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制造平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实验器材,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名称;
②认知平衡,能准确判断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不平衡状态;
2、过程与方法
①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②根据探究过程和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④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平衡事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爱护实验仪器、严谨科学态度的科学素养;
②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欲望。
2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属于四下第五单元《简单机械》,本单元是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用实验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本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杠杆的平衡。本课的目的不仅是利用杠杆研究发现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还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实验研究做了有效的铺垫。
3学情分析
平衡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目的地用杠杆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教学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等臂、不等臂平衡的条件。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玩过翘翘板吗?你跟谁玩过?看,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呢,这是一种平衡现象。你再看这是一个小朋友和爸爸在玩翘翘板呢,这还是平衡现象吗?通过观察,你认为翘翘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这里有个猫和老鼠玩翘翘板的动画,你看,老鼠竟然把猫翘起来了!你想想翘翘板的平衡还有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
刚才大家说的只是一个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正确的呢?(做实验)你们知道科学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猜想——验证——总结——应用),今天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探讨跟翘翘板有关的科学知识——制造平衡(板书)
二、认识实验器材
教师介绍杠杆尺、钩码、铁架台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
三、实验探究,证实猜想
1、等臂等重实验。
①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2个钩码,右边第1格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尺平衡?
学生猜想、个别上台操作、师生共同记录实验结果。
②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挂3个钩码,右边第几格挂3个钩码能使杠杆尺平衡?
学生猜想、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③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再举个例子使杠杆尺平衡?
师生共同小结。
课件出示:两边的重量一样,到支点的距离一样,就会平衡。
2、不等臂不等重实验。
①我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等臂等重,可以平衡,那么当两边的物体离支点的距离不一样时,能平衡吗?
比如在左边的第1格挂2个钩码,右边不能挂在相应的第1格,怎样能使杠杆尺平衡?
按照学生的猜想不断试挂直至平衡。
②在左边的第2格挂3个钩码,右边不挂在第2格,你能找到其他方法使杠杆尺平衡吗?
学生猜想,然后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探究情况。
汇报实验数据,师生共同小结。
课件出示:两边的重量不一样,到支点的距离不一样,也可以平衡。重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
四、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对于杠杆尺的平衡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杠杆尺的平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刚才我们记录的实验数据中,会不会存在着某种规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你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探寻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板书:平衡条件:格数×钩码数=格数×钩码数
左 边 右 边
五、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1、运用刚刚发现的杠杆尺平衡规律,解决回答拓展练习“谁能行”(将一个钩码固定挂在左边第四格上,能找到多少种方法使它平衡?)
教学方法:学生先运用发现的规律得出结果,讲出来,然后实验验证。
2、找出生活中你知道的平衡现象。。
①托盘天平
②秤
③扁担
④平衡木上的动作
3、动手做一做:课下让学生利用平衡的知识制作有趣的平衡玩具。
课件10张PPT。制造平衡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
1.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2个钩码,
右边第1格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挂3个钩码,
右边第几格挂3个钩码能使杠杆尺平衡?两边的重量一样,到支点的
距离一样,就会平衡。
小结(一)实验(二):
1.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2个钩码,右边不能挂在第1格,怎样能使能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左边第2格挂3个钩码,右边不挂在第2格,你能找到其它方法使杠杆尺平衡吗?小结(二)两边的重量不一样,到支点的距离不一样,也可以平衡。重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