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周南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长沙周南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1 12:04:16

文档简介

2026届高三第 2次阶段性检测化学科目试题卷
满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I127 Ce140 Pb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金属塑料”“赛钢”“超钢”之称的聚甲醛,以其优异的机械强度、刚性和耐磨性而著称,可以反复加
热熔融加工,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树脂
B.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用纤维素制取醋酸纤维、核酸检测中的DNA复制、白酒陈化过程产生香味都
发生了酯化反应
C. 2025央视春晚舞台上,创意融合舞蹈《秩BOT》,机器人的机身应用了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0%
以上的高强度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纳米晶体在声、光、电、磁、热等性能上常会呈现新特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有不同于大块晶体的
特性主要原因是因为晶体的表面积增大
【答案】C
【详解】A.聚甲醛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树脂,以其优异的机械强度、刚性和耐磨性而著称,可
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A正确;
B.纤维素与乙酸反应生成醋酸纤维、DNA复制形成磷酸二酯键、白酒陈化生成具有香味的酯类物质,
均发生了酯化反应,B正确;
C.碳纤维是一种通过物理和化学加工过程得到含碳量在 90%以上的高强度纤维,因此碳纤维为无机
材料,非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
D.纳米晶体具有不同于大块晶体的特性,主要是因为其表面积增大,导致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和量子尺
寸效应,D正确;
故选 C。
2. 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 基态硒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Ar 4s24p4
B. 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
C. CaC2的电子式:
D. 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实验有关的图标有
【答案】D
【详解】A.硒为 34号元素,基态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104s24p4,A错误;
·1·
B.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应是羟基中O-H的H与醛基中C=O的O形成,即 ,B
错误;
C.CaC2为离子化合物,由Ca2+和C2-2 构成,电子式为 ,C错误;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需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加热,涉及洗手、戴护目镜和加热操作,D正
确;
故选D。
3. 我国化学工作者将游离态氮固定在碳上 (示踪反应如下),制得的 N=C=N 2-可用于合成核酸的结构
单元。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 0 a tm , 5 50 ℃ ,5h 1515N2+C(石墨) + 2LiH
Li2 NC15N +H2
A. 15N2在上述反应中作氧化剂,1个
15N2中含有 16个中子
B. 发生上述反应若生成 1molH2,则此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NA
C. [N=C=N]2-为直线形结构,1mol[N=C=N]2-中含有的 π键数目为 2NA
D. 石墨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sp2,石墨晶体内粒子间存在的作用力有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答案】B
【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知,氮元素化合价从 0价降低到-3价,碳元素化合价从 0价升高到+4价,
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 0价,则 15N2在上述反应中作氧化剂;1个 15N含 15- 7= 8个中子,一个
15N2中含有 16个中子,A正确;
B. 15N2在上述反应中作氧化剂,且存在计量关系: 15N 6e-2 ,故每消耗 1mol15N2,同时生成 1molH2,转
移的电子数目为 6NA,B错误;
C. [N=C=N]2-为直线结构 (类比CO2),每个碳氮双键含 1个 π键,则 1mol该离子含 2mol π键,数
目为 2NA,C正确;
D.石墨结构中,层内形成六元并环结构,层内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的三个碳原子
形成 3个 σ键,碳原子均为 sp2杂化;而层间存在范德华力,D正确;
故选B
4. X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矿物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四步反应转化为Q(略去部分参与反应的
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知X和Q的组成元素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常用作油漆、涂料等的红色颜料 B. 溶液 Z加热煮沸后颜色会发生变化
C. R→Q反应需要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 D. Q可以通过单质间化合反应制备
【答案】C
【详解】A.Fe2O3可用作油漆、涂料等的红色颜料,A正确;
·2·
B.含有Fe3+的溶液加热转化为Fe(OH)3胶体,溶液颜色发生变化,B正确;
C.FeS可溶于酸,所以R→Q反应不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C错误;
D.在加热条件下Fe和S化合生成FeS,D正确;
答案选C。
5. 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杯酚”能分离C60和C70,体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特性
B. 可燃冰 CH4 8H2O 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 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于干冰晶体中的CO2分子
D. 钾盐可用作紫色烟花的原料是因为电子跃迁到激发态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紫色光
【答案】C
【详解】A.“杯酚”可以识别与其空腔直径吻合的分子;“杯酚”能分离C60和C70,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
识别“特性,A正确;
B.C的电负性较小,甲烷与水不存在分子间氢键,故B错误;
C.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由于氢键的方向性而使得水分子周围的水分子少,干冰
中 CO2分子之间是范德华力,该力没有方向性而使得CO2分子周围尽可能多,故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
间利用率低于干冰晶体中的CO2分子,C正确;
D.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过程中释放能量,而不是跃迁到激发态的过程释放能量,D错误;
本题选C。
6. 某含铜催化剂的阴离子的结构如图所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X、
Y、Z位于同一周期,基态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阴离子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元素电负性:XC. 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X【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该阴离子为 [Cu(CF3) -3CH2CN] ,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3,A正确;
B.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即元素电负性:X(C)C.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总体逐渐增强,但部分原子由于半充满结构较为稳定,其第一电离
能较高,即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X C D.W(H)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s区,D错误;
故选D。
7. 钙钛矿类杂化材料 (CH3NH3)PbI3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晶胞结构如图 1所示,B
代表Pb2+,A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0,0,0),B的为 1 1 1, , 。设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2 2 2 A
·3·
法中错误的是
6.2×1030A. 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B. N、I、Pb均属于 p区元素
a3NA
C. C 1 1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1, , D. 若沿 z轴向 xy平面投影,则其投影图如图 2所示2 2
【答案】A
【详解】A.A 8 8× 1有 个在顶点,个数为: = 1;B 1位于体心个数为 1;C位于面心,个数为:6× = 3;
8 2
620
结合化学式可知C代表碘离子,A为 (CH NH )+,晶胞质量为 g ,晶胞体积 (a× 10-10)3 cm33 3 ,该晶NA
620 = 6.2×10
32
体的密度为 g·cm-3,故A错误;
N -10 3 3A(a×10 ) a NA
B.N、I、Pb分别为VA、VIIA、IVA族元素,均属于 p区元素,故B正确;
C 1 1.结合坐标轴及C原子位置可知C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1, , ,故C正确;2 2
D.若沿 Z轴向 xy平面投影,则其投影图如图 2所示,中心为面心和体心的投影重叠,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8. 金属Ru被广泛用于制笔行业。某实验小组以某钌废料 [主要成分是Ru CO3 2,还含RuO4(其中Ru
为+8价)、FeO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Ru的流程如图。
已知:“除杂”中氯元素被还原成最低价态,NaClO3只氧化Fe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
B.“酸浸”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C. SO2-3 、ClO-3、SO2-4 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热还原”时,往往需要先通一段时间 氢气,其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答案】B
【详解】A.SiO2不与稀硫酸等酸反应,所以酸浸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A正确;
B.酸浸中,RuO 被Na SO 还原为Ru4+4 2 3 ,RuO4得 4e ,为氧化剂;SO2- 2- 2-3 被氧化为SO4 ,SO3 失 2e ,
·4·
SO2-3 为还原剂;由电子得失守恒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2,B错误;
C SO2- S 3+ 6+2-3×2. 3 中心原子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 4,ClO-3 中心原子Cl价层电子对数为 3+2
7+1-3×2 = 4,SO2-4 中心原子S 6+2-4×2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 = 4,均为 sp3杂化,C正确;2 2
D.热还原用H2还原RuO2,H2与空气混合加热易爆炸,先通H2排尽空气可防止爆炸,D正确;
故答案选B。
9. 某大学教授团队揭示了 In2O3用于二氧化碳电还原时,自身会发生还原重构,该团队还通过电化学原位
拉曼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等技术对 In2O3在电化学还原条件下的活性物种进行了研究。设计以CO2
与辛胺为原料用电化学方法实现了甲酸和辛腈的高选择性合成,装置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A. 在现代化学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定元素的种类
B. 若以铅酸蓄电池为电源,则 In/In2O3-x极应与铅酸蓄电池的Pb极相连
C. 工作时,每转移 2mol电子,In/In2O3-x极溶液的质量增加 44g
D. Ni2P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 - -3 CH2 7NH2+ 4OH - 4e =CH3 CH2 6CN+ 4H2O
【答案】C
【详解】A.原子光谱 (包括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具有特征性,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特征谱线不同,因此
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定元素的种类,A正确;
B.由分析可知,In/In2O3-x极为阴极,需连接电源的负极,铅酸蓄电池放电时Pb为负极,则 In/In2O3-x
极应与铅酸蓄电池的Pb极相连,B正确;
C. In/In2O3-x极上CO2被还原生成HCOO-,发生电极反应:CO + 2e-2 +H2O=HCOO-+OH-,每转
移 2mol电子,消耗 1mol CO2(质量为 44 g),同时有 1mol OH-(质量为 17 g)向阳极迁移,则
In/In2O3-x极溶液的质量增加 44 g- 17 g= 27 g,C错误;
D.由分析可知,Ni2P极为阳极,辛胺 (C8H17NH2)在碱性环境下被氧化生成辛腈 (C7H15CN ),N元素化
合价不变,C元素化合价升高,结合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Ni2P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 CH2 7NH2
+ 4OH-- 4e-=CH3 CH2 6CN+ 4H2O,D正确;
故选C。
10. 滴滴涕 (DDT)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5·
A. DDT有 1个手性碳、DDE中无手性碳 B. 可用溴水鉴别DDT和DDE
C. DDT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 3组峰 D. DDT转化为DDE属于消去反应
【答案】A
【详解】A.手性碳需连四个不同基团。DDT中心碳连接两个对称的对氯苯基 (相同基团)、-H和
-CCl3,存在两个相同基团,无手性碳;DDE含碳碳双键,双键碳连三个基团,无手性碳,A不正确;
B.DDE含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DDT无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可用溴水鉴
别,B正确;
C.DDT中H的种类:两个对称对氯苯基上的邻位H、间位H,及中心碳上的H,共 3种等效氢,核磁共
振氢谱有 3组峰,C正确;
D.DDT转化为DDE脱去 1分子HCl,生成碳碳双键,属于消去反应,D正确;
故选A。
11. 常温下 SnCl4为无色液体,沸点为 114℃,在空气中易水解生成锡酸与HCl,将Cl2通入熔融的金属锡中
制备纯净SnCl4,装置如下 (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应该先点燃酒精灯,再注入浓盐酸
B. 该装置存在缺陷,制得的四氯化锡含有锡酸
C. 戊装置 作用是冷凝、收集SnCl4
D. 己中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答案】A
【详解】A.实验过程中,应先注入浓盐酸,利用产生的Cl2将装置中空气排出,如果先点燃酒精灯,则Sn
·6·
会与装置中的O2反应,A错误;
B.由于己装置中会有水蒸气进入戊中,所以SnCl4会水解生成锡酸与HCl,B正确;
C.由分析知,戊装置作用为冷凝收集SnCl4,C正确;
D.由分析知,多余的Cl2被己中NaOH溶液吸收,D正确;
故答案选A。
12. 锑属于氮族元素,广泛用于制造合金、瓷器、颜料等。现用锑精矿 (主要含有Sb2O3、Sb2S3、Fe2O3、CuO
等杂质)来制备锑。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S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p区,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5s25p3
B.“碱浸”时,Sb2O3发生反应为:Sb2O3+ 6Na2S+ 3H2O= 2Na3SbS3+ 6NaOH
C.“滤渣 I”的主要成分为Fe2O3、CuO
D.“电解”过程中,阴极生成 2mol Sb,则阳极生成 1.5molO2
【答案】D
【详解】A.Sb为氮族元素 (第V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 p区,原子序数 51,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5s25p3,A正确;
B.“碱浸”时Sb2O3与Na S、H O反应生成Na3SbS3和NaOH,反应中元素守恒 (Sb、Na、S、O、H均
守恒),且Sb化合价始终为+3价 (非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正确,B正确;
C.Fe2O3、CuO为碱性氧化物,不与NaOH、Na2S溶液反应,留在滤渣 I中,C正确;
D.电解时阴极SbS3-3 得电子生成Sb:SbS3-3 + 3e-=Sb+ 3S2-,生成 2mol Sb转移 6mol 电子,阳极溶
液中S2-还原性强于OH-,优先放电 (而非OH 生成O2),故阳极不会生成O2,D错误;
故答案选D。
n KOH
13. 25℃ 时,用 0.1 mol L-1 KOH 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2A溶液,H2A被滴定分数 与 pH值、微 n H2A
n X
粒分布分数 δ[δ X = - 2-
n H A +n HA-
,X表示H A、HA 或A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
2 +n A2-
2

法正确的是
·7·
A. 25℃时,H A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a ≈ 10-9.22 2
B. e点对应的 pH值约为 2
C. c点溶液中:2c K+ = 3c HA-
D. c、d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 d
【答案】D
c(H+) c(A2-)
【详解】A.H2A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a2= - 。当 δ(HA ) = δ(A
2 )时,c(HA-) =
c(HA )
c(A2-),则Ka2= c(H ),此时 pH= pKa2。图像中HA 与A2 分布分数曲线交点 (c点)对应的 pH约为 7,
故Ka2≈ 10-7,A错误;
B.在H2A被滴定分数为 0时,溶液的 pH> 2,e点为H2A与HA 分布分数曲线交点,此时 δ(H2A) = δ
(HA ),溶液中HA-将抑制H2A的电离,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则 e点溶液的 pH值应比H2A被滴定分数
为 0时大,所以 e点溶液的 pH值一定大于 2(在滴定曲线中 a、b两点的纵坐标值之间),B错误;
C. c点时,H2A被滴定分数为 1.5,此时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KHA和K2A,根据物料守恒,
2c(K ) = 3[c(H2A) + c(HA ) + c(A2 )],所以 2c(K )> 3c(HA ),c点溶液中,c(HA ) = c(A2 ),pH=
7,c(H+) = c(OH-),根据电荷守恒,c(K ) + c(H+) = c(OH-) + c(HA ) + 2c(A2 ),所以 c(K ) =
3c(HA ),C错误;
D. c点为HA 与A2 共存溶液,d点A2 浓度更大 (滴定分数更高)。A2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浓度越大
对水电离的促进作用越强,故水的电离程度 c < d,D正确;
故选D。
14. 铑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4d85s1,铑的配合物离子 Rh CO 2I
-
2 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CH3OH+CO=
CH3COOH,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
A. 铑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ⅦB族
B. X存在一种成键方式相同的同分异构体,说明X的空间结构是四面体形
C. A、C分别是CH3COI和CH3COOH
D. B为OH-、D为 I-
【答案】C
【详解】A.铑价层电子排布为 4d85s1,价电子数为 9,第五周期元素,第Ⅷ族 (8- 10列),而非ⅦB族 (价
电子数 7),A错误;
B.配合物 Rh CO -2I2 中Rh配位数为 4,若为MA2B2型 (2个CO、2个 I ),平面正方形结构存在顺反
异构 (成键方式不同),四面体结构无异构,“存在同分异构体”说明为平面正方形,B错误;
C.甲醇羰基化反应机理中,CH3OH先转化为中间体,CO插入后生成CH3CO-Rh配合物,进一步反
应生成CH3COI(A),CH3COI水解得到CH3COOH(C),符合总反应CH3OH +CO→CH3COOH的原子
守恒,C正确;
D.总反应无OH 参与,且 I 为催化剂循环组分,根据分析B、D分别是水和HI,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58分。
15. 氢碘酸常用于合成碘化物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 (夹持装置等略)制备氢碘酸。
·9·
步骤如下:
ⅰ、在A中加入 150mL H2O和 127 g I2,快速搅拌,打开K1通入H2S,反应完成后,关闭K1,静置、过滤得
滤液;
ⅱ、将滤液转移至B中,打开K2通入N2,接通冷凝水,加热保持微沸,直至H2S除尽;
ⅲ、继续加热蒸馏,C中收集沸点为 125~127℃间的馏分,得到 117mL氢碘酸 (密度为 1.7 g/mL-1,HI质
量分数为 57%)。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2)通入H2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ⅰ中快速搅拌的目的: (填序号)。
a.便于产物分离 b.防止暴沸 c.防止固体产物包覆碘
(4)步骤ⅰ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促进碘溶解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步骤ⅱ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先通入N2,再加热;步骤ⅲ实验结束时相对应的操作顺序: 。
(6)列出本实验产率的计算表达式: 。
(7)氢碘酸见光易分解,易被空气氧化,应保存在 。
【答案】(1)圆底烧瓶
(2)I2+H2S=S ↓+2HI
(3)c (4)I2+ I- I-3
(5)先停止加热,再通一段时间的N2后关闭K2
(6) 117×1.7×57% × 100%
128
(7)密封的棕色细口瓶中,并放在避光低温处
【小问 1详解】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圆底烧瓶;
【小问 2详解】
通入硫化氢气体发生的反应为碘水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氢碘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2+H2S=
S ↓+2HI;
小问 3详解】
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反应生成的硫会包裹在碘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步骤ⅰ中快速搅
拌的目的是防止硫固体包覆碘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选 c;
【小问 4详解】
碘单质能与溶液中的碘离子反应生成碘三离子,该反应能增大碘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促进碘的溶解,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2+ I- I-3 ;
【小问 5详解】
为确保蒸馏装置内的碘化氢全部进入装置C中,步骤ⅲ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通一段时间的氮气
后关闭K2;
【小问 6详解】
由题意可知,实验得到 117mL密度为 1.7 g/mL、质量分数为 57%的氢碘酸溶液,则由方程式可知,本实
117×1.7×57%
验产率的计算表达式为 × 100%;
128
·10·
【小问 7详解】
由题意可知,氢碘酸见光易分解,易被空气氧化,则氢碘酸应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细口瓶中,并放在避光低
温处。
16. 以液晶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玻璃粉末 (含CeO2、SiO2、Fe2O3、Al2O3等)为原料回收Ce的流程
如图所示。
已知:
1.CeO2具有强氧化性,通常情况不与常见的无机酸反应。
2.几种阳离子转化为沉淀的 pH
金属阳离子 Fe3+ Ce3+ Al3+ Fe2+
开始沉淀的 pH 1.5 7.6 3.4 6.5
沉淀完全的 pH 2.8 9.4 4.7 9.0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快废玻璃粉末的酸浸速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至少写一种)。
(2)操作①和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请写出加入H2O2的与Ce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操作②中也需要调节 pH,调节 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常温下,向滤液Ⅱ中加入碱调节溶
液的 pH= 9时,Ce OH 3悬浊液中 c Ce3+ =___________mol L-1[已知:25℃时,Ce OH 3的
Ksp= 8.0× 10-21]。
(5)操作③需加入浓H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在氩气氛围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
_。
(6)对CeCl3样品纯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准确称量样品 12.5g,配成 200mL溶液,取 50.00mL上述溶液置
于锥形瓶中,加入稍过量的过二硫酸铵 NH4 2S2O8]溶液使Ce3+被氧化为Ce4+,然后用萃取剂萃取
Ce4+,再用 1mol L-1的FeSO4标准也滴定至终点,重复 2~3次,平均消耗 10.00mL标准液。计算CeCl3
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适当增大酸的浓度或适当升高温度或不断搅拌 (答将样品粉碎不得分)
(2)过滤 (3)2CeO +H O + 6H+= 2Ce3+2 2 2 +O2 ↑+4H2O
(4) ①. 4.7≤ pH< 7.6 ②. 8.0× 10-6
(5) ①. 抑制Ce3+的水解 ②. 防止加热过程中CeCl3被氧化
(6)78.88
【小问 1详解】
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了加快废玻璃粉末的酸浸速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适当增大酸的浓度或适
当升高温度或不断搅拌;
·11·
【小问 2详解】
操作①和②都是固液分离的方法,均为过滤;
【小问 3详解】
CeO2具有强氧化性,加入H2O2作还原剂,酸性条件下CeO2被还原为Ce3+,过氧化氢中氧被氧化为氧
气,反应为:2CeO2+H2O + 6H+= 2Ce3+2 +O2 ↑+4H2O;
【小问 4详解】
操作②中也需要调节 pH,使得铁离子、铝离子成为沉淀,而Ce3+不沉淀,结合表数据,调节 pH的范围为
4.7≤ pH< 7.6;常温下,向滤液Ⅱ中加入碱调节溶液的 pH= 9时,pOH= 5,则Ce OH 3悬浊液中
+ K3 = spc Ce = 8.0×10
-21
mol/L= 8.0× 10-6mol/L;
c3 OH- 10-5×3
【小问 5详解】
Ce3+水解方程式为Ce3++ 3H2O Ce OH 3+ 3H+,操作③在加热的条件下通入HCl,使得水解平衡逆
向移动,故HCl的作用是抑制Ce3+水解防止生成沉淀;在氩气氛围中加热的目的是防止加热过程中
CeCl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小问 6详解】
Ce4+和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e3+和铁离子,结合Ce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存在,CeCl3
1mol L-1×0.010L×246.5g/mol× 200
Ce4+ FeSO4,则CeCl3样品的纯度为 50 × 100%= 78.88%。12.5g
17. M是应用广泛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M的其中一种路线如下 (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① (-NH2容易被氧化)

③ (R和R 代表烃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实验式为CH3O,A的化学名称为 。
·12·
(2)D→E的转化过程中所用试剂和反应条件为 。
(3)B→C的反应类型为 。
(4)C+ J→M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关于 I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 B. 1molI最多可以与 6mol氢气加成
C. I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取代、聚合反应 D. I中碳原子和氮原子杂化方式完全相同
(6)N是E的同系物,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大 14,满足下列条件的N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能发生水解反应④含有-NH2
(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乙醇和苯为有机原料 (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的合成路线: 。
【答案】(1)乙二醇 (或 1,2-乙二醇)
(2)浓硫酸、浓硝酸,水浴加热 (或加热)
(3)氧化反应
(4)
(5)B
(6)17
(7)
【小问 1详解】
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名称为乙二醇 (或 1,2-乙二醇);
【小问 2详解】
由分析可知,D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生成E,则D→E的转化过程中所用试剂和反应条
件为浓硫酸、浓硝酸,水浴加热 (或加热);
【小问 3详解】
B→C为乙二醛被氧化为乙二酸,属于氧化反应;
【小问 4详解】
C+ J→M为HOOCCOOH与 发生缩聚反应生成M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13·
【小问 5详解】
由分析可知,I的结构简式为: ,则:
A. I中含有碳溴键,能与碱溶液发生取代反应;含有酰胺基,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A错误;
B. 1mol苯环可以和 3molH2发生加成反应,酰胺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加成,则 1molI最多可以与
6mol氢气加成,B正确;
C. I中含有碳溴键、酰胺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即取代反应;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上有氢原子,也可以
发生氧化反应,但 I不能发生聚合反应,C错误;
D. I中苯环和碳氧双键中的碳原子采取 sp2杂化,其余碳原子采取 sp3杂化,即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
和 sp3,I中氮原子均采取 sp2杂化,D错误;
故选B;
【小问 6详解】
N是E( )的同系物,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大 14,即N在分子组成上比E多 1个CH2,则N
的分子式为C8H9O2N,N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则含有苯环;能发生银镜反应、水解反应且含-NH2,则含
有-OOCH,所以N是含有-OOCH、-NH2且分子式为C8H9O2N的芳香族化合物,当苯环上只有 1个
支链时,N为 ,只有 1种;当苯环上有 2个支链时,两个支链分别为-NH2、
-CH2OOCH或-OOCH、-CH2NH2,考虑邻位、间位和对位各有 3种结构,此时共有 6种;当苯环上有
3个支链时,3个支链分别为-OOCH、-NH2和-CH3,此时有 4+ 4+ 2= 10种,所以满足条件的N的
同分异构体共有 1+ 6+ 10= 17种;
【小问 7详解】
以乙醇和苯为有机原料合成 ,可以先合成苯胺和乙酸,乙酸可以由乙醇催化氧化生
成乙醛,再催化氧化乙醛得到;苯胺可以由苯先合成硝基苯,再还原硝基苯得到,最后苯胺和乙酸反应得
到 ,则合成路线为:

18.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转化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某课题组利用 CO2为原料将其转化成
各种有机物,从而实现碳的循环再利用。
(1)以CO2为原料合成乙烯,其反应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14·
Ⅰ、CO2 g +H2 g =CO g +H2O g ΔH=+41.3 kJ/mol
Ⅱ、2CO g + 4H2 g =C2H4 g + 2H2O g ΔH=+210.5 kJ/mol
CO2加氢合成乙烯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以CO2为原料催化加氢合成乙醇,其反应原理为:2CO2 g + 6H2 g =C2H5OH g + 3H2O g ΔH
< 0,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 CO2和 8mol H2,如图为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温度T1 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点,若在X点对反应容器升温,同时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重新达
到平衡状态时,可能是图中A~F点中的 点。
③D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 MPa-4(Kp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
数)。在T1温度下,压强恒定为 2MPa,若初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是 3mol CO2和 4mol H2,则达到平
衡状态时,H2的体积分数 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以惰性材料作电极,用CO2电解法制取丙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 b极为 极 (填“正”或“负”)。
②写出X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答案】(1)2CO2(g) + 6H2(g) = C2H4(g) +4H2O(g) △H=+293.1kJ/mol
(2) ①. 小于 ②. F ③. 27 ④. 小于
(3) ①. 正 ②. 3CO2+ 18e-+ 18H+= CH3CH=CH2+ 6H2O
【解析】
【小问 1详解】
·15·
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乙烯的反应为 2CO2(g) + 6H2(g) = C2H4(g) +4H2O(g),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Ⅰ
× 2+反应Ⅱ=目标反应,则反应△H= (+41.3kJ/mol) × 2+ (+210.5kJ/mol) = +293.1kJ/mol,则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2(g) + 6H2(g) = C2H4(g) +4H2O(g) △H=+293.1kJ/mol;
【小问 2详解】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相同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可知,
T1条件下氢气的体积分数小于T2条件下,则温度T1小于T2;
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增大压
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则在X点对反应容器升温,同时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
增大,图中F点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③由图可知,在T1、2MPa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为 25%,设反应生成乙醇物质的量为
amo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2CO2 g + 6H2 g CH3CH2OH g + 3H2O g
起(mol) 4 8 0 0
变(mol) 2a 6a a 3a
平(mol) 4-2a 8-6a a 3a
8-6a
由氢气的体积分数可得: - × 100%= 25%,解得 a= 1,则平衡时二氧化碳、氢气、乙醇、水蒸气分别12 4a
1 3 8 ×2MPa
3
8 ×2MPa 为 2mol、2mol、1mol、3mol,总物质的量为 8mo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p= 2 6
28 ×2MPa
2
8 ×2MPa
= 27MPa-4;若初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是 3mol二氧化碳和 4mol氢气,可以视作恒温恒压下,先通入
2mol二氧化碳和 4mol氢气,再通入 1mol二氧化碳,先通入 2mol二氧化碳和 4mol氢气所形成的平衡
与原平衡为恒压等效平衡,氢气的体积分数为 25%,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1mol二氧化碳时,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氢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初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是 3mol二氧化碳和 4mol氢气达到平
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5%;
【小问 3详解】
由图可知,与直流电源正极 b相连的电极Y为电解池的阳极,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氢离子和氧气,电极Y为阴极,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丙烯和水,电极
反应式为 3CO - +2+ 18e + 18H = CH3CH=CH2+ 6H2O。
·16·2026届高三第 2次阶段性检测化学科目试题卷
满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I127 Ce140
Pb20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金属塑料”“赛钢”“超钢”之称的聚甲醛,以其优异的机械强度、刚性和耐磨性而著称,可以反
复加热熔融加工,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树脂
B. 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用纤维素制取醋酸纤维、核酸检测中的DNA复制、白酒陈化过程产生香味
都发生了酯化反应
C. 2025央视春晚舞台上,创意融合舞蹈《秩BOT》,机器人的机身应用了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0%以上的高强度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纳米晶体在声、光、电、磁、热等性能上常会呈现新特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有不同于大块晶体
的特性主要原因是因为晶体的表面积增大
2. 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A. 基态硒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Ar 4s24p4
B. 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
C. CaC2的电子式:
D. 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实验有关的图标有
3. 我国化学工作者将游离态氮固定在碳上 (示踪反应如下),制得的 N=C=N 2-可用于合成核酸的
结构单元。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 0 a tm , 5 50 ℃ , 5 h 1515N2+C(石墨) + 2LiH Li NC152 N +H2
A. 15N2在上述反应中作氧化剂,1个
15N2中含有 16个中子
B. 发生上述反应若生成 1molH2,则此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NA
C. [N=C=N]2-为直线形结构,1mol[N=C=N]2-中含有的 π键数目为 2NA
D. 石墨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sp2,石墨晶体内粒子间存在的作用力有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4. X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矿物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四步反应转化为Q(略去部分参与反
·1·
应的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知X和Q的组成元素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常用作油漆、涂料等的红色颜料 B. 溶液 Z加热煮沸后颜色会发生变化
C. R→Q反应需要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 D. Q可以通过单质间化合反应制备
5. 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杯酚”能分离C60和C70,体现了超分子的自组装特性
B. 可燃冰 CH4 8H2O 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C. 冰晶体中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低于干冰晶体中的CO2分子
D. 钾盐可用作紫色烟花的原料是因为电子跃迁到激发态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紫色光
6. 某含铜催化剂的阴离子的结构如图所示。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
X、Y、Z位于同一周期,基态X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阴离子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元素电负性:XC. 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X7. 钙钛矿类杂化材料 (CH3NH3)PbI3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晶胞结构如图 1所
示,B 1 1 1代表Pb2+,A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0,0,0),B的为 ,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2 2 2
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6.2×10
30
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a3NA
B. N、I、Pb均属于 p区元素
·2·
C. C 1 1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1, ,2 2
D. 若沿 z轴向 xy平面投影,则其投影图如图 2所示
8. 金属Ru被广泛用于制笔行业。某实验小组以某钌废料 [主要成分是Ru CO3 2,还含RuO4(其中
Ru为+8价)、FeO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Ru的流程如图。
已知:“除杂”中氯元素被还原成最低价态,NaClO3只氧化Fe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
B.“酸浸”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C. SO2-3 、ClO- 2-3、SO4 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热还原”时,往往需要先通一段时间 氢气,其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9. 某大学教授团队揭示了 In2O3用于二氧化碳电还原时,自身会发生还原重构,该团队还通过电化学
原位拉曼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等技术对 In2O3在电化学还原条件下的活性物种进行了研究。设计
以CO2与辛胺为原料用电化学方法实现了甲酸和辛腈的高选择性合成,装置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 在现代化学中,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定元素的种类
B. 若以铅酸蓄电池为电源,则 In/In2O3-x极应与铅酸蓄电池的Pb极相连
C. 工作时,每转移 2mol电子,In/In2O3-x极溶液的质量增加 44g
D. Ni2P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3 CH2 7NH2+ 4OH-- 4e-=CH3 CH2 6CN+ 4H2O
10. 滴滴涕 (DDT)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A. DDT有 1个手性碳、DDE中无手性碳 B. 可用溴水鉴别DDT和DDE
C. DDT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 3组峰 D. DDT转化为DDE属于消去反应
11. 常温下 SnCl4为无色液体,沸点为 114℃,在空气中易水解生成锡酸与HCl,将Cl2通入熔融的金属
锡中制备纯净SnCl4,装置如下 (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应该先点燃酒精灯,再注入浓盐酸
B. 该装置存在缺陷,制得的四氯化锡含有锡酸
C. 戊装置 作用是冷凝、收集SnCl4
D. 己中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12. 锑属于氮族元素,广泛用于制造合金、瓷器、颜料等。现用锑精矿 (主要含有 Sb2O3、Sb2S3、Fe2O3、
CuO等杂质)来制备锑。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S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p区,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5s25p3
B.“碱浸”时,Sb2O3发生反应为:Sb2O3+ 6Na2S+ 3H2O= 2Na3SbS3+ 6NaOH
·4·
C.“滤渣 I”的主要成分为Fe2O3、CuO
D.“电解”过程中,阴极生成 2mol Sb,则阳极生成 1.5molO2
n KOH
13. 25℃时,用 0.1 mol L-1 KOH 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2A溶液,H2A被滴定分数 与 pH n H2A
n X
值、微粒分布分数 δ[δ X = ,X表示H A、HA-或A2-- - 2 ]的关系如图所n H2A +n HA +n A2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时,H2A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a ≈ 10-9.22
B. e点对应的 pH值约为 2
C. c点溶液中:2c K+ = 3c HA-
D. c、d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 d
14. 铑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4d85s1,铑的配合物离子 Rh CO I -2 2 可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 CH3OH+
CO=CH3COOH,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
A. 铑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ⅦB族
B. X存在一种成键方式相同的同分异构体,说明X的空间结构是四面体形
C. A、C分别是CH3COI和CH3COOH
D. B为OH-、D为 I-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 2分,共 58分。
15. 氢碘酸常用于合成碘化物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 (夹持装置等略)制备氢碘酸。
步骤如下:
ⅰ、在A中加入 150mL H2O和 127 g I2,快速搅拌,打开K1通入H2S,反应完成后,关闭K1,静置、过
滤得滤液;
ⅱ、将滤液转移至B中,打开K2通入N2,接通冷凝水,加热保持微沸,直至H2S除尽;
ⅲ、继续加热蒸馏,C中收集沸点为 125~127℃间的馏分,得到 117mL氢碘酸 (密度为 1.7 g/mL-1,
HI质量分数为 57%)。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2)通入H2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步骤ⅰ中快速搅拌的目的: (填序号)。
a.便于产物分离 b.防止暴沸 c.防止固体产物包覆碘
(4)步骤ⅰ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促进碘溶解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步骤ⅱ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先通入N2,再加热;步骤ⅲ实验结束时相对应的操作顺序:

(6)列出本实验产率的计算表达式: 。
(7)氢碘酸见光易分解,易被空气氧化,应保存在 。
16. 以液晶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玻璃粉末 (含CeO2、SiO2、Fe2O3、Al2O3等)为原料回收Ce的流
程如图所示。
·6·
已知:
1.CeO2具有强氧化性,通常情况不与常见的无机酸反应。
2.几种阳离子转化为沉淀的 pH
金属阳离子 Fe3+ Ce3+ Al3+ Fe2+
开始沉淀的 pH 1.5 7.6 3.4 6.5
沉淀完全的 pH 2.8 9.4 4.7 9.0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快废玻璃粉末的酸浸速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至少写一种)。
(2)操作①和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请写出加入H2O2的与Ce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操作②中也需要调节 pH,调节 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常温下,向滤液Ⅱ中加入碱调
节溶液的 pH= 9时,Ce OH 3悬浊液中 c Ce3+ =___________mol L-1[已知:25℃时,
Ce OH 3的Ksp= 8.0× 10-21]。
(5)操作③需加入浓H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在氩气氛围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
___。
(6)对CeCl3样品纯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准确称量样品 12.5g,配成 200mL溶液,取 50.00mL上述溶液
置于锥形瓶中,加入稍过量的过二硫酸铵 NH4 2S2O8]溶液使Ce3+被氧化为Ce4+,然后用萃取剂萃
取Ce4+,再用 1mol L-1的FeSO4标准也滴定至终点,重复 2~3次,平均消耗 10.00mL标准液。计算
CeCl3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
17. M是应用广泛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M的其中一种路线如下 (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7·
已知:① (-NH2容易被氧化)

③ (R和R 代表烃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实验式为CH3O,A的化学名称为 。
(2)D→E的转化过程中所用试剂和反应条件为 。
(3)B→C的反应类型为 。
(4)C+ J→M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关于 I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
B. 1molI最多可以与 6mol氢气加成
C. I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取代、聚合反应
D. I中碳原子和氮原子杂化方式完全相同
(6)N是E的同系物,N的相对分子质量比E大 14,满足下列条件的N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能发生水解反应④含有-NH2
(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乙醇和苯为有机原料 (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
的合成路线: 。
18.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转化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某课题组利用CO2为原料将其转化
成各种有机物,从而实现碳的循环再利用。
(1)以CO2为原料合成乙烯,其反应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Ⅰ、CO2 g +H2 g =CO g +H2O g ΔH=+41.3 kJ/mol
Ⅱ、2CO g + 4H2 g =C2H4 g + 2H2O g ΔH=+210.5 kJ/mol
CO2加氢合成乙烯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以CO2为原料催化加氢合成乙醇,其反应原理为:2CO2 g + 6H2 g =C2H5OH g + 3H2O g
ΔH< 0,向密闭容器中充入 4mol CO2和 8mol H2,如图为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
系。
·8·
①温度T1 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X点,若在X点对反应容器升温,同时缩小体积使体系压强增大,重
新达到平衡状态时,可能是图中A~F点中的 点。
③D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 = MPa-4p (Kp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
分数)。在T1温度下,压强恒定为 2MPa,若初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是 3mol CO2和 4mol H2,则达
到平衡状态时,H2的体积分数 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以惰性材料作电极,用CO2电解法制取丙烯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 b极为 极 (填“正”或“负”)。
②写出X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