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辨别;(重点)
2.初步学会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1.若用算术方法解决应怎样列算式?
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km,那么客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货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
3.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关系,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
5.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方程的概念
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4×5=3×7-1; (2)2x+5y=3;
(3)9-4x>0; (4)=; (5)2x+3.
解析:根据方程的定义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1)不是,因为不含有未知数;
(2)是方程;
(3)不是,因为不是等式;
(4)是方程;
(5)不是,因为不是等式.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方程的概念,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一概念中要抓住方程定义的两个要点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
探究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类型一】
一元一次方程的辨别
例2
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
A.x+3=y+2
B.1-3(1-2x)=-2(5-3x)
C.x-1=
D.-2=2y-7
解析:A.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B.化简后含有未知数项可以消去,不是方程,错误;C.分母中含有字母,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D.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正确.故选D.
方法总结: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三个条件:(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是1;(3)是整式方程.
【类型二】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次数的值
例3
方程(m+1)x|m|+1=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A.m=±1 B.m=1
C.m=-1
D.m≠-1
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系数不等于0,所以,
解得m=1.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可求方程中相关字母的值.
探究点三:方程的解
例4
下列方程中,解为x=2的方程是( )
A.3x-2=3
B.-x+6=2x
C.4-2(x-1)=1
D.x+1=0
解析:A.当x=2时,左边=3×2-2=4≠右边,错误;B.当x=2时,左边=-2+6=4,右边=2×2=4,左边=右边,即x=2是该方程的解,正确;C.当x=2时,左边=4-2×(2-1)=2≠右边,错误;D.当x=2时,左边=×2+1=2≠右边,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
探究点四:列方程
例5
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若设铅笔卖出x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
A.1.2×0.8x+2×0.9(60+x)=87
B.1.2×0.8x+2×0.9(60-x)=87
C.2×0.9x+1.2×0.8(60+x)=87
D.2×0.9x+1.2×0.8(60-x)=87
解析:设铅笔卖出x支,根据“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得出等量关系:x支铅笔的售价+(60-x)支圆珠笔的售价=87,据此列出方程为1.2×0.8x+2×0.9(60-x)=87.故选B.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到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板书设计
1.方程的定义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①设未知数(用字母)
②找等量关系(表示出相关的量)
③列出方程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用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1.2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
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它有什么特征
翘翘板的两边增加的量之间到底满足什么关系时,翘翘板才能保持平衡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应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2x+7=10,那么2x=10-_______;
(2)如果-3x=8,那么x=________;
(3)如果x =y ,那么x=_____;
(4)如果=2,那么a=_______.
解析:(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7可得2x=10-7;
(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可得x=;
(3)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可得x=y;
(4)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可得a=8.
故答案为:7,-8
3
,y,8.
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四则运算,否则就会破坏原来的相等关系。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练习”
第2题
例2:已知mx=my,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x=y
B.a+mx=a+my
C.mx-y=my-y
D.amx=amy
解析:A、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根据等式性质2,m≠0,而A选项没有说明,故A错误;B、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C、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D、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但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必须不为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练习”第2题
探究点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3: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4x+7=3;
(2)x-x=4.
解析:(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或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
(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6,在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解:(1)方程两边都减7,得4x=-4.
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x=-1.
(2)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3x-2x=24,
x=24.
方法总结: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ax=b的形式,然后再变形为x=c的形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练习”第2题
三、板书设计
1.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跷跷板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