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东埠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1 06:2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素养展示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义律共交出二万零二百八十箱,共计二百数万斤,实一网
打尽。林(则徐)在海滩挑成两个池子,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
再抛石灰煮之。共计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天京事变
D.黄海海战
2.“英国殖民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将中国强行拉入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之中。自此,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规则的‘朋友圈’中,多了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
产力水平低下、尚处于日益衰微的封建制度的大国,这就是中国。”打开该材料中“大门”的
事件是()
A,英国强占香港岛
B.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国强行割占九龙司
D.英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
3.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者说:“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怪事,当我们上岸追赶清军时,
我们看到稻田里的农民是在用一种观望的眼神看着眼前的景象,似乎这场战争与他们无关。”这说
明当时()
A.中国人缺乏抵抗精神
B.百姓的国家与民族意识淡薄
C.清朝的统治不得人心
D.民众态度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4.林则徐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
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
炮,是技不熟也。”由此可知,林则徐认识到()
A.武器装备的落后B,闭关锁国的弊端C.制度改革的必要D.鸦片输入的危害
5.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第1页
A.中国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
B.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
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6.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
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7.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即《五口通商附
粘善后条款》)作为补充。该条约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用示平允。”这项条款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
A.迫使中国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扩大了英国的贸易范围。
B.使英国获得了建立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C创立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则,使列强结成了共同侵略中国的同盟。
D.规定了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8.“鸦片战争后中国仍沉浸在传统秩序的惯性中,朝廷未能形成变革方案,直至二十余年后危机
再次以更猛烈的形式降临。”这里的“危机”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下表信息反映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条约
部分内容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C.镇压革命运动D.扶植代理政府
10.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入据圆明园,大肆抢掠,纵火焚烧。近人戴启文对此曾撰《圆明园
词》云:“花开花落自荣悴…仓皇一炬烟尘昏。”这一焚园事件发生在()
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