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6课 冷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新课导入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冷战”
新课导入
一、冷战的发生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其实质就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1943年德黑兰会议时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爆发的原因
经济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
控制操纵联合国
原子弹
军事
政治
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器大国。它最多时拥有30多艘航空母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00多个军事基地。它还捐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美元成为世界货币。20世纪五六十代,通过不断扩大技术革命,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 苏军总数达1140万,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年产作战飞机4万架,战后初期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在欧亚许多地区驻军,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材料二:“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爆发的原因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高压控制下。”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一、冷战的发生
2.冷战的序幕
一、冷战的发生
2.冷战的序幕
什切青
里雅斯特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这也是美苏“冷战”的信号。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一、冷战的发生
3.冷战的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一、冷战的发生
3.冷战的表现
① 时间:1947年;
② 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一、冷战的发生
3.冷战的表现
杜鲁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5年1月,杜鲁门出任美国副总统,4月,罗斯福总统病故,他接任总统。他作出了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的重大决策。1949年,杜鲁门连任总统。
哈里·杜鲁门
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们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一、冷战的发生
3.冷战的表现
③影响:杜鲁门主义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终结。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一、冷战的发生
3.冷战的表现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参加过一战、二战,1939年任陆军参谋长,1945年退役后到中国帮助国民党打内战。1947年任美国国务卿,1950年任国防部长。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一、冷战的发生
3.冷战的表现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①提出: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也叫“马歇尔计划”。
②内容: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
③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巩固了美国在西欧的势力,在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冷战的表现
控制西欧,对付苏联。
一、冷战的发生
“【知识重点】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一、冷战的发生
二、德国的分裂
1.德国分裂的背景
二、德国的分裂
1.德国分裂的背景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1948年6月,苏联切断美、英、法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通过飞机将援助物资空运到西柏林
二、德国的分裂
1.德国分裂的背景
(1)苏联与美、苏、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柏林危机的爆发与解决。
(1)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2)1949年10月,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二、德国的分裂
2.德国的分裂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3.德国分裂的影响
二、德国的分裂
“【历史地图】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形势”
二、德国的分裂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1.北约成立
(1)背景: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
(2)标志: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1.北约成立
(3)《北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北约的标志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1.北约成立
《大西洋公约》宣称:“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整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采取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
北约是一个称霸全球的政治军事集团。
上述材料反映了北约的性质是什么?
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大规模空袭南联盟。
北约军事开支占世界国防开支70%,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北约军演
1.北约成立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2.华约成立
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2.华约成立
华约是一个军事政治联盟。
上述材料反映了华约的性质是什么?
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2.华约成立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2.北约与华约对峙的影响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美苏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20世纪60年代
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70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制订“星球大战计划”
局
格
极
两
下
的
世
界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合作探究】美苏冷战的影响及其启示。
美苏冷战的影响:
①影响了世界和平稳定,导致了局部冲突和战争。
②大国之间力量相互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美苏冷战的启示:
①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
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历史地图】美苏争霸”
三、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二战结束了,但是世界并不和平,美苏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冷战,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两大社会阵营的对立,对世界局势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局部地区依然战火不断,世界和平仍然任重道远。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