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蹦床里的学问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2. 蹦床里的学问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31 08:19:57

文档简介

2. 蹦床里的学问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弹力。 2.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习制作简易测力计。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准备
图片 、视频、小弹簧、橡皮筋、尺子、衣夹、圆珠笔、圆筒测力计等材料。
3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生活中存在弹力。
难点: 区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4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游乐园里的蹦蹦床,是孩子们熟悉的游乐设施。在蹦蹦床上蹦跳,“为什么蹦蹦床能把人弹起这么高呢? 1.展示课本主题图:公园一角。 2.问题:你们玩过了吗?感觉是怎么样的? 3.目的:让孩子通过回忆生活现象,感受弹力,以培养学生多观察和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 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是有弹力的例子?
教授新知
活动一:弹性和弹力 1.实物:橡皮筋。 2.谈话:拉一拉橡皮筋,你看到什么现象?拉长橡皮筋的过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弹力的作用。 4.小结:说说橡皮筋在我们用手拉长前、拉长着、拉长后松手,这三个过程中,它的变化和我们的手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5.目的:让学生知道橡皮筋在这三个过程中的变化,感受弹力。
活动二:物体的弹性和什么有关弹性?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可能的结果。 老师给与肯定后,再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现来验证猜想。 (1)设计研究计划和实验。 (2)小组讨论,挑选实验材料,并修整实验方案。 (3)分小组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知道物体弹性和什么有关 3.小结:通过实验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4.目的: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大胆尝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大胆动手的能力。
活动三讨论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被拉伸的回不去的弹簧 组内讨论后完善物体弹性与形变的关系。
活动四: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这些例子分别是: (1).利用弓的弹力把箭射出去; (2).圆珠笔为什么能伸缩自如,就是因为有了弹簧的弹力。木衣夹能夹紧衣物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3)沙发里的弹簧和海绵是很好的弹性材料,它们产生的弹力使我们坐在上面很舒服; (4).摩托车装有弹簧,可以利用弹簧的弹力减少行驶过程的震动; (5).现代的球鞋里装有弹簧和空气垫,穿上这样的鞋能弹跳得很高; (6).自行车里也应用了不少弹性材料,目的也是利用弹力。让学生找一找利用弹力的地方。 1.实物: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带的有弹性的文具。 2.目的:让孩子用学到的知识去判断平时不曾留意的物体是否有弹性,有利于培养孩子平时就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3.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利用了弹性的例子的,你能再举出例子吗? 4.目的:让孩子回忆身边见过的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有利于培养孩子平时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拓展:制作简易弹力发射架
1.演示:出示简易弹力发射架的图片或实物。指导学生认识简易弹力发射架。 2.观察:小组观察简易弹力发射架的外形和结构。 3.汇报:简易弹力发射架主要由发射台、刻度、橡皮筋等部分组成。 5.讨论:根据书中制作方法,小组讨论,进行组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6.活动:制作简易弹力发射架 7.汇报: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验后的对比结果。
四、提升
资料:弹力又称“弹性力”。物体发生形变时物体内部产生反抗外力,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弹力一般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形变为先决条件。弹力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由于物体形变多种多样,产生的弹力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张力、拉力、压力等。 弹性: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们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撤销外力后,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样的性质叫做弹性。弹性形变: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和体积发生的改变,叫做形变。如果把外力从物体上撤去,物体的形变也随之消失。因而能完全恢复它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物体称弹性体。相应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一般的固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弹性。流体没有形状弹性,但在受到压缩时具有体积弹性。由于固体受力情况不同,弹性形变有四种基本类型: 1.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 2.切变; 3.扭转形变; 4.弯曲形变。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不超过某一极限强度时,如果撤去外力,其形变可完全消失而恢复原状;若超出这一极限强度时,即使撤销外力,物体也不能恢 复原状。这个极限强度称为该种物质的弹性限度。不同物质的弹性限度不同。
课件14张PPT。蹦床里的学问拓展提升: 弹力又称“弹性力”。物体发生形变时物体内部产生反抗外力,恢复原来
形状的力叫做弹力。弹力一般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形变为先决条件。弹力的方向跟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由于物体形变多种多样,产生的弹力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张力、拉力、压力等。
弹性:物体受到外力时,它们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撤销外力后,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样的性质叫做弹性。弹性形变: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和体积发生的改变,叫做形变。如果把外力从物体上撤去,物体的形变也随之消失。因而能完全恢复它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物体称弹性体。相应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一般的固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弹性。流体没有形状弹性,但在受到压缩时具有体积弹性。由于固体受力情况不同,弹性形变有四种基本类型:
1.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
2.切变;
3.扭转形变;
4.弯曲形变。
弹性限度: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不超过某一极限强度时,如果撤去外力,其形变可完全消失而恢复原状;若超出这一极限强度时,即使撤销外力,物体也不能恢
复原状。这个极限强度称为该种物质的弹性限度。不同物质的弹性限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