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提优卷(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岁月染白发丝,时光见证深情。亮点小学正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向父母表达最真诚的感恩之情。
活动一 感恩父母演讲
一、阅读下面亮亮的演讲稿,感受亮亮父母对他的爱。(20分)
我的爸爸妈妈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沉默寡言的爸爸, jìng rán( )在结束了厂里的机械 维修的工作后不顾疲惫 , chǔ xí( )了我们班的座谈会。他的发言时时 qǐ dí( )着我,激励 着我……啊,爸爸,您是一位慈祥 的导师!
无论是 kù shǔ( ),还是寒冬,妈妈总是不知疲倦地móng lù( )着。妈妈除了要yāng cán( ),还要照顾我们,给我们 zhǔ fàn( ),这使得妈妈的身躯更 shòuruò( )了,她的 jǐ bèi( )也更弯曲了。为了陪我参加重要的 kǎo shì( ),她即便是腰酸 背痛,也一直双默地 rěn shòu( )着,坚持陪在我身边,支持、鼓励我。啊,妈妈,您是多么 téng ài( )我呀!
1.请在横线上为加点字注音。(5分)
2.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12分)
3.亮亮想要给爸爸妈妈送上感恩卡片,需要精挑细选一些好词好句,让卡片更加完美。读下面他写在卡片中的句子,其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要把孝顺父母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
B.爸爸默默地陪着站在看台上失魂落魄、久久不肯离去的我,宽慰我要向前看
C.尽管我比赛失利了,没有得到预想的成绩,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仍一如既往
D.是妈妈提醒我在困难面前要引入歧途,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
活动二 优秀黑板报展览
二、同学们对黑板报的细节进行了讨论,请你也参与其中。(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纸屑 剥削 消失 B.忍耐 韧性 缝纫
C.缴费 搅动 矫正 D.褐色 渴望 揭晓
2.依次填在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游子远行,万水千山, 。伟大的母亲之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永远。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3.下列对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这段场景描写突出了父亲的严厉
B.“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这段场景描写烘托出庙会的热闹,也反映出父亲舍不得给“我”买小吃
C.“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这段场景描写表现出了当时天气炎热,“我”工作时很难受
D.“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这段场景描写表现出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4.下列对语段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母爱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人以“母爱”为题,写出的文章便滋润蕴藉;乐师以“母爱”为题,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A.“志向消沉”“虚度年华”是近义词
B.语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文章是围绕画横线句子来写的
D.画波浪线句子可缩写为“母亲找到家园”
三、点点收集了一些句子计划放在黑板报上,请你来帮忙。(6分)
1.母亲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
他爱看书的!”(以文中“我”的身份转述这句话)(2分)
2.父母是迷航时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父母是 , ; , (仿写句子)(4分)
四、同学们设计了一幅关于感恩父母的画作,请你也一起来欣赏。(5分)
1.右侧两张图片中各有两只手,左边的图片中,一只手稚嫩,代表 ,一只手年轻有力,代表 ;右边的图片中,一只手年轻有力,代表长大的孩子,一只手苍老,代表 。(3分)
2.看了这两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分)
活动三 亲情故事分享
五、优优分享了一位月光下干活的母亲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品读。(13分)
月光下的母亲
何君华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gǎn)面。我们学校只有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学生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
③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机动车的影子,我只好徒步回家。
④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A.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⑤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正奋力地在木桶上抽打着成垛的麦子。
⑥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麦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未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⑦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⑧我哭了。还能是谁呢 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我父亲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⑨我哭了,号啕大哭。
⑩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她自己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供我上学……B.等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而是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也被我全然抛到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就算这样,我也决计不回头。
茫茫月光下,乡村公路上寂静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哭、但似乎很快明白了什么。他终于没开口,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从昨晚到今晨一粒米没进,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饿,我径直向教室走去。
我以前只知道有人冒着毒辣的阳光干活;那一晚,我知道,也有人顶着月光干活。(有删改)
1.文章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请简要概括出小标题,写在方框里。(2分)
2.文章第⑨段中说“我哭了,号啕大哭”,你读懂“我”为什么而哭吗 请联系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下来。(3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走”的动作,试着写一写“我”当时内心的想法。(4分)
A 处, “我”在想:
B处, “我”在想:
4.文中加点的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写一写你的体会。(4分)
六、天天则分享了一位支持孩子读书的父亲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8分)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只是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他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远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眼泪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我又奋起,继续埋头苦学。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将成绩向父亲如实相告,父亲说没事的。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着烟,一脸的心事。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侯开始融化吗 ”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父亲笑了,一脸的执着:“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 ”
⑤忽然间,我恍然大悟:是啊!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歄化, (选文有改动)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可怜:
(2)风雨:
2.第①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句俗语,父亲选用它是为了 。下面的句子,与其类似的一项是( )。(3分)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东边日出西边雨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4分)
4.请在结尾段的横线上把“我”的感悟补充完整。(不超过30字)(3分)
5.文中的父亲在“我”最迷惘的时候给予“我”点拨,使“我”走出困境。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理想中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4分)
活动四 校刊专栏征稿
七、校刊专栏征文活动即将截稿,请根据提示尽快投稿。(30分)
提示:看着母亲弯曲的脊背,望着父亲低头缝补的背影,听者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让你产生感恩之情的画面 请回忆与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以“ ,谢谢您”为题写一封信。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事例具体,表达真情实感。注意书信格式,不少于450字。
第六单元综合提优卷(B)
一、1. xiè bèi lì xiáng suān
2.竟然 出席 启迪 酷暑 忙碌 养蚕 煮饭 瘦弱 脊背 考试 忍受 疼爱
3. D
二、1. C 2. A 3. D 4. B
三、1.母亲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她们是当妈的呀!她挺高兴我爱看书的!
2.示例:冬日里的阳光 温暖我们稚嫩的心灵 父母是坚强的卫士 守护我们健康成长
四、1.年幼的孩子 年轻的父母 年老的父母
2.示例:小的时候,父母照顾我们,爱护我们。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却慢慢变老,我们要懂得感恩、照顾、陪伴父母。
五、1.看见母亲月下劳作 连夜徒步赶回学校
2.当“我”摸到家门上的铁锁后,明白在月光下劳作的人是母亲时,为心疼母亲而哭;又想到“我”不认真学习,辜负母亲的期望,因心生内疚与自责而哭。
3.示例:我要快些走,到了家就可以吃到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鸡蛋手擀面了,母亲不辞劳苦、不分昼夜地干活只为供我读书,我却因为一碗面而逃课,这样如何对得起母亲的期盼和辛勤付出 我要赶快回学校认真读书。
4.作者反复使用“舍不得”一词,突出了母亲的节俭与无私,表明母亲一直在为“我”默默奉献着,表现出母
亲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因愧疚而徒步回校埋下伏笔。
六、1.(1)文中指内心消极,意志脆弱。
(2)文中指高考失利的挫折。
2.鼓励儿子走出困境,看到希望 A
3.父亲这样做是想用自己新的面貌来鼓励儿子开始新的奋斗。
4.示例:只要我心中充满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一样被阳光融化
5.示例:理想中的父亲应该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迷惘时,能够给予适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