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作“宇宙”模型 教学设计
1新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们弄清了模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想象,利用现有材料制作心目中的宇宙模型。分组制作,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教学目标
1、根据已有的知识,制作“宇宙”模型。2、制作、参观、评议模型。3、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让他们通过动手制作,发挥想象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励他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发现、去创造、去发明。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
4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宇宙”模型。
难点:了解模型在表达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部分
一、导入
1、教师讲述:我们生活在生机勃勃的地球上,而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出示幻灯片)
2、提问: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宇宙知识?
同学们描述已有的关于宇宙的知识。
(让学生充分说)
活动2【讲授】讲授部分
二、怎样制作“宇宙”模型
1、激发兴趣:我们来做一个宇宙模型,好不好?(板书课题:制作“宇宙”模型)
2、提问:怎样制作宇宙模型呢?同学们有什么疑惑?
3、教师讲解什么是模型?下面,我们来观看科学家是怎样制作宇宙模型的(结合出示幻灯片讲解)
4、讨论:科学家制作宇宙模型的原因、方法、过程、材料等。探讨其它的制作方式。
5、小结:
(1)、科学家制作的是一个模型,目的是为了自己或他人认识太阳系的结构。
(2)、因为知识有限、可以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3)、尽量选用材料超市中的工具与材料来制作。
三、动手做
1、提示:同学们准备怎样做?
教师讲解,让学生分组制作。
2、指导:巡视,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四、交流与提问
1、提示:请同学们互相参观模型,对别人的模型做出评价,并提出建议。自己组也要留两位同学回答别人的提问。2、与同学们一起参观、交流。
3、提问:
(1)、哪个小组的模型制作得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2)、同学们在交流时,有什么问题?记在“问题银行”里。
五、总结
1、提问:(1)、关于模型,我们知道了些什么?(2)、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分别是谁?(出示幻灯片)
2、教师总结讲解模型的作用。
3、布置作业:搜集有关宇宙的信息,回答“问题银行”中的疑问,以备下节课修改模型用。
板书设计:
1、《制作“宇宙”模型》
怎样制作宇宙模型
动手做交流与提问
总结
活动3【活动】活动部分
动手做:
让学生分组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宇宙模型,教师巡回指导。组与组之间互相参观对方的模型,相互评价,并提出建议。教师总结讲解模型的作用。
活动4【练习】练习部分
练习:
提问:
宇宙有多大?银河系的形状像什么?什么是恒星?行星和卫星的区别是什么?按照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哪几种?
填空: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月球围绕()转,地球围绕()转。
活动5【测试】测试部分
达标测试题:
1、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2、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做(),月球围绕()转。3、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北斗七星由()颗亮星组成,形状像()。
活动6【作业】作业部分
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宇宙的样子。在参观模型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知识?有哪些建议?
课件21张PPT。制作宇宙模型什么是模型?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按材料分类
木质模型、水晶模型、ABS树脂模型、金属模型等。
模型可以取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存在统一的分类原则。按照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结构模型和仿真模型。1、宇宙有多大?
2、天空中有多少星座?每天的星空都一样吗?提问?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有几大行星? 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在表达与交流时,模型的成功运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