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钟摆的秘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摆钟的构造,让学生了解摆钟。发现摆是摆钟的”控制核心“。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摆速与摆线、摆锤之间的关系,验证摆的运动规律。
3.了解摆钟的发明与摆的摆动具有规则性原理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摆速与摆线、摆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摆是摆钟的“控制核心”。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导入
准备好一个简单的摆,请学生观察后说说生活中还看到哪些东西会这样摆动。学生回答秋千、摆钟等,由此引入钟摆的秘密。老师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初步认识
1.请学生继续观察老师手中的摆,说说摆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摆臂(或摆线)和摆锤。
2.请一位学生做助手拿摆,老师计时,一起来数一数十秒钟摆摆动的次数。由此告诉学生,摆摆动一个来回叫做摆动一次。
活动3【活动】实验一:同一个摆的摆动快慢
请学生分小组,利用老师分发的材料组装一个摆,利用秒表计时,数数各自小组的摆十秒钟摆动的次数,按照这样的方法计数两次,第一次把摆拿得高一些,第二次把摆拿得低一些,填好实验记录单,对比两次数据。各小组汇报数据及发现。由此得出结论,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
活动4【活动】实验二:摆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短的关系
在了解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致的之后,自然就会想到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从实验一各小组的汇报中可以发现,每个小组的摆摆动的次数不完全相同。原因是什么呢?启发学生从摆的两个组成部分开始联想,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可能是摆线的长短和摆锤的重量(板书)。
由于实验一中,各小组使用的摆锤都是50克的砝码,所以实验二中的变量就是摆线的长度,请各小组量量自己组摆线的长短,填好实验单,并汇报数据。老师将各组的摆线长度和摆动次数板书出来,请学生对比数据,说说发现。从而得出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活动5【活动】实验三: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
两个可能影响摆摆动速度的因素已经有一个得到验证,接下来要验证第二个因素,各组将钩码换为100克,仍然计时十秒,看看摆动的次数与实验一中本组的摆摆动次数有无不同。很容易发现,两次的数据基本无差异。从而得出结论,摆摆动的速度与摆锤重量无关。
活动6【练习】考考你
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影响摆摆动速度的因素的理解,加深记忆。
活动7【作业】拓展延伸
按照课本要求,做一个听话的摆,思考如何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的摆。
课件14张PPT。钟摆的秘密摆的组成摆臂摆锤学习目标我要通过实验验证,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摆摆动的快慢。
我要从中发现摆的运动有什么规律。什么叫摆动一次?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实验一: 同一个摆的摆动快慢
实验要求:
1.第一次把摆拿得高一些,第二次把摆拿得低一些。计时10秒钟。
2.仔细数摆动次数。
3.填好实验单。
4.同学汇报实验结论。实验一: 同一个摆的摆动快慢
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则性。实验二:摆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短的关系思考:
这个实验我们在设计时应注意让( )保持不变,( )发生变化摆锤轻重摆线长短实验结论:
1.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2.摆线越短,
摆动的速度越快思考:
这个实验我们在设计时应注意让 __________保持不变,
发生变化。摆线长短摆锤轻重实验三: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的关系实验要求:
1、加重摆锤的重量,摆线长短不变,拿摆听口令操作,计时10秒钟。
2、仔细数摆动次数。
3、填好实验单,(注:摆锤轻的次数可采用实验一的次数。)
4、汇报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怎样使你的摆摆动的慢一些? 考考你:加长摆线10秒内,下面哪个摆摆动的次数最多?
A、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20克。
B、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10克。
C、摆线长10厘米,摆锤重10克。
D、摆线长30厘米,摆锤重20克。做一个听话的摆:
做一个一分钟摆动50次的摆,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