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革命:主要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反封建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
他是跨越党派的政治偶像;
国家需要行动,他便行动于最前方;
民族需要思想,他便思考在最远处;
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以及继承者称其为“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他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
孙中山出身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读过私塾,后来赴檀香山,就读于英国和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1883年回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习医学。189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 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0岁
13岁
18岁
26岁
28岁
广东中山出生
国外求学
国内学医
行医救人
弃医从政
孙中山
(1866-1925)
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我大学毕业之后,(1894年前后)即决计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
1866年 1879年 1883年 1892年 1894年
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
医人
医国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材料一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一中孙中山主张通过什么方式救国?
方式:变法维新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二中孙中山主张通过什么方式救国?
方式:发动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改革
革命
改革:指不改变政治体制的温和改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
革命:被压迫阶级夺取政权,推毁旧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探究】找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宗旨、口号以及地位?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兴中会成员合照
发起者: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地位:
孙中山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鞑虏”:
清朝统治者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广州起义
阅读课本说一说广州起义的概况?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陆皓东
郑士良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1895年
广州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孙中山、陆皓东等会党人员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3、断发易服,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驻美使馆人员绑架,险丧命。
1900年,在新加坡被告发,驱逐出境。
1904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拘留。
1906年,在日本政府被驱逐出境。
1908年,在越南被当局驱逐出境。
1908年,在曼谷被勒令离境。
1910年,南洋英属殖民当局不许居留。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贰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时间
地点
构成
目的
纲领
指导思想
领导人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同盟会成员合照
【思考】阅读材料,总结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①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1、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思考】阅读材料,总结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1、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材料一: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二: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 ——《革命军》
材料三: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 ——《警世钟》
相同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思考】阅读材料,总结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1、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认真观察左图,思考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分布有何特点。
特点:
分布范围广;
革命团体数量多;
相对比较分散
问题:没有统一领导;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等。
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 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思考】阅读材料,总结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1、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④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开始武装反清
创兴中会
创兴中会总会
领导广州起义
成立同盟会
【思考】阅读材料,总结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1、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①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影响较大 的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④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1、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时间
地点
构成
目的
纲领
指导思想
领导人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同盟会成员合照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2、三民主义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问题。
民族革命(前提)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政治革命(核心)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叁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地位:
影响:
刘道一
天地方兴三字狱,
但期吾道不终孤。
舍身此日吾何惜,
救世中天志已虚。
1906年冬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刘道一、蔡绍南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1907年夏
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徐锡麟
安庆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
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巾帼英雄、鉴湖女侠秋瑾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结果:
1911年4月
黄兴
广州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3、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失败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阅读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意义:
①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3、广州(黄花岗)起义
【总结】为推翻清朝统治,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起义,请完成表格。
起义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夏
失败
黄花岗起义
黄兴
失败
萍浏醴起义
徐锡麟、秋瑾
1911年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材料一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此次以限于资财,不能经营北方,只能就广州下手。八百人选定后,以费用不足,不能早集然宽犹未足,而被敌人严防,事泄人拿,不得不东,故此失败。
——孙中山
没有军队的参与,未受过军事训练
参加人员少,缺乏群众基础
发动的条件不够成熟(准备不充分)
资金不足
依据材料分析武昌起义前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探究】这些革命志士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刘道一
22岁就义
徐锡麟
35岁就义
秋瑾
32岁就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平均年龄29岁
在最美好的年华,他们选择把自己当做祭品,用自己的生命去敲响苦难深重的古老中国的黎明钟声!
精神: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中国同盟会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
同盟会
众志士
评价:
早期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筹划广州起义
背景:
时间、地点、总理:
纲领:
机关报:
性质:
影响:
1905年、东京、孙中山
群众基础、思想基础、领导基础、领导基础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起义:
精神:
《民报》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指导思想)
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练
1、“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以《民报》作为机关刊物,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了。”材料记述了( )
A.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
C.中国国民党成立的过程 D.中国国民党成立的影响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跶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