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扬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1 12:09:15

文档简介

扬州中学 2025- 2026学年第一学期 9月考试试题
高三化学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使用机读卡的用 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
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F- 19 Co- 59
选择题 (共 39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3小题,每题 3分,共 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所用到的主要物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潜艇降噪所用的橡胶消声瓦 B. 制造飞机材料所用的硬铝
C. 制造医用材料所用的聚乳酸 D. 亚冬会冰壶所用花岗岩
【答案】D
【详解】A.橡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硬铝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可用作飞机材料,硬铝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
C.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因此可用于制造医用材料,聚乳酸属于有机高分
子化合物,C错误;
D.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故答案选D。
Δ
2. 利用反应LiH NH 十 3 H2+LiNH2可制备化工试剂LiN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H的电子式为 B. 第一电离能:I1(Li)> I1(H)
C. NH-2 中N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sp2 D. NH3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答案】D
【详解】A.LiH为离子化合物,H-的核外只有两个电子,LiH的电子式: ,A错误;
B.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第一电离能:I1(Li)< I1(H),B错误;
C 5+1-1×2.NH-2 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 = 4,为 sp3杂化,C错误;2
D.NH3是含有氮氢极性键,中心原子N含有 1对孤对电子,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为极性分子,D正确;
故选D。
3. 下列由废铁屑制取 NH4 2Fe SO4 2 6H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
A. 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 NH4 2SO4固体
B. 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C. 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
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 NH4 2Fe SO4 2 6H2O晶体
【答案】B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 NH4 2SO4固体,应该“左物右码”,故A错误;
B.加热能促进纯碱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油污更容易因水解而被除去,因此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
铁屑表面的油污,故B正确;
C.铁在浓硫酸中钝化,用稀硫酸溶解废铁屑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C错误;
D. NH4 2Fe SO4 2 6H2O受热易失去结晶水,不能用蒸干溶液的方法制取,应该用加热浓缩、冷却
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4. 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含NaAlSi3O8、CaMg CO3 2、MgSO4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I1(Si)> I1(Al)> I1(Mg) B. 离子半径:r Na+ > r Al3+ > r O2-
C. 电负性:χ(O)> χ(C)> χ(Si) D. 熔点:SO2>SiO2>Na
【答案】C
【详解】A.Mg的电子结构更稳定,第一电离能正确顺序应为 I1 Si > I1 Mg > I1 Al ,A错误;
B.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同电子层离子半径顺序为 r O2- > r Na+ > r Al3+ ,B错误;
C.同周期元素电负性自左至右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电负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故电负性:O>C
>Si,C正确;
D.SiO2为共价晶体熔点最高,Na为金属晶体熔点高于分子晶体SO2,正确顺序为SiO2>Na>
SO2,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F2在常温下与Cu反应生成致密的氟化物薄膜,高温时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酰氟 (SO2F2)。CaF2与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得HF,常温下测得HF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37。SO2通入KClO3酸
性溶液中制得黄绿色气体ClO2常用作自来水消毒剂。Cl2和潮湿的Na2CO3反应生成Cl2O。 (CN )
2具有与卤素单质相似的化学性质。Ka(HCN ) = 4.9× 10-10。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A. 硫酰氟 (SO2F2)的键角大于SO2的键角
B. ClO-3 和Cl2O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
C. (CN )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电子结构
D. 常温下,氟化氢分子间以氢键结合形成 (HF)2
6.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Δ
A. CaF2与浓硫酸反应:CaF2+H2SO

4 浓 CaSO4+HF ↑
B. Cl2和潮湿的Na2CO3反应:2Cl2+ 2OH- = 2Cl-+Cl2O+H2O
高温
C. F 2与熔融的Na2SO4反应:2F2+Na2SO4 SO2F2+ 2NaF+O2 ↑
D. (CN )2与水反应:(CN )2+H2O H++CN-+HOCN
7.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ClO2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B. Cu与F2反应生成致密的氟化物薄膜,可用于制作储存F2的容器
C.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与KClO3反应制ClO2
D. HF具有弱酸性,可用于蚀刻玻璃
【答案】5. A 6. C 7. B
【5题详解】
A.SO 32F2分子中S的杂化类型为 sp ,键角约为 109.5°,而SO2为 sp2杂化,键角约 120°,因此SO2F2
的键角小于SO2,A错误;
B.ClO- 33 中Cl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sp 杂化),Cl2O中O的价层电子对数也为 4(sp3杂化),B正确;
C. (CN )2分子中C和N通过三键连接,均满足 8电子结构,C正确;
D.HF分子间氢键导致形成 (HF)2,D正确;
故选A;
【6题详解】
A.CaF2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2HF,方程式漏写系数 2,正确的方程式:
,A错误;
B.Cl2与潮湿的Na2CO3反应 2Cl2+ 2CO2-3 +H2O= 2Cl-+Cl2O+ 2HCO-3,B错误;
高温
C.F2与熔融的Na2SO4高温发生反应 2F2+Na2SO4= SO2F2+ 2NaF+O2 ↑,生成SO2F2、NaF和
O2,C正确;
D. (CN )2与水反应生成HCN和HOCN,HCN为弱电解质对应的方程式为:(CN )2+H2O HCN
+HOCN,D错误;
故选C;
【7题详解】
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使病菌的蛋白质变性,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A错误;
B.Cu与F2反应生成致密氟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反应,用于储存F2,B正确;
·3·
C.SO2与KClO3反应时SO2作为还原剂,体现还原性,C错误;
D.HF蚀刻玻璃因与SiO2反应,不是其弱酸性,D错误;
故选B。
8.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通 电 澄 清 石灰水A. 工业制取漂白粉:饱和食盐水 Cl 2 漂白粉
蒸干
B. 熔融电解工业制取镁:MgCl 溶液 2 无水MgCl 2 Mg
过量O 水
C. 工业制取硫酸:S 2 SO 3 H2SO
点燃 4
①过量NH
D. 3 Δ工业制取纯碱:饱和食盐水 NaHCO3固体 Na2CO 固体
②过量CO 32
【答案】D
【详解】A.工业制取漂白粉是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制得,A不合题意;
B.由于MgCl2水解生成Mg(OH)2和HCl,HCl易挥发,故直接蒸干MgCl2溶液得不到无水MgCl2,
B不合题意;
C.硫与过量的O2燃烧只能生成SO2,SO2经催化氧化才能制得SO3,且工业上制备硫酸是煅烧含
硫矿物来制得SO2,C不合题意;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可以制得NaHCO3固体此为侯氏制碱法,然后
NaHCO3受热分解得到纯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 锂-氟化碳电池稳定性很高。电解质为 LiClO4乙二醇二甲醚 ( )溶液,总反应为
xLi+CFx= xLiF+C,放电产物LiF沉积在正极,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子从 a极经过电解液到 b极
B. 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 电解质溶液可用LiClO4的乙醇溶液代替
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Fx+ xLi++ xe-= xLiF+C
【答案】D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Li电极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放电时电子从负极 a极通过外电路
经负载流向正极 b极,电解液中通过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导电,电子不能进入电解液,A错误;
B.放电时阳离子Li+需从负极移向正极参与反应生成LiF,故该电池使用的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
交换膜,B错误;
·4·
C.乙醇为质子溶剂,若用LiClO4的乙醇溶液代替电解质溶液,Li会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不
能用乙醇溶液代替电解质,C错误;
D.正极上CF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Li+生成LiF和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F + xe-x x +
xLi+= xLiF+C,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0. 黄铜灰渣 (含有Cu、Zn、CuO、ZnO及少量FeO、Fe2O3)生产硝酸铜溶液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浸取”时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宜过量太多
B. 若反应中所加 Zn过量,所得Cu(NO3)2溶液中含 Zn(NO3)2
C. 滤液 II含 Zn2+、Fe2+、Fe3+、SO2-4 等离子
D. 反应 II会产生NO污染环境,可将滤渣灼烧后再加稀硝酸
【答案】C
【详解】A.反应 1处加入 Zn粉,若前面加入的H2SO4过量,则会消耗更多的 Zn,故A正确;
B.加入的 Zn将Fe3+反应生成Fe2+,将Cu2+反应生成Cu,若 Zn过量,滤渣中有Cu和 Zn,加入稀
HNO3,Cu和 Zn均可以被溶解,生成Cu(NO3)2和 Zn(NO3)2,故B正确;
C.Fe3+的氧化性强于Cu2+,Zn与Cu2+置换前,必然将Fe3+还原为Fe2+,所以滤液 II中不存在
Fe3+,故C错误;
D.稀HNO3与金属会产生NO,滤渣为Cu,先灼烧,则生成CuO,再溶于稀HNO3,不会产生NO,故
D正确;
答案选C。
11. 室温下,下列实验研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在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间甲基苯甲醛,振荡,溶液紫
A 验证醛基具有还原性
红色褪去
向 3mL1mol L-1FeCl3溶液逐滴加入同体积同浓度 SO2-3 与Fe3+在水溶液中存在
B Na2SO3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放置 1h后沉淀消失, 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竞
溶液变为绿色 争
用 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 0.1mol L-1的NaClO溶液 比较HClO、CH3COOH酸性相
C
和CH3COONa溶液的 pH 对强弱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 CO还原Fe2O3实验中,Fe2O3是
D
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否全部被还原
·5·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详解】A.间甲基苯甲醛中的甲基也能被酸性KMnO4氧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确定是由醛基
引起还是甲基引起的,A错误;
B.Fe3+与SO2-3 混合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后溶液变绿说明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因此两种说明两者存在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竞争,B正确;
C.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漂白 pH试纸,无法准确测定 pH,C错误;
D.若产物含Fe单质,会与Fe3+反应,即使Fe2O3未完全还原,KSCN也不显红色,D错误;
故选B。
12. 室温下,用 0.1mol L-1NaHC2O4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向 0.1mol L-1NaHC O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mol L-12 4 NaOH溶液。
实验 2:向 0.1mol L-1NaHC2O4溶液中通入一定量NH3,使溶液 pH= 7。
实验 3:向 0.1mol L-1NaH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mol L-1CaCl2溶液
已知:25℃时Ka1 H2C2O4 = 5.9× 10-2,Ka2 H2C2O4 = 6.4×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 L-1NaHC2O4溶液中:c H2C2O4 > c C O2-2 4
B. 实验 1所得溶液中:c H2C2O4 + c HC2O-4 + c H+ > c OH-
C. 实验 2所得溶液中:c NH+4 + c H2C2O4 = c C2O2-4
D. 实验 3中产生CaC2O4沉淀,可推知Ksp CaC O -32 4 ≥ 2.5× 10
【答案】C
【详解】A.NaHC2O4溶液中,HC O-2 4 的电离 (K -5a2= 6.4× 10 )强于水解
= KK W = 10
-14
≈1.7×10-13b ,由于K -a2>Kb,说明HC2O4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因此溶K -2a1 5.9×10
液中 c C O2-2 4 > c H2C2O4 ,A错误;
B.实验 1生成Na C 2- 2- - - -2 2O4溶液,溶液呈碱性,C2O4 发生水解 (C2O4 +H2O HC2O4 +OH 、HC2O4
+H2O H2C2O4+OH-),根据质子守恒:水电离的H+与OH-相等,水解消耗的H+以H2C2O4、
HC -2O4 形式存在,因此质子守恒式为:2c H2C2O4 + c HC2O-4 + c H+ = c OH- ,并非 c H2C2O4
+ c HC2O-4 + c H+ < c OH- ,B错误;
C.实验 2 中,通入NH3使溶液 pH= 7。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a+ + c NH+4 + c H+ =
c OH- + c HC O-2 4 + 2c C O2-2 4 ,由于 pH= 7,c H+ = c OH- ,因此电荷守恒式可简化为:
c Na+ + c NH+ = c HC O- + 2c C O2-4 2 4 2 4 ,同时,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 H2C2O4 + c HC -2O4
+ c C2O2-4 = c Na+ ,联立可得质子守恒式:c NH+4 + c H2C2O4 = c C2O2-4 ,C正确;
D.实验 3中,NaHC2O4溶液与CaCl2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均变为 0.05 mol·L-1。HC O-2 4 电离生成
2- = × -5= c(H
+) c(C O2-2 4 ) c2(C O2-)C2O4 ,由Ka2 6.4 10 ≈ 2 4 ,则 c C O2-2 4 ≈ 1.8× 10-3mol L-1,此时,
c(HC O-2 4 ) 0.05
沉淀生成的离子积Q= c(Ca2+) c(C O2-2 4 ) = 0.05× 1.8× 10-3= 9× 10-5,若产生CaC2O4沉淀,需满
足Q > Ksp(CaC2O4),即Ksp(CaC2O4)≤ 9× 10-5,D错误;
故选C。
13. 一种以CO2、H2S为原料制取COS的过程中主要反应如下:
·6·
反应Ⅰ:CO2(g) +H2S(g) =COS(g) +H2O(g) ΔH1= 35kJ mol-1
反应Ⅱ:2H2S(g) =S2(g) + 2H2(g) ΔH -12= 171kJ mol
反应Ⅲ:CO2(g) +H2(g) =CO(g) +H2O(g) ΔH3= 41kJ mol-1
将等物质的量的 CO2(g)和H2S(g)充入反应器中,压强一定,平衡时 CO2(g)和H2S(g)的转化率、
COS(g)和H2O(g)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n(COS)生成或n(H2O)COS(g) H O(g) 生成或 2 选择性= × 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H2S)转化
A. X代表的物质是COS
B. 温度越高,平衡时所得H2O的物质的量越少
C. 400℃之前,容器内只发生反应Ⅰ
D. 600℃时,其他条件一定,适当增大起始反应的压强,既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提高COS的平衡选
择性
【答案】D
【详解】A.反应Ⅰ生成COS和H2O,反应Ⅲ也生成H2O,则H2O的选择性应高于COS,由图可知,
X的选择性高于Y,所以X代表H2O,Y代表COS,A错误;
B.反应Ⅰ、Ⅲ均生成H2O,且均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H2O的物质的量应增多,B
错误;
C. 400°C之前,H2S、CO2有转化率,COS、H2O有选择性,同时反应Ⅱ中H2S分解也会发生 (只是
程度小),不可能只发生反应Ⅰ,C错误;
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反应Ⅰ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反应Ⅱ逆向移动 (减少H2S分解 ),
反应Ⅲ气体分子数不变,整体有利于COS生成,能提高其平衡选择性,D正确;
故答案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61分)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61分。
14. 利用水钴矿 (主要成分为 Co2O3,含少量 SiO2、FeO、Fe2O3、MnO2)制备二次电池添加剂 β -
Co(OH)2的流程如下。
·7·
已知:ⅰ.沉淀过快无法形成 β-Co(OH)2;Co(OH)2在碱性溶液中易被O2氧化。
ⅱ.Co2+、Co3+易与NH3形成配合物。
(1)“酸浸”固液混合时,加料方式为 (填序号)。
A.将水钴矿先和硫酸混合再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B.将水钴矿先和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再滴加硫酸
(2)滤渣 2主要成分为NaFe3(SO4)2(OH)6,写出“沉铁”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萃取”时,有机相萃取出Mn元素,下列物质可作萃取剂的是 (填序号)。
A. CCl4   B.   C.
(4)由CoSO4 → Co(NH3)2+6 → β-Co(OH)2转化过程中:
①制备 β-Co(OH)2,先加氨水再加NaOH溶液的理由是 。
②“沉钴”中使用热NaOH溶液有利于形成较纯净的 β-Co(OH)2,可能原因是 。
(5)经仪器分析,测得按题 (4)步骤制得的Co(OH)2晶体结构中含有Co(Ⅲ),为确定沉钴过程中需加
入还原剂的量,需对产品中的Co(Ⅲ)进行测定。
碘量法测定Co(Ⅲ)含量:称取 0.500 g产品,用稀硫酸溶解、定容得 100mL溶液,量取 25.00mL溶液
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和 2~3滴淀粉溶液,再用 0.01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 (反应原
理:Co3++ I-→Co2++ I、I +S O2-2 2 2 3 → I-+S 2-4O6 ),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 24.00mL,计
算产品中钴 (Ⅲ)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B (2)2Na++ 6Fe2++ 3ClO-+ 4SO2-+ 3CO2-4 3 + 6H2O= 2NaFe3(SO4)2(OH)6 ↓+3CO2
↑+3Cl-
(3)C (4) ①.“碱溶”形成的 Co(NH )2+3 6 在加入NaOH“沉钴”时可缓释 (降低)c(Co2+),利于
晶体形成 ②. 温度高利于减少溶解氧,形成NH3气氛隔绝空气,防止产物被氧化
(5)11.3%。
【小问 1详解】
硫酸是强酸,能与亚硫酸盐反应放出二氧化硫。固液混合时,防止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SO2逸
出,不利于亚硫酸钠的还原反应,应将水钴矿和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形成悬浊液再滴加硫酸,答案选
B;
【小问 2详解】
已知滤渣 2主要成分为NaFe3 SO4 2(OH)6,由流程图可知,加入的NaClO将Fe2+氧化为Fe3+,最终
得到沉淀,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得离子方程式:2Na++ 6Fe2++ 3ClO-+ 4SO2- 2-4 + 3CO3 +
6H2O= 2NaFe3(SO4)2(OH)6 ↓+3CO2 ↑+3Cl-;
【小问 3详解】
向滤液中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分液得到含有Co2+的水相和含有Mn2+的有机相,“萃取”可分离
Co、Mn元素;
A.四氯化碳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常用于萃取非极性或低极性的物质,金属阳离子在溶液中通常以水
合离子的形式存在,属于极性较强的物质,因此CCl4无法有效萃取这些金属离子,A不符合题意;
B.磷酸易溶于水,和水不分层,不能有效将金属离子从溶液中萃取出来,B不符合题意;
·8·
C. 为磷酸中的两个羟基被烷氧基取代的化合物,可以依靠其中一个氢离子与水相中的
锰离子交换而萃取出锰离子,并且与水溶液分层,能有效萃取出锰离子,C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 4详解】
①由信息 i可知,沉淀过快无法形成 β-Co(OH)2,所以制备 β-Co(OH)2时,先向溶液中加入氨水
形成Co(NH3)2+6 ,然后再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利于形成 β-Co(OH)2,则答案为:“碱溶”形成的
Co(NH )2+3 6 在加入NaOH“沉钴”时可缓释 (降低)c Co2+ ,利于晶体形成;
②已知Co(OH)2在碱性溶液中易被O2氧化,“沉钴”中使用热NaOH溶液 目的是温度高利于减少
溶解氧,形成NH3气氛隔绝空气,防止产物被氧化;
【小问 5详解】
根据题给反应得关系式:2Co3+ I 2-2 2S2O3 ,产品中钴 (Ⅲ)的质量分数w=
24.00×10-3L×0.0100mol/L× 100mL25.00mL ×59g/mol × 100%≈ 11.3%。
0.500
15. 维生素B6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 R2-NH2·HCl→ +NH4Cl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A分子中 sp3杂化的原子数目为 。
(2)D→E的反应类型为 。
(3)C的分子式为C6H11O3N,写出C的结构简式: 。
(4)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碱性水解后酸化,一种产物为ɑ-氨基酸,另一含苯环的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
比为 1 ∶ 2 ∶ 2 ∶ 3。
(5)写出以 和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无机试
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答案】(1) ①. 氨基、羧基 ②. 4
·9·
(2)加成反应 (3)
( 4 ) 或 ( 5 )
【小问 1详解】
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A中含有的官能团为氨基和羧基;根据A的结构可知,其中有两个饱和碳原
子,1个氮原子以及羟基上的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杂化,一共 4个;
【小问 2详解】
根据合成流程可知,D与 反应生成E,结合E的结构简式可知,双键变成了单键,则D→E的
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小问 3详解】
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 ;
【小问 4详解】
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②碱性水解
后酸化,一种产物为ɑ-氨基酸,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 ”,另一含苯环的产
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比为 1 ∶ 2 ∶ 2 ∶ 3,则含苯环的产物为 或
,则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或 ;
【小问 5详解】
参照D→E的合成过程可知, 可由 加成得到, 可由 与
发生与D→E类似的反应合成,观察反应物中含有 ,其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生成
·10·
,然后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可制得 ,因此合成路线为

16. 纳米铜用途广泛,可用次磷酸 (H3PO2)还原柠檬酸铜钠制备。
已知:①H3PO2为一元弱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2H3PO2 =PH3 ↑+ H3PO4。
②Ca(H2PO2)2易溶于水。
③Cu2+与柠檬酸根离子可形成配位离子 [Cu2(C6H 2-5O7)2 ] 。
(1)制备次磷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将白磷 (P4)与石灰乳混合,在 85℃下搅拌 2~3小时,制得
Ca(H2PO2)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冷却后过滤,滤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后得到H3PO2。
(2)制备柠檬酸铜钠 [Na2Cu2(C6H5O7)2 ]。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①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②加入H2O2溶液的作用是 。
(3)制备纳米铜。
在敞开体系中,向柠檬酸铜钠溶液中加入稀H2SO4调节溶液 pH为 4~6,加入一定量H3PO2,在
50~70℃时反应半小时,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①调 pH后的溶液中的Cu2+将H3PO2氧化为H3P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H3PO2的实际用量远大于理论值的原因是 。
(4)经过H3PO2还原后所得的纳米铜中含有难溶的Cu2O,欲测定产品中Cu2O的百分含量,请补充
完整以下实验方案: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烧杯中, ,将沉淀灼烧至恒重
后,用电子天平称量,计算。
(已知:Cu2O+ 2H+=Cu2++Cu+H2O。必须使用的试剂:2mol·L-1H2SO4溶液、1mol·L-1NaOH溶
液、2mol·L-1BaCl2溶液、蒸馏水)
【答案】(1 )由题所给信息,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2P4 + 3Ca (OH ) 2 +
·11·
85
6H O
° C
2 3Ca2++ 6H2PO-2 + 2PH3 ↑。
(2) ①. [Ar]3d9 ②. 氧化S2-,促进CuS溶解。
50 70°C
(3) ①. H3PO + 2Cu2++ 2H O

2 2 2Cu ↓+H3PO4+ 4H+ ②. 部分H3PO2分解;部分
H3PO2被O2氧化,增大H3PO2的消耗量。
(4)边搅拌边向其中加入过量 2mol/L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 2~3次,洗涤
液与滤液合并,向滤液中滴加 1mol/LNaOH溶液至上层清液不再产生沉淀,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
淀,至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 2mol/L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小问 1详解】
85°C
2P4+ 3Ca(OH)2+ 6H2O
3Ca2++ 6H PO-2 2 + 2PH3 ↑。
【小问 2详解】
基态Cu原子核外有 29个电子,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 3d104s1,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 Ar 3d9;
柠檬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加入H2O2溶液的作用是做氧化剂氧化S2-,促进CuS溶解;
小问 3详解】
50 70°C
H3PO2被氧化为H3P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2+3PO2+ 2Cu + 2H2O 2Cu ↓+H3PO4+
4H+;
H3PO2的实际用量远大于理论值的原因是部分H3PO2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歧化反应,部分被氧气
氧化。
【小问 4详解】
测定Cu2O,补充完整实验方案: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m g,置于烧杯中,在通风设备里,向烧杯
中加入过量的 2mol/LH2SO4溶液,充分搅拌反应,过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 2- 3次,洗涤液和
滤液合并,向滤液中滴加 1mol/LNaOH溶液至上层清液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多次洗涤至向最后一
次洗涤滤液中滴加 2mol/LBaCl2溶液无沉淀,将沉淀灼烧至恒重后,用电子天平称量,计算。
17. 研究燃煤烟气中的CO2捕集和资源再利用技术对低碳经济有重大意义。
(1)利用反应CO2 g +H2 g =HCOOH g ΔH=+14.9kJ mol-1,不能实现CO2直接加氢合成
HCOOH,原因是 。
(2)利用氨水可捕集烟气中的CO2。捕集、再生过程中含碳物种的变化如图所示。
-
①液相中H2NCOO-发生转化:H2NCOO-+H2O
O H X+NH3。X的结构式为 。
②已知:Co2++ 6NH3 Co NH 2+ K = 1× 1053 6 1 ;Zn2++ 4NH3 Zn NH 2+3 4 K2= 1× 109。
反应 2Co2++ 3Zn NH 2+3 4 2Co NH 2+3 6 + 3Zn2+的平衡常数K= 。
·12·
③转化后的溶液通过反应NH+4 +X CO2+NH3+H2O解吸释放CO2。向两份相同的转化后的溶
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CoCl2和 ZnCl2溶液,加入CoCl2溶液后释放CO2效果更好的原因是

(3)以过渡金属作催化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将CO2转化C2H4。写出阴极表面的电极反应方
程式: 。
(4)Ni/CeO2可催化CO2加氢合成CH4。CeO2形成氧空位后 晶胞如图所示。CO2催化加氢反应
中,H2在Ni表面解离为H原子 (表示为H *),CO2在CeO2表面转化为CH4可能的机理如图表示。
研究表明,Ni的粒径越小,步骤Ⅱ的加氢效率越低。
①CeO2形成氧空位后的晶胞中,Ce3+、Ce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在下图虚线方框内画出有关结构式 。
·13·
③ Ni粒径减小,CO2甲烷化效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ΔH> 0,ΔS< 0,ΔG> 0,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2) ①. ②. 1× 10-17 ③. 等物质的量的Co2+可以和更多的NH3配位,更有利
于解吸反应正向进行,促进CO2解吸
(3)2CO2+ 12e-+ 12HCO-3 =C2H 2-4+ 12CO3 + 4H2O
(4) ①. 1:1 ②. ③. 步骤Ⅱ是CO2甲烷化 决速步;步骤Ⅰ产生的甲酸盐在步
骤Ⅱ时难以加氢,导致甲酸盐累积并堵塞CeO2的氧空位
【小问 1详解】
CO2 g +H2 g =HCOOH g ΔH=+14.9kJ mol-1,该反应ΔH> 0,ΔS< 0,ΔG=ΔH-TΔS
> 0),反应无法自发进行不能实现CO2直接加氢合成HCOOH,,故答案为:ΔH> 0,ΔS< 0,ΔG>
0,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小问 2详解】
-
①液相中H NCOO-发生转化:H NCOO-+H O O H 2 2 2 X+NH3,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知,X
为碳酸氢根,其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
②已知反应 1:Co2++ 6NH3 Co NH 2+3 6 K1= 1× 105;
反应 2:Zn2++ 4NH3 Zn NH 2+ 93 4 K2= 1× 10。将反应 1× 2-反应 2× 3得反应 2Co2++
K 2 (1×105)2
3Zn NH 2+3 4 2Co NH 2+ 2+3 6 + 3Zn 则K= 1 = = 1× 10-17,故答案为:1× 10-17;
K 32 (1×109)3
③向两份相同的转化后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 CoCl2和 ZnCl2溶液,等物质的量的
Co2+可以和更多的NH3配位,更有利于解吸反应正向进行,促进CO2解吸,所以加入CoCl2溶液后释
放CO2效果更好,故答案为:等物质的量的Co2+可以和更多的NH3配位,更有利于解吸反应正向进
行,促进CO2解吸;
【小问 3详解】
阴极表面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电极反应式为:2CO2+ 12e-+ 12HCO-3 =C2H4+
12CO2-3 + 4H2O,故答案为:2CO2+ 12e-+ 12HCO-3 =C2H4+ 12CO2-3 + 4H2O;
【小问 4详解】
①由均摊法可知,CeO 1 12形成氧空位后的晶胞中,所含Ce3+、Ce4+的总数为 8× + 6× = 4,含有8 2
7个O2-,设含Ce3+、Ce4+的个数分别为 x、y,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方程:
x+y=4
+ + × - = ,解得 x= y= 2,所以Ce
3+、Ce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1;故答案为:1:1;
3x 4y 7 2 0
②步骤Ⅱ过程中碳原子再与 2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而生成甲基,则图 2虚线方框内为甲基,其结构
式为 ,故答案为: ;
③研究表明,Ni的粒径越小,步骤Ⅱ的加氢效率越低。若步骤Ⅱ为CO2甲烷化的决速步骤,Ni粒径
减小,则步骤Ⅱ的加氢效率降低,将直接导致CO2甲烷化效率降低;同时步骤Ⅱ的加氢效率降低,即
步骤Ⅱ的反应速率减小,步骤 I产生的甲酸盐难以加氢,导致甲酸盐累积并堵塞CeO2的氧空位,所
以Ni粒径减小,CO2甲烷化效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步骤Ⅱ是CO2甲烷化的决速步;步骤 I产生的
甲酸盐难以加氢,导致甲酸盐累积并堵塞CeO2的氧空位,故答案为:步骤Ⅱ是CO2甲烷化的决速步;
步骤Ⅰ产生的甲酸盐在步骤Ⅱ时难以加氢,导致甲酸盐累积并堵塞CeO2的氧空位。
·14·扬州中学 2025- 2026学年第一学期 9月考试试题
高三化学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使用机读卡的用 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
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F- 19 Co- 59
选择题 (共 39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3小题,每题 3分,共 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所用到的主要物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 潜艇降噪所用的橡胶消声瓦 B. 制造飞机材料所用的硬铝
C. 制造医用材料所用的聚乳酸 D. 亚冬会冰壶所用花岗岩
Δ
2. 利用反应LiH十NH3 H2+LiNH2可制备化工试剂LiN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iH的电子式为 B. 第一电离能:I1(Li)> I1(H)
C. NH-2 中N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sp2 D. NH3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3. 下列由废铁屑制取 NH4 2Fe SO4 2 6H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 NH4 2SO4固体
B. 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C. 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
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 NH4 2Fe SO4 2 6H2O晶体
4. 黏土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原料,含NaAlSi3O8、CaMg CO3 2、MgSO4等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I + 3+ 2-1(Si)> I1(Al)> I1(Mg) B. 离子半径:r Na > r Al > r O
·1·
C. 电负性:χ(O)> χ(C)> χ(Si) D. 熔点:SO2>SiO2>Na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酰氟 (SO2F2)的键角大于SO2的键角
B. ClO-3 和Cl2O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
C. (CN )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电子结构
D. 常温下,氟化氢分子间以氢键结合形成 (HF)2
6.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Δ
A. CaF 2与浓硫酸反应:CaF2+H2SO4 浓 CaSO4+HF ↑
B. Cl2和潮湿的Na2CO3反应:2Cl2+ 2OH- = 2Cl-+Cl2O+H2O
高温
C. F2与熔融的Na2SO4反应:2F2+Na

2SO4 SO2F2+ 2NaF+O2 ↑
D. (CN )2与水反应:(CN )2+H2O H++CN-+HOCN
7.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ClO2是黄绿色气体,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B. Cu与F2反应生成致密的氟化物薄膜,可用于制作储存F2的容器
C. 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与KClO3反应制ClO2
D. HF具有弱酸性,可用于蚀刻玻璃
8.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通电 澄清石灰水A. 工业制取漂白粉:饱和食盐水 Cl 2 漂白粉
蒸B. 干 熔 融 电 解工业制取镁:MgCl2溶液 无水MgCl 2 Mg
过量O 水
C. 工业制取硫酸:S 2 SO 3 H2SO
点燃 4
①过量NH
D. 3工业制取纯碱:饱和食盐水 NaHCO 固体 Δ 3 Na2CO3固体
②过量CO2
9. 锂-氟化碳电池稳定性很高。电解质为 LiClO4乙二醇二甲醚 ( )溶液,总反应为
xLi+CFx= xLiF+C,放电产物LiF沉积在正极,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放电时,电子从 a极经过电解液到 b极
B. 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C. 电解质溶液可用LiClO4的乙醇溶液代替
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Fx+ xLi++ xe-= xLiF+C
10. 黄铜灰渣 (含有Cu、Zn、CuO、ZnO及少量FeO、Fe2O3)生产硝酸铜溶液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浸取”时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宜过量太多
B. 若反应中所加 Zn过量,所得Cu(NO3)2溶液中含 Zn(NO3)2
C. 滤液 II含 Zn2+、Fe2+、Fe3+、SO2-4 等离子
D. 反应 II会产生NO污染环境,可将滤渣灼烧后再加稀硝酸
11. 室温下,下列实验研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在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间甲基苯甲醛,振荡,溶液紫
A 验证醛基具有还原性
红色褪去
向 3mL1mol L-1FeCl3溶液逐滴加入同体积同浓度 SO2-3 与Fe3+在水溶液中存在
B Na2SO3溶液,先出现红褐色沉淀,放置 1h后沉淀消失, 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竞
溶液变为绿色 争
用 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 0.1mol L-1的NaClO溶液 比较HClO、CH3COOH酸性相
C
和CH3COONa溶液的 pH 对强弱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再滴加 CO还原Fe2O3实验中,Fe2O3是
D
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否全部被还原
A. A B. B C. C D. D
·3·
12. 室温下,用 0.1mol L-1NaHC2O4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向 0.1mol L-1NaHC2O -1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mol L NaOH溶液。
实验 2:向 0.1mol L-1NaHC2O4溶液中通入一定量NH3,使溶液 pH= 7。
实验 3:向 0.1mol L-1NaH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mol L-1CaCl2溶液
已知:25℃时Ka1 H2C2O4 = 5.9× 10-2,Ka2 H2C2O4 = 6.4×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 L-1NaHC2O4溶液中:c H2C2O4 > c C2O2-4
B. 实验 1所得溶液中:c H2C2O4 + c HC O-2 4 + c H+ > c OH-
C. 实验 2所得溶液中:c NH+4 + c H C O = c C O2-2 2 4 2 4
D. 实验 3中产生CaC O 沉淀,可推知K CaC O ≥ 2.5× 10-32 4 sp 2 4
13. 一种以CO2、H2S为原料制取COS的过程中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 +H2S(g) =COS(g) +H2O(g) ΔH1= 35kJ mol-1
反应Ⅱ:2H2S(g) =S2(g) + 2H2(g) ΔH2= 171kJ mol-1
反应Ⅲ:CO2(g) +H2(g) =CO(g) +H2O(g) ΔH3= 41kJ mol-1
将等物质的量的 CO2(g)和H2S(g)充入反应器中,压强一定,平衡时 CO2(g)和H2S(g)的转化率、
COS(g)和H2O(g)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n(COS)生成或n(H2O)COS(g) H O(g) 生成或 2 选择性= × 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H2S)转化
A. X代表的物质是COS
B. 温度越高,平衡时所得H2O的物质的量越少
C. 400℃之前,容器内只发生反应Ⅰ
D. 600℃时,其他条件一定,适当增大起始反应的压强,既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提高COS的平衡选
择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61分)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61分。
14. 利用水钴矿 (主要成分为 Co2O3,含少量 SiO2、FeO、Fe2O3、MnO2)制备二次电池添加剂 β -
Co(OH)2的流程如下。
·4·
已知:ⅰ.沉淀过快无法形成 β-Co(OH)2;Co(OH)2在碱性溶液中易被O2氧化。
ⅱ.Co2+、Co3+易与NH3形成配合物。
(1)“酸浸”固液混合时,加料方式为 (填序号)。
A.将水钴矿先和硫酸混合再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B.将水钴矿先和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再滴加硫酸
(2)滤渣 2主要成分为NaFe3(SO4)2(OH)6,写出“沉铁”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萃取”时,有机相萃取出Mn元素,下列物质可作萃取剂的是 (填序号)。
A. CCl4   B.   C.
(4)由CoSO4 → Co(NH3)2+6 → β-Co(OH)2转化过程中:
①制备 β-Co(OH)2,先加氨水再加NaOH溶液的理由是 。
②“沉钴”中使用热NaOH溶液有利于形成较纯净的 β-Co(OH)2,可能原因是 。
(5)经仪器分析,测得按题 (4)步骤制得的Co(OH)2晶体结构中含有Co(Ⅲ),为确定沉钴过程中需加
入还原剂的量,需对产品中的Co(Ⅲ)进行测定。
碘量法测定Co(Ⅲ)含量:称取 0.500 g产品,用稀硫酸溶解、定容得 100mL溶液,量取 25.00mL溶液
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KI和 2~3滴淀粉溶液,再用 0.01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 (反应原
理:Co3++ I-→Co2++ I2、I2+S O2- -2 3 → I +S O2-4 6 ),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 24.00mL,计
算产品中钴 (Ⅲ)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 维生素B6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 R2-NH2·HCl→ +NH4Cl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A分子中 sp3杂化的原子数目为 。
·5·
(2)D→E的反应类型为 。
(3)C的分子式为C6H11O3N,写出C的结构简式: 。
(4)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碱性水解后酸化,一种产物为ɑ-氨基酸,另一含苯环的产物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数目
比为 1 ∶ 2 ∶ 2 ∶ 3。
(5)写出以 和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无机试
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6. 纳米铜用途广泛,可用次磷酸 (H3PO2)还原柠檬酸铜钠制备。
已知:①H3PO2为一元弱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2H3PO2 =PH3 ↑+ H3PO4。
②Ca(H2PO2)2易溶于水。
③Cu2+与柠檬酸根离子可形成配位离子 [Cu2(C6H O 2-5 7)2 ] 。
(1)制备次磷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将白磷 (P4)与石灰乳混合,在 85℃下搅拌 2~3小时,制得
Ca(H2PO2)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冷却后过滤,滤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树脂后得到H3PO2。
(2)制备柠檬酸铜钠 [Na2Cu2(C6H5O7)2 ]。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①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②加入H2O2溶液的作用是 。
(3)制备纳米铜。
在敞开体系中,向柠檬酸铜钠溶液中加入稀H2SO4调节溶液 pH为 4~6,加入一定量H3PO2,在
50~70℃时反应半小时,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①调 pH后的溶液中的Cu2+将H3PO2氧化为H3P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H3PO2的实际用量远大于理论值的原因是 。
(4)经过H3PO2还原后所得的纳米铜中含有难溶的Cu2O,欲测定产品中Cu2O的百分含量,请补充
完整以下实验方案: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烧杯中, ,将沉淀灼烧至恒重
·6·
后,用电子天平称量,计算。
(已知:Cu2O+ 2H+=Cu2++Cu+H2O。必须使用的试剂:2mol·L-1H2SO4溶液、1mol·L-1NaOH溶
液、2mol·L-1BaCl2溶液、蒸馏水)
17. 研究燃煤烟气中的CO2捕集和资源再利用技术对低碳经济有重大意义。
(1)利用反应CO2 g +H2 g =HCOOH g ΔH=+14.9kJ mol-1,不能实现CO2直接加氢合成
HCOOH,原因是 。
(2)利用氨水可捕集烟气中的CO2。捕集、再生过程中含碳物种的变化如图所示。
-
①液相中H2NCOO-
OH
发生转化:H2NCOO-+H2O X+NH3。X的结构式为 。
②已知:Co2++ 6NH3 Co NH3 2+6 K1= 1× 105;Zn2++ 4NH3 Zn NH3 2+4 K2= 1× 109。
反应 2Co2++ 3Zn NH 2+ 2Co NH 2+3 4 3 6 + 3Zn2+的平衡常数K= 。
③转化后的溶液通过反应NH+4 +X CO2+NH3+H2O解吸释放CO2。向两份相同的转化后的溶
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CoCl2和 ZnCl2溶液,加入CoCl2溶液后释放CO2效果更好的原因是

(3)以过渡金属作催化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将CO2转化C2H4。写出阴极表面的电极反应方
程式: 。
(4)Ni/CeO2可催化CO2加氢合成CH4。CeO2形成氧空位后 晶胞如图所示。CO2催化加氢反应
中,H2在Ni表面解离为H原子 (表示为H *),CO2在CeO2表面转化为CH4可能的机理如图表示。
研究表明,Ni的粒径越小,步骤Ⅱ的加氢效率越低。
·7·
①CeO 形成氧空位后的晶胞中,Ce3+、Ce4+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在下图虚线方框内画出有关结构式 。
③ Ni粒径减小,CO2甲烷化效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