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制造平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制造平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31 07:5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制造平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能准确判断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不平衡状态;
2、根据探究过程和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4、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所见知的平衡事例;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对科学的学习、实践已经对实验不陌生了,本节所讲的制造平衡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找平衡,如何保持平衡,本节课我将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实验。
3重点难点
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条件的研究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制造平衡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游戏活动引入。
同学们,大家都玩过跷跷板吧?谁能说说是怎么玩的吗?
看,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呢,这时的跷跷板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板书:平衡)你再看这时的跷跷板还平衡吗?为什么?通过观察,你认为翘翘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游戏:“尺子能不掉下去吗?”
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我邀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其他同学要认真思考,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①在你的右手食指上放一把尺子,你能让它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吗?
(学生演示)很好,此时,尺子与手指就构成了一种平衡的状态,那么,这个同学是怎样做到的呢?(保持平衡,手指充当了支点,尺子两端距离手指的长度相等);
②如果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还能保持平衡吗?
(学生演示,一端放置橡皮,尺子掉落)此时,尺子为什么不能保持平衡了呢?
若想保持平衡,你试着猜想一下,可以怎样做?(移动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离小于支点与尺子另一端的距离)
2.大家说的只是一种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否正确呢?(做实验)。对,我们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都要经过这样的阶段: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实践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也来制造平衡(板书:制造),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一)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组装杠杆尺
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实验,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
首先同学们请看,这是杠杆尺,它由底座、竖杆和平衡尺三部分组成。使用时,我们只需要将杠杆尺固定在支点上,拧上螺丝就行了。现在杠杆尺平衡了吗?
(这个平衡尺真调皮,也玩起了跷跷板。这时候,我们试着调整平衡尺两端的螺母,直到平衡为止)
仔细观察杠杆尺,说说杠杆尺还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一个的格子、每个格子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下面的孔是用来挂钩码的。)
这是钩码,我给大家准备的钩码是同样的10个,每个钩码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钩子,方便我们挂在杠杆尺上。
下面我就要考考大家的学习能力,看你是不是都记住了?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对着真的杠杆尺指认各部分)
(二)使用杠杆尺,实验探究
1.挂几个才能平衡?
(1)第一个实验,我们一起来完成。我请三个同学与我一起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尝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思考,你会有什么发现?
好,我们开始吧!
提问:我想在左边第一格挂2个钩码,右边第一格应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教师做相应演示(杠杆尺处于不平衡状态),学生猜测结果。
(2)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
(请同学发言,我想在左边第*格挂*个钩码……右边)
(3)讲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判断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老师也不能直接说你对他错,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
(4)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教师张贴数据记录表,向学生简单介绍记录表的各部分组成。然后让学生把数据记录到表上。
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么样使杠杆平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
实验之前,我还有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
① 如果小组合理分工,我们的实验就会更有秩序,最好有一名组长,两名操作员,一名记录员。
② 每次达到平衡状态,记录员要及时把杠杆尺两端的钩码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还要和同学一起分享我们的收获哦。
③ 实验器材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我们要爱护它,如果掉落或损坏,它们也会伤心哦。
我请一个同学把实验建议读给大家听,每个同学要铭记在心,这也是我们日常进行分组科学实验的要求。
(一个学生读)
这么多的要求,怕不太好记呢!没关系,老师给大家编了一首歌谣,咱们边拍手边唱好不好?
合理来分工,实验有秩序。
大胆做猜想,验证出真理。
找到平衡态,及时记数据。
爱护好器材,科学多有趣!
让我们开始美妙的实验之旅吧!
(5)分组实验,使桌上的杠杆尺平衡。杠杆尺达到平衡之后,记录员要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交流时由汇报员来汇报小组内的实验情况;杠杆尺平衡之后,小组成员迅速坐好,准备交流。
(6)教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平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7)汇报员汇报并将结果记录到黑板上。
(可能会有学生抛开要求,在右边其他位置挂上不同数量钩码使杠杆尺平衡,给于学生充分肯定并鼓励。)
你们发现了吗,刚才的平衡有什么特点呢?
(左右两边的格数一样,钩码数也一样。)
2.谁能行?
大家表现得可真棒,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了,我真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著名作家叶永烈曾经说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随着实验的深入进行,我们已经距离发现越来越近。我也有了新的猜想,要同学们帮助我来验证一下。
(1)如果我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三格挂两个钩码,要想使它平衡,除了在右边对应位置挂相同数量钩码外,我们还可以怎样使它平衡呢?
(教师做相应演示,杠杆尺处于不平衡状态。)
(2)学生猜测结果。
(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探究情况。(教师不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暗示或干扰)。
(5)汇报员汇报并将结果记录到黑板上。
学生可能探究出以下情况,右边:①1格处挂6个;②2格处挂3个;③3格处挂2个;④6格处挂1个。如果学生只回答出一个位置的情况,教师还可以提问,如果不是在右边一个位置上,而是在几个位置上悬挂不同的钩码是不是也可以让它平衡呢?
引导得出:①1格处挂1个,5格处挂1个;②1格处挂2个,4格处挂1个;③1格处挂3个,3格处挂1个;④2格处挂个,4格处挂1个,等等。这时要充分给予学生鼓励,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做好观察实验,做好数据记录,为下个环节作铺垫。
三、尝试解释,表达交流
1.谈话: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究,对于杠杆尺的平衡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杠杆尺的平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刚才大家实验记录的数据中,会不会存在使杠杆尺平衡的某种规律呢?这也是许多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时经常要想到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下面请同学们对我们刚才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一下杠杆尺的平衡是不是存在某种规律,若真的存在,看谁能先找出来?
2.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探寻杠杆尺平衡的规律。若学生自己探究出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可请他们讲出规律。若没有,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出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左边钩码个数X格数=右边钩码个数X格数)。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有一天,小猴子和大象比赛玩跷跷板,看谁跷起来,结果大象把小猴子跷起来,后来小猴子开动脑筋,找到了跷起大象的方法,你们能猜出小猴子的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小猴子离支撑点远一些、几只猴子一块上跷跷板等。)
2.同学们,平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平衡现象发明了秤、天平、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平衡等。)
3.总结:这节课,我们制造出了平衡,掌握了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制造出更多的平衡。我也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制作出有趣的平衡玩具来。
4.各组组长整理实验器材。
5.送给同学们两句话:一是科学中的许多重大发明与发现都来自于人类的大胆猜测;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组长____________ 操作员____________ 操作员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