离音乐路面100米附近时,能看到“音乐之路·歌唱祖国”的指示牌。当汽车在这段音乐公路上以时速40公里匀速驶过时,我们就能听到持续30秒的《歌唱祖国》的音乐。随着车速快慢的调整,乐曲时长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音乐公路是一种特殊的道路设计与施工技术,其通过巧妙地在路面上设计不同间距的凹槽或凸起结构,如图所示,当车辆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这些结构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会产生特定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车辆的结构传递到车厢内,进而形成可被人们辨识的音符。不同的槽宽、槽间距和槽深象征着不同的音符,使得整条公路就像一张巨大的唱片,而行驶的车辆则成为了播放这张唱片的唱针。
其实,我国建设音乐公路不只是为了游客观光“打卡”,而是有它的实际意义的。如大货车司机通过音乐路面时提高注意力,消散困意。另外,铺设在高速公路入口等加速线和减速线地段以及危险转弯处,可起到提示作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在音乐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公路会“唱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当汽车在某段音乐公路上以40 km/h的速度匀速驶过时,我们能听到优美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如果汽车驶过时的速度为60 km/h,则听到音乐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3)若在某景区的“音乐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当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驶过时,车轮会在路面上“演奏”《歌唱祖国》。若音符“la”的频率为440 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是   cm。(保留2位小数)
三、作图题
17.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如图(甲)所示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如图(乙)所示画出较小的力敲击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四、简答题
18.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结果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
(1)甲同学听到的这两次声音的响度   ,音调   。(填“相同”或“不同”)
(2)解释甲同学听到两次声音的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里小球的作用是把音叉微小的振动   ,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听到的声音将   ,接下来小明将如何操作:   。
(3)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   ,听到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
(4)如图丁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   是响度较小时产生的波形。其中图   是音调较小时产生的波形。
六、综合题
20.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km/s,超声波发出后8秒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1)“声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此方法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3)沉船处的深度为多少千米?
(4)若海的深度是6.75km,则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接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七、科普阅读题
21.如图莺莺塔在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内,全塔共13层,高36.76 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经多方面研究,莺莺塔回音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②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汇聚,最后使回音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1)文中谈到,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这是由于声音    形成的;
(2)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如果声音的    变大,声音的音调将    ;
(3)通过塔反射叠加,使回音增强,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    ,“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是指    相近;
(4)如图是小明同学在离塔较远处敲击石块,用秒表记录的从声音发出到返回的时间是   s,小丽想测量小明离塔的距离,他先用软尺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C,如图,记为   cm,然后让轮子沿着两者间路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为 n,则小明离塔的距离利用L=nC可计算出来。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C
6.C
7.B
8.D
9.D
10.D
11.音调
12.次声波;不能
13.3000;振动
14.振动;音调;音色
15.甲;相同;振幅
16.(1)振动
(2)音调
(3)2.27
17.
18.(1)不同;相同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甲同学听到的两次声音一次是铁管传来的,一次空气传来的,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听到了两次声音
19.(1)放大;转换法
(2)变小;继续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听到声音的大小变化
(3)快;高
(4)B;B
20.(1)解: “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回声定位,也就是先用声源发出声波,声波照射到水中的物体后反射回来,从而获取物体位置。
答:“声呐”的工作原理是回声定位;
(2)不能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而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真空,故而不能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
答:此方法不能否用来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即 ,经8秒后听到回声,则超声波单程用时t=4s,所以沉船处的深度为
答:沉船处的深度为6千米。
(4)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由 可得,测位仪从海面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声信号所用时间
= =9s
答:若海的深度是6.75km,则需经过9s时间才能接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21.(1)反射
(2)频率;变高
(3)响度;音色
(4)71.2;79.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