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变幻的天气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0.1 天气和气候 ①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三、学业要求 能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的影响。 能在教师指导下,识别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交流对天气和土壤的观察结果。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天气变化和土壤中的动植物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表达和分享。 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能应用身边常见材料和简单工具制作简单的作品;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变幻的天气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是这套教材中体现核心概念“地球系统”有关内容的第一个单元。本单元将继续有侧重地落实“特征与分类”这一认识发展要项的培养,具体的认识发展单元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和识别不同的天气现象,并描述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初次学习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等打下基础。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有三课时,第1课《下雨了》,通过下雨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回忆雨天的情景,并根据生活经验围绕问题“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作出简单的猜想。教材设计了观察雨天、画一画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等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雨天的现象,如实记录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雨天的特征。通过小小辩论赛“雨天是好天气吗?”引导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描述雨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认识“雨”这一天气现象。 第2课《天气与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周末外出游玩关注天气预报的情境引入,唤醒、补充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其他天气现象。本课以“不同的天气现象分别有什么特征”“对我们出游有什么不同的影响”等问题链,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天气现象,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根据事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分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猜天气”、交流“我最喜欢的天气”,制订“周末出游计划”等方式认识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第3课《天气与动植物》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的问题,通过观察、联想,描述不同天气现象对动植物的影响。本课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识别天气变化对动植物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对不同天气进行简单的分类。接着以“天气大转盘”的制作和游戏活动、阅读天气谚语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回顾、梳理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与分类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认识事物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的能力。
主题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阶段。通过体验单元和前两个探究实践单元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多次根据外在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初步掌握了简单分类的方法。本单元将继续围绕“特征与分类”的认识发展要项,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体验出发,以下雨这一种天气现象为探究范例,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常见的天气,比较、识别不同的天气现象,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并描述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比较和识别不同的天气现象,并描述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和回忆不同天气现象,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不同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能对不同的天气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收集到的信息;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情境引入 公园里,在游玩时下雨,探探、妙妙撑着雨伞避雨,究究和奇奇跑向公园休息亭避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雨天情景,结合生活经验引发猜想。
任务2 名称:问题与猜想 提问: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帮助学生了解雨天的天气现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进一步探究雨天的特征做好铺垫。
任务3 名称:观察雨天 (1)运用不同感官,观察雨天里的现象。 (2)画一画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 (3)描述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说一说雨天对我们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雨天的现象,理解雨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得出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的结论。
任务4 名称:反思与评价 回顾总结:用哪些感官观察到了雨天的哪些现象,完成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感官观察到的雨天的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印证或修正自己的原有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引发真正的思考的科学思维理念。
任务5 名称:小小辩论赛 开展主题为“雨天是好天气吗”的小小辩论赛。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对天气影响的认识有所提升,培养他们辩证看待天气的影响的态度和习惯,初步形成辩证思维。
任务6 名称:阅读与新知 了解遇到暴雨天气时,我们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拓展。了解遇到暴雨天气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2课时 任务7 名称:引入新课 周末要出去玩啦,先来看看天气预报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出游活动引入,指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知道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从而展开对天气现象的探究。
任务8 名称:问题与猜想 提问:不同的天气现象分别有什么特征?对我们出游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交流不同的天气现象特征和对出游的影响,了解学生对于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有所了解。
任务9 名称:探究与结论 分析讨论不同天气里的现象,交流在不同天气里的经历和感受。分析天气变化会对我们出游产生的影响。明确阴、晴、雨、雪、风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影响。 游戏:猜天气 每组两人,一人用语言或动作描述一种天气现象,另一人猜是什么天气。看哪个组猜对得最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序的观察,从阳光、云量、降水、风力、气温等的不同来区分天气,发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比较、识别不同的天气现象,并描述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后通过游戏进行巩固。
任务10 名称:我最喜欢的天气 讨论分析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理由,引导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进行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发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对比、识别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后,基于生活经验,初步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任务11 名称:周末出游计划 根据天气情况制订一份周末出游计划,将天气现象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制订周末出游计划,使学生能根据天气情况规划出行,让学生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让学生知道符号也是一种语言,也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任务12 名称:其他天气现象 在阅读中了解更多的天气现象,如龙卷风、沙尘暴、冰雹、霜等天气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让学生知道其他天气现象,如龙卷风、沙尘暴、冰雹、霜等。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3课时 任务13 名称:引入新课 观察雨后钻出地面的蚯蚓,晴天被晒蔫儿的农作物等生活现象,了解天气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天气与动植物关系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任务14 名称:问题与猜想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天气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引发学生思考和猜想。
任务15 名称:探究与结论 引导学生围绕基于生活经验和观察,关注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等问题与猜想开展探究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古诗词、绘画、谚语、生活经验中搜集更多的事实与证据,帮助学生认识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产生各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并得出天气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各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的结论。
任务16 名称:反思与评价 引导学生讨论应对天气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防护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会给动植物造成什么伤害?怎样防护? 设计意图:通过对天气变化会给动植物带来的影响的科学探究过程及结论的回顾。帮助学生对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影响的再认识,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务17 名称:天气大转盘 在设计的制作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安全剪刀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天气大转盘”,并进行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对本单元的科学观念目标“比较和识别不同的天气现象,并描述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
任务18 名称:天气谚语 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天气的谚语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谚语所描述的天气及其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大自然现象的兴趣。
任务19 名称:单元要点 能够对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并理解天气现象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涉及的主要科学概念(学习内容、知识点)逻辑结构关系的梳理,对本单元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内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初步养成总结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任务20 名称:实践与检测 根据不同天气的景象和特征,并联系起天气对人类生活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将不同的天气名称与其现象和特征进行连线,对认识发展要项、探究能力、科学观念、态度责任等方面的检测。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下雨了 1.能否观察到雨天的主要现象(如天空阴暗、雨滴、雨声等),并用图画或语言准确记录和描述。 2.是否能运用多种感官(看、听、闻、触)观察雨天,说出不同感官的体验(如看到雨丝、听到雨声、摸到雨水凉等)。 3.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雨天对出行、活动等的影响(如需要带雨具、不能在户外长时间玩耍等)。 4.是否了解雨天的基本安全常识(如尽快到室内、远离电源等),并能在讨论中表达正确的防护行为。 第2课时:天气与生活 1.能否准确说出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名称,并描述其基本特征(如“雨天会下雨”“雪天地上有雪”)。 2.能否通过观察图片或生活经验,用语言清晰表达不同天气的现象(如“晴天太阳很大,感觉暖和”“阴天看不到太阳”)。 3.能否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天气对穿衣、活动、出行的影响(如“雨天出门要带伞”“晴天适合去公园玩”“冬天冷要多穿衣服”)。 4.能否根据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如天气类型、气温),制定合理的出游计划(如选择活动地点、准备必要物品)。 第3课时:天气与动植物 1.能否准确观察并描述不同天气(阴、晴、雨、雪等)对动植物的具体影响。 2.能否结合实例区分天气影响的利与弊。 3.能否参与制作“天气大转盘”等实践活动,并用其展示天气与动植物的关系;能否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保护动植物免受不利天气伤害的简单方法。
评价指标 第1课时:下雨了 1.初步认识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雨天的基本特征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科学观念)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或回忆雨天情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科学思维) 3.能运用多种感官(看、听、闻、触等)观察和记录雨天的典型现象(如天空、雨水、声音等)。(探究实践) 4.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关注天气变化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态度责任) 第2课时:天气与生活 1. 认识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现象,了解不同天气的主要特征(如晴天云少阳光足、雨天有降水、雪天会积雪等)。(科学观念) 2.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归纳不同天气现象的异同,初步分析天气对人们生活(如出行、活动、穿衣)的影响。(科学思维) 3.能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经验或简单游戏(如“猜天气”),主动获取天气现象的信息,并能用语言或简单方式描述天气特征。(探究实践) 4.关注天气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生活安排的习惯,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态度责任) 第3课时:天气与动植物 1.初步认识天气变化(如阴、晴、雨、雪等)对动植物生长、行为的影响,知道不同天气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科学观念)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表现,初步发展分析和区分有利/不利影响的能力。(科学思维) 3.能通过观察、记录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典型行为或特征(如燕子低飞、蒲公英种子飞舞等),并尝试用简单工具(如天气转盘)整理和呈现发现。(探究实践) 4.培养对动植物与天气关系的好奇心,树立关注自然、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时:下雨了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下雨天我们不需要打伞,因为雨水很干净。( ) 2、雨天地面上可能会有积水。( ) 3、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看到天空阴暗,雨滴不断落下来。( ) 4、下雨的时候,雨滴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 5、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 ) 二、选择题 1、遇到暴雨天气,我们可以这样做( )。 A、在大树下躲雨 B、尽快回到室内 C、可以跑到外面玩水 2、在雨天里我们可以看到( )从天空中落下来 A、雪花 B、雨滴 C、风 第2课时:天气与生活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那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 ) 2、我们要外出游玩的时候,要关注天气情况,经常看天气预报。( ) 3、刮大风的天气,要做好防护,避免受伤。( ) 4、雨天需要准备雨伞、雨衣。( ) 5、阴、晴、雨、雪、风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 二、选择题 1、生活中会给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天气现象是( ) A、晴天 B、龙卷风 C、雨天 D、刮风 2、穿厚衣服,地面上有雪,走路要小心滑倒是( )。 A、夏天 B、雪天 C、雨天 D、秋天 第3课时:天气与动植物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下雨时,地面很湿,所以雨后蚯蚓不会钻出地面。( ) 2、阴天时,蜻蜓会飞得低,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现象判断天气。( ) 3、雪天时,积雪可能会把树枝压断,所以下雪天我们不能在积雪很厚的树下长待。( ) 4、蒲公英种子可以在风中飞舞,到其他的地方生根发芽。( ) 5、天气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各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 ) 二、选择题 1、( )的天气特征是有雪花从天空飘落。 A. 雨 B.风 C. 雪 2、一场秋雨一声寒是与( )有关的天气谚语。 A. 秋天 B.夏天 C.冬天 【参考答案】 第1课时:下雨了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第2课时:天气与生活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第3课时:天气与动植物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C 2、A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下雨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下雨了》是第三单元《变幻的天气》的第一课。本单元聚焦天气变化,而下雨作为常见天气现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下雨现象,了解雨的形成过程、雨量大小的判断等内容,为后续探究其他天气现象奠定基础。教材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了解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了解在雨天里看到、听到闻到和触摸到的感受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设置实践活动,小小辩论赛《雨天是好天气吗?》以及遇到暴雨应该怎么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符合二年级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
2.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下雨这种天气现象是非常熟悉的,但要用语言准确地描述雨天的现象和特征还有一定困难。本课旨在通过雨天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雨天现象的兴趣与关注,并尝试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体验,记录、交流雨天的现象,认识到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初步认识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雨天的基本特征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或回忆雨天情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 探究实践:初步认识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雨天的基本特征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态度责任: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关注天气变化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或回忆雨天情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等级具体表现示例1. 观察与记录能力① 能发现雨天3种以上典型现象(如天空、雨水、声音等)
② 能用图画/语言准确记录观察结果优秀/良好/需改进优秀:画出“乌云+雨滴+雨伞”,描述“雨打在伞上有嗒嗒声”;
需改进:仅画单一雨滴,描述模糊。2. 感官运用能力① 能使用看、听、闻、触2种以上感官观察
② 能说出不同感官的体验(如“看到雨丝”“摸到雨凉”)优秀/良好/需改进良好:说出“听到雨声哗啦啦”“闻到泥土味”;
需改进:仅说“看到下雨了”,未提其他感官。3. 分析与表达能力① 能结合生活说清雨天对出行/活动的影响
② 参与“雨天好不好”辩论时观点清晰有条理优秀/良好/需改进优秀:辩论时说“雨天能浇花,但上学要带伞”;
需改进:无法举例说明雨天影响。4. 安全防护意识① 能说出暴雨天2条以上安全措施(如“进室内”“关门窗”)
② 理解预警信号的重要性优秀/良好/需改进良好:说出“看到闪电要远离大树”“暴雨时不站在积水处”;
需改进:不清楚“预警信号”含义。5. 课堂参与合作① 主动参与观察、绘画、辩论等活动
② 乐于分享发现(如展示画、补充同学发言)优秀/良好/需改进优秀:主动举手分享“雨停后地面会湿”,帮助同学完善图画;
需改进:仅旁观,不参与讨论。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一、播放雨天视频 下雨了,雨量有大有小,对我们的影响也不一样。 二、了解下雨天的场景 学生讨论分享学生活动1 分享对雨天的了解和感受 生:刚才还有太阳呢! 生:别急,我带雨伞了。 生:看,衣服都被淋湿了…… 生:我们快去亭子里避雨!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雨天情景,结合生活经验引发猜想。环节二:问题与猜想教师活动2 一、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 学生讨论 二、小贴士 雨天发生的现象会因地区不同而有一些差异,也会因为雨量的大小而不同。学生活动2 生:地面上可能会有积水。 生:下雨天出门,我们需要打雨伞…… 生:雨天时,地面会出现积水,道路、低洼处等地方会形成水洼;雨水还会汇聚成溪流,流入河流、湖泊等,使水位上升。 生:雨天的时候经常会刮风,雨滴落在树叶和花上,树叶和花就会晃动,并且天气会很凉爽。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帮助学生了解雨天的天气现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进一步探究雨天的特征做好铺垫。环节三:观察雨天教师活动3 一、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雨天里的现象。 学生讨论 二、画一画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 出示示例图片: 三、小贴士 用绘画的形式将观察到的雨天景象描绘出来时,可以画雨滴落下的情景,也可以画雨中的景色,还可以画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四、描述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说一说雨天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讨论分享 五、说一说雨天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讨论 六、教师总结 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学生活动3 学生分享讨论生活中观察到的雨天里的现象 生:我看到天空阴暗,雨滴不断落下来…… 生:我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味…… 生:雨滴落在手上感觉很凉…… 生:听!雨滴打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生:雨天里细细密密的雨丝会让远处的景物变得朦胧,看不清楚。 生:在夏季的雷阵雨天气中,常常会伴随雷电,可以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雨点大而密集,必须带好雨具,或者在安全的地方避雨。 生:…… 生:天空阴暗,有雨滴降落。 生:雨滴很凉,空气潮湿…… 生:雨滴打在物体上会发出声音。 生:我们外出需要打雨伞、穿雨衣…… 生:…… 生:雨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减少灰尘,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生:雨水能为植物提供必要的水分,促进农作物、花草树木的生长,能缓解土地的旱情,让干涸的河流、湖泊重新焕发生机。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察雨天的现象,理解雨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得出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的结论。环节四: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4 一、说一说,填一填。 二、小贴士 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和皮肤等感官观察雨天,感受雨天。 要仔细观察雨滴的形状、听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雨滴落在身上的感觉,还要闻一闻下雨时空气中的气味。 三、安全提示 雨天天气会变凉,我们在观察雨天情景时,要注意保暖。学生活动4 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不同感官观察到的雨天的现象进行分类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印证或修正自己的原有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环节五:小小辩论赛——雨天是好天气吗教师活动5 一、雨天是好天气吗? 学生讨论 二、小贴士 辩论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播放视频学生活动5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辩论 生:雨天是好天气,庄稼生长需要雨水。 生:雨天不是好天气,下雨上学很麻烦。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对天气影响的认识有所提升,培养他们辩证看待天气的影响的态度和习惯,初步形成辩证思维。环节六:阅读与新知:遇到暴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教师活动6 一、展示遇到暴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1、尽快回到室内 2、关注预警信号 3、关好门窗 4、注意防雷电 5、必要时切断电源 二、小贴士 打雷时要回到室内,不要站在树下、高处、水中,也不要靠近金属栏杆等物体。 播放视频学生活动6 学生讨论分享对遇到暴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的理解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拓展。了解遇到暴雨天气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7.板书设计 下雨了 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下雨天我们不需要打伞,因为雨水很干净。( ) 2、雨天地面上可能会有积水。( ) 3、下雨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看到天空阴暗,雨滴不断落下来。( ) 4、下雨的时候,雨滴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 5、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 ) 二、选择题 1、遇到暴雨天气,我们可以这样做( )。 A、在大树下躲雨 B、尽快回到室内 C、可以跑到外面玩水 2、在雨天里我们可以看到( )从天空中落下来 A、雪花 B、雨滴 C、风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作业布置: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应对暴雨天气的知识,并与同学们分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