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课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
B.不计空气阻力,抛出的在空中运动的标枪
C.不计空气阻力,随摩天轮做圆周运动的小孩(速度大小不变)
D.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把小球弹出去的过程,小球的机械能
2.(多选)神舟号载人飞船从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以下哪些阶段返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
A.飞船升空的阶段
B.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阶段
C.在大气层外,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飞向地球的阶段
D.临近地面时返回舱减速下降的阶段
3.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了80 J的功,则( )
A.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80 J
B.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80 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80 J
D.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少80 J
4.(多选)教材中双锥体向“上”滚的迷你实验如图所示。在书脊上架两根筷子作为轨道,把双锥体放在较低一端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双锥体会向“上”滚动。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上升
B.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下降
C.调整使两根筷子平行,实验也可能成功
D.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实验不可能成功
5.(多选)如图所示,通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悬挂两个质量为m1、m2的物体(m1>m2),不计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由静止释放,在m1向下运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1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m1、m2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m1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m2机械能的增加量
D.m1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m2增加的动能
6.(多选)如图,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由b→c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总机械能守恒
B.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D.小球动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足球,被以速度v由地面踢起,当它到达离地面高度为h的B点处(取B点处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
A.足球在B点处的重力势能为mgh
B.足球在B点处的动能为mgh
C.足球在B点处的机械能为mv2-mgh
D.足球在B点处的机械能为mv2
8.如图所示,质量m=0.2 kg 的皮球(视为质点),从A点被踢出后沿曲线ABC运动,AC在同一水平面上,最高点B距地面的高度h=2.0 m,皮球在B点的速度v=3.0 m/s,重力加速度g=10 m/s2,取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求:
(1)皮球由B到C过程中重力对皮球做的功W;
(2)皮球在B点的机械能E;
(3)皮球在A点被踢出时的速度v0的大小。
9.(多选)如图所示,将物体P用长度适当的轻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下方,两物体P、Q用一轻弹簧相连,物体Q在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被压缩,细绳处于伸直状态。已知该弹簧的弹性势能仅与其形变量有关,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现将力F撤去,轻绳始终未断,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Q的速度最大
B.撤去力F后,弹簧和物体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在物体Q下落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撤去力F前,细绳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10.(多选)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表示物体的动能Ek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A、物体的重力势能Ep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B(图线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弧)、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C、物体的动能Ek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D(图线形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11.如图所示,质量m=70 kg的运动员以10 m/s的速度从高 h=10 m 的滑雪场A点沿斜坡自由滑下,以最低点B所在的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一切阻力可忽略不计。(取g=10 m/s2)求运动员:
(1)在A点时的机械能;
(2)到达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
(3)相对于B点能到达对面斜坡的最大高度。
第1课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
1.B 运动员匀速下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抛出的标枪,在不计空气阻力下,只受重力,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故B正确;因为小孩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随高度改变,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出去的过程中,弹力做正功,小球的动能增加,小球的机械能增加,所以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2.BC 飞船升空的阶段,推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故B正确;返回舱在大气层外向着地球做无动力飞行阶段,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降落伞张开后,返回舱下降的阶段,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3.A 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克服重力做功80 J,重力势能增大80 J,A正确;动能的变化根据合力做功求得,机械能的变化根据除了重力以外其他力做功求得,所以动能变化和机械能变化无法求出,B、C、D错误。
4.BD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加,则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则重心逐渐下降,选项A错误,B正确;要使重心下降,两根筷子较低一端的宽度应比两根筷子较高一端的宽度小,选项C错误;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则圆柱体若沿筷子向上滚动的话,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这是不可能的,即实验不可能成功,选项D正确。
5.BC 单独对m1来说,绳子的拉力属于外力,有外力做功,所以m1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将m1、m2看作一个整体,绳子拉力属于内力,只有重力做功,所以m1、m2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m1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m2机械能的增加量,m1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m2增加的重力势能和两个物体增加的动能之和,所以,B、C正确,D错误。
6.AD 小球由b→c运动过程中,对于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于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系统总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小球不断下降,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故B错误;小球从b到c的过程,先加速后减速,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动能最大的位置在b、c之间的某点,故C错误;小球从b到c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守恒,小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即小球动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故D正确。
7.C 取重力势能在B处为零势能参考平面,所以在B点处重力势能为零,A错误;从A到B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mgh=m,可得在B处的动能为EkB=mv2-mgh,B错误;足球的机械能守恒,在B点处的机械能E机=mv2-mgh,D错误,C正确。
8.(1)4 J (2)4.9 J (3)7 m/s
解析:(1)由B到C过程重力对皮球做功W=mgh=0.2×10×2.0 J=4 J。
(2)皮球在B点的机械能E=mgh+mv2=0.2×10×2.0 J+×0.2×32 J=4.9 J。
(3)皮球由A运动到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2+mgh=m,解得v0=7 m/s。
9.BC 由题意可知,撤去力F后,在Q下落过程中,Q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弹簧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Q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当弹簧向上的弹力大小等于Q物体的重力时,Q的速度最大,故A错误,B、C正确;F撤去之前,弹簧被压缩,对P受力分析,当重力等于弹簧弹力时,细绳的拉力为零,故D错误。
10.ACD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物体的质量为m,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mgh+mv2,所以物体的动能与高度h的关系为Ek=m-mgh,图像A可能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速度v的关系为Ep=m-mv2,则Ep-v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第一象限中的部分),图像B错误;由于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E-h图像为一平行于h轴的直线,图像C可能正确;由Ek=mv2知,Ek-v图像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第一象限中的部分),所以图像D可能正确。
11.(1)10 500 J (2)10 m/s (3)15 m
解析:(1)运动员在A点时的机械能
E=Ek+Ep=mv2+mgh=×70×102 J+70×10×10 J=10 500 J。
(2)运动员从A运动到B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m,
解得vB== m/s=10 m/s。
(3)运动员从A运动到对面斜坡上最高点过程,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mgh',
解得h'= m=15 m。
3 / 3第5节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课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实例观察,体会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初步形成机械能的概念。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科学思维 1.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建构物理模型,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从机械能守恒的角度分析动力学问题,通过推理获得结论。 3.能从不同的视角解决动力学问题。
知识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物体的 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 或 这类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系统的动能与势能 ,机械能的总量 。
(2)推导:如图所示,如果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重力做的功设为WG,
由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可知
WG=mgh1-mgh2
由动能定理得
WG= 联立可得mgh1-mgh2=m-m,移项后得: +m=mgh1+m,即Ek2+Ep2=Ek1+Ep1。
【情景思辨】
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幼儿园中粗糙的滑梯上加速滑下。
(1)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
(2)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
(3)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
(4)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 )
要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1)只有重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只有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3)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4)除受重力和弹力外,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始终为0。
2.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
(1)做功分析法(常用于单个物体)
(2)能量分析法(常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3)机械能的定义法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若一个过程中动能不变,势能变化,则机械能不守恒,如匀速上升的物体机械能增加。
【典例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
B.图乙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体B机械能守恒
C.图丙中,不计任何阻力和滑轮质量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中,A、B系统机械能守恒
D.图丁中,系在橡皮条一端的小球向下摆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尝试解答
1.(多选)在下列几个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
B.铅球在空中飞行(空气阻力不计)
C.物块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动
D.运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
2.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木块,A、B之间用一轻弹簧拴接,A靠在墙壁上,用力F向左推B使两木块之间的弹簧压缩并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撤去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A离开墙壁前,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木块A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木块A离开墙壁前,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木块A离开墙壁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要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
项目 表达式 物理意义 说明
从守恒的角度看 Ek1+Ep1= Ek2+Ep2或E初=E末 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 必须先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从转化角度看 Ek2-Ek1= Ep1-Ep2或 ΔEk=-ΔEp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 不必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从转移角度看 EA2-EA1= EB1-EB2或 ΔEA=-ΔEB 系统只有A、B两物体时,A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减少的机械能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并求解。
【典例2】 跳水运动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强项之一,其中高台跳水项目要求运动员从距离水面10 m的高台上跳下,在完成空中动作后进入水中。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运动员起跳瞬间重心离高台台面的高度为1 m,斜向上跳离高台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 m/s,跳至最高点时重心离台面的高度为1.3 m,入水(手刚触及水面)时重心离水面的高度为1 m,图中虚线为运动员重心的运动轨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以水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运动员起跳瞬间具有的重力势能;
(2)从跳离高台瞬间到跳至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克服重力做的功;
(3)计算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
尝试解答
1.质量为m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0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抛出,若取抛出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它经过离地高度为h的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 )
A.m+mgh
B.m-mgh
C.m+mg(H-h)
D.m
2.如图所示,水平轻弹簧一端与墙相连处于自由伸长状态,质量为4 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5 m/s的速度开始运动并挤压弹簧,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木块被弹回速度增大到3 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要点回眸
1.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选项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选项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选项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选项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选项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选项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苹果从距地面高度为H的树上由静止开始下落,树下有一深度为h的坑。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苹果刚要落到坑底时的机械能为( )
A.-mgh B.mgH
C.mg(H+h) D.mg(H-h)
3.如图所示,由距离地面h2=1 m的高度处以v0=4 m/s的速度斜向上抛出质量为m=1 kg的物体,当其上升的高度为h1=0.4 m时到达最高点,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现以过抛出点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物体在最大高度处的重力势能为14 J
B.物体在最大高度处的机械能为16 J
C.物体在地面处的机械能为8 J
D.物体在地面处的动能为8 J
4.小明同学用实验研究“圆珠笔的上跳”,一支可伸缩的圆珠笔,内有一根弹簧,尾部有一个小帽,压一下小帽,笔尖就伸出。如图所示,手握笔杆,使笔尖向上,小帽抵在桌面上,在压下后突然放手,笔杆将竖直向上跳起一定的高度。在某次实验中,小明用刻度尺测得圆珠笔跳起的高度为12 cm,请你帮他分析:
(1)圆珠笔由桌面静止起跳到上升至最大高度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计算出圆珠笔起跳的初速度v0多大?(g取10 m/s2)
第1课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
【基础知识·准落实】
知识点
1.动能 2.(1)重力 弹力 相互转化 保持不变
(2)m-m mgh2
情景思辨
(1)× (2)√ (3)× (4)×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知识精研
【典例1】 C 若不计空气阻力,题图甲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物体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物体A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题图乙中物体B除受重力外,还受A的弹力,A的弹力对B做负功,物体B机械能不守恒,但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题图丙中绳子张力对A做负功,对B做正功,代数和为零,A、B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C正确;题图丁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错误。
素养训练
1.BC 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空气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A错误;空气阻力不计,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的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物块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动,只有重力做功,物块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运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的过程中,燃料对火箭做正功,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2.C 木块A离开墙壁前,弹簧的弹力对B做功,则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A错误,C正确;木块A离开墙壁后,弹簧的弹力对A、B都做功,则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D错误。
要点二
知识精研
【典例2】 (1)5 500 J (2)150 J (3)14.5 m/s
解析:(1)以水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运动员在起跳瞬间重心相对于水面的高度为h=10 m+1 m=11 m
运动员起跳瞬间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Ep=mgh=50×10×11 J=5 500 J。
(2)从跳离高台瞬间到跳至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重心上升的高度为Δh=1.3 m-1.0 m=0.3 m
运动员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W=mgΔh=50×10×0.3 J=150 J。
(3)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mgh=m+mgh2
其中h=11 m,h2=1 m,代入数据得
vt≈14.5 m/s。
素养训练
1.D 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则A点的机械能等于抛出点的机械能,抛出点的机械能E=m,则A点的机械能等于m,故D正确,A、B、C错误。
2.(1)50 J (2)32 J
解析:(1)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pm=m=×4×52 J=50 J。
(2)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m+Ep1
则Ep1=m-m=32 J。
【教学效果·勤检测】
1.C A选项,力F对木块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机械能不守恒,故错误;B选项,力F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错误;C选项,木块斜面光滑,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正确;D选项,斜面粗糙,木块下滑中,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故错误。
2.B 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苹果刚下落时的机械能为mgH,下落过程中苹果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则知当苹果将要落到坑底时,其机械能等于刚下落时的机械能mgH,故选B。
3.C 物体在最高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Ep1=mgh1=1×10×0.4 J=4 J,A错误;物体在最高点时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刚抛出时的动能,即8 J,B错误;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任意位置的机械能都等于8 J,C正确;物体落地时的动能Ek=E-Ep2=E-mgh2=8 J-1×10×(-1)J=18 J,D错误。
4.(1)圆珠笔弹簧的弹性势能→圆珠笔动能→圆珠笔重力势能 (2)1.55 m/s
解析:(1)圆珠笔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转化为圆珠笔的动能,离开桌子后,圆珠笔减少的动能转化成圆珠笔增加的重力势能,圆珠笔运动到最高点时,圆珠笔的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代入数据得v0≈1.55 m/s。
6 / 6(共63张PPT)
第1课时 机械能守恒定律
核心素 养目标 物理观
念 1.通过实例观察,体会生活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初步形成机械能的概念。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
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科学思
维 1.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建构物理模
型,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从机械能守恒的角度分析动力学问题,通过
推理获得结论。
3.能从不同的视角解决动力学问题。
目 录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02.
核心要点·快突破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
01
知识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物体的 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和称为机
械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1)内容:在只有 或 这类力做功的情况下,物
体系统的动能与势能 ,机械能的总量
。
动能
重力
弹力
相互转化
保持不
变
(2)推导:如图所示,如果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重力
做的功设为WG,
由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可知WG=mgh1-mgh2
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可得mgh1-mgh2=m-m,移项后得:
+m=mgh1+m
即Ek2+Ep2=Ek1+Ep1。
m-m
mgh2
【情景思辨】
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幼儿园中粗糙的滑梯上加速滑下。
(1)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 × )
(2)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 √ )
(3)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 × )
(4)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守恒。 ( × )
×
√
×
×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2
要点一 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1. 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1)只有重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只有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3)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只发生动能、弹性势能、重力
势能的相互转化。
(4)除受重力和弹力外,其他力也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
始终为0。
2. 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
(1)做功分析法(常用于单个物体)
(2)能量分析法(常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3)机械能的定义法
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若一个过程中动能不变,势能
变化,则机械能不守恒,如匀速上升的物体机械能增加。
【典例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
B. 图乙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体B机械
能守恒
C. 图丙中,不计任何阻力和滑轮质量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
中,A、B系统机械能守恒
D. 图丁中,系在橡皮条一端的小球向下摆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若不计空气阻力,题图甲中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物体A和弹
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物体A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题
图乙中物体B除受重力外,还受A的弹力,A的弹力对B做负功,物体B
机械能不守恒,但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错误;题图丙
中绳子张力对A做负功,对B做正功,代数和为零,A、B系统机械能
守恒,选项C正确;题图丁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橡
皮条的弹性势能,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选项D错误。
1. (多选)在下列几个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
B. 铅球在空中飞行(空气阻力不计)
C. 物块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动
D. 运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
解析: 雨滴接近地面时匀速下落,空气阻力做负功,机械能
减小,故A错误;空气阻力不计,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的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物块沿光滑固定斜面向上滑动,只有重力做功,物块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运载火箭携带卫星飞离地球的过程中,燃料对火箭做正功,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2. 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木块,A、B之间用一轻弹簧拴接,A靠在
墙壁上,用力F向左推B使两木块之间的弹簧压缩并处于静止状
态,若突然撤去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块A离开墙壁前,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木块A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木块A离开墙壁前,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
守恒
D. 木块A离开墙壁后,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
不守恒
解析: 木块A离开墙壁前,弹簧的弹力对B做功,则A、B组成
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选项A错误,C正确;木块A离开墙壁后,弹簧的弹力对A、B都做
功,则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A、B及弹簧组成的系
统机械能守恒,选项B、D错误。
要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
项目 表达式 物理意义 说明
从守恒的 角度看 Ek1+Ep1= Ek2+Ep2或E初=E末 初状态的机械能
等于末状态的机
械能 必须先选零势能
参考平面
项目 表达式 物理意义 说明
从转化 角度看 Ek2-Ek1= Ep1-Ep2或 ΔEk=-ΔEp 过程中动能的增
加量等于势能的
减少量 不必选零势能参
考平面
从转移 角度看 EA2-EA1= EB1-EB2或 ΔEA=-ΔEB 系统只有A、B两
物体时,A增加的
机械能等于B减少
的机械能 2.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
(2)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
情况,弄清各力做功的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初
状态和末状态的机械能。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列方程并求解。
【典例2】 跳水运动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强项之一,其中高台跳水项目要求运动员从距离水面10 m的高台上跳下,在完成空中动作后进入水中。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运动员起跳瞬间重心离高台台面的高度为1 m,斜向上跳离高台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 m/s,跳至最高点时重心离台面的高度为1.3 m,入水(手刚触及水面)时重心离水面的高度为1 m,图中虚线为运动员重心的运动轨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以水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运动员起跳瞬间具有的重力势能;
答案: 5 500 J
解析: 以水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运动员在起跳瞬间重心
相对于水面的高度为h=10 m+1 m=11 m
运动员起跳瞬间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Ep=mgh=50×10×11 J=5 500 J。
(2)从跳离高台瞬间到跳至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克服重力做
的功;
答案: 150 J
解析:从跳离高台瞬间到跳至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动员重心上升
的高度为Δh=1.3 m-1.0 m=0.3 m,运动员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W=mgΔh=50×10×0.3 J=150 J。
(3)计算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4.5 m/s
解析: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mgh=m+mgh2
其中h=11 m,h2=1 m,代入数据得
vt≈14.5 m/s。
1. 质量为m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0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抛出,若取抛
出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当它经过离地
高度为h的A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 )
解析: 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则A
点的机械能等于抛出点的机械能,抛出点的机械能E=m,则A
点的机械能等于m,故D正确,A、B、C错误。
2. 如图所示,水平轻弹簧一端与墙相连处于自由伸长状态,质量
为4 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5 m/s的速度开始运动并挤压弹
簧,求: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答案: 50 J
解析: 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m=×4×52 J=50 J。
解析:对弹簧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m+Ep1
则Ep1=m-m=32 J。
(2)木块被弹回速度增大到3 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答案: 32 J
要点回眸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03
1. 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
选项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选项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选项
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选项A、
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选项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选
项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解析: A选项,力F对木块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机械能不守
恒,故错误;B选项,力F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错误;C选项,
木块斜面光滑,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的
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正确;D选项,斜面粗糙,木块下滑
中,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故错误。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苹果从距地面高度为H的树上由静止开始下
落,树下有一深度为h的坑。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
气阻力,则苹果刚要落到坑底时的机械能为( )
A. -mgh B. mgH
C. mg(H+h) D. mg(H-h)
解析: 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苹果刚下落时的机械能为
mgH,下落过程中苹果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则知当苹果将
要落到坑底时,其机械能等于刚下落时的机械能mgH,故选B。
3. 如图所示,由距离地面h2=1 m的高度处以v0=4 m/s的速度斜向上
抛出质量为m=1 kg的物体,当其上升的高度为h1=0.4 m时到达最
高点,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现以过抛出点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
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物体在最大高度处的重力势能为14 J
B. 物体在最大高度处的机械能为16 J
C. 物体在地面处的机械能为8 J
D. 物体在地面处的动能为8 J
解析: 物体在最高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Ep1=mgh1=1×10×0.4
J=4 J,A错误;物体在最高点时具有的机械能等于刚抛出时的动
能,即8 J,B错误;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任意位置的
机械能都等于8 J,C正确;物体落地时的动能Ek=E-Ep2=E-
mgh2=8 J-1×10×(-1)J=18 J,D错误。
4. 小明同学用实验研究“圆珠笔的上跳”,一支可伸缩的圆珠笔,内
有一根弹簧,尾部有一个小帽,压一下小帽,笔尖就伸出。如图所
示,手握笔杆,使笔尖向上,小帽抵在桌面上,在压下后突然放
手,笔杆将竖直向上跳起一定的高度。在某次实验中,小明用刻度
尺测得圆珠笔跳起的高度为12 cm,请你帮他分析:
(1)圆珠笔由桌面静止起跳到上升至最大高
度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圆珠笔弹簧的弹性势能→圆珠
笔动能→圆珠笔重力势能
解析: 圆珠笔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转化为圆珠笔的动
能,离开桌子后,圆珠笔减少的动能转化成圆珠笔增加的重
力势能,圆珠笔运动到最高点时,圆珠笔的重力势能最大,
动能为零。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计算出圆珠笔起跳的初速度v0多大?(g取
10 m/s2)
答案: 1.55 m/s
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m,代入数据得
v0≈1.55 m/s。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1. 下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
B. 不计空气阻力,抛出的在空中运动的标枪
C. 不计空气阻力,随摩天轮做圆周运动的小孩(速度大小不变)
D. 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把小球弹出去的过程,小球的机械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运动员匀速下落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
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抛出的标枪,在不计空气阻力下,只受重
力,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故B正确;因为小孩在竖直平面内做
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随高度改变,机
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压缩的弹簧将小球弹出去的过程中,弹力
做正功,小球的动能增加,小球的机械能增加,所以小球的机械能
不守恒,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多选)神舟号载人飞船从发射至返回的过程中,以下哪些阶段返
回舱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
A. 飞船升空的阶段
B. 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阶段
C. 在大气层外,只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返回舱飞向地球的阶段
D. 临近地面时返回舱减速下降的阶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飞船升空的阶段,推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A错
误;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阶段,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势
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故B正确;返回舱在大气层外向着地球做
无动力飞行阶段,只有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
能守恒,故C正确;降落伞张开后,返回舱下降的阶段,克服空气
阻力做功,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如果一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了80 J的功,则( )
A.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80 J
B. 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增加80 J
C. 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80 J
D. 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减少80 J
解析: 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克服重力做功80
J,重力势能增大80 J,A正确;动能的变化根据合力做功求得,机
械能的变化根据除了重力以外其他力做功求得,所以动能变化和机
械能变化无法求出,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多选)教材中双锥体向“上”滚的迷你实验如图所示。在书脊上
架两根筷子作为轨道,把双锥体放在较低一端的轨道上,你会发现
双锥体会向“上”滚动。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上升
B.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下降
C. 调整使两根筷子平行,实验也可能成功
D. 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实验不可能成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双锥体滚动过程中,动能逐渐增加,则重力势能逐渐
减小,则重心逐渐下降,选项A错误,B正确;要使重心下降,两
根筷子较低一端的宽度应比两根筷子较高一端的宽度小,选项C错
误;将双锥体换成圆柱体,则圆柱体若沿筷子向上滚动的话,重力
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这是不可能的,即实验不可能成功,选项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多选)如图所示,通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悬挂两个质量为m1、
m2的物体(m1>m2),不计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由
静止释放,在m1向下运动一段距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m1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m1、m2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m1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m2机械能的增加量
D. m1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m2增加的动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单独对m1来说,绳子的拉力属于外力,有外力做功,
所以m1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将m1、m2看作一
个整体,绳子拉力属于内力,只有重力做功,所以m1、m2和地球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m1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m2机械能的
增加量,m1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m2增加的重力势能和两个物体增
加的动能之和,所以,B、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多选)如图,小球自a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到b点时与弹簧接触,
到c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在小球
由b→c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和弹簧构成的系统总机械能守恒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
C. 小球在b点时动能最大
D. 小球动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小球由b→c运动过程中,对于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
统,由于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所以系统总机械能守恒,故
A正确;小球不断下降,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故B错误;小球从b到
c的过程,先加速后减速,动能先变大后变小,动能最大的位置在
b、c之间的某点,故C错误;小球从b到c过程中,重力势能、动
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守恒,小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
减少量等于弹性势能的增加量,即小球动能的减少量小于弹簧弹性
势能的增加量,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足球,被以速度v由地面踢起,当它到达
离地面高度为h的B点处(取B点处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 )
A. 足球在B点处的重力势能为mgh
B. 足球在B点处的动能为mg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取重力势能在B处为零势能参考平面,所以在B点处重力
势能为零,A错误;从A到B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mgh
=m,可得在B处的动能为EkB=mv2-mgh,B错误;足球的机
械能守恒,在B点处的机械能E机=mv2-mgh,D错误,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如图所示,质量m=0.2 kg的皮球(视为质点),从A点被踢出后
沿曲线ABC运动,AC在同一水平面上,最高点B距地面的高度h=
2.0 m,皮球在B点的速度v=3.0 m/s,重力加速度g=10 m/s2,取
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求:
(1)皮球由B到C过程中重力对皮球做的功W;
答案: 4 J
解析: 由B到C过程重力对皮球做功W=mgh=0.2×10×2.0 J=4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皮球在B点的机械能E;
答案: 4.9 J
解析: 皮球在B点的机械能E=mgh+mv2=0.2×10×2.0 J+
×0.2×32 J=4.9 J。
(3)皮球在A点被踢出时的速度v0的大小。
答案: 7 m/s
解析:皮球由A运动到B,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2+mgh=m,解得v0=7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多选)如图所示,将物体P用长度适当的轻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
下方,两物体P、Q用一轻弹簧相连,物体Q在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
止状态,弹簧被压缩,细绳处于伸直状态。已知该弹簧的弹性势能
仅与其形变量有关,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现将力F撤去,轻
绳始终未断,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Q的速度最大
B. 撤去力F后,弹簧和物体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在物体Q下落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撤去力F前,细绳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题意可知,撤去力F后,在Q下落过程中,Q和弹
簧组成的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弹簧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Q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当弹簧向上的弹力大小等于Q物体的重
力时,Q的速度最大,故A错误,B、C正确;F撤去之前,弹簧
被压缩,对P受力分析,当重力等于弹簧弹力时,细绳的拉力为
零,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多选)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如
图所示,表示物体的动能Ek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A、物体的重力势
能Ep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B(图线形状为四分之一圆弧)、物体的
机械能E随高度h变化的图像C、物体的动能Ek随速度v变化的图像
D(图线形状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中可能正确的
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物体的质量为m,由机械能
守恒定律得m=mgh+mv2,所以物体的动能与高度h的关系
为Ek=m-mgh,图像A可能正确;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速度v的
关系为Ep=m-mv2,则Ep-v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第一
象限中的部分),图像B错误;由于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
守恒,所以E-h图像为一平行于h轴的直线,图像C可能正确;由
Ek=mv2知,Ek-v图像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第一象限中的部
分),所以图像D可能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如图所示,质量m=70 kg的运动员以10 m/s的速度从高 h=10 m
的滑雪场A点沿斜坡自由滑下,以最低点B所在的水平面为零势能
参考平面,一切阻力可忽略不计。(取g=10 m/s2)求运动员:
(1)在A点时的机械能;
答案: 10 500 J
解析: 运动员在A点时的机械能
E=Ek+Ep=mv2+mgh=×70×102 J+70×10×10 J=10
500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到达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 10 m/s
解析:运动员从A运动到B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m,
解得vB== m/s=1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相对于B点能到达对面斜坡的最大高度。
答案: 15 m
解析:运动员从A运动到对面斜坡上最高点过程,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mgh',
解得h'= m=1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谢谢观看!