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质量检测(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的组成元素均是C、H、O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2.下表是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 玉米细胞 人体细胞
C 43.57 55.99
H 6.24 7.46
O 44.43 14.62
N 1.46 9.33
A.两种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
B.含量较少的元素在细胞中不重要
C.玉米细胞中氧元素含量多的原因是脂肪比糖类含量多
D.人体细胞中氮元素含量多的原因是蛋白质含量较高
3.(2024·江苏徐州期中)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结合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
B.自由水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化反应
C.植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
D.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其比例增多有利于作物抵抗寒冷
4.2021年9月,“巨型稻”喜获丰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得以实现,“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Ca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
B.Mg是构成“巨型稻”叶肉细胞叶绿素的元素
C.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D.“巨型稻”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作用也较小
5.(2024·江苏无锡宜兴中学高一月考)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承担着特定的功能,下图为生物大分子的水解反应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S1~S5各表示一种单体,则该生物大分子不可表示核酸
B.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通过碳骨架构成的
C.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
D.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不可进一步水解
6.如表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反应条件
胰岛素 双缩脲试剂 ① —
脂肪 ② 橘黄色 —
③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隔水加热
A.紫色、斐林试剂、淀粉
B.红色、苏丹Ⅲ染色液、蔗糖
C.紫色、苏丹Ⅲ染色液、葡萄糖
D.红色、双缩脲试剂、果糖
7.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成幼苗,下表是种子经过处理后测得的数据,据表格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方法 质量/g
种子 幼苗
鲜重 直接称重 160 750
干重 70 ℃,72 h 138 116
灰分 550 ℃,16 h 2 2
A.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植物入冬后,结合水比例上升,抗寒抗旱的能力增强
B.和种子鲜重相比,干重的质量有所减少,减少最多的物质是水,种子燃烧后留下灰分,这些灰分代表的物质是无机盐
C.若该种子为花生,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可用苏丹Ⅲ染色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颗粒,实验观察时染色后还要用90%的乙醇洗去浮色
D.该幼苗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8.(2024·江苏海安实验中学月考)我国最早就有饴、饧等字,糯米为其原料之一,稀的叫饴,干的叫饧。在六朝时才出现“糖”字,此“糖”是指食糖,泛指一切具有甜味的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及蔗糖。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糖类物质的必需元素是C、H、O、N,其中C是组成有机物的核心元素
B.葡萄糖为单糖,麦芽糖和蔗糖为二糖,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C.葡萄糖是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关键单糖,在糯米细胞中经脱水缩合后可形成糖原和淀粉
D.糯米细胞含有的纤维素可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它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
9.(2024·江苏宿迁月考)奶茶作为当下的一种流行饮料,为追求味道和口感,常含有过高的葡萄糖、蔗糖、淀粉、脂肪等,人体摄入超量的糖分、脂肪易导致糖尿病、肥胖、龋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奶茶中的葡萄糖、蔗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B.脂肪除含有C、H、O外,还含有P和N
C.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中
D.奶茶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均是生物大分子
10.如图甲、乙为组成人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的一个二硫健(—S—S—)。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可能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至少比原来少了4 832
C.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8个H
D.巯基只位于甲的R中,乙中二硫键的数量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11.(2024·江苏泰州期中)图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单体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的种类决定了单体的种类
B.图甲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
C.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是HIV(艾滋病病毒)核酸的单体
D.若⑤是鸟嘌呤,则图乙可能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12.(2024·江苏连云港联考)下图是组成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的结构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RNA
B.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结构依次是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
C.这种生物大分子中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排列顺序储存着所有病毒的遗传信息
D.核酸包括两大类,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13.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如图分别表示石榴果实中三类生物大分子A、B、C的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类生物大分子中共同含有的元素是C、H、O
B.生物大分子C可用来鉴别石榴和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C.B、C两类生物大分子不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若生物大分子C为脱氧核苷酸链,其分子中一定含有脱氧核糖
14.如图表示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中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大分子B由两条链组成
B.a与a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
C.b的种类为4种
D.大分子B的彻底水解产物为b,一分子b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2024·江苏宿迁期中)研究发现用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而用含有少量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碱中毒。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临床上可用来补液和洗涤伤口。上面一系列事实说明( )
A.无机盐可参与物质组成,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B.无机盐能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C.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无机盐可维持细胞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16.(2024·江苏盐城一中期中)下图是油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已知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H多,含O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贮存的能量脂肪多于可溶性糖,这是因为与糖相比,脂肪中H的含量低
B.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大量转变为脂肪,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增加
C.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
D.播种时,油脂含量较高的种子应适当浅播
17.(2024·江苏镇江月考)某多肽有26个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7、8、16、26位,肽酶M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N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该多肽所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为1个和4个
B.肽酶M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24个
C.肽酶N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氢原子数目比原来多肽少了6个
D.用肽酶M和N共同作用于该多肽时会消耗6分子水
18.(2024·江苏省天一中学期中)如图是构成核酸的两种核苷酸及它们形成的核苷酸链(N表示某种碱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的核酸中碱基种类有5种
B.若丙中N为T,则丙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乙
C.若丙中N为U,则不可储存遗传信息
D.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甲的排列顺序中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19.(12分)(2024·江苏盐城新丰中学月考)科学施肥可使作物接近最高产量而又不会造成肥料浪费。实验表明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的果实产量密切相关,下图为实验结果曲线图,请完善探究实验的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种植番茄时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
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本实验中S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240株长势相同的番茄幼苗。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240株番茄幼苗分成 组并编号。
第二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实验组喷施适量且等体积的 ,对照组喷施 。
第三步: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 。
第四步: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
(2)实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是 。
20.(12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的质量。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实验方法和步骤是将新鲜的、经过筛选的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萌芽,至44小时进入幼苗生长阶段。各种糖含量的测定在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之后每隔4小时测定一次,持续到44小时为止,测定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检测结果分析: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开始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12小时后 。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水解成 和 ,从而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和原料。
③甜菜里蔗糖含量丰富,但却不适合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 。
(2)与小麦种子相比,在种植花生种子时应该浅种,原因是花生种子中 含量高,萌发时需要的氧气更多。
(3)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会升高,并设计实验验证了该结论,请完善其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取等量萌发前、萌发中和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磨成匀浆,分别置于A、B、C三支试管中,用 鉴定,观察并比较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及深浅。
预期实验结果:试管中产生 色物质,且颜色深度由深到浅依次为 (填试管编号)。
21.(12分)(2023·江苏淮安高一期末)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而成,韭菜鲜肉饺子是一般家庭选择最多的一个品种,肉一般选择猪的精瘦肉。
(1)韭菜鲜肉饺子中包含的多糖有 。
(2)若要验证瘦肉中的成分有蛋白质,可用 试剂检测,预期结果是出现 色。若选的是已经用绞肉机绞碎的肉馅,能否出现上述现象? (填“能”或“不能”)。
(3)精瘦肉中的某蛋白由两条链组成,一条链有550个氨基酸,另一条链有242个氨基酸,合成此蛋白的过程中,脱去了 个水分子,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 (填基团名称)。
(4)肉类较多的饺子适合用来煮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 摄入。
22.(12分)请分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苏丹Ⅲ染色液、50%乙醇溶液 脂肪的检测和鉴定
B 鸡蛋清 试剂 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
C 马铃薯 碘液 淀粉的检测和鉴定
(1)A组实验中乙醇的作用是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被染成 色的脂肪颗粒。
(2)B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的使用方法是 。
(3)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马铃薯富含淀粉,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准确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1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2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3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 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
。
23.(12分)(2024·江苏盐城期中)图1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图2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结构式,①~④代表不同的化学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物质b具有多样性,原因是其基本单位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形成的大分子的 存在差异。
(2)图1中的物质c可以表示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也可表示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 。
(3)图1中的物质d为 ,物质e为 。
(4)图2的有机物对应图1中的 (填字母)。图中①~④表示肽键的是 (填序号)。该多肽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章末质量检测(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1.C 脂质中磷脂的组成元素除C、H、O外,还有P、N,A错误;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相似,B错误;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C正确;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D错误。
2.D 由表格可知,玉米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A错误;细胞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很少,但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错误;玉米中糖类比脂肪含量多,其中的多糖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在玉米细胞中氧元素含量多,C错误;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多,可能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有关,D正确。
3.D 结合水被细胞内其他物质束缚,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A正确;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光合作用消耗水,B正确;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但含水量不完全相同,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且不同生物的细胞,水的含量也不完全相同,C正确;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其比例减少导致细胞代谢减弱,有利于作物度过寒冷等不良环境,D错误。
4.D K、Ca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A正确;Mg参与构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子,B正确;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可能会有差异,C正确;“巨型稻”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D错误。
5.D 题图中若是核酸的一条链,则可能是DNA或者RNA的一条链,但是它们的基本单位都只有4种,故若图中S1~S5各表示一种单体,则该生物大分子不可表示核酸,A正确;食物中的蛋白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它们都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些小分子都要在人体细胞内重新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执行不同的功能;可见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C正确;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可进一步水解,如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可以进一步水解成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D错误。
6.C 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①紫色反应;脂肪可被②苏丹Ⅲ染色液染成橘黄色;斐林试剂可与③还原糖在隔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还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
7.C 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所以植物入冬后结合水比例上升,抗寒抗旱的能力增强,A正确;鲜重与干重之差为水分,因此和种子鲜重相比,干重的质量有所减少,减少的物质主要是水,种子燃烧后留下灰分,这些灰分代表的物质是无机盐,B正确;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可用苏丹Ⅲ染色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颗粒,实验观察时染色后还要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C错误;幼苗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D正确。
8.D 糖类的元素组成一般是C、H、O,A错误;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葡萄糖在糯米细胞中经脱水缩合后不可形成糖原,C错误。
9.C 奶茶中的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但是蔗糖是二糖,需要被水解成为单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A错误;脂肪只含有C、H、O,B错误;奶茶中的蛋白质、淀粉是生物大分子,但是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10.C 由图示分析可知,甲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乙是蛋白质,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可能含有20种不同的甲,A正确;由不同的甲形成乙时,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71-3=268(个),且形成4个二硫键(—S—S—),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268+4×2=4 832,B正确;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2H4O2NR,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甲的分子式是C5H9O4N,由两分子甲形成化合物时会脱去一分子水(含有2个H),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H原子的个数=9×2-2=16(个),C错误;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巯基只位于甲的R中,乙中二硫键的数量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D正确。
11.C 图甲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①可为羧基或氨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R不同,R的种类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A正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由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数量及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因此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B正确;HIV病毒的核酸是RNA,其基本单位的结构式中的④为核糖,C错误;若⑤是鸟嘌呤,则图乙可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
12.A 该单体含有核糖,为核糖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核糖核酸,即RNA,A正确;①为含氮碱基,②为磷酸,③为核糖,B错误;病毒根据核酸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排列顺序中,C错误;核酸包括两大类,分别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错误。
13.C 据题图分析可知,A、B、C分别是多糖、蛋白质、核酸,这三类大分子物质的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它们共同含有的元素是C、H、O,A正确;生物大分子C(核酸)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可用来鉴别石榴和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B正确;B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因此若生物大分子C为脱氧核苷酸链,其分子中一定含有脱氧核糖,D正确。
14.C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题图中小分子a是氨基酸,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大分子A是蛋白质,大分子B是RNA。丙型肝炎病毒的RNA由一条链(核糖核苷酸链)组成,A错误;题图中的a是氨基酸,氨基酸和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接,B错误;b为核糖核苷酸,其种类为4种,C正确;大分子B为RNA,其初步水解产物为b,一分子b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错误。
15.BCD 题干没有体现无机盐可参与物质组成,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用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而用含有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这说明Ca2+和K+具有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作用,B符合题意;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表明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的作用,C符合题意;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临床上可用来补液和洗涤伤口,这是因为其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相同,利于维持人体细胞活性,这表明无机盐可维持细胞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D符合题意。
16.AB 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所以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贮存的能量多于糖,A错误;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种子发育过程中,在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过程中,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减少,B错误;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中脂肪含量多,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播种时应适当浅播,C、D正确。
17.ABC 该多肽有26个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4个,该多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则氨基数目至少为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为4+1=5个,A错误;肽酶M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8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剩下的多肽链中共含有25个氨基酸,B错误;肽酶N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共断开4个肽键(分别位于第6和7、7和8、15和16、25和26位氨基酸之间),其中的第7位和第26位天门冬氨酸会脱离肽链,每断开一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而增加2个氢原子,故增加8个氢原子,又因为第7位和第26位天门冬氨酸的脱离(每个天门冬氨酸中含有5个氢原子),共减少10个氢原子,所以肽酶N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氢原子数目比原来多肽少10-8=2个,C错误;肽酶M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M完全作用于该多肽链后,共断开4个肽键,肽酶N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N完全作用于该多肽链后,会断裂两个肽键,故用肽酶M和N共同作用于该多肽时会破坏6个肽键,消耗6分子水,D正确。
18.AD 细胞中含有两类核酸,即DNA和RNA,因此在动物细胞的核酸中碱基种类有A、T、G、C、U,共5种,A正确;若丙中N为T,则丙为脱氧核苷酸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甲(脱氧核苷酸),B错误;若丙中N为U,则丙为核糖核苷酸链,核糖核苷酸链也可储存遗传信息,因为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甲(脱氧核苷酸),遗传信息储存在甲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
19.(1)8 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 等体积的蒸馏水 称量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质量 (2)12~16 mg·L-1
解析:(1)由图示知该实验设置了8组(硫酸锌溶液浓度依次为0、4、8、12、16、20、24、28 mg·L-1),故第一步:将240株番茄幼苗分成8组并编号;第二步:单一变量处理,即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实验组喷施适量且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照组喷施等体积的蒸馏水;第三步: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称量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质量。第四步: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2)实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是12~16 mg·L-1,此时果实产量接近最高产量。
20.(1)①增加 淀粉大量转化为还原糖 ②葡萄糖 果糖 ③蔗糖不是还原糖 (2)脂肪 (3)双缩脲试剂 紫 C、B、A
解析:(1)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开始增加,而淀粉的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是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使还原糖的量开始增加。②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形成的二糖。因此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有所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与果糖,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和原料。③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因此甜菜不适合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2)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含氢量较高,萌发时需要的氧气更多。(3)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要证实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会升高,可取等量萌发前、萌发中和萌发后的种子磨成匀浆,分别置于A、B、C三支试管中,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若三支试管中均产生紫色物质,且颜色深度C>B>A,则结论正确。
21.(1)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2)双缩脲 紫 能 (3)790 氨基和羧基 (4)脂肪
解析:(1)韭菜鲜肉饺子中包含的多糖有来自植物(面粉)的淀粉、纤维素和来自鲜肉的糖原,因为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2)若要验证瘦肉中的成分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应该出现紫色反应,因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能发生紫色反应。若选的是已经用绞肉机绞碎的肉馅,依然能出现上述现象,因为绞肉过程中肽键并未被破坏。(3)精瘦肉中的某蛋白由两条链组成,一条链有550个氨基酸,另一条链有242个氨基酸,合成此蛋白的过程中,组成蛋白质的两条肽链在合成过程中经过了脱水缩合反应,该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总数减去链肽数,即为(550+242)-2=790,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4)肉类较多的饺子适合用来煮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的摄入,因为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影响健康。
22.(1)洗去浮色 橘黄 (2)双缩脲试剂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3)3 方法3得到的提取液颜色为浅黄色,颜色干扰小,提取液澄清,还原糖浸出充分
解析:(1)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液染色,A组实验中乙醇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2)鸡蛋清富含蛋白质,所以
B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组成,使用时要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3)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葡萄糖等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3提取液颜色最浅,对实验中颜色的观察干扰最小,且提取液澄清,还原糖浸出充分,因此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
23.(1)空间结构 (2)糖原 淀粉 (3)性激素 RNA (4)b ③ 6 108
解析:(1)由题图1可知,物质b是蛋白质,其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2)由题图1可知,物质c是多糖,在动植物细胞内种类不同,可以表示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也可表示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淀粉。(3)由题图1可知,物质d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为性激素,物质e属于核酸的一种,为RNA。(4)题图2的有机物属于多肽(蛋白质),对应题图1中的b;题图中①~④表示肽键的是③,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据题图可知,图中共有6个肽键,7个氨基酸,其中有2个氨基酸的R都是—CH3,故该多肽化合物是由6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该化合物在形成时,脱去6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6×18=108。
6 / 7(共69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的组成元素均是C、H、O
B. 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D. 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脂质中磷脂的组成元素除C、H、O外,还有P、N,A错
误;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相似,B错误;大量元
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C正确;不
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 下表是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 玉米细胞 人体细胞
C 43.57 55.99
H 6.24 7.46
O 44.43 14.62
N 1.46 9.33
A. 两种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
B. 含量较少的元素在细胞中不重要
C. 玉米细胞中氧元素含量多的原因是脂肪比糖类含量多
D. 人体细胞中氮元素含量多的原因是蛋白质含量较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由表格可知,玉米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人
体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A错误;细胞中某些元素的含量
很少,但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错误;玉米中糖类比脂肪含
量多,其中的多糖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在玉米细
胞中氧元素含量多,C错误;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多,可能与细胞
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有关,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 (2024·江苏徐州期中)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结合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
B. 自由水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化反应
C. 植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
D.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其比例增多有利于作物抵抗寒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结合水被细胞内其他物质束缚,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
成分,A正确;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如光合作
用消耗水,B正确;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细胞中含量最多
的化合物都是水,但含水量不完全相同,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
盛,且不同生物的细胞,水的含量也不完全相同,C正确;自由水
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其比例减少导致细胞代谢减弱,有利于作物
度过寒冷等不良环境,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 2021年9月,“巨型稻”喜获丰收,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得以实
现,“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
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K、Ca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
B. Mg是构成“巨型稻”叶肉细胞叶绿素的元素
C. 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D. “巨型稻”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作用也较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K、Ca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大量元素,A正确;Mg参
与构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子,B正确;组成“巨型稻”和普通稻
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可能会有差异,C正确;“巨型稻”中
的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但不可缺少,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5. (2024·江苏无锡宜兴中学高一月考)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
中承担着特定的功能,下图为生物大分子的水解反应的模式图。下
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S1~S5各表示一种单体,则该生物大分子不可表示核酸
B.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通过碳骨架构成的
C. 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
D. 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不可进一步水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题图中若是核酸的一条链,则可能是DNA或者RNA的一
条链,但是它们的基本单位都只有4种,故若图中S1~S5各表示一种
单体,则该生物大分子不可表示核酸,A正确;食物中的蛋白质是
大分子有机物,它们都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
些小分子都要在人体细胞内重新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执行
不同的功能;可见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
据,C正确;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可进一步水解,如核酸的单体
是核苷酸,可以进一步水解成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6. 如表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
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反应条件
胰岛素 双缩脲试剂 ① —
脂肪 ② 橘黄色 —
③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隔水加热
A. 紫色、斐林试剂、淀粉
B. 红色、苏丹Ⅲ染色液、蔗糖
C. 紫色、苏丹Ⅲ染色液、葡萄糖
D. 红色、双缩脲试剂、果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胰岛素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①紫色反
应;脂肪可被②苏丹Ⅲ染色液染成橘黄色;斐林试剂可与③还原糖
在隔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还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
糖、果糖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7. 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成幼苗,下表是种子经过处理后测得的数
据,据表格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方法 质量/g
种子 幼苗
鲜重 直接称重 160 750
干重 70 ℃,72 h 138 116
灰分 550 ℃,16 h 2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植物入冬后,结合水比例上升,抗寒
抗旱的能力增强
B. 和种子鲜重相比,干重的质量有所减少,减少最多的物质是水,种
子燃烧后留下灰分,这些灰分代表的物质是无机盐
C. 若该种子为花生,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可用苏丹
Ⅲ染色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颗粒,实验观察时染色后还要用90%的
乙醇洗去浮色
D. 该幼苗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可
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所以植物入冬后结合水比例上升,抗寒抗旱
的能力增强,A正确;鲜重与干重之差为水分,因此和种子鲜重相
比,干重的质量有所减少,减少的物质主要是水,种子燃烧后留下
灰分,这些灰分代表的物质是无机盐,B正确;在检测花生子叶细
胞中脂肪的实验中,可用苏丹Ⅲ染色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颗粒,实
验观察时染色后还要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C错误;幼苗细胞干
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8. (2024·江苏海安实验中学月考)我国最早就有饴、饧等字,糯米为
其原料之一,稀的叫饴,干的叫饧。在六朝时才出现“糖”字,此
“糖”是指食糖,泛指一切具有甜味的糖类,如葡萄糖、麦芽糖及蔗
糖。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糖类物质的必需元素是C、H、O、N,其中C是组成有机物的核心元素
B. 葡萄糖为单糖,麦芽糖和蔗糖为二糖,均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C. 葡萄糖是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关键单糖,在糯米细胞中经脱水缩合后可形成糖原和淀粉
D. 糯米细胞含有的纤维素可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它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糖类的元素组成一般是C、H、O,A错误;蔗糖是非
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B错误;糖原是动物细
胞特有的多糖,葡萄糖在糯米细胞中经脱水缩合后不可形成糖
原,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9. (2024·江苏宿迁月考)奶茶作为当下的一种流行饮料,为追求味道
和口感,常含有过高的葡萄糖、蔗糖、淀粉、脂肪等,人体摄入超
量的糖分、脂肪易导致糖尿病、肥胖、龋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奶茶中的葡萄糖、蔗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B. 脂肪除含有C、H、O外,还含有P和N
C. 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中
D. 奶茶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均是生物大分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奶茶中的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但是蔗糖是二糖,需要被水解成为单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A错误;脂肪只含有C、H、O,B错误;奶茶中的蛋白质、淀粉是
生物大分子,但是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0. 如图甲、乙为组成人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
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
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的
一个二硫健(—S—S—)。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可能含有20种甲
B. 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至少比原来少了4 832
C. 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8个H
D. 巯基只位于甲的R中,乙中二硫键的数量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甲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
式,乙是蛋白质,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可能含有20种
不同的甲,A正确;由不同的甲形成乙时,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
数-肽链数=271-3=268(个),且形成4个二硫键(—S—S—
),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268+4×2=4 832,B正确;由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氨基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2H4O2NR,如
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甲的分子式是C5H9O4N,由两分子甲形
成化合物时会脱去一分子水(含有2个H),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
H原子的个数=9×2-2=16(个),C错误;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巯基只位于甲的R中,乙中二硫键的数量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1. (2024·江苏泰州期中)图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单体结构
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的种类决定了单体的种类
B. 图甲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
C. 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是HIV(艾滋病病毒)核酸的单体
D. 若⑤是鸟嘌呤,则图乙可能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图甲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①可
为羧基或氨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的R不同,R的种类决定了氨基
酸的种类,A正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由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
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数量及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因此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B正确;
HIV病毒的核酸是RNA,其基本单位的结构式中的④为核糖,C错
误;若⑤是鸟嘌呤,则图乙可代表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
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2. (2024·江苏连云港联考)下图是组成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的结
构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种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RNA
B.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结构依次是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
C. 这种生物大分子中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排列顺序储存着所有病毒的遗传信息
D. 核酸包括两大类,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该单体含有核糖,为核糖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核糖核酸,即RNA,A正确;①为含氮碱基,②为磷酸,③为核
糖,B错误;病毒根据核酸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
酸(或碱基)排列顺序中,C错误;核酸包括两大类,分别为脱氧
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3. 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如
图分别表示石榴果实中三类
生物大分子A、B、C的部分
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三类生物大分子中共同含有的元素是C、H、O
B. 生物大分子C可用来鉴别石榴和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C. B、C两类生物大分子不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若生物大分子C为脱氧核苷酸链,其分子中一定含有脱氧核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A、B、C分别是多糖、蛋白质、核
酸,这三类大分子物质的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它们共同含有的
元素是C、H、O,A正确;生物大分子C(核酸)具有物种的特异
性,可用来鉴别石榴和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B正确;B蛋白
质类生物大分子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脱氧核
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因此若生物大分子C为脱氧核苷酸
链,其分子中一定含有脱氧核糖,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4. 如图表示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中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化学组
成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大分子B由两条链组成
B. a与a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
C. b的种类为4种
D. 大分子B的彻底水解产物为b,一分子b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
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题图中小分子
a是氨基酸,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大分子A是蛋白质,大分子B
是RNA。丙型肝炎病毒的RNA由一条链(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A错误;题图中的a是氨基酸,氨基酸和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接,B错误;b为核糖核苷酸,其种类为4种,C正确;大分子B为
RNA,其初步水解产物为b,一分子b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
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5. (2024·江苏宿迁期中)研究发现用不含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
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而用含有少量Ca2+和K+的生理
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时。在正常人的血浆
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NaHCO3的
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
碱中毒。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临床上
可用来补液和洗涤伤口。上面一系列事实说明(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无机盐可参与物质组成,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B. 无机盐能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C. 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 无机盐可维持细胞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题干没有体现无机盐可参与物质组成,是某些化合
物的组成成分,A不符合题意;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用不含
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蛙心收缩不能维持,而用
含有Ca2+和K+的生理盐水灌注离体蛙心时,心脏能持续跳动数小
时,这说明Ca2+和K+具有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作用,B符合
题意;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
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表明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的
酸碱平衡的作用,C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临床上可用来补液和
洗涤伤口,这是因为其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相同,利于维持人体细胞活
性,这表明无机盐可维持细胞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D符
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6. (2024·江苏盐城一中期中)下图是油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糖
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已知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H多,含O少。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贮存的能量脂肪多于可溶性糖,这
是因为与糖相比,脂肪中H的含量低
B. 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大量转变为脂肪,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
随之增加
C. 与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
D. 播种时,油脂含量较高的种子应适当浅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与糖相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所以质量相等
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贮存的能量多于糖,A错误;与糖相
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种子发育过程中,在可溶性糖转
变为脂肪过程中,种子中的氧元素含量随之减少,B错误;与
富含淀粉的小麦种子相比,油菜种子中脂肪含量多,与糖相
比,由于脂肪中的氢多氧少,萌发时消耗的氧更多,播种时应
适当浅播,C、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7. (2024·江苏镇江月考)某多肽有26个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4
个,分别位于第7、8、16、26位,肽酶M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
基端的肽键,肽酶N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A. 该多肽所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为1个和4个
B. 肽酶M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24个
C. 肽酶N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氢原子数目比原来多肽少了6个
D. 用肽酶M和N共同作用于该多肽时会消耗6分子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该多肽有26个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4个,该多肽
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则氨基数目至少为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为4+1=5个,A错误;肽
酶M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8位氨基
酸脱离该多肽链,剩下的多肽链中共含有25个氨基酸,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肽酶N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共断开4个
肽键(分别位于第6和7、7和8、15和16、25和26位氨基酸之间),其
中的第7位和第26位天门冬氨酸会脱离肽链,每断开一个肽键消耗1分
子水而增加2个氢原子,故增加8个氢原子,又因为第7位和第26位天
门冬氨酸的脱离(每个天门冬氨酸中含有5个氢原子),共减少10个
氢原子,所以肽酶N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氢原子数目比原来多
肽少10-8=2个,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肽酶M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M完全作用于该多
肽链后,共断开4个肽键,肽酶N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
肽酶N完全作用于该多肽链后,会断裂两个肽键,故用肽酶M和N共同
作用于该多肽时会破坏6个肽键,消耗6分子水,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2024·江苏省天一中学期中)如图是构成核酸的两种核苷酸及它
们形成的核苷酸链(N表示某种碱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动物细胞的核酸中碱基种类有5种
B. 若丙中N为T,则丙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乙
C. 若丙中N为U,则不可储存遗传信息
D. 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甲的排列顺序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 细胞中含有两类核酸,即DNA和RNA,因此在动物细
胞的核酸中碱基种类有A、T、G、C、U,共5种,A正确;若丙中
N为T,则丙为脱氧核苷酸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甲(脱氧核苷
酸),B错误;若丙中N为U,则丙为核糖核苷酸链,核糖核苷酸
链也可储存遗传信息,因为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甲(脱氧核苷酸),
遗传信息储存在甲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19. (12分)(2024·江苏盐城新丰中学月考)科学施肥可使作物接近
最高产量而又不会造成肥料浪费。实验表明锌肥的施用量与番茄
的果实产量密切相关,下图为实验结果曲线
图,请完善探究实验的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种植番茄时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
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本实验中S 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可忽略),用相同的杉木糠和土壤浸出液栽培的240株长势相
同的番茄幼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240株番茄幼苗分成 组并编号。
第二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实验组
喷施适量且等体积的 ,对照组喷
施 。
第三步: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
。
第四步: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
8
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
等体积的蒸馏水
称量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质
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由图示知该实验设置了8组(硫酸锌溶液浓度依次为0、4、8、12、16、20、24、28 mg·L-1),故第一步:将240株番茄幼苗分成8组并编号;第二步:单一变量处理,即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将幼苗培养至花蕾期,实验组喷施适量且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对照组喷施等体积的蒸馏水;第三步:继续培养至果实成熟,称量每组番茄所结果实的质量。第四
步:绘制实验结果曲线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实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范围
是 。
解析:实验分析与讨论:
结果表明,施用锌肥的最佳浓度
范围是12~16 mg·L-1,此时果
实产量接近最高产量。
12~16 mg·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 (12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的质
量。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
化。实验方法和步骤是将新鲜的、经过筛选的小麦种子放入培养
箱中,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萌芽,至44小时进入幼苗生长阶
段。各种糖含量的测定在小麦种子
吸水4小时后开始,之后每隔4小时
测定一次,持续到44小时为止,测
定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根据上图检测结果分析: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
的量开始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12小
时后 。
增加
淀粉大量转化为还原糖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
水解成 和 ,从而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和
原料。
③甜菜里蔗糖含量丰富,但却不适合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材料,原因是 。
葡萄糖
果糖
蔗糖不是还原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开始增加,而淀粉的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是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使还原糖的量开始增加。②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形成的二糖。因此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有所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与果糖,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和原料。③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因此甜菜不适合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与小麦种子相比,在种植花生种子时应该浅种,原因是花生
种子中 含量高,萌发时需要的氧气更多。
解析: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含氢量较高,萌发时需要的氧气更多。
脂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会
升高,并设计实验验证了该结论,请完善其实验思路并预期
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取等量萌发前、萌发中和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磨成
匀浆,分别置于A、B、C三支试管中,用 鉴
定,观察并比较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及深浅。
预期实验结果:试管中产生 色物质,且颜色深度由深到
浅依次为 (填试管编号)。
双缩脲试剂
紫
C、B、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且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要证实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会升高,可取等量萌发前、萌发中和萌发后的种子磨成匀浆,分别置于A、B、C三支试管中,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若三支试管中均产生紫色物质,且颜色深度C>B>A,则结论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1. (12分)(2023·江苏淮安高一期末)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
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而成,韭菜鲜肉饺子是一般家庭选
择最多的一个品种,肉一般选择猪的精瘦肉。
(1)韭菜鲜肉饺子中包含的多糖有 。
解析:韭菜鲜肉饺子中包含的多糖有来自植物(面
粉)的淀粉、纤维素和来自鲜肉的糖原,因为糖原主要存在
于肝脏和肌肉中。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若要验证瘦肉中的成分有蛋白质,可用 试剂检测,
预期结果是出现 色。若选的是已经用绞肉机绞碎的肉
馅,能否出现上述现象? (填“能”或“不能”)。
解析:若要验证瘦肉中的成分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应该出现紫色反应,因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能发生紫色反应。若选的是已经用绞肉机绞碎的肉馅,依然能出现上述现象,因为绞肉过程中肽键并未被破坏。
双缩脲
紫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精瘦肉中的某蛋白由两条链组成,一条链有550个氨基酸,
另一条链有242个氨基酸,合成此蛋白的过程中,脱去
了 个水分子,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
的 (填基团名称)。
790
氨基和羧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解析:精瘦肉中的某蛋白由两条链组成,一条链有550个氨基酸,另一条链有242个氨基酸,合成此蛋白的过程中,组成蛋白质的两条肽链在合成过程中经过了脱水缩合反应,该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总数减去链肽数,即为(550+242)-2=790,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肉类较多的饺子适合用来煮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
法,避免额外增加 摄入。
解析:肉类较多的饺子适合用来煮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的摄入,因为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影响健康。
脂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2. (12分)请分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苏丹Ⅲ染色液、50
%乙醇溶液 脂肪的检测和鉴定
B 鸡蛋清 试剂 蛋白质的检测和鉴
定
C 马铃薯 碘液 淀粉的检测和鉴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A组实验中乙醇的作用是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可
以观察到被染成 色的脂肪颗粒。
解析:花生种子富含脂肪,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液染色,A组实验中乙醇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洗去浮色
橘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B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 ,该试剂的使用方法
是 。
解析:鸡蛋清富含蛋白质,所以B组实验中选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组成,使用时要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双缩脲试剂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马铃薯富含淀粉,若马铃薯块茎
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
准确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
取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1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2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3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 最符合检
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
。
解析: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葡萄糖等还原糖,还原糖
能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
淀。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3提取
液颜色最浅,对实验中颜色的观察干扰最小,且提取液澄
清,还原糖浸出充分,因此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
3
方法3得到的提取液颜色为浅黄
色,颜色干扰小,提取液澄清,还原糖浸出充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12分)(2024·江苏盐城期中)图1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
物的概念图,图2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结构式,①~④代表不同的化
学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图1中的物质b具有多样性,原因是其基本单位的种类、数
目、排列顺序以及形成的大分子的 存在差异。
解析:由题图1可知,物质b是蛋白质,其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
空间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图1中的物质c可以表示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
也可表示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 。
解析:由题图1可知,物质c是多糖,在动植物细胞内
种类不同,可以表示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也可
表示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淀粉。
(3)图1中的物质d为 ,物质e为 。
解析:由题图1可知,物质d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
育,为性激素,物质e属于核酸的一种,为RNA。
糖原
淀粉
性激素
R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4)图2的有机物对应图1中的 (填字母)。图中①~④表示肽
键的是 (填序号)。该多肽化合物是由 种氨基酸通过
脱水缩合形成的。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解析:题图2的有机物属于多肽(蛋白质),对应题图
1中的b;题图中①~④表示肽键的是③,是氨基酸之间脱水
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据题图可知,图中共有6个肽键,7个
氨基酸,其中有2个氨基酸的R都是—CH3,故该多肽化合物
是由6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该化合物在形成时,
脱去6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6×18=108。
b
③
6
10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