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图片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10:19:51

文档简介

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质中的磷脂含有C、H、O、N、P元素,A错误:代谢旺盛的植物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
多,也含有一定的结合水,B错误;Mg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C、K等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
2.C结构①是核膜,结构⑥是线粒体,二者都有双层生物膜,含有四层磷脂分子,A正确:结构③是内质网,结构⑤是高尔
基体,二者可通过粪泡建立联系,B正确:结构④是核糖体,核糖体上肽链合成所需的ATP可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C错误:结构②是核孔,细胞核通过核孔实现与细胞质的物质和信总交流,D正确。
3.B上皮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因此Na通过膜蛋白①进人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在膜两侧Na浓度梯
度形成的离子势能的作用下,膜蛋白①又同时将H逆浓度运出细胞,膜蛋白②在ATP供能的情况下逆浓度梯度分别
将Na运出上皮细胞,将K运人细胞,因此Na+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C正确;CA可催化CO,与HO反应
生成HCO,并将HCO,解离生成H和HCO,抑制CA的活性,上皮细胞内H十生成减少,运出细胞的H减少,导
致小管液的pH上升,B错误:据图可知,HCO运出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O2进人上皮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两种运输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4.B一分子ATP中有三个磷酸基团,离腺苷最远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最高,A错误;从ATP上脱离下来的磷酸基团携
带能量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发生磷酸化,B正确:ATP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可参与构成RNA,C错误:大肠杆菌细胞
内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5.CNTT可同时转运ADP和ATP,但也只转运ADP和ATP,因此具有专一性,A错误:缺乏线粒体的酵母菌可通过无
氧呼吸合成ATP,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存活,B错误:两种工程菌都是蓝细菌改造而来,在光照条件下都能进行光
合作用,但乙无法为酵母菌提供ATP,因此含乙的共生体在缺乏有机碳源的条件下不能存活,C正确,D错误。
6.A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二者都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A正
确;端粒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不是线粒体,B错误:癌细胞通过高活性的端粒醇维持端粒长度以无限增殖,牛磺
酸可保护端粒酶,对癌细胞的增殖有利,因此不能用适宜浓度的牛磺酸治疗癌症患者,C错误:牛磺酸可保护端粒酶,使
染色体端粒的长度得以维持,不会使染色体的端粒逐渐变短,D错误。
7.C衣藻是单细胞生物,无组织这一结构层次,A错误:衣藻通过有丝分裂和配子融合产生合子,B错误:农藻是真核生
物,核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或核糖体),C正确:衣藻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包活突变和基因重
组,D错误
8.C水稻的抗虫和不抗虫为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植株甲中只含有一个基因M,其产生的花粉中含基因M的花粉占
1/2,自交产生的F中抗虫:不抗虫=3:1,说明抗虫为显性性状,B正确,C错误:观察染色体形态无法确定基因M的
位置,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进行判断,D正确。
9.C高温环境下,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强,汗液蒸发使散热增加,A不符合题意: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会
抑制消化液分泌,增强心血管和肌肉活动,B不符合题意:高强度工作需大量能量,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降血糖),胰
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分解),C符合题意: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抗利
尿激素分泌,D不符合题意。
10.A人工补种碱蓬、柽柳等本地耐盐植物并优化空间布局,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A正确;硫通潮汐通道时,若完
全改变原有地貌,会破坏原有生态格局,B错误;速生红树多为外来物种,不一定能修复盐沼退化区,对生态系统的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无法确定,C错误;生态修复的基本原侧是“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轴”,建设消浪堤坝是人工辅助措
施,但“完全依靠人工”不符合生态工程的理念,应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D错误。
11.D最终分离筛选出的每一种杂交瘤细胞都只能产生针对一种特定病原体的抗体,D借误。
12.B体外扩增目的基因时,应选用的引物组合为引物Ⅱ与引物Ⅲ,A错误;因目的基因位于表达载体中间,需要第三轮
循环才能获得等长的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B正确:为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插入质粒,应选择引物I与引物Ⅳ进行
PCR,C错误;凝胶电泳中,载样缓冲液中的指示剂只是用来显示电泳前沿的位置和监控电泳进程,并不能指示DNA
分子的具体位置,D错误
13.C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若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若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
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微管组装和解体在不断的快速进行中,以满足
细胞代谢的需要,B错误:Tu蛋白也可能在细胞核等部位发挥作用,C错误: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不适于检测
Tau蛋白,D错误。
14.A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P正是一种常见的群脂,也可参与构成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依题意可知,
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状态下,PE可外移至细胞膜外侧,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因此,外移的PE可能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
导,细胞调亡过程中PE外移可能受到基因的程序性调控,B、C正确:PE外移与细胞洞亡密切相关,且在生理和病理条
件都有发生,D错误
【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N-G江西省新十校协作体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脂质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B.代谢旺盛的植物细胞中不含结合水
C.Mg、B等微量元素在不同生物中的含量不同
D.Ca、K等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点达法点
A.结构①和结构⑥都含有四层磷脂分子
B.结构③和结构⑤可通过囊泡建立联系
C,结构④上肽链合成所需要的ATP都在结构⑥中合成
D.细胞核通过结构②实现与细胞质的物质和信息交流
小管液
上皮细胞
血液
细胞
ATP ADP+P
Hc:
N
-K
H.CO,
HCO
H,CO,
CA
H,0人-C0
C0,-H0
第2题图
第3题图
3.肾小管在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和pH的调节中都有重要作用。正常生理状态下,肾小管内的小管液pH
平均约为6.0,上皮细胞内液pH约为7.1。如图所示为肾小管的近端小管段部分物质进出上皮细胞
的过程,其中CA是碳酸酐酶,其可催化CO,与HO反应生成HCO,并将H,CO解离生成H+和
HCO,。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运入和运出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B.抑制CA的活性,小管液的pH降低
【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生物学第1页(共6页)】
N-G
C.膜蛋白①和膜蛋白②对上皮细胞内pH稳定的维持具有促进作用
D.HCO运出上皮细胞和CO2进入上皮细胞的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4.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分子ATP中有三个磷酸基团,离腺苷最近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最高
B从ATP上脱离下来的磷酸基团携带能量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发生磷酸化
C,ATP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可参与构成RNA
D.大肠杆菌细胞内ATP的合成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5,高等植物和红藻的叶绿体膜上都含有ADP/ATP转运蛋白(NTT),但转运方向不同。蓝细菌细胞膜
上不含NTT,分别用上述两种NTT改造蓝细菌,获得图中甲、乙工程菌。甲、乙分别与缺乏线粒体的
酵母细胞融合得到两种共生体,这两种共生体在缺乏有机碳源条件下存活状况不同。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细胞膜
细胞膜
ADP
ATP
-ATP
-ADP
(在蓝细菌中表达
(在蓝细菌中表达的高
的红藻NTT)
等植物叶绿体NTT)

A.NTT可同时转运ADP和ATP,不具有专一性
B.缺乏线粒体的酵母菌不能合成ATP,无法存活
C.甲、乙两种工程菌在光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在光照条件下,含乙的共生体缺乏有机碳源时能存活
6.研究表明牛磺酸可通过保护端粒酶,减少DNA损伤,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端粒和染色体中都含有胸腺密啶脱氧核苷酸
B.端粒酶可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发挥催化作用
C.可用适宜浓度的牛磺酸治疗癌症患者
D.牛磺酸可能使染色体的端粒逐渐变短
7.衣藻(=17)是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在适宜环境条件下通过有丝分裂进行无性生殖,在不利环境条件
下进行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其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两个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减数
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恢复单倍体生活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衣藻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B.衣藻通过域数分裂产生了合子
C,衣藻核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场所不同
D.衣藻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只包括突变
8.研究人员将一个抗虫基因M转入普通水稻的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水稻甲,水稻甲自交得F。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水稻的抗虫和不抗虫为一对相对性状
B.F,中抗虫:不抗虫=3:1,则抗虫为显性性状
C.水稻甲产生的花粉中含基因M的占1/4
D.观察染色体形态无法确定基因M的位置
【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生物学第2页(共6页)】
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