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练习卷07(解析)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章~第3章第3节(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难度系数:0.6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能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属于利用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过程
选项 A.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B.燃油汽车行驶
过程
选项 C.锂电池供电 D.水力发电
【答案】B
【解析】A.太阳能烧水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不属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A错误;
B.燃油汽车行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动能,属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B正确;
C.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二次电池,属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C错误;
D.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不属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D错误;
故选B。
2.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油汽车上的三元催化器中的催化剂提高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了反应速率
B.“酒曲”的酿酒工艺,是利用了催化剂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理
C.工业合成氨温度控制在700K左右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骨头中含有的碳酸钙属于弱电解质
【答案】A
【解析】A.催化剂降低活化能,提高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了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故B错误;
C.工业合成氨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生成氨气。温度控制在700K左右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溶于水中的碳酸钙能完全电离,碳酸钙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
选A。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间的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烧杯的位置
B.如果没有玻璃搅拌器,酸碱混合后可用温度计轻轻搅拌
C.完成一次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2次,分别用于测混合液的初始温度和反应最高温度
D.用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 kJ/mol
【答案】D
【解析】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
B.温度计为计量仪器,不能用于搅拌,故B错误;
C.中和热的测定中,需要测出反应前酸溶液的温度,测反应前碱溶液的温度,混合反应后测最高温度,所以总共需要测量3次,故C错误;
D.醋酸溶于水发生电离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用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来测定的热量数值偏小,则计算得出的中和热ΔH>-57.3kJ/mol,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Ba2+、NO、Cl-
B.c(Cu2+)=0.1mol·L-1的溶液中:K+、Na+、SO、CO
C.c(H+)=10-14mol·L-1溶液中:Na+、[Al(OH)4]-、S2-、SO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K+、Na+、HCO、Ca2+
【答案】C
【解析】A.含有Fe3+的水溶液呈黄色,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含Fe3+,故不选A;
B.Cu2+与CO会水解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c(H+)=10-14mol/L即pH=14,溶液呈碱性,[Al(OH)4] 、S2-、SO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存在,能共存,故C正确;
D.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HCO会与OH 反应生成CO,且Ca2+与CO生成CaCO3沉淀,故D错误;
选C。
5.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于谦《石灰吟》中的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吸热反应
B.利用反应制氢,达到平衡时,使用纳米CaO(催化剂)比微米CaO(催化剂)产率更高
C.将煤气化,有利于提供更多的能量,提高燃烧效率
D.洁厕灵和食醋是家庭中常见的两种生活用品,食醋中的酸比洁厕灵的酸性弱
【答案】B
【解析】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到碳酸钙的分解,故为吸热反应,A正确;
B.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物质的转化量,但不能影响平衡移动,B错误;
C.煤气化将固体煤转化为气体燃料,气态煤能量更高,燃烧放热更多,且燃烧更充分,提高能量利用效率,C正确;
D.食醋中酸性物质主要是醋酸,洁厕灵中酸性物质主要是盐酸,而盐酸酸性强于醋酸,D正确;
故选B。
6.含氮微粒在催化剂表面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正反应的活化能高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C.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D.反应1属于氮的固定,反应2不是氮的固定
【答案】A
【解析】A.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0,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释放能量。根据图示可知:在催化剂b表面NH3分子中的N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氮氧键,形成化学键过程会放出能量,因此该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B正确;
C.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则氨气的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反应,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1是N2与H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产生NH3,该反应是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因此属于氮的固定;反应2是NH3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产生NO、H2O的过程,是氮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D正确;
故选A。
7.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合理的是
A.蒸干溶液获得FeCl3·6H2O B.测“84”消毒液的pH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C
【解析】A.蒸干时促进铁离子水解,且生成的盐酸易挥发,蒸干得到氢氧化铁,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法获得FeCl3 6H2O,A错误;
B.“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可使pH试纸褪色,应选pH计测定,B错误;
C.CaO与水反应放热,氯化铵与水合氢氧化钙反应吸热,只有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正确;
D.右侧试管中温度高,且加入催化剂,两个变量,不能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
8.常温下,在2L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发生反应: 。12s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6mol,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
B.前12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D.常温下,假设某时刻混合物中的浓度分别为、,此时反应正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A
【解析】A.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变化为0.8mol/L,由图可知A、B的浓度变化为0.6 mol/L和0.2 mol/L,则A、B、C的速率之比为3:1:4,根据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故有b=1,c=4,A正确;
B.12s内,A的平均速率v(A)=,B错误;
C.由图可知B的转化率为,C错误;
D.达到平衡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 、0.3 mol/L 、0.8 mol/L,故平衡常数K=,某时刻有Qc=0.5=,Qc故答案选A。
9.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用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B.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C.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答案】B
【解析】A.CaCO3为难溶物,CaSO4为微溶物,发生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草酸为弱酸,应该写化学式,不能写离子,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与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SO2、H2O、S、Na2SO4,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答案选B。
10.标准状态下,分解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像可知:
B.断裂1molCl-Cl键时释放的能量为
C.O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Ⅰ>历程Ⅱ
D.历程Ⅰ、Ⅱ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历程Ⅰ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历程Ⅱ中第一步反应为 ,第二步反应为 ,总反应为 ,催化剂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改变反应热,则总反应的,整理可得,A正确;
B.由图可知,气态氯原子的相对能量为,由氯气的相对能量为0可知,形成键时释放的能量为,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B错误;
C.气态氯原子是历程Ⅱ的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的历程,但不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所以历程Ⅰ和历程Ⅱ中臭氧的转化率相等,C错误;
D.由图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则在该历程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错误;
答案选A。
11.硫酸是化工生产中一种重要的酸,工业上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简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B.在原料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3的产量
C.生产过程中向空气里排放的大量SO2、SO3可能会引发酸雨
D.吸收塔中用的是98.3%的浓硫酸而不是水
【答案】B
【分析】黄铁矿粉碎后在沸腾炉中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SO2、Fe2O3,SO2再与氧气反应生成SO3。黄铁矿为固体,粉碎可以增大固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不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
【解析】A.固体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错误;
C.SO2、SO3均会引发硫酸型酸雨,C正确;
D.SO3与水反应放热,高温促使水迅速汽化,形成难以沉降的酸雾,故应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炽热的铂丝插入浓氨水中,剧烈反应且铂丝保持红热 验证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分别测定的溶液和溶液,前者小 验证水解程度小于
C 将溶液和溶液充分混合后,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色 验证是可逆反应
D 将相同的溶液和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测定: 验证酸性弱于
【答案】D
【解析】A.将炽热的铂丝插入浓氨水中,剧烈反应且铂丝保持红热,说明该过程中有持续的热量产生,可以验证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A正确;
B.和水解均会产生OH-,分别测定的溶液和溶液,前者小,说明F-的水解程度小于,B正确;
C.将溶液和溶液充分混合,Fe3+是少量的,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的Fe3+未完全反应,说明是可逆反应,C正确;
D.将相同的溶液和溶液稀释相同倍数,由于HClO的酸性弱于,则ClO-的水解程度大于,稀释后溶液的pH下降相对较少,但如果稀释的倍数较大,两种溶液的pH均接近7,该实验方案不能验证酸性弱于,D错误;
故选D。
13.已知时二元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值相同的与NaH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B.的溶液的pH约为3
C.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则
D.等浓度的与NaHA混合溶液中存在关系:
【答案】B
【解析】A.25℃,两个溶液相同,两个溶液中,两个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来自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相同,A错误;
B.因为溶液中,则有三段式如下:的电离程度很小,,可以得到,,B正确;
C.该溶液中满足,当溶液时,,,C错误;
D.等浓度的混合溶液中Na原子和A原子个数比为,溶液中钠元素只以钠离子形式存在,而溶液中A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可以得到物料守恒为:,D错误;
故答案选B。
14.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氧化为: 。下表列出了恒容刚性容器中,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0.1MPa 0.5MPa 1MPa 5MPa 10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00 85.6 92.9 94.9 97.7 98.3
A.为了增大的转化率,可以控制与的投料比大于2
B.在到达平衡时充入He增大压强,不能增大转化率
C.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
D.在实际生产中,选定的温度为400~500℃,主要原因是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最佳
【答案】A
【解析】A.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控制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投料比小于2可以增大二氧化硫的转化率,A符合题意;
B.容器为恒容刚性容器,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反应相关的气体的浓度不变,转化率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由表知:相同压强时,温度高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小,则升温平衡左移,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结合选项C可知,高温不利于三氧化硫生成,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综合经济效益,选定的温度为400~500℃,主要原因是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最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为研究反应:,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X和2 mol Y发生反应。一定条件下,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Y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在相同温度下,与催化剂乙相比,甲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2 mol X,Y的转化率增大
D.反应至M点时,体系中c(Z)=0.55 mol/L
【答案】C
【解析】A.从图像可看出,相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乙催化剂作用下Y的转化率大于M点甲催化剂作用下Y的转化率,则说明M点未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相同温度,相同时间下,乙催化剂时Y的转化率更高,则反应速率更快,故在相同温度下,与催化剂甲相比,乙使反应活化能更低,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2molX,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C正确;
D.反应至M点时,Y的转化率为55%,则消耗的Y的物质的量为:2mol×55%=1.1mol,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1.1mol÷2=0.55mol,体积为2L,故体系中c(Z)=0.275mol/L,D错误;
答案选C。
16.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色彩变幻”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已知:①溶液存在平衡:。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橙色),(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可证明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ⅱ为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加入的试剂a可能是KOH
C.除ⅰ、ⅲ中方法之外,增大压强也可以使试管溶液橙色加深
D.ⅲ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答案】B
【解析】A.加热温度升高,溶液橙色加深说明增大,可证明反应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可以选择能只与氢离子反应的物质,如KOH、等,B正确;
C.压强的改变只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该反应无气体参加,增大压强,试管溶液橙色不变,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平衡也会逆向移动,所以溶液橙色加深,不能说明是由氢离子浓度的增大导致的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3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烟道气中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CO还原法:一定条件下,由和CO反应生成S和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每生成,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kJ。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Ⅲ: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气体。为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可采取:NO和CO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
已知: ;
CO的燃烧热为;
与C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用、、表示)。
(4)工业上接触法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钒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化为。是钒催化剂的活性成分,
郭汗贤等提出:在对反应Ⅰ的催化循环过程中,经历了Ⅱ、Ⅲ两个反应阶段,图示如下:
①有关气体分子中1mol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数据如下:
化学键
能量/kJ 535 496 472
由此计算反应Ⅰ的 kJ/mol。
②反应Ⅱ、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 。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
(1)放出(1分) 135
(2)3SO2(g)+2H2O(g)=2H2SO4(l)+S(s) △H=-254kJ/mol
(3)△H1+△H2-2△H3
(4)-98 SO2+V2O5 V2O4 SO3 2V2O4 SO3+O2 2V2O5+2SO3
【解析】(1)SO2和CO反应生成S和CO2的方程式为SO2+2CO S↓+2CO2,由图可知,每生成1molS(s)放出热量270kJ,16gS(s)的物质的量=0.5mol,=0.5mol,所以生成16gS(s)放出热量135kJ;
(2)根据图知,反应II为3SO2(g)+2H2O(g)=2H2SO4(l)+S(s),将方程式-I-III即得3SO2(g)+2H2O(g)=2H2SO4(l)+S(s) △H=-(+551kJ mol-1)-(-297kJ mol-1)=-254kJ/mol;
(3)根据给定的反应① ;② ,C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③2CO(g)+O2(g)═2CO2(g) △H3,①+②-2③可得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可计算出△H=△H1+△H2-2△H3;
(4)①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生成物的总键能,则反应I的△H=(2×535+×496-3×472)kJ/mol=-98kJ/mol;
②反应Ⅱ生成V2O4 SO3,方程式为SO2+V2O5 V2O4 SO3,反应ⅢV2O4 SO3与氧气反应生成V2O5和SO3,方程式为2V2O4 SO3+O2 2V2O5+2SO3。
18.(12分)以硫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是FeS2含少量CuO和SiO2等)制备铁红和硫酸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下同)。铁红是 。
(2)提高硫铁矿在空气中煅烧速率的措施有 (答两条)。
(3)已知:固体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红色粉末和相对分子质量为64的气体氧化物,放出热量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
(4)已知:,溶于水得到硫酸溶液时放出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已知:催化氧化生成,和(s)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
②;
则 。
(6)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测得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简述工业生产中,选择常压和的理由: 。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
(1)(1分) (1分)
(2)搅拌、适当通入过量空气、加压等
(3)
(4)大于
(5)-351
(6)常压下,SO2转化率已经很高,再增大压强,材料、能源等成本增大快:而转化率增大慢,不经济,时平衡转化率已经很大,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降低,如果温度过低,反应减慢且催化剂需要活化温度(合理即可给分)
【分析】硫铁矿粉在空气中高温焙烧,二硫化亚铁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烧渣为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往烧渣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铜、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铁,二氧化硅不反应,故固体A为二氧化硅,溶液A中含有铁离子和铜离子,向溶液A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使铁离子变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通过灼烧变为铁红;二氧化硫被氧气进一步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据此分析答题。
【解析】(1)固体A为二氧化硅,铁红为氧化铁,故答案为:SiO2;Fe2O3;
(2)提高硫铁矿在空气中煅烧速率的措施有搅拌、适当通入过量空气、加压等;
(3)为,故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反应生成红色粉末和相对分子质量为64的气体氧化物,红色氧化物为氧化铁,相对分子质量为64的气体氧化物为二氧化硫,故热化学方程式为 ;
(4)160g三氧化硫为2mol,但液态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量,故于2mol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硫酸溶液时放出热量大于260.6kJ;
(5)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目标产物:;
(6)常压下,SO2转化率已经很高,再增大压强,材料、能源等成本增大快:而转化率增大慢,不经济,时平衡转化率已经很大,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降低,如果温度过低,反应减慢且催化剂需要活化温度。
19.(14分)和二者均为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科研工作者通过硫循环完成二者的综合处理,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i. ;
反应ii. ;
反应iii. 。
(1)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和充入一定量,仅发生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 (填“>”或“<”)0, (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条件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②对应点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a (填“>”“<”或“=”)b。
③对应点的平衡常数:b (填“>”“<”或“=”)c。
(3)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仅发生反应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①该混合气体中, 。
②内,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
(1)
(2)<(1分) 低温(1分) = (1分) >(1分)
(3)22 0.006 2.25或
【解析】(1)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ii=,则;;
(2)①由图可知压强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可知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则反应在低温条件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②由反应可知,氧元素只存在于气体物质中,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各对应点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③c点温度高于b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则平衡常数b>c;
(3)①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守恒,则混合气体中=0.4×12=4.8g;=(0.4+0.4)×16=12.8g;=0.4×2×1=0.8g;;
②结合已知条件列三段式:(设平衡时CO的变化量为xmol)
,解得:x=0.24;内,;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8mol;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或。
20.(13分)按要求填空。
(1)已知室温时,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溶液中pH= 。
②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
(2)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lO
电离平衡常数(25℃) ;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②同浓度的、、、、、结合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③运用上述电离常数及物质的特性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过量通入NaClO溶液中 。
(3)已知的氢氟酸中存在电离平衡:,要使溶液中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标号)。
①加少量烧碱 ②通入少量HCl气体 ③通入少量HF气体 ④加水
(4)体积均为10mL、pH=2的HCOOH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的pH变化如图所示。
则相同条件下酸HX的酸性比HCOOH (填“强”或“弱”)。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2分)
(1)4 1×10-7
(2)
(3)②④
(4)强(1分)
【解析】(1)根据三段式计算:,①=1×10-4,pH=4;
②;
(2)①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酸性强弱,对于二元弱酸,根据一级电离常数判断酸性强弱。电离常数:,所以酸性强弱:;
②酸性越弱,酸根离子结合能力越强。根据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酸性的强弱:,所以酸根离子结合的能力的强弱:;
③因为,过量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
(3)已知:,所以,①加少量使增大,K不变,减小;②通入少量HCl气体,使增大,增大;③通入少量HF气体,使增大,减小;④加水,减小,增大,故选②④;
(4)酸性越弱稀释时氢离子的浓度变化越慢,pH变化越慢,所以HX的酸性比醋酸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练习卷07(原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1章~第3章第3节(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难度系数:0.6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能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属于利用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过程
选项 A.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B.燃油汽车行驶
过程
选项 C.锂电池供电 D.水力发电
2.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油汽车上的三元催化器中的催化剂提高了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了反应速率
B.“酒曲”的酿酒工艺,是利用了催化剂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理
C.工业合成氨温度控制在700K左右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骨头中含有的碳酸钙属于弱电解质
3.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间的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烧杯的位置
B.如果没有玻璃搅拌器,酸碱混合后可用温度计轻轻搅拌
C.完成一次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2次,分别用于测混合液的初始温度和反应最高温度
D.用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 kJ/mol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Ba2+、NO、Cl-
B.c(Cu2+)=0.1mol·L-1的溶液中:K+、Na+、SO、CO
C.c(H+)=10-14mol·L-1溶液中:Na+、[Al(OH)4]-、S2-、SO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K+、Na+、HCO、Ca2+
5.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于谦《石灰吟》中的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涉及吸热反应
B.利用反应制氢,达到平衡时,使用纳米CaO(催化剂)比微米CaO(催化剂)产率更高
C.将煤气化,有利于提供更多的能量,提高燃烧效率
D.洁厕灵和食醋是家庭中常见的两种生活用品,食醋中的酸比洁厕灵的酸性弱
6.含氮微粒在催化剂表面的部分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合成氨,正反应的活化能高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C.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D.反应1属于氮的固定,反应2不是氮的固定
7.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或操作合理的是
A.蒸干溶液获得FeCl3·6H2O B.测“84”消毒液的pH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8.常温下,在2L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发生反应: 。12s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6mol,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
B.前12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C.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D.常温下,假设某时刻混合物中的浓度分别为、,此时反应正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9.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用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B.用草酸标准溶液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C.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10.标准状态下,分解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和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像可知:
B.断裂1molCl-Cl键时释放的能量为
C.O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Ⅰ>历程Ⅱ
D.历程Ⅰ、Ⅱ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1.硫酸是化工生产中一种重要的酸,工业上通常用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简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黄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B.在原料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提高SO3的产量
C.生产过程中向空气里排放的大量SO2、SO3可能会引发酸雨
D.吸收塔中用的是98.3%的浓硫酸而不是水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炽热的铂丝插入浓氨水中,剧烈反应且铂丝保持红热 验证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分别测定的溶液和溶液,前者小 验证水解程度小于
C 将溶液和溶液充分混合后,滴加溶液,溶液变红色 验证是可逆反应
D 将相同的溶液和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测定: 验证酸性弱于
13.已知时二元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值相同的与NaHA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于后者
B.的溶液的pH约为3
C.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则
D.等浓度的与NaHA混合溶液中存在关系:
14.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氧化为: 。下表列出了恒容刚性容器中,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0.1MPa 0.5MPa 1MPa 5MPa 10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00 85.6 92.9 94.9 97.7 98.3
A.为了增大的转化率,可以控制与的投料比大于2
B.在到达平衡时充入He增大压强,不能增大转化率
C.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
D.在实际生产中,选定的温度为400~500℃,主要原因是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最佳
15.为研究反应:,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X和2 mol Y发生反应。一定条件下,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Y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在相同温度下,与催化剂乙相比,甲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2 mol X,Y的转化率增大
D.反应至M点时,体系中c(Z)=0.55 mol/L
16.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色彩变幻”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已知:①溶液存在平衡:。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橙色),(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可证明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ⅱ为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加入的试剂a可能是KOH
C.除ⅰ、ⅲ中方法之外,增大压强也可以使试管溶液橙色加深
D.ⅲ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3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烟道气中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CO还原法:一定条件下,由和CO反应生成S和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每生成,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 kJ。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Ⅲ: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气体。为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可采取:NO和CO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
已知: ;
CO的燃烧热为;
与C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用、、表示)。
(4)工业上接触法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钒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化为。是钒催化剂的活性成分,
郭汗贤等提出:在对反应Ⅰ的催化循环过程中,经历了Ⅱ、Ⅲ两个反应阶段,图示如下:
①有关气体分子中1mol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数据如下:
化学键
能量/kJ 535 496 472
由此计算反应Ⅰ的 kJ/mol。
②反应Ⅱ、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8.(12分)以硫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是FeS2含少量CuO和SiO2等)制备铁红和硫酸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下同)。铁红是 。
(2)提高硫铁矿在空气中煅烧速率的措施有 (答两条)。
(3)已知:固体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红色粉末和相对分子质量为64的气体氧化物,放出热量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
(4)已知:,溶于水得到硫酸溶液时放出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已知:催化氧化生成,和(s)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
②;
则 。
(6)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测得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简述工业生产中,选择常压和的理由: 。
19.(14分)和二者均为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科研工作者通过硫循环完成二者的综合处理,发生的反应有:
反应i. ;
反应ii. ;
反应iii. 。
(1)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和充入一定量,仅发生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 (填“>”或“<”)0, (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条件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②对应点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a (填“>”“<”或“=”)b。
③对应点的平衡常数:b (填“>”“<”或“=”)c。
(3)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仅发生反应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①该混合气体中, 。
②内,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0.(13分)按要求填空。
(1)已知室温时,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溶液中pH= 。
②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
(2)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OOH HClO
电离平衡常数(25℃) ;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②同浓度的、、、、、结合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③运用上述电离常数及物质的特性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过量通入NaClO溶液中
。
(3)已知的氢氟酸中存在电离平衡:,要使溶液中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标号)。
①加少量烧碱 ②通入少量HCl气体 ③通入少量HF气体 ④加水
(4)体积均为10mL、pH=2的HCOOH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的pH变化如图所示。
则相同条件下酸HX的酸性比HCOOH (填“强”或“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