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球大“变脸”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会使用地球仪。
2、知道地球表面变化的大致过程。
3、认识一些典型地貌的特点。
2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远离学生日常生活,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对新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领略自然科学的美妙和和谐。
3重点难点
本节知识远离学生日常生活,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对新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领略自然科学的美妙和和谐。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美丽的地球”。
2、从外太空看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3、地球的脸是指什么呢?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形成过程。看看我们的星球有哪些地貌呢?
二、探究新知
(一)地球仪及地球内部结构
1、人类为了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在地球表面上绘制经线和纬线,用颜色、符号、文字等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地球仪用途很广,一般用于科普活动、宣传教育、地理教学等活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三门峡……的地理位置?
(二)“地球大变脸”的过程
1、课件出示问题:
地球的“脸”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形成现在的地貌?
2、引导学生阅读59页的课本内容。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4、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地球大变脸的过程:
1、早期,地球只是一颗光秃秃的行星,没有大气的保没有大气的保护。陨石不断地轰击着它。
2、持续的轰击使地球表面的岩石融化,地表变成了熔岩的海洋。
3、后来,轰击停止,地面冷却。但大量的气体却随着火山爆发喷射而出,形成大气层。
4、引导学生针对地貌的形成过程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
5、师生交流,提取有价值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地球表面引起变化的原因
地质作用是分内力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是——地球内部的能量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如火山喷发,造山运动,海陆交替,地震等。
外力作用是有——风化,水的搬运、侵蚀作用,植物的破坏等因素。
(四)典型地貌特征
1.主要地貌类型:
(1)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2)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西南部、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3)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岩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4)平原地貌
平原,海拔一般在0到500米,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
(5)沙漠地貌
狭义的沙漠地貌即风积地貌;广义的沙漠地貌除各种风成地貌还包括:沙漠中的干河床、干湖盆、边缘的干燥剥蚀山地等。
(6)冰川地貌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7)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2、引导学生交流有关地貌的资料。
3、出示地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4、关于地貌,我们还有哪些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
6、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课堂检测
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及其引起变化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活动
1、从互联网上查找地球典型地貌图片。
2、查找地球形成过程资料。
板书设计:
地球大“变脸”
1、地球仪及地球内部结构
2、地球变脸过程
3、典型地貌特征
课件22张PPT。2 地球大“变脸”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地球仪。
2、知道地球表面变化的大致过程。
3、认识一些典型地貌的特点。2 地球大“变脸”2 地球大“变脸”思考:
地球的“脸”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形成现在的地貌?
2 地球大“变脸” 初期地球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大气层的保护,陨石不断的轰击着它。2 地球大“变脸” 持续不断的轰击使地表的岩石融化,地表变成了炽热的熔岩海洋。2 地球大“变脸” 轰击停止后,地面冷却,大量气体却随着火山爆发喷射而出,形成了大气层。2 地球大“变脸” 一场数千年的大雨,使地球变成一片汪洋。随着地壳的运动,又出现了陆地。2 地球大“变脸”2 地球大“变脸” 一场数千年的大雨,使地球变成一片汪洋。随着地壳的运动,又出现了陆地。 早期的地貌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面貌千差万别,那么造成地貌千差万别的原因是什么呢?2 地球大“变脸”2 地球大“变脸”地质作用是分内力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是——地球内部的能量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如火山喷发,造山运动,海陆交替,地震等。
外力作用是有——风化,水的搬运、侵蚀作用,植物的破坏等因素。2 地球大“变脸”主要地貌类型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2 地球大“变脸”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主要地貌类型2 地球大“变脸”主要地貌类型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2 地球大“变脸”主要地貌类型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2 地球大“变脸”主要地貌类型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2 地球大“变脸”主要地貌类型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2 地球大“变脸”主要地貌类型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2 地球大“变脸”主要地貌类型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2 地球大“变脸”课堂检测:
我们的星球有哪些地貌呢?2 地球大“变脸”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